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奉 编辑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重臣。
丁奉年少从军,骁勇善战。太元二年(252年)东兴之战,丁奉大破魏军前屯,迁灭寇将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斩杀权臣孙綝,替孙休夺回了皇权,官拜大将军,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永安三年(260年),假节,领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迁右大司马、左军师,建衡三年(271年)去世。
概述内图片来源:叶雄《三国演义人物谱》
早年经历
丁奉是庐江郡安丰县人,年少时骁勇善战,先后从属甘宁、陆逊、潘璋等大将帐下,参加过多次大战,经常勇冠全军。每到作战时,常能斩将夺旗,也因为奋勇当先而时常负伤。后逐渐升迁至偏将军。
雪中奋短兵
主词条:东兴之战
太元二年(252年),吴大帝孙权病逝,他的儿子孙亮继承帝位,丁奉被升为冠军将军,受封都亭侯。同年,魏国派遣诸葛诞、胡遵等人进攻东兴(今安徽巢县东南)东吴太傅诸葛恪督率诸将前去抵御。诸将都对诸葛恪说:“敌人听说太傅您亲自到来,等到我们上岸他们就会逃走。”唯独丁奉认为:“并非如此。敌人调集境内兵力,带了许昌、洛阳的全部兵力大举前来,一定定下了明确的目标,怎能无获而返?我们不应指望敌人不战而退,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战胜敌人。”诸葛恪上岸后,丁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人一起沿着山向西面进发。丁奉说:“现在各部队行军太慢,如果敌人占领了有利地形,我们就难以与他们抗争了。”于是丁奉离开大部队的行军路线,独自统领手下人五千兵马前进。当时正刮北风,丁奉军乘船两天就到达前线,占据了徐塘(今属安徽)。当时天气寒冷下了大雪,魏军将领饮酒高谈,丁奉见敌人先头部队人少,就对手下说:“立功领赏的时候到了!”令士兵脱去铠甲头盔,都拿着短兵器。魏将发现后都取笑他们,并不做防备。丁奉率领部队奋起砍杀魏军,大破魏军的前部营寨,正好此时吕据等人的部队到来,一起击溃了魏军。 战后,丁奉因功升为灭寇将军,进爵都乡侯。
解救寿春
五凤二年(255年),魏将文钦来降,丁奉被任命为虎威将军,跟随大将军孙峻到寿春(今安徽寿县)去接应文钦,与魏国追兵在高亭(今属安徽)交战。丁奉跨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首数百,缴获大量军器。战后,丁奉因功进爵安丰侯。
太平二年(257年),魏大将军诸葛诞自据守的寿春向孙吴投降,被魏军包围。少帝孙亮、权臣孙綝派遣朱异、唐咨等前去救援,后来又派丁奉和黎斐前去解围 。丁奉为先锋,屯住黎浆(今安徽寿县南),因力战有功,封左将军。
诛杀权臣
太平二年(257年),孙亮亲政,与孙綝彼此忌惮。其后,孙亮推究姐姐孙鲁育被孙峻冤杀的事情,以孙鲁班之子朱熊、朱损没有尽力阻止冤杀为由治罪。丁奉受命于孙亮,在虎林杀了朱熊,又在建业杀了朱损。孙亮与孙綝的矛盾激化。在太平三年九月,孙亮被孙綝废黜。太平三年(258年),吴景帝孙休即位,与左将军张布合谋,想要诛杀孙綝。张布说:“丁奉虽不能识文断字,但计略过人,能决断大事。”于是孙休召见丁奉对他说:“孙綝把持国政,将要图谋不轨,朕想与将军一起杀了他。”丁奉说:“丞相的兄弟党羽很多,恐怕人心不能统一,难以一下子将他制服。可借口腊月祭祀,请他参加,用陛下的亲兵杀了他。”孙休采纳了他的计划。
永安元年十二月八日(259年1月18日),孙休邀请孙綝参加祭祀,孙綝勉强前来,见势不妙又欲离开,丁奉与张布于是以眼神示意左右亲兵捆绑孙綝。孙休历数孙綝的罪过并将他处死。孙休、丁奉等人出示孙綝的首级,赦免其部众,放下武器投降的有五千人,又追杀了欲北走曹魏的孙綝之弟孙闿。 丁奉因在此事中的功劳,迁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
永安三年(260年),假节,遥领徐州牧。
永安六年(263年),魏国伐蜀,丁奉统军前往寿春,做出以攻魏来救援蜀汉的架势。不久,蜀汉灭亡,丁奉引军退回。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丁奉和丞相濮阳兴等人听从万彧的建议,迎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任右大司马、左军师。
淮南争锋
宝鼎三年(268年),孙皓命丁奉和诸葛靓一起进攻合肥(今属安徽)。丁奉采用离间之计,给西晋大将石苞写了封信,石苞果然从前线被调回。 同年十一月,丁奉从芍陂进军,为西晋太尉司马望和安东将军司马骏击退。
去世
建衡三年(271年),丁奉去世。
张蛑:自古倚长江之险者,屯兵据要,虽在江南,而挫敌取胜,多在江北。故吕蒙筑濡须坞,而朱桓以偏将却曹仁之全师;诸葛恪修东兴堤,而丁奉以兵三千,破胡遵七万。转弱为强,形势然也。
郝经:丁奉恃功而骄,不容于虐主,宜哉!
妻子:离妃,太元元年(251年)去世,20年后丁奉辞世,和妻子合葬在一起。
弟弟:丁封,官至后将军。在丁奉之前去世。
儿子:丁温,被孙皓所杀。
前202年,刘邦灭项羽,统一天下,置安丰县(治今河南固始县东南),属九江郡。元狩二年(前121年),属六安国。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属庐江郡。魏文帝曹丕(220年-226年在位)设安丰郡,安丰县属之。
史书所载丁奉为“庐江安丰人”,据考即是以河南固始县东南为中心的“安丰”,固始县东南乡镇黎集镇地方史也记载丁奉在本地出生。所以丁奉籍贯应为今河南固始县黎集镇(江淮西部豫皖交界地区)。
金宝圩
金宝圩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前身是一个大湖,叫金钱湖。在三国时代金钱湖属吴地。在黄初年间(222年-225年),丁奉统领五路大军共十万雄兵来到金钱湖,看中了这个有二十多万亩的金钱湖滩,丁奉亲自指挥并督筑圩堤,用了四年时间圩堤筑成。此地先叫金钱圩,后改叫惠民圩。后又因为金钱圩盛产鱼米,象个金色的宝贝,所以将金钱圩改名为金宝圩。
总管庙
安徽省宣城市金宝圩内的百姓为了纪念大将军丁奉,在圩中心(今安徽宣城双丰村)建造了一座总管庙,立丁奉像于内。百姓把丁奉称为总管菩萨,四季香火不断。后世大将军丁奉被封为靖江侯王、靖天世帝君。
纪念馆
丁奉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区5公里区。丁奉纪念馆于古总管庙旧址上兴建,馆院内建有承渊塔,馆内塑丁奉像,陈列丁奉围湖造田的图文资料。南京丁奉墓
2019年下半年开始,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市鼓楼区五佰村地块发现并清理古代墓葬10座,其中四座孙吴砖室墓保存较好,应为一家族墓地。其中一座墓(编号M3)中出土四块地券砖,字迹清晰可辨,可知墓主为孙吴名将丁奉。丁奉墓是继马鞍山朱然墓以后,具有明确记载的官职最高的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之墓。
庐江丁奉墓
丁奉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西门外的龙子口,于1953年被发现,墓地有160多平方米,高5米多,墓室为卷拱形,高3米多,宽2米,长5米,均为古钱纹和几何图案的青砖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