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而上 编辑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形而下”谓之“器”,“器”在“地”上,而“器”的“上”面是“道”,因此,所谓“形而上”的具体意思是指“道”。中国人很重视这个“道”,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象”。
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
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
注:这里的“上与下”,指抽象的相对位置。道为上界,统领约束下界作为器的自然万物。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道,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其中“常”是恒的意思,《老子》原文中为“恒道”,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常”即永恒。
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来的名不是真正的名。(大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