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 编辑

中国北京市境内公办高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位于北京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管理体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校,入选卓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学校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会于1906共同创办的协和医学堂。1912年,改称协和医学校。1917年,成立北京协和医学院。1919年,改名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29年,更名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1951年1,学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且改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历经传承与发展,学校先后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定名北京协和医学院。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6所医院、7个学院,含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硕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本科专业2个;有在校生6102人,其中博士生1629人、硕士生1920人、本科生906人、专科生236人、成人教育1411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北京协和医学院

外文名: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

创办时间:1917年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医药类

学校特色: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双一流(2017年、2022年)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主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姚建、院校长:王辰

专职院士数: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

本科专业:2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8个

院系设置:7个学院

校训:严谨、博精、创新、

校歌:《协和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院校代码:10023

知名校友:吴阶平、刘德培、赵

协和史苑

编辑

晚清时期

  • 北京协和医学堂

    1906年,英国伦敦会与英美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了“协和医学堂”。

    清末福州传教士医生雅丹金,接受官方赠匾“西来扁鹊”清末福州传教士医生雅丹金,接受官方赠匾“西来扁鹊”

    1908年,学堂正式开课,至1914年共毕业三十八名学生

    1909年,美国慈善家、本家洛克菲勒第一次派出“东方教育考察队”对中国医学教育机构作精细调查。

    民国时期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会议中在《远东的教育及其他需求》中态对于远东的中国教育将采取行动,包括医学教育和建好医学院。

    1914年,洛克菲勒团队第二次派遣队伍前往中国考察,考察范围锁定中国的医学教育。共花费4个月时间,访问中国十几个城市的医学院和八十八家医院,最终总结成一份名为《中国的医学》的报告,其中包括中国卫生现状、中国本土医院和手术等十个章节。

  • 北京协和医学院

    1915年,洛克菲勒团队第三次前往中国,6月达成协议,用二十万美元购买“北京协和医学堂”的全部资产,原“协和医学堂”只留用少数人员。新的医学院,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英文名为PUMC(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洛克菲勒团队第三次考察合影洛克菲勒团队第三次考察合影

    1919年10月,开办医学本科,学制为八年制。

    1921年6月,学院开始收治病人。

  • 北平协和医学院

    1929年,学校改名为北平协和医学院。

    1941年12月,学校停业。

    1942年,日军侵占学校,医学院和护校的教学工作完全停止。

    1943年9月,聂毓禅将协和的高级护校迁至成都,联系当时的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子文理学院等学校,招收了二十名预科学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内迁的高校各自返回原先的城市。协和护校根据医学院董事会的决定,1946年暑假前迁回北平。

    1946年5月,聂毓禅率全校六十多名师生告别成都。同年7月,抵北平。

    1947年,学校复校。

    新中国时期

    1949年,北平解放,因协和自身的特殊原因并没有被新中国立即接管。学校的美国职员回国述职。

    1950年,协和医学院和护校均招收二十五名学生。

    1951年1月20日,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协和医学院更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同时,中国医院与协和医院合并,定名为“北京协和医院”。

    1952年,划归中共中央军委卫生部领导并取消护校教学管理制度。

    1953年,学校停止招生。

    1957年11月,卫生部正式通知,中国协和医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并,称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称北京协和医院,直接受中国医学科学院领导。同年,孝骞向中央上书,建议恢复协和长学制的医学生教育。直至1959年,张孝骞提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张孝骞的教育思想才逐步为人们所接受。

    1959年,以原协和医学院为基础,恢复了八年制的医学院,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卫生部委托医科院党委负责筹建和领导,提出一个特殊的领导体制:一个领导班子(党委),一套组织机构,两块牌子,两个任务(简称“一一二二”)。

    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致使教学停止。

    1970年,学校奉命停办。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张孝骞等人作为积极推动,提议恢复协和医大。

    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再次复校,并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改名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学制仍为八年,前两年半为预科,在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自然科学课程,后五年半为医本科。

    1980年,学校与美国的洛氏驻华医在中断长达二十八年后重新建立联系,并拨款一百五十万美元支持学校发展。

    1985年6月5日,学校改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6年10月,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办对33所研究生院的合格评估并正式挂牌。

    2006年9月5日,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17年9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12月26日,北京协和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成立。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7个学院,共有2个本科专业。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基础医学院

    --------

    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

    护理学院

    护理

    公共卫生学院

    --------

    文学

    --------

    研究生

    --------

    继续教育学院

    --------

    资料来源:

    注: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招生计划纳入清华大学的总招生计划之中,由两校共同完成招生录取工作

    师资力量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职两院院士2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万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9人,其中领军人才27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5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协和医学院高等学校教学名师60人;白求恩章获得者1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协和学者项目233人,其中创新团队带头人32人,特聘教授126人、协和新星75人;高端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1人,高端科技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

    类别

    分项

    姓名

    专职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强伯勤、沈岩、赵玉沛、赫捷、顾东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玉清、肖培根、巴德年、朱晓东、刘德培、王琳、甄永苏、孙燕、于德泉、程书钧、高润霖、邱兴、郎景和、林东昕、胡盛寿、王辰、王锐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王洁、王明荣、王建祥、王晓良、王健伟、石建功、刘芝华、刘德培、许琪、吴晨、何玉先、余佳、沈岩、张学、张烜、张浩、张宏冰、陈杰、邵荣、林东昕、金奇、赵华、赵晓航、荆志成、胡盛寿、徐宁志、郭顺星、波、曹雪涛、庾石山、彭小、蒋太交、蒋建东、蒋澄宇、程涛、樊赛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

    王利、王婧、石磊、冯晓明、刘鉴峰、许琪、李平平、汪一波、陈厚早、林生、赵方辉、胡友财、彭宗根、鲁向锋、程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王辰、王建祥、王健伟、石远凯、石建功、归来、代敏、吕滨、朱兰、向阳、刘天军、刘玉玲、刘芝华、许琪、孙建方、孙晓波、太生、李守军、李晔雄、李雪梅、李琦涵、肖志坚、何作祥、邹忠梅、沈岩、张学、张烜、陈杰、陈晓光、邵荣光、林东昕金奇、郑哲、赵春华、赵晓航、荆志成、胡盛寿、姚焰、夏维波、顾东风、翁习生、郭顺星、黄波、曹雪涛、庾石山、彭小忠、蒋建东、蒋澄宇、程涛、戴均贵、魏文强、魏建和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郎景和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忠、张学、郎景和、崔丽英、梁涛、薛华丹、叶菜英、沈悌、张德昌、郭恒怡

    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

    ---

    薛华丹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

    周宪梁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

    ---

    吴欣娟

    协和学者项目入选人才

    创新团队带头人

    峰、王宝玺、王建祥、王健伟、尹宁北、朱兰、刘玉玲、刘芝华、李太生、李守军、李晔雄、李雪梅、肖苒、肖志坚、岑山、何作祥、张烜、张磊、郑哲、荆志成、姚焰、黄波、彭小忠、蒋澄宇、程涛、廖泉、樊赛军、戴均贵

    特聘教授

    马峰、马超、王利、王金华、王晓月、王晓良、王健伟、牛海涛、尹宁北、邓涛、石磊、石建功、石莉红、卢多、卢善发、冉宇靓、代敏、冯晓明、曲春枫、吕湘、吕滨、朱兰、朱海波、朱朝晖、向阳、刘忠、刘昶、许琪、杜斌、李岷、李太生、李平平、李利民、李梦涛、李智立、杨帆、杨威、杨昭庆、肖苒、吴晨、岑山、何玉先、何作祥、佟伟民、余利岩、张业、张学、张烜、张浩、张磊、张宏冰、张建民、张海增、陈丽萌、陈利民、陈洲、范恩国、罗云萍、竺青、周家喜、郑直、郑哲、赵晶、赵方辉、赵振东、荆志成、胡晓、胡友财、胡卓伟、洪斌、姚焰、袁卫平、高金明、高瀛岱、郭斐、唐熠达、黄波、黄粤、梅品超、崔冰、崔胜、彭小忠、彭宗根、葛微、蒋太交、蒋澄宇、周光、焦宇辰、雍伟东、廖泉、谭先杰、樊赛军、潘慧、戴均贵、魏建和

    协和新星

    寸韡、马元武、马艳妮、马桂蕾、王芳、王伟伟、王晓建、王菊仙、建强、孔维军、龙、包新杰、冯晓明、吕丰、庄乾宇、刘、刘长征、刘江宁、刘金剑、刘晓军、刘海涛、刘鉴峰、许述、孙力超、孙成、李剑、李宸、李霓、李聪然、杨威、杨剑、杨翠红、肖汀、吴南、吴晨、吴志强、余佳、汪一波、汪小涧、汪红英、宋伟、张丹、张晓伟、张磊亮、陈娟、陈厚早、范彧、林生、周金明、庞晓慧、郝莎、郝佳洁、种辉辉姚宇峰、聂宇、钱海燕、徐军、高雪、高磊、唐熠达、崔胜、彭宗根、程辉、鲁向锋、潘博、潘湘斌

    高端科技人才支持计划

    ---

    赵玉沛、刘彤华、邱贵兴、郎景和、刘玉清、朱晓东、高润霖、胡盛寿、吴旻、陆士新、赫捷、孙燕、程书钧、林东昕、薛社普、王琳芳、强伯勤、刘德培、沈岩、周同惠、于德泉、甄永苏、肖培根、巴德年、曹雪涛、顾方舟、张烜、荆志成、郑哲、张浩、刘芝华、王洁、赵春华、蒋澄宇、张学、黄波、张宏冰、彭小忠、曹济民、许琪、庾石山、石建功、邵荣光、蒋建东、郭顺星、金奇、王健伟、何玉先、樊赛军、程涛、王建祥、王淼、周洲、王利、蔡军、鲁向锋、汪一波、吴晨、焦宇辰、赵方辉、陈厚早、王婧、杨隽、石磊、王晓月、杜文静、胡友财、林生、李平平、彭宗根、冯晓明、石莉红、王辰、顾东风、张抒扬、吴晨、余佳、陈晓光、孙晓波、秦川、刘鉴峰

    高端科技人才引进支持计划

    ---

    张崇敬、王冬来、李冀、李隽、樊圃、车永胜、杨勇、于洋、周光飚、罗鸿博

    学科建设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三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校园建筑 校园建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口腔医学、中药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生物学、药学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内科学

    国家重点三级学科: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骨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外科学(普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药用植物学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神经病学、眼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转化医学

    北京市重点三级学科:外科学(普外)

    教学建设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门国家精品课程。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护理

    国家精品课程:《妇产科学》《放射诊断学》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院校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级研究基地和中心、10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9个研究所。

    部分科研平台

    平台级别

    平台名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研究中心

    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

    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药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活性物质发现与适药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药物靶点研究与新药筛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药物传输技术及新型制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新药作用机制研究与药效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晶型药物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创新药物非临床药物代谢及PK/PD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抗感染药物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详情见:

    科研成果

    “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计4639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869项,占项目总数的61.8%;累计获科研项目资助额达7.8亿。

    “十一五”初期(2006年)新中标课题经费达4.2亿;累计获各类科技奖励成果20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累计获准专利168项,获新药证书81项(其中一类新药证书9项);发表SCI论文1888篇。

    部分重要成果

    北京猿人发现

    蛋白质性学说

    单体麻黄素提取

    黑热病研究

    部分创造性贡献

    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

    根治绒毛膜上皮癌化学疗法的创建与推广

    脊髓灰质炎系列疫苗的研制

    食管癌综合防治研究

    丁苯酞和双环醇等天然药物创制

    人工香研制及其产业化

    国内首例艾滋病患者发现及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体系

    中国医学细胞遗传学创建与疾病基因研究和自体干细胞临床率先应用理基础与技术推广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馆藏外文印本期刊3600余种,中国国内外医药领域专业数据库百余种;建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成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公众健康知识服务等系列平台。

  • 学术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为双月刊,主要设有院士论坛/述评、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综述、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研究简报、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科技消息书评等栏目,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PubMed、网络版)、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A)、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增补文摘》光盘数据库(ExtraMED)、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等数据库收录。

  • 文化传统

    编辑

    形象标识

  •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校徽章为璧形,寓意为中西合璧,其绿色和白色象征生命的常新与永恒。

    徽章徽章

    徽章的内容包括盾牌、殿堂、桂冠、玉兰、绶带及院校中英文名称。

    徽章上方的“协和盾牌”象征抵御疾病、护佑生命。它由校名中的“和”(协和、人和)与“U”(Union或Unity)对应而成。“和”为草书,如飞动的杖,它源于古希腊传说中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手杖和使神赫耳墨斯手杖,象征神奇的医术和中立的医德。是国际公认医用标志。下面翻开的书本象征开卷有益,其左右记载的“1917”、“1956”分别是校奠基与院命名的时间。神杖、蛇、书本分别象征科研、医疗、教学。盾徽既为璧徽组成部分,也可独立使用。

    徽章整体上体现院校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团结奋进的精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精神文化

  • 校训

    严谨,博精,创新,奉献

  • 校歌

    校歌 校歌

    《协和颂》

    词曲作者

    译者

    格林·韦伯斯特

    桐树

    (一)

    中文

    英文

    啊,协和协和!

    我们梦寐以求的校园。

    这里领悟了至理名言,

    跳动着快乐心弦。

    我们求索科学本源,

    探究人体奥秘。

    我们彼此相知是一家,

    分别重逢终有期。

    协和协和永存啊!

    我们梦寐以求的校园。

    让我们从今后,

    永不会啊,永不会忘记母校的训勉。

    让我们从今后,

    永不会啊,永不会忘记母校的训勉。

    Hur - rah,for P.U.M.C!

    The Col - lege of our choice.

    This here we learn such pre - cepts.

    As make our hearts re -joice.

    We've learned the truths of Sci - ence.

    We've learned to stu - dy men.

    We've learned to know each o - ther.

    We part to meet a - gain.

    P.U.M.C. for Ev - er!

    The col - lege of our choice.

    Let us not know,aye,never.

    For - get our moth - er's voice.

    Let us not know,aye,never.

    For - get our moth - er's voice.

    (二)

    中文

    英文

    教我抚平疮痛,

    教我治愈疾患,

    消灭所有病菌,

    无论富贵贫贱。

    伤骨重获生机,

    腐肉得到切除;

    协和母校哟,

    业绩人共睹。

    She's taught us ills to lessen,

    And how disease to cure,

    By killing all bacilli,

    We heal the rich or poor.

    We set all kinds of fractures,

    We take the appendix out;

    You'll find that P.U.M.C.'s

    Will know what they're about.

    (三)

    中文

    英文

    恪守天职,

    健康所系,

    效忠祖国

    富贵不移。

    投我木桃,

    报之琼瑶

    掌握本领,

    服务同胞。

    It's ours to help the wretched,

    To guard the public health,

    To serve our dear old China,

    Without a thought of wealth.

    As has been given to us,

    So give we back again,

    For here we've gained the knowledge

    To serve our fellow-men.

    资料来源:

  • 学校领导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院校长

    王辰

    党委书记、副院校长

    姚建红

    党委副书记

    张勤

    副院校长

    李青、张抒扬、王健伟

    纪委书记

    王峥

    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姓名

    任期

    职务

    麦克林(Franklin C.Mclean)

    1918-1919

    校长

    胡恒德(Henry S.Houghton)

    1920-1928

    1938-1942

    校长

    顾临(Roger S.Greene)

    1928-1938

    代理校长

    刘瑞恒

    1929-1938

    校长

    李宗恩

    1949-1957

    校长

    资料来源:

    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

    任期

    职务

    张之强

    1952-1965

    党委书记

    白希清

    1966

    党委书记

    杨纯

    1976-1978

    党委书记

    王伟

    1978-1979

    党委书记

    林士笑

    1979-1982

    党委书记

    冯佩之

    1983-1984

    党委书记

    钱昌年

    1986-1998

    党委书记

    刘晓程

    1998-2000

    党委书记

    祁国

    2000-2001

    党委书记

    刘谦

    2001.7-2007.12

    党委书记

    李立明

    2008.1-2016.8

    党委书记

    李国勤

    2016.9-2019.3

    党委书记

    资料来源:

    历任院校长

    姓名

    任期

    职务

    沈其震

    1956-1958

    院长

    黄家驷

    1958-1983

    院长、校长

    吴阶平

    1983-1984

    院长、校长

    顾方舟

    1984-1992

    院长、校长

    巴德年

    1992-2001

    院长、校长

    刘德培

    2001-2011

    院长、校长

    曾益

    2011.8-2015.12

    校长

    曹雪涛

    2011.8-2017.12

    院长、校长

    资料来源:

    所获荣誉

    编辑

    2022年2月14日,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