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师范大学 编辑
辽宁师范大学(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辽师大”,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辽宁省“双一流”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实施学校、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已发展成一所以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始建于1951年9月,初建时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4月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7月,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和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大连师范学院。1960年7月,学校更名为辽宁师范学院;1983年12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学校拥有黄河路、西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100亩,馆藏纸质图书149万余册,下设21个学院,61个在招本科专业;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教职工1862人,专任教师1189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3000余人,硕士、博士在校生6200余人。
中文名:辽宁师范大学
外文名:LiaoningNormalUniversity
简称:辽师大
创办时间:1951年9月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师范类
学校特色: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辽宁省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
主管部门:辽宁省
本科专业:61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院系设置:21个学院
校训:厚德博学、为人师表
校歌:《辽宁师范大学校歌》
校庆日:9月24日
地址:黄河路校区: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850号西山湖校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柳树南街1号
院校代码:10165
主要奖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
学校前身
辽宁师范大学由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和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前身是《辽宁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发稿范围或栏目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哲学原理与社会学研究、法学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语言文学与艺术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检索期刊刊源,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截至2022年8月,学校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合作建设国际商学院;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华盛本大学合作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合作项目。国际教育学院是学校专门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和华侨学生的二级学院,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之一,是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和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每年接收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次,并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与意大利米兰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多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校徽
释义:
辽宁师范大学标识设计以英文简写字母组成的“鼎”为图案,以高度抽象的图形语言,概括了“鼎”的根本特点与精髓,体现大气、稳重的国际风格。围绕“鼎”的文化,赋予昌盛、权威、智慧等深厚的内涵。标识中“1951”记录了建校时间。标识采用了“中国红”的流行色,热情、吉祥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是吉祥的象征;以英文字母构成标识,不失传统,更追求创新。
校旗
涌荡的渤海之波沉淀为校旗上的蓝色,它代表理性,寓示智慧,不仅是大海的颜色、天空的颜色,也是每一个辽师人希望与梦想的颜色。蓝白相映,衬出学校标识,寓示岁向甲子的辽宁师范大学风华正茂,既拥有厚重底蕴,又展示激情和活力,必将英才辈出,师道昭彰,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校训
“厚德博学,为人师表”
大学精神
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 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求新求进的创业精神。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11月,辽宁师范大学获评辽宁省2022年青年就业见习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