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濬 编辑

三国时期东吴重臣

潘濬(一作潘浚)(?-239),字承明。武陵郡寿县(今湖南汉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蒋琬弟。

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211年),被刘备任命为荆州治中从事,与守臣关羽不睦。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得荆州,拜潘濬为辅军中郎将。又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孙权称帝后,拜少府,进封刘阳侯,又改太常。龙三年(231年),授假节,与吕岱率军五万平五溪蛮叛乱,经三年而斩获数万,使得一方宁静。潘濬为人刚正不阿,在吕壹弄权时,屡孙权将其诛杀。甚至想亲手击杀吕壹,使吕壹对他非常畏惧。

赤乌二年(239年),潘濬去世。

概述图片来源:三国志12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潘濬

别名:潘太常

字:承明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武陵郡汉寿县

逝世日期:239年

主要作品:《疏责子翥》

主要成就:大破五溪蛮夷,使得一方安宁掌理荆州,屡谏孙权

官职:太常、假节

封爵:常迁亭侯→刘阳侯

人物生平

编辑

早有治绩

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他二十一岁时师事于大儒宋忠,并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因而知名。不到三十岁就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当时沙羡县长贪污腐败,被潘濬审查处死,使得全郡震惊恐惧。后来担任湘乡,治理湘乡颇有名声。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领荆州牧,任命潘濬为治中从事。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益州,将潘濬留下以管理荆州事务。 潘濬在荆州时,与荆州守臣关羽不和。

归属孙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将领官员全都归附,而潘濬却称疾不见。孙权亲自登拜访,潘濬仍涕泪交横,伏床不起,孙权以观丁父、彭仲俘虏出身的楚地先为例安慰潘濬,又派人以手巾帮他擦脸,潘濬才下地拜谢,并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告诉孙权,被拜为辅军中郎将,并领兵。

侏儒一节

当时,武陵从事樊胄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孙权询问潘濬,潘濬认为派五千人前往就够了,孙权问为何轻视他,潘濬回答:“樊胄颇能卖弄唇舌,实际上却没有辩之才,先前曾为州中人士准备宴会,但是到了中午都还没有东西吃,十几个人就自行离开了,这就如同只看到侏儒的一部份,就可以得知全貌一样。”孙权大,派遣潘濬统领五千人前往,果然斩杀平定樊胄。

为官正直

三国志11潘濬三国志11潘濬

后升迁为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黄武六年(226年),奋武中郎将芮玄去世,潘濬统领他的部曲,屯驻于夏口。

当时,骠骑将军步骘屯驻于沤口,请求向招募诸郡以增加兵力。孙权询问潘濬的意见,潘濬说:“豪将在民间,耗乱为害,加上步骘有名有势,是被身边的人谄媚,因此不可同意。”孙权听从潘濬的建议。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任命潘濬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后迁任太常。

大破溪蛮

黄龙三年(231年)二,孙权授予潘濬符节,命其与吕岱督军五万讨伐五溪蛮夷 。潘濬赏罚得当,在数年间,斩杀俘获几万人。自此五溪蛮夷逐渐衰落,一方得以安宁无事。 黄龙六年(234年)十一月,潘濬回到武昌。 他长期与陆逊屯驻武昌,管理荆州事务。

嘉禾四年(235年),潘濬的表哥蒋琬升任蜀汉大将军,有间谍谣传潘濬派遣密使联络蒋琬,打算投奔蜀汉。武陵太守卫旌上表告诉孙权,孙权说:“承明不会做这种事。”并免除卫旌的官位(《资治通鉴》将此事放在蒋琬任诸葛亮长史 )。

一心为国

孙权宠信校事吕壹,吕壹为人刻薄,用法严酷,又操弄权势,潘濬与陆逊对于他的作为感到忧虑,说到伤心处还以泪洗面,甚至感到不安与恐惧。

三国志12潘濬三国志12潘濬

公元236年(嘉禾五年),吕壹弹劾丞相顾雍和左将军朱据,二人下狱。黄门侍郎谢厷问吕壹:“顾公的事如何?”吕壹回答:“情况不太可能好。”谢厷又问:“那么顾公被免职的话,会代替他?”吕壹没有回答,谢厷说:“会不会是潘太常?”吕壹过了良久才说:“你说的很有可能。”谢厷说:“潘太常恨你切齿,只是路远没机会而已。今天他一但接替顾公,恐怕明天就打击你。”吕壹大为害怕,于是顾雍的事便不了了之。

之后潘濬请求朝见孙权,想要极力劝谏,到了之后听说太子孙登早就说过很多次但都不被接受,便大规模宴请百官,打算在宴会中亲手杀死吕壹,可惜计划泄露,吕壹借口生病不去。潘濬只好趁着每次近见孙权的时候,大力陈述吕壹的奸险,因此吕壹受到的宠幸逐渐衰微,最后被诛杀。孙权引咎责怪自己,因而向大臣致歉。在诏书中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之前推脱责任,并称赞了陆逊和潘濬忧心为国。

公元239年(赤乌二年),潘濬去世,其子潘翥袭爵。

人物评价

编辑

步骘: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稷之臣矣。

杨戏: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自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陆机:政事则顾雍、潘濬、吕范、吕岱以器任干职。

陈寿:潘濬公清割断,陆凯忠壮质直,皆节概梗梗,有大丈夫格业。

苏辙:权克荆州,将吏悉降,而浚独坚卧不,权舆致之,浚伏床而泣,悲不自胜,其于所事,何其厚也。既而樊伷欲以武陵自拔归蜀,浚为权画策,自将讨平之,其于所厚,又何薄也。意在君为君有,不得不然者乎?吾闻乐毅去燕适赵,赵欲与之伐燕,毅泣曰:'昔之事燕,犹今之事赵也。毅若获戾,放于他国,终身不敢谋赵之徒隶,况其国乎。'使乐毅愚人也,则可乐,毅少知事君,则浚不得为无罪矣。

萧常:濬逞憾于舒燮,岱滥刑于士民,鲂谲诈以成功,牧矫激以取名,固不足。然濬切齿奸人,岱倾心益友,而赞不以疾发而志于勋业,亦可尚也。

郝经:潘濬方严疾恶,形于色,梗梗有大节,有吴之栋石也。

胡三:郝普、麋、傅士仁之在吴,未有所闻也,而潘濬所以自见者,与陆逊、诸葛瑾班,识者当于此而观人。

个人作品

编辑

《全三国文》有一篇《疏责子翥》。

轶事典故

编辑

观人于微

潘濬法律而不畏他人议论,中郎将豫章人徐宗虽然是名士,但放纵部下,不奉节度,于是潘濬杀了他。潘濬亦观人于微,降臣隐蕃以辩才而令豪杰向他交好,潘濬之子潘翥也跟他结交,潘濬知道后,写信痛骂儿子一顿,当时的人都觉得潘濬莫名其妙,直到隐蕃图谋叛被杀,众人才信服。

劝阻射雉

孙权喜欢射雉,潘濬劝谏,孙权说:“上次与你相别后,就没有像以前那么常射雉了。”潘濬说:“天下未定,有很多事务要处理,射雉又不是什么要紧事。弦和弓坏了都能造成伤害,请您为臣停止这种行为。”接着就亲手将用雉鸡羽毛做的车盖弄坏,孙权就戒了射雉的喜好。

亲属成员

编辑

兄弟

蒋琬,潘濬姨兄,官至蜀汉大司马,封安阳亭侯,卒谥

潘翥,字文龙,潘濬之子,官至骑都尉,后代潘濬领兵,早卒。

潘秘,潘翥之弟,娶孙权姐姐陈氏之女为妻,先任湘乡县令,官至尚书仆射、荆州大公平。

潘氏,潘濬之女,嫁建昌侯孙虑

史料记载

编辑

《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濬陆凯传第十六》

治通鉴·卷第六十八·汉纪六十》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魏纪三》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魏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四·魏纪六》

文学形象

编辑

小说三国演义》中,潘濬的生平大体相当。最初在蜀为治中,随前将军关羽守荆州,关羽攻樊城,留潘濬总督荆州。随军司马王甫认为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关羽不听。 后吴将吕蒙夜袭荆州,潘濬降。吴主孙权慰劳毕,仍以其为治中,掌荆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