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社会科学院 编辑
上海社会科学院为上海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社会科学院,是首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和上海历史研究所、上海财经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合并而成。
据2018年8月上海社科院官网显示,社科院设有17个研究所、12个管理部门、6个直属单位和17个院直属研究中心;拥有在职工作人员约760人。
中文名:上海社会科学院
外文名:ShanghaiAcademyofSocialSciences
简称:上海社科院
创办时间:1958年
办学性质:事业单位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2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
奠基创业
1961年,各研究所制订了各自的科研规划;7月至12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院部制订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意见五十五条》,提出了55条改进工作的意见。
1962年1月,院党委颁布《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意见五十五条》,并决定在该院试行;3月,为加强党的领导,经市委批准,经济、历史、政法三个研究所各自建立党组。7月,院党委向市委宣传部提出《关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行政建制和精简机构问题的几点意见》,确定院部精简机构,加强各研究所。
1963年2—3月,哲学所、经济所、历史所、政法所、国际问题所先后制订十年(1963--1972)科研工作规划(草案),院党委召开各党员所长会议,讨论各所规划;10月,市委决定恢复华东政法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划给该院,作为筹建的基础。
1964年3月,院党委向市委宣传部提出院七年(1964—1970)事业规划。
文革浩劫
1966年5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派代表在党委会议上宣布成立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革命领导小组”;6月院参加城乡“四清’’运动的人员纷纷回院参加“文化大革命”;又派出由96人组成的“文化革命工作队”进驻上海社会科学院,队委下设材料组、秘书组,取代了院党委的领导职能;9月,市委决定撤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革命工作队”并成立临时党委,各所及院部相应建立“文革小组”。
1967年1月,院部“赤卫军上海社会科学院委员会”夺取了院党政领导权。
1968年底,该院除部分工作人员调“市革会”及“市革委”地区组工作外,其余人员均到地处奉贤县的“市直五七干校”参加学习、劳动,被编入“市直五七干校六兵团”,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建制被撤销。
社科院外景
改革探索
1982年上半年,院党委和有关部门草拟了《关于改善党委工作》、《关于积极选拔中青年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关于院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的设想》等建议,酝酿全面改革;3月,《院讯》试刊号出版;同月,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成立;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社会科学院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批准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有21个。7月,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建立。
1983年1月,制订《上海社会科学院“六五”期间的科研规划》。
1984年3月,院部召开干部大会,讨论上半年度院党委工作和院务工作要点。院务工作要点中把“调整班子和机构改革”、“加强和改善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等作为工作重点。10月,院公布《上海社会科学院体制改革方案(讨论稿)》,改革措施:党政分工,院、所长负责制;扩大各研究所在科研管理上的自主权,充分发挥院、所两级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三个对外服务中心;建立责任制,逐步实行聘仟制。
1985年5月,院务会议决定实行院长基金制和科研经费包干制;8月,制订《关于院、所分权的几点意见》,实行所长负责制,增加所的活力,扩大所的自主权,是科研领导体制改革的核心;11月,院制订《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专业人员、管理人员职务名称系列及结构比例暂行规定》。
1986年2月,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将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列入工作议程;7月,院务会议讨论了《研究人员职务聘任工作实施细则》、《关于行政干部实行聘任制的意见》和《关于13个单位1986年至1987年底职工控制数及人事权限的决定》等三个文件。9月,科研职务聘任制在哲学所、经济所两个所开始试点。
1987年1月,院部召开干部大会,对1987年工作提出要求,认真做好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的工作为其中内容之一。3月,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关于行政干部实行聘任制的暂行规定》,各单位在院部下达的人员控制数内,实行院所二级聘任制;5月,经批准重新组建了上海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9月,院公布《所长负责制试行条例》、《关于院所分权的若干意见》和《各所财务管理试行条例》。
1988年2月,院党委提出《关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各所实行党政职能分开的意见》;5月,党委和院长办公会议决定,调整院部机构设置;7月,院向市财政局提出《关于设立院长基金的报告》,10月市财政局复函,同意试行。
1988年8月3日,中共上海市委批复同意将上海社会科学院列为上海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由市政府直接领导;9月,市政府决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划归上海社会科学院管理。
1990年10月,上海市人事局、同意组建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高级专业技术职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11月,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成立。
1991年3月,组建院职改办,机构属人事处建制。
1992年12月,院实业公司正式开业。
1993年2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成立;9月,“院精神文明建设中心”成立。
1995年,该院计算机网络工作起步,已完成布线任务。
1996年5月,包括科研行政信息管理系统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一期工程正式开通;同年又与因特网连接成功。
1997年1月,分部大楼正式开工。
1998年9月,分部大楼竣工,正式交付使用。
1999年1月,院制定了《上海社会科学院2000--2002年科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上海社会科学院2000--2002年重点学科(发展方向)、重大项目设想》;6月旅游经济、文化发展、犹太研究等三个不同体制模式的工作室挂牌运转。
2000年4月25日,“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5月外资研究中心挂牌;7月,上海社会科学进修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01年,院又制订了《“十五”(2001--2005)事业发展规划》;对职称聘任制度进行了“自主聘任”改革;9月,社会调查咨询中心挂牌。2000年7月,上海社会科学进修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1月,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正式成立;6月,民主政治研究中心成立;9月,社会片四个所成立社会发展院。
2019年4月3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
社科院外景
人员编制
据2018年8月上海社科院官网显示,社科院拥有在职工作人员约760人,其中5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正高133人,副高194人。
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熊月之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张雪魁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成素梅
上海市领军人才:王振、成素梅、强荧、朱平芳、沈开艳
上海市教学名师:叶青
机构设置
机关处室:党政办公室(档案室、车队)、党委组织部(统战部、老干办)、党委宣传部(科研成果传播办、精神文明办、院史办)、机关纪委、人事处(人才交流中心)、科研处(创新办)、智库建设处(研究室、院重大办)、国际合作处(台港澳办、联合国项目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财务处(会计服务中心)、行政处、审计室
院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青少年研究所、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信息研究所、 新闻研究所、世界中国学研究所
直属单位:《社会科学报》(思想文化中心)、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生院、图书馆、国经中心上海分中心、智库研究中心、港澳研究中心、出版社
院直属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心、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软实力研究中心、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市值管理研究中心
群团组织:工会(退管会)、妇委会、团委
设施资源
图书馆
据2018年8月上海社科院官网显示,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图书馆藏书达100余万册,其中中文图书55万册,古籍线装书11万册,外文书15万册,港台出版物3.4万余种。藏书以哲学、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学科和地方志类、参考工具书类的书刊为主,已形成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海近代史、民国时期法律等方面的馆藏特色,被列为国家研究级学科文献。该馆还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地区30所大专院校、中国各省市图书馆,以及63个国家共500家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馆际互借业务。
图书馆
合作交流
据2018年8月上海社科院官网显示,上海社会科学院与海外许多大学和智库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道格拉斯·诺思等在内的30余人被聘为名誉研究员、特聘研究员。“世界中国学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学术宣传的重要渠道和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学研究交流平台。
2022年5月,浙江省长兴县检察院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一同发布共同富裕示范区检察服务保障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成果。
荣誉记录
2021年7月,中共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支部委员会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科研成果
据2018年8月上海社科院官网显示,上海社会科学院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和上海市课题,许多决策咨询建议得到中央、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研究成果屡屡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奖励。
2018年6月,经全国哲学社会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网络舆情案例库建设与研究”被立为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张雪魁研究员,项目首期经费为500万元;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上海社会科学院中标20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2项,青年项目7项。
2002年,组织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专著和理论学习文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丛书》在中共十六大召开前夕出版,成为上海理论界的重要理论成果。
1991年,社科院已经完成“七五”期间《双重运行机制论》、《社会科学学》、《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香港比较》、《上海乡镇工业结构调整》、《当代美国经济新编》、《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等重点课题。1991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小组批准上海社会科学院26项课题列为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
1986年,法学所接受国家科委下达的起草《技术合同条例建议稿》的任务,成立李铸国为首的课题组。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技术服务合同立法研究》和草拟的《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实施条例》,被立法机构采纳。这个课题荣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李铸国获得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单位 |
---|---|---|---|
国家重点项目 | |||
1 | 大城市人口多元化进程中外来人口的社会隔离研究 | 王红霞 | 经济所 |
国家一般项目 | |||
1 | “一带一路”FTA网络中的国家地位测度及贸易效应研究 | 彭羽 | 世经所 |
2 | “一带一路”新兴战略支点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 苏宁 | 世经所 |
3 | 姜佑福 | 中马所 | |
4 | 王继停 | 信息所 | |
5 | 基于范式相似度的“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创新政策比较研究 | 赵付春 | 信息所 |
6 | 大数据时代的我国国际人才柔性集聚战略研究 | 高子平 | 信息所 |
7 | 延安时期文化政策文献史料整理与研究 | 朱鸿召 | 文学所 |
8 | 邓智团 | 城人所 | |
9 |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经济学说的当代价值研究 | 梅俊杰 | 中国学所 |
10 | 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经济社会学研究 | 朱妍 | 社会学所 |
11 | 雷开春 | 社会学所 | |
12 | 华桦 | 社会学所 | |
资料来源: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单位 |
---|---|---|---|
1 | 高桦 | 哲学所 | |
2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出口增速提效的路径与政策研究 | 薛安伟 | 世经所 |
3 | (1770—1914) | 曾一璇 | 政治所 |
4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调控转型研究 | 何源 | 法学所 |
5 | 多维视角下的近代上海城市污染治理研究 (1843—1949) | 陆烨 | 历史所 |
6 | 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社会适应研究 | 陈云霞 | 文学所 |
7 | 赵翠翠 | 宗教所 | |
资料来源: |
学术期刊
《史林》
《史林》为综合性专业历史刊物,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城市史、世界史和研究述评(包括书评)等栏目,其中中国古代史侧重明清江南区域史研究,城市史侧重上海城市发展史研究;于1996年入选“中文核心刊物”,1997年获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期刊提名奖。《史林》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等院校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源刊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统计,《史林》名列第3位。2006年初《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公布 25种入选刊物,《史林》在历史学类刊物中名列第8位。
《上海经济》
《上海经济》反映新动向,并对上海及长江三角州地区的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剖析;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收录,获得首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200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杂志主要反映以“实、新、活、广、深、快”为特色。设有栏目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政治学、管理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等等栏目。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发表反映中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最新成果的文章,鼓励学术争鸣,倡导新兴学派。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学、哲学、文学、历史等学科领域。
学科建设
据2018年8月上海社科院官网显示,社科院在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中,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招收中国国外留学生的资格。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所在单位 |
---|---|---|
理论经济学 | 经济所 | |
经济思想史 | ||
经济史 | ||
西方经济学 | 经济所、世经所 | |
世界经济 | 世经所 | |
人口、资源与 环境经济学 | 经济所、 社会发展研究院 | |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 部门所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等 |
资料来源: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线学科名称 | 所在单位 |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哲学所 |
中国哲学 | ||
外国哲学 | ||
逻辑学 | ||
宗教学 | 社会发展研究院 | |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经济所 |
经济思想史 | ||
经济史 | ||
西方经济学 | 经济所、世界经济所 | |
世界经济 | 世界经济所 |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社会发展研究院 | |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 部门经济所 |
区域经济学 | ||
财政学 | ||
金融学 | 部门经济所、 世界经济所 | |
产业经济学 | 部门经济所 | |
国际贸易学 | 部门经济所、 世界经济所 | |
劳动经济学 | 部门经济所 | |
统计学 | ||
数量经济学 | ||
国防经济 | ||
法学 | 法学理论 | 法学所 |
宪法与行政法学 | ||
刑法学 | ||
民商法学 | ||
国际法学 | ||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信息所 |
国际政治 | 世界经济所 | |
国际关系 | 亚太所 | |
社会学 | 社会学 | 社会发展研究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等 |
文艺学 | 文学所 | |
中国古代文学 | ||
新闻学 | 信息所 |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历史所 |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历史地理学 | ||
历史文献学 | ||
专门史 | ||
中国古代史 | ||
中国近现代史 | ||
世界史 | 欧亚所 | |
企业管理 | 会计学 | 部门经济所 |
企业管理 | ||
旅游管理 | ||
农村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 |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 情报学 | 信息所 |
资料来源: 备注:名单不全 |
教学建设
学生培养数据
据2018年8月上海社科院官网显示,社科院拥有在读研究生650余人。
奖助体系
上海社科院研究生可以申请“逸思”奖学金、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英国思克莱德中国学院奖学金、上海发展研究奖学金等奖学金项目。
形象标识
院徽外围为中英文对照的院名,中心标识寓意只有获得更多的水(知识),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
1958:标志着社科院最早于1958年开始兴办,社科院60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标识
精神文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院长 | 王德忠 |
党委书记 | 权衡 |
党委副书记 | 王玉梅 |
副院长 | 朱国宏、王振、干春晖 |
资料来源: |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
李培南 | 党委书记 | 1958年8月—1964年6月 |
党委第一书记、院长 | 1964年6月—1966年6月 | |
雷经天 | 院长 | 1958年8月—1959年8月 |
杨永直 | 院长 | 1960年3月—1964年6月 |
陆文才 | 党委第二书记 | 1964年6月—1966年6月 |
资料来源: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
李培南 | 党委书记 | 1978年10月—1981年10月 |
黄逸峰 | 院长 | 1978年10月—1984年1月 |
李剑华 | 顾问 | 1981年3月—1984年1月 |
洪 泽 | 党委书记 | 1981年10月—1987年5月 |
陈修良(女) | 顾问 | 1982年12月—1984年1月 |
罗竹风 | 顾问 | 1982年12月—1984年1月 |
张仲礼 | 院长 | 1987年6月—1998年11月 |
严谨(女) | 党委书记 | 1987年5月—1998年10月 |
潘念之 | 顾问 | 1984年1月—1985年5月 |
雷德昌 | 纪委书记 | 1987年6月—1988年5月 |
尹继佐 | 院长 | 1998年11月—2004年7月 |
程天权 | 党委书记 | 1998年12月—2000年6月 |
王荣华 | 党委书记、院长 | 2004年7月—2009年8月 |
潘世伟 | 党委书记 | 2009年8月—2014年11月 |
王战 | 院长 | 2012年8月—2017年7月 |
于信汇 | 党委书记 | 2014年11月—2020年8月 |
张道根 | 院长 | 2017年6月—2020年10月 |
徐威 | 党委书记 | 2020年8月—2021年1月 |
资料来源: |
2021年10月,被授予“2021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