讽刺 编辑

汉语词汇

讽刺语,拼音是fěng cì,指用比喻、夸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用讥讽的眼神和嘲的语气对着他人说。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讽刺

外文名:satire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读音:fěngcì

注音:ㄈㄥˇㄘㄧˋ

性质:汉语词语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引证解释

编辑

1、以婉言隐语相讥刺。

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刺,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

②唐·骈《途次内病寄僧舍呈诸友人》:“依违讽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

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话说宝在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三人正在房中互相取笑。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别人走路的样子,好像对梁建也是一种嘲笑和讽刺。”

2、文艺创作中的现手法之一。用讥刺或嘲讽的笔法,描写生活中的种种。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3、用新潮语言讽刺

讽刺讽刺

英语

编辑

satire、mock、irony

satire:political, social 政治讽刺 社会讽刺

it shows the vice of egoismand and shiftlessness.

释义

编辑

用艺术的手法对某些错误,弱点进行揭露、批评、攻击。以使大家对这些错误、弱点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认识。

示例

编辑

计划经济就像一个主观人为的横空出世的,自以为然的,蛮横的大自然霸王,它在头脑中事先计算好并规定每片树叶必须平均吸收相同等量的阳,必须长得一模一样,大小相等。这在头脑中计划是可以的,但这种计划是死板并不可能实现的。在阳光露的市场规律中,每一片树叶都不可能生长得一样。树叶成长只按市场规律行事,不会服从人的计划。

如左河水讽刺、揭露、批评某些虚伪官员的诗《伪和尚》: "庸人哄弄获僧衣,脱了凡尘下翠微。俨抱佛经谈五戒,路逢财色眼偷飞。"

反义词

编辑

维,歌颂,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