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的逃亡 编辑

1988年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1934年的逃亡》是作家苏童的一部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逃亡,达了溃败的农村向新兴的都市逃亡的历史背景。《1934的逃亡》是一篇颇有新意的作品,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作那不同凡响的叙述,得力于叙述中流动着的关于枫杨树故乡的记忆、幻想、传说与所有神秘的气息。作者不仅具有对时间的调动能力,而且让其小说的时间富有弹性。

基本信息

编辑

书名:1934年的逃亡

作者:苏童

出版: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8年9

基本信息

编辑

封面封面

书 名:1934年的逃亡

作 者: 苏童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出版年: 1988年9月

页 数: 286页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805151335

内容简介

编辑

苏童用其无边而瑰丽的天才想象创设了一个灵气飞扬的\“枫杨树\世界,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灵魂似乎永远都是那么孤独、苦闷而焦灼无比,它们飘荡在苦难的乡村,又沦落在罪恶的城市,而在心灵最柔软的深处,它们又不断地频频回首于故乡的色稻谷和火罂粟。这种\“乡村——城市——乡村\”的轮回,是一种\“逃亡\”与\“还乡\”的记忆。在这种记忆之中,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那些或轻或重的、或黑或白的灵魂,无其逃亡抑或还乡,全都只是宿命式的徒劳。这是一群无\“根\”的灵魂,这是一群除了流浪仍只能是流浪的灵魂。

苏童在陈宝年之后,又让139个新竹匠带在祖传的大头竹刀疯狂地逃离故乡涌入城市,一种艰苦而执著的谋生行为随即成了逃亡主题,似乎那城市便是一块威力无比的磁石,将他们呼啦啦地吸入幻想中的明场……诸如此类的逃亡,虽大都显出几分被动和无奈,但其最终指向无疑是逃亡之后的新的可能和新的希望。对于他们来说,逃亡便是生——尽管逃亡的结局被证实为近乎宿命的失败。

作者简介

编辑

苏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被张艺谋改编成影《大红灯笼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