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冲击波 编辑

关注现实的作品出现的效应

"现实主义冲击波"最初指90年代中期刘龙、谈歌何申关仁山作家关注现实的一批作品出现的效应,后来扩大指称90代后期大量出现的以"现实主"方法现当前乡镇、工厂、城市现实生活经济生活为核心的会矛盾的小说文学界产生的影响。这些小说开始为一些中短篇、后来则主要是长篇,并在题材上不断扩大,以全景方式书写90年代以来的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过程及其面临的问题与冲突,另一重要方面是对官场和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腐败"现象的揭发和抨击并出现"反腐小说"的类型概念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现实主义冲击波

发生时间:90年代中期

作品

编辑

"现实主义冲击波"指称的作品主要有刘醒龙《分享艰难》谈歌《大厂》《车间》《天下荒年》何申《信访办主任》关仁山《大雪无乡》《九还乡》周梅森《绝对权力》陆天明《苍天在上》等等。

特点介绍

编辑

1994年至1996年前后,文坛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批作品,主要是谈歌的《大厂》《天下荒年》、关仁山的《大雪无乡》《九月还乡》《破产》、何申的《年前年后》《穷县》等,它们面对正在发生的现实生活,真实地揭示以改革中的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为核心的社会矛盾,注重当下的生存境况和摆脱困境的奋斗,贯注着浓重的忧患意识时代感强烈,题材重大,矛盾复杂,给人的冲击力之大和触发的联想之广,都为当时所少见。

更重要的是,它们与那时风行的“新写实有所不同,已不再专注于一个小人物或一个小家庭日常的生存悲欢,而是着眼于国计民生性的大问题,关注整体性的生活走向。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扭转了时尚的“个人化”,走向了“公共化”,使文学的干预力量大大提。把它们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阵势,一种共同的把握生活的方式和创作的新取向。我称它们是一股“现实主义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