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央图书馆 编辑

香港的公共图书馆

香港中央图书馆中国香港最大型的公共图书馆,楼12层,占地9,400平方,楼面面积合共33,800平方米,至2011藏书量已超过230万馀册(香港公共图书馆体系总馆藏量达1,211万册)。该馆取代了香港大会堂图书馆的总馆地位,成为全香港公共图书馆的中枢系统及讯中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香港中央图书馆

地理位置:铜锣湾高士威66号(近维多利亚公园)

气候条件:亚热带气候

开放时间:周一12:00-20:00周二至周六9:00-20:00周日9:00-17:00

票价格:免费

占地面积:9400m²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香港

简介

编辑

香港中央图书馆大门香港中央图书馆大门

香港中央图书馆 是一座12层高的大楼,占地9,400平方米,楼面面积合共33,800平方米,至2011年藏书量已超过230万馀册(香港公共图书馆体系总馆藏量达1,211万册),为全香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其建筑费高达6亿9千万港元,因建筑费高昂曾受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议员批评,特别是筹建部门事后在图书馆顶部加设的罗底装饰柱设计,被指为浪费公帑。 2001年5,香港中央图书馆由特首董建华主持开幕启用仪式。香港中央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位于香港铜锣湾高士威道66号,北邻维多利亚公园,于2001年5月17日启用,是中国香港最大型的公共图书馆,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该馆取代了香港大会堂图书馆的总馆地位,成为全香港公共图书馆的中枢系统及资讯中心。

沿革特色

编辑

市政局在1996年举行香港中央图书馆公众谘询会的海报,可见建筑顶部的原来设计1990年代,市政局决定兴建一座全新的中央图书馆,作为香港的旗舰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的筹建计划应运而生。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建成前,全港共有5间中央图书馆,分别是香港大会堂图书馆、九龙中央图书馆、沙田中央图书馆、荃湾中央图书馆及屯门中央图书馆。

香港中央图书馆的所在地原来是港岛区唯一的露天排球场。由于周日在铜锣湾一带聚集的印尼佣工愈来愈多,这里成为了他们聚集及游玩的地方。后来政府决定在这里兴建中央图书馆,曾经引起地区人士争议,担心外佣会因此缺乏聚会场所。

大楼设计亦曾经引起争议,时任市政局主席梁定邦于1997年与市政总署署长丽帼就中央图书馆的设计公开骂战,虽然钟所提出的高科技感设计因工程已经展开而被否决,但是仿古典风格的建筑设计,亦遭到市政局议员讥为如中国内地的洋房别墅。中央图书馆的建筑费高达6亿9千万港元,受到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议员批评,筹建部门更改大楼顶部的原来设计,加设罗马式装饰柱设计被指为浪费公帑。

香港中央图书馆内外随处可见的由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结合而成的几何图案,有“天圆地方以及“知识累积成塔”的喻意。而由于原来设计是市政局辖下的中央图书馆,大楼的升降机门及大门扶手都可见市政局的徽号,虽然香港市政局已经解散,但当局以徽号本身亦是香港市花洋紫荆的抽象图案为由予以保留。

2001年5月17日,香港中央图书馆由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主持揭幕仪式,5月18日正式启用。

香港中央图书馆中庭喷水池,喷水池上有旋转的地球

正门前有喷水池,它也是此图书馆的标志物

通往大堂入口的梯级(刻有中英文名言隽语)

罗旭和爵士头像

馆内设施

编辑

《一代伟人周恩来》大型展览开幕式《一代伟人周恩来》大型展览开幕式

2011年6月28日下午,由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香港友好协会、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养基金会、香港佛教文化产业、香港潮属社团总会、香港广东团总会、香港福建社团总会18个团体主办的《一代伟人周恩来》大型专题展览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揭幕。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中央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周恩来四位亲属等出席主礼。

展览通过大量历史图片、珍文物及纪录片,以“寻求救国真理 致力中华崛兴”“扩大爱国阵营 筹划开国大业”“指导香港工作”等九个主题立体展现周恩来伟大一生及贡献。

展览中周恩来“精研业务,提高效率,反对浪费,严守纪律”的手迹引得众多观众排队合影留念。“指导香港工作”板块也吸引了很多参观,其中展出了1956年周总理会见香港大学师生、香港工商界、影视界、文化界的照片原件以及对“东江水供港”计划安排的文件等珍贵文物。此外,还展出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特辑原件、周恩来指示制订国徽和国旗方案原件等珍贵历史文物。

展览展示了周恩来从青少年时期到逝世前的历史图片、文物、手迹等,反映其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其中周恩来穿过的睡衣、用过的笔袋和垫子都是首次公开展出。

展览突出展现周恩来与香港的密切联系,包括在1927年辗转香港治病的照片,1956年会见香港大学师生的照片,1957年发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讲话》,上世纪60年代初对“东江之水山来”计划的安排等。

开幕礼云集香港各界嘉宾逾700人,出席的周恩来亲属除周秉德外,还有周恩来侄周秉建及侄子周秉和、周秉钧。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中联办副主任李刚,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詹永新,解放军驻港部队周伟军大校,周恩来总理贴身卫士、高振普将军,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女儿李紫阳女士,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主任廖心文女士等也专程从北京来港参加活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在致辞时表示,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辉煌历史的卓越领导者,他时时不忘祖国统一大业,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做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工作,为促进香港繁荣、增进香港与祖国联系作出过历史性贡献。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展览内容丰富,很有启发性和教育。我看有很多青年人参观展览非常欣慰,这能使他们加深对祖国近代史、老一代革命家的认识,意义深远。”在香港回归祖国14年纪念日之前举办这个展览,对港澳同胞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老一辈中国领导人与港澳的历史渊源非常有意义。她指出,周恩来在建国后关心香港问题,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为后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

主办方之一的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杨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香港回归祖国14周年,祖国和香港的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作为民间团体,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次展览引导人们探寻这些成就从何而来,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对香港和祖国做出的积极贡献。

展览于2011年6月26日至29日一连四天在港展出。据悉,首日的展出已吸引超过2500人入场观看。

交通

编辑

交通:行人天桥及斑马线通往维园正门铁路

港铁

港岛线铜锣湾站F出口、天后站B出口

巴士

新巴 :

2,2A,2X,8,8P,18,18P,15B,19,23,23A,23B,25,26,38,42,63,65,81

城巴:

5,5B,8S,8X,10,11,25C,72,72A,76,77,96,515,592,A11,E11

过海隧道巴士:

102,103,106,108,110,112,116,170,601,603,619,621,671,680,681,690,692,914,948,962,968,969

小型巴士

港岛专线小巴:

25、39M、69

公共小巴

铜锣湾 ↔ 筲箕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