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圻 编辑
王圻(1530年~1615年),明文献学家、藏书家。字元翰,号洪洲,上海人,祖籍江桥(时属青浦县)。幼年就读于诸翟,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清江知县,调万安知县,升御史。以敢于直言,与宰相张居正等相左,黜为福建金事。继又降为邛州判官、张居正去世后,王圻复起,任陕西提学使、神宗傅师、中顺大夫资治尹,授大宗宪。
中文名:王圻
别名:王元翰,王洪洲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530年
逝世日期:1615年
职业:文献学家、藏书家
毕业院校:进士出身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
代表作品:《洪洲类稿》4卷、《三才图会》106卷、《两浙盐志》、《续文献通考》、《谥法通考》
祖籍:江桥(时属青浦县)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王圻辞官回里,朝廷赐建十进九院府第,隐居松江之滨梅花源。在村里植梅万株,谓之“梅花源”,自号“梅源居士”,以著书为事。耄耋之年,仍点灯帐中,彻夜写作。以聚书、著述为事。“犹篝灯帐中,丙夜不辍”。学识广博,编《续文献通考》254卷,成于万历十四年(1586)。兼采《通志》之长,仿《文献通考》体例,又多分出节义、谥法、六书、道统、氏族6门,计30门,年代与《文献通考》相接,上起南宋嘉定间,至明万历初年止。记载较杂乱,但收集资料较多,明代部分尤为丰富。个人收藏图书甚富,万历间他与宋懋澄、施大经、俞汝楫并称上海四大藏书家。与其子王思义合编《三才图会》106卷,14门,其中考证历代宫室、器用、服饰、珍宝,绘制成图,为后世研究古物、古建筑者提供了重要资料。主纂《青浦县志》,为青浦县第一部县志。字永侯,康熙间诸生,承其祖父遗书,复又手辑藏书万卷,蝇头细书,考校至老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