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底 编辑
娄底市,湖南省辖地级市,别称星城,据传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故而得名。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山峰雄伟,地势险峻,海拔较高;东部地势逐步降低,地形起伏平缓,海拔较低。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总面积8117平方千米,辖1区、2市、2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娄底市常住人口为3826996人。
娄底是被后世尊为“战神”的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紫鹊界梯田、三联峒景区四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大熊山、龙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湄江、波月洞等精品旅游景点70多处。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湖南几何中心,湘黔铁路和沪昆高铁横穿东西,洛湛铁路纵贯南北,40条铁路专用线沟通全市主要厂矿,形成了“米字型”铁路网。娄新高速全面贯通,新溆、安邵、娄益、娄衡、娄长高速同时规划建设,国省干道改造完成。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娄底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9.94亿元,比2019年增长4.0%。
中文名:娄底
外文名:LoudiCity
别名:星城
行政区划代码:4313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省
地理位置:中国南部、湖南省中部
面积:8117.6km²
下辖地区:1区、2市、2县
政府驻地:娄星区湘中大道
电话区号:0738
邮政编码:417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湄江国家地质公园、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曾国藩故居、波月洞、三联峒等
机场:娄底春田机场、娄底通用机场
火车站:娄底站、娄底南站、娄底西站、双峰北站等
车牌代码:湘K
地区生产总值:1679.94亿元(2020年)
方言:湘语-娄邵片-娄底话
人均生产总值:41675元(2019年)
人口:3826996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2019年,娄底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0.58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44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32.69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33.45亿元,同比增长9.6%。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2:39.5:50.3调整为10.6:38.6:50.8,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1%、37.5%和57.4%,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4个、3.0个和4.7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42.07亿元,增长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1%。
2019年,娄底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2.4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7亿元,增长9.1%。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0.88亿元,增长5.8%,其中,教育、科技、文化、交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236.9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3.9%。
2019年,娄底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5%,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9.0%,衣着类上涨1.2%,居住类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2%,医疗保健类上涨1.5%,其它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1%。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2%。
2019年,按常住人口计算,娄底市人均GDP41675元,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8.2%,高于上年0.5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中,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3.7%,高于上年2.5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2%,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9%,高于上年4.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在库“四上企业”2151个,占全省比重为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5个,占全省比重为5.7%;全年新入库“四上企业”33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个。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7.74%,高于上年1.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3%和1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和1.7个百分点。
2019年,娄底市施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1.5%,新开工项目个数增长10.8%,投产项目个数增长30.7%。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分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6.0%,非国有投资增长19.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6.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三次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4%、43.7%、50.9%,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高于第二产业占比7.2个百分点。
2019年,娄底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4元,同比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7.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12元,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6%。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7813元,经营净收入2661元,转移净收入8254元,财产净收入1784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8元,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7.1%,其中工资性收入5886元,经营净收入2739元,转移净收入4188元,财产净收入116元。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21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46元,增长10.5%;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2597元,增长10.2%。
2020年,娄底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9.94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55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650.32亿元,同比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830.07亿元,同比增长3.0%。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39.5:49.8调整为11.9:38.7:49.4,第三产业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0.5%、54.8%和34.7%,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4个、2.2个和1.4个百分点。
2021年,娄底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5.76亿元,同比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1亿元,同比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723.65亿元,同比增长6%,两年平均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898.02亿元,同比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5.8%。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25.76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与全省持平,两年平均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4.1亿元,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723.65亿元,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898.02亿元,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5.8%。
娄底
第一产业
2019年,娄底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8.58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152.11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8.39亿元,增长7.9%;牧业产值101.34亿元,增长0.4%;渔业产值16.12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62亿元,增长7.4%。
2019年,娄底市粮食种植面积244.9千公顷,同比减少0.5%;蔬菜种植面积40.4千公顷,增长4.7%;油料种植面积36.97千公顷,增长3.7%。全市粮食总产量156.57万吨,增长0.2%;蔬菜产量156.15万吨,增长5.2%;油料产量6.2万吨,增长3.4%;肉类产量28.42万吨,减少2.4%;禽蛋产量2.94万吨,增长5.4%;水产品产量9.73万吨,增长4.9%。生猪出栏326.24万头,减少7.7%;牛出栏12.38万头,增长4.7%;羊出栏48.76万头,增长3.4%,家禽出笼1556.22万羽,增长6.3%。
2019年,娄底市137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8.05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39家;全市1781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经营收入29.39亿元,增长11.4%。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7107个,增长14.6%,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3.9万户,增长7.8%;农业专业大户8806户,家庭农场201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个数166个;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10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09万吨。
2019年,娄底市财政资金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3.52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3.6%。全年开工水利建设工程4.45万处,投入资金10.78亿元,完成土石方6438万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87平方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16.56公里,新增农村通自来水人口8.16万人,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9.02万人,改(新)件农村户用厕所2.17万个。
2021年,娄底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1.38亿元,同比增长9.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29亿元,增长10.3%。其中,农业产值165.05亿元,同比增长3%;林业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9.7%;牧业产值139.72亿元,同比增长19.9%;渔业产值16.61亿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2.4亿元,增长6.8%。粮食种植面积245.9千公顷,同比增长0.9%,粮食总产量158.43万吨,增产1.6%;蔬菜种植面积43.11千公顷,增长2.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66.92万吨,增产2.4%;油料种植面积42.32千公顷,增长4.7%,油料产量7.45万吨,增产3%;猪牛羊肉产量32.06万吨,增长25.9%,其中猪肉产量28.81万吨,增长29.6%;禽蛋产量4.11万吨,增长24.9%;生猪出栏401.86万头,增长31.5%,年末生猪存栏284.99万头,增长9.8%;水产品产量9.16万吨,增长1.1%。
第二产业
2019年,娄底市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39.8%,制造业投资增长23.5%,工业投资增长19.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0.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4.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9%,生态环境投资下降7.9%,民生投资增长9.9%。
2019年,娄底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15.24亿元,同比增长37.3%。其中住宅投资87.16亿元,增长38.0%,办公楼投资1.16亿元,增长201.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4.85亿元,增长3.3%。商品房销售面积327.4万平方米,增长0.7%;商品房销售额173.45亿元,增长20.6%;商品房待售面积71.7万平方米,增长89.8%。
2019年,娄底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6.9亿元,增长10.3%。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27.95亿元,增长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8.95亿元,增长11.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575.93亿元,增长10.3%,餐饮收入额50.97亿元,增长10.4%。按限额类别分,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58.31亿元,增长8.2%;限额以下零售额368.58亿元,增长11.8%。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商品中,粮油、食品类33.35亿元,增长10.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1.95亿元,下降0.4%;化妆品类3.22亿元,增长36.7%;金银珠宝类2.94亿元,增长31.3%;日用品类6.52亿元,增长19.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5.64亿元,下降0.2%;五金电料类13.0亿元,增长13.3%;石油及制品类47.82亿元,增长13.8%;汽车类75.81亿元,增长4.8%。
2019年,娄底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27.0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额47.57亿元,增长15.7%,进口额79.43亿元,增长28.2%。在出口货物中,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40.77亿元,增长12.3%,加工贸易出口6.8亿元,增长40.5%;从重点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9.61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03万元,农产品出口1.26亿元。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34.28亿元,增长37.3%。
2019年,娄底市实际利用外资6.10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个,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3个;全市实际引进省外境内资金369.3亿元,增长18.5%,引进省外境内亿元以上项目112个,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51.44亿元。
2019年,娄底市旅游者总人数5290.9万人次,增长21.5%,其中国内旅游者5285.8万人次,入境旅游者5.2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52.57亿元,增长36.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51.62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376.8万美元。
截至2019年底,娄底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67.70亿元,比年初增加57.8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64.11亿元,比年初增加161.7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33.63亿元,比年初减少19.5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72.54亿元,比年初增加171.5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442.98亿元,比年初增加66.2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29.55亿元,比年初增加105.26亿元。
2019年,娄底市10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完成证劵交易额1890.71亿元,同比增长40.8%;2家期货公司成交金额2748.25亿元,增长62.5%。27家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0.39亿元,增长12.4%,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3.5亿元,增长21.7%,寿险收入32.8亿元,增长8.8%,健康险收入12.71亿元,增长28.9%,意外伤害险收入1.38亿元,增长16.1%;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7.6亿元,增长5.9%,其中财产保险赔付7.77亿元,增长10.1%,寿险赔付4.85亿元,下降26.7%,健康险赔付3.84亿元,增长50.3%,意外伤害险赔付1.14亿元,增长95.9%。
娄底市
2021年,娄底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50.24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住宅投资121.86亿元,增长17.1%。商品房销售面积342.8万平方米,下降3.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16万平方米,增长4.3%;商品房销售额181.07亿元,下降5.5%;商品房待售面积47.25万平方米,下降33.5%。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2亿元,同比增长14.6%。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54.75亿元,增长1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3.44亿元,增长14.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711.42亿元,增长13.5%,餐饮消费额66.78亿元,增长28.2%。按限额类别分,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51.55亿元,增长17.8%;限额以下零售额526.65亿元,增长13.2%。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49.27亿元,增长39.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1.74亿元,增长59.5%;化妆品类3.03亿元,增长449%;金银珠宝类1.19亿元,增长22.5%;日用品类10.85亿元,增长6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4.3亿元,增长0.8%;五金电料类6.92亿元,下降6.5%;石油及制品类60.86亿元,增长21%;汽车类47.39亿元,增长1.8%。截至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68.97亿元,比年初增加165.3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3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87.4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27.89亿元,比年初减少23.0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17.97亿元,比年初增加182.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658.05亿元,比年初增加108.6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59.91亿元,比年初增加73.49亿元。
教育事业
2019年,娄底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31万人,在校生3.95万人,毕业生0.8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62万人,在校生3.79万人,毕业生1.08万人;38所普通高中招生3.01万人,在校生8.30万人,毕业生2.64万人;256所初中学校招生5.51万人,在校生16.10万人,毕业生4.88万人;726所普通小学招生6.16万人,在校生35.87万人,毕业生5.4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397人,在校生2526人,毕业生32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58万人;各类民办学校754所,在校学生16.20万人。
2021年,娄底市普通高校4所,比上年新增1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43万人,在校生4.31万人,毕业生1.1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9万人,在校生5.42万人,毕业生1.36万人;40所普通高中招生3.21万人,在校生9.15万人,毕业生2.65万人;260所初中学校招生5.77万人,在校生16.76万人,毕业生5.47万人;728所普通小学招生5.41万人,在校生36.12万人,毕业生5.67万人;特殊教育招生387人,在校生2996人,毕业生33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93万人;各类民办学校542所,在校学生13.11万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4282.3万元,资助中职学生4.27万人次;发放高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2319.4万元,资助高校学生1.07万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4271万元。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4.58%。
科学技术
2019年,娄底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232.0亿元,同比增长7.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9.2亿元,增长11.1%。全市申请专利3112件,增长13.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31件,增长39.3%;全市专利授权1781件,增长6.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9件,减少28.2%。
2021年,娄底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800亿元,同比增长28.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0.6亿元,增长2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21.9%。全市专利授权2897件,增长12.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5件,增长56.9%。年末全市检验检测机构70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5个,特种设备生产单位35家,重点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5.0%,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项,组织制定地方标准9项。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底,娄底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6个,博物馆和纪念馆4个,公共图书馆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7个。出版报纸4种,报纸总印数1295.17万份,出版期刊1种,期刊出版总印数0.6万册。全市共有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有线电视用户43.6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6%,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6%。
2021年,娄底市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公共图书馆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4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底,娄底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30个,其中医院129个,乡镇卫生院7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村卫生室3258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896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2835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456人,注册护士1420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7984张,其中医院20707张,乡镇卫生院5640张,妇幼保健机构1106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6张。
截至2021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30个,其中医院127个,乡镇卫生院7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村卫生室3098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783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2.5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7万人,注册护士1.13万人;医院床位数1.91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0.57万张。
体育事业
截至2019年底,娄底市各类体育场地5411个,其中体育馆15座,运动场386个,游泳池30个,各种训练房299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82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188.5万人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17个。
2021年,娄底市全市各类体育场地7644个,其中体育馆723座,运动场475个,游泳池53个,各种训练房321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21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89.6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263个。
社会保障
2019年,娄底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77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3%。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2.69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6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7.1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3.6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45.7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7.8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4.2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次为0.3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0.8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1.09万人。全市共有2.21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0.94亿元;10.13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30亿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390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数261人。建有综合服务社区的城市社区281个,建有综合服务社区的农村社区101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9594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2135万元。
2021年,娄底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56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8%。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0.62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9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8.8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6.8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47.7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1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5.04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次为2.08万人次。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39.7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2.62万人。全市共有1.79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9241万元;9.78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93亿元。年末提供住宿民政机构床位数11240张,共收养人员5131人。改造养老服务床位250张,新增护理型服务床位230张。
综述
交通的便利为娄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娄底位于湖南省中部,是广州军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上(海)瑞(丽)高速公路——潭邵段全线贯通,将娄底推进了以省城长沙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而总投资达2亿元的洛湛铁路的建成更使娄底提升为继株洲、怀化之后的湖南又一交通枢纽。以及娄涟高等级公路、太澳高速、宁太高等级公路的建成使娄底的交通四通八达、一马平川,带动了娄底的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娄底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2019年,娄底市公路货运量13849万吨,同比增长21.4%;公路货物周转量155.49亿吨公里,增长24.2%;公路客运量4392万人,下降8.8%;公路客运周转量13.76亿人公里,下降10.6%。年末全市公路(不含高速公路)线路里程14791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09公里。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1.31万辆,增长13.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9.15万辆,增长13.8%。
铁路
连接洛阳和湛江的洛湛铁路、衔接株洲和贵阳市的湘黔铁路在娄星区内呈十字形交叉,使娄底成为南方的重要交通点,连东西、通南北,不可或缺。沪昆客运专线和安张娄衡铁路将使娄底成为国内少有的米字型铁路枢纽。2014年12月16日,沪昆高铁长沙至新晃段开通运营,娄底南站正式运营,标志着本市进入高铁时代。
公路
娄底市各有两条国道和省道过境,这是娄星公路交通运输上的主要交通干道。此外,娄底还有上海到瑞丽的上瑞高速公路、娄新高速、娄怀高速、娄湘公路、娄涟高等级公路以及正在修建益娄高速、娄衡高速、长韶娄高速公路和连接太原和澳门的太澳公路都在娄底境内经过,是娄底市得力的辅助公路。2021年,娄底市公路
娄底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故居风光带、4A级风景名胜景区紫鹊界8万亩秦人梯田、龙山、湄江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名镇杨市镇、名村三甲古村落,有望进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三甲共产主义示范村(玉屏的红旗居民点)、毛泽东游学伏口遗址和开国上将李聚奎故居,还有蔡和森、罗盛教、成仿吾、陈天华、湘中八女杰等历史名人。
娄底的特产有涟源精制面粉、永丰灯笼椒、涟源黑山羊、麻辣香干、落口溶乔饼、新化蒙洱茶、双峰碧玉绿茶等。
永丰辣酱
产于双峰县永丰镇,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以蔡和森的祖辈经营的蔡广祥店最有名。涟源精制面粉
涟源盛产面粉,20世纪30年代就颇有名气。民国初期,蓝田镇相断发展80余家畜力制粉磨坊,施行季节性面粉生产。
新化杯子糕
概况
娄底历史悠久,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湄江风景区、波月洞风景区、洛阳湾古建筑群、水府庙水库等旅游胜地各具特色。景点
湄江
湄江风景区地处湘中腹地、涟源市北部,交通、通讯便利,具备食、宿、行、游、娱、购整体服务功能。1993年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3年元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命名为“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2013年9月,中国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涟源市湄江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是湄江风景区获得的第二张“国字号招牌”。梅山龙宫
梅山龙宫位于资水之滨的娄底市新化县。
蔡和森纪念馆
该馆位于双峰县城复兴路与书院路交汇处,1987年7月1日建成开馆,总建筑面积1624平方米,正门上方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蔡和森同志纪念馆”馆额。
大熊山森林公园
大熊山位于新化县北端,与安化县接壤,距新化县城50多公里,总面积73平方公里。这里险峰如林,古木参天,多出异兽,是新化重要的林区和风景区。2003年6月27目,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开园。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曾国藩故居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女峰
在市北部,距蓝田约35公里处,又名紫华峰。相传唐朝时候曾有九女在此山修炼成仙,化鹤飞身,瑞映此峰,因而得名。波月洞
波月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娄底市下辖冷水江市北郊2.5公里处,她东邻涟源湄江风景区,西靠新化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濒双峰曾国藩故居,北近锑文化工艺园。
紫鹊界梯田
紫鹊界秦人梯田,位于新化县水车镇。总面积近6万亩,集中成片的有2万余亩,坡度在25~40度,最陡达50度以上,且层层叠叠于海拔500~1100米之间,共400余级。
三联峒景区
娄底市三联峒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经公示无异议,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蔡畅 | 中国医科大学校长 | 李亭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蔡和森 | 国际系统遗传学与WABSE等奠基人 | 曾邦哲 |
湖南省委书记 | 熊清泉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 成仿吾 |
肖志恒 | 著名演员,歌手 | 谢常清 | |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 龚佳禾 | ||
易炼红 | 烙画怪才 | 谢禹尧 | |
中国作协副主席 | 谭谈 | 杨衡钟(弘征) | |
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 | 吴奇修 | 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
吴宇平 | 新华社副社长 | 李普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信威 | 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主席 | 蒋牧良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邓起东 | 曹明求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谢和平 | 湖北省歌剧团一级作曲家 | 欧阳谦叔 |
曾昭伦 | 曾昭橘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筠 | 世界桥牌冠军 | 杨小燕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耕陶 | 举重世界冠军 | 伍湘梅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曾苏民 | 举重世界冠军 | 曾星玲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曾益新 | ||
彭年实业董事长 | 余彭年 | 宋宜山 | |
三一集团董事长 | 梁稳根 | 美国科学院院士 | 邱任 |
中山大学副校长 | 颜光美 | 湘菜大师 | 谭添三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长 | 罗盛教 | ||
中央党校副校长、经济学家 | 刘海藩 |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等功臣 | 陈佑甫 |
广州大学副校长 | 禹奇才 | 禹之谟 | |
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 | 朱坚真 | 中国同盟会书记 | 陈天华 |
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 谢建新 | 罗尗子 | |
四川大学校长 | 谢和平 | (清)军机大学士湖南双峰人 | 曾国藩 |
湘潭大学副校长 | 王继平 | (清)两江总督 | 曾国荃 |
女航空教育家 | 王灿芝 | (清)外交官、曾国藩之子 | 曾纪泽 |
清朝将领、湘军创始人 | 罗泽南 | (清)安徽巡抚 | 李续宾 |
湘军将领 | 刘蓉 | (清)广东巡抚 | 游智开 |
湘军将领 | 罗泽甫 | - | - |
来源 |
2018年10月30日,荣获2016-2017年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十届湖南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城。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2022年2月,入选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