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国伦 编辑
吴国伦(1524年2月25日—1593年7月21日) ,字明卿,号川楼、惟楚山人、南岳山人,汉族,武昌府兴国州尊贤坊人(今属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解元,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等七人并称“后七子”。
本名:吴国伦
字:明卿
号:川楼、惟楚山人、南岳山人
所处时代:明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武昌府兴国(今阳新县浮屠镇)
出生日期:1524年2月25日
逝世日期:1593年7月21日
【落梅叹】
忽忽春无力,梅花作雪飞。
谁能万里外,闻笛不思归。
【高州杂咏】
粤南天欲尽,风气迥难持。
一日更裘葛,三家杂汉夷。
鬼符书辟瘴,蛮鼓奏登陴。
遥夜西归梦,惟应海月知。
【上新河杂咏二首】
花浓白板桥,处处绮罗娇。
莫问前朝事,但看江上台。
平明拾翠去,薄暮踏歌回。
【阳江道中】
白骨平丘陇,非关地不毛。
炊烟百里外,戍堞数峰高。
处处闻蛮鼓,时时揽佩刀。
暮穿乌石径,草树亦腥臊。
【天妃阁眺咏】
复磴初疑幻,山楼迥自飞。
天随双涧落,秋并一鸿归。
石笋攒朱栱,波纹倒翠微。
不知神女处,仿佛见云衣。
吴国伦诗文诗作风格在诗文创作方面,吴国伦主张格调高古,追求发乎情性,文质相兼,意境浑成,气势沉雄,音调婉亮,神韵流动。善于运用“奇警”之笔描写景物和奇风异俗。《赤虺河》诗云:“万里赤虺河,山深毒物多。遥疑驱象马,直欲捣岷峨。筏趁飞流下,樯穿怒石过。劝郎今莫渡,不只为风波。”
吴国伦关心国事,所作《庚戌秋日纪事》3首,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件,揭露了敌兵压境时明朝军队的腐败和无能。一是当敌方伪装“入贡”大举进犯时,明军仍醉生梦死,致使“郊原入夜号新鬼,却恨军前插羽迟”。二是开战之后,明将竟用方士遣送阴兵破敌。三是两军对阵需要兵器时,司库者竟要坐索千金,等兵器到手,敌军早已得意而去。沉痛的诗句流露着诗人对国事的焦虑和深刻的嘲讽。《暮秋感怀》三首并不是对自然秋景的伤怀,而是对民劳国艰的深切担忧。诗中一方面描写了“民劳过□尾,客策下焦头”,“急难征兵远,疮痍转饷频”的惨景。另方面揭露了“戚里纷丝竹,侯家盛绮罗”的豪华,两相对照。诗人发出“时艰民力尽,世赏国恩多”的感喟。他的咏史诗,如《碙洲吊古》对“独余肝胆壮东流”的宋末民族抗元英雄表示了景仰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对明王朝命运的忧虑。
吴国伦还善于描写各地的奇风异俗。《高州杂咏》以“一日更裘葛,三家杂汉夷,鬼符书辟瘴,蛮鼓奏登陴”来表现当地风俗人情。清代沈德潜品评此诗时说:“风土诗,须此奇警之笔,方写得生动。”(《明诗别裁集》)《阁鸦行》对阁鸦周围的少数民族习俗的描述,尤为逼真。《次奢香驿因咏其事》赞美使西南地区“承平二百载”的奢香夫人,也很有识见。这些诗歌是诗人长期在“鸟言难可解,卉服日以亲”(《饭水西驿》)的滇境生活的结果。
王世贞对吴国伦“能求诣实境,务使首尾匀称,宫商谐律,情实相配”(《艺苑卮言》)的评语,颇能说明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刻画风景,还是抒发情怀,他的诗都真实朴素,甚少夸饰过当之词,读来亲切而有兴味。另外,他的诗歌尚能注意结构、声调,虽无别出蹊径的显著特色,但也能做到情景较为和谐的统一。他的作品虽然繁富,才力却略显不足,故时有重复雷同的现象。胡应麟讥他“用句多同,故十篇而外,不耐多读”(《诗薮》),实切中其弊。宗臣《报李于鳞》中说:“吴生无赖,耳目纵横,意常驾仆,仆发短心甚。颇得意于此生。此生矫厉。非仆当之,几负矣。”李攀龙亦批评他:“足下自谓宗、谢所不及,而梁、徐未远过也。明卿、明卿无赖哉!三子者不可谓非海内名家矣!”
人物品格
吴国伦轻财好客,交游广泛。当时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都以与他交往为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就与他关系甚好,特别是著名医学家、《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与吴国伦过从甚密。他的一生游历的地方很多,先后在北京、江西、福建、广东、贵州、河南等地任职,足迹踏遍半个中国,所到之处,他总是不忘踏访当地名胜古迹,且喜欢“彩毫随处纪名山”(吴国伦语)。广东宋皇城遗址、冼夫人庙、肇庆七星岩,江西滕王阁、庐山,贵州奢香驿、赤水河,福建福州开元寺等地都留有他的诗作和题刻。如今这些名篇佳作已成为当地宝贵的文化财富。吴国伦长期漂泊在外,乡情十分浓郁,客居他乡,他常常乡愁顿起。他晚年回到家乡后于州城北门外建一小园,取名“北园”,一边种菜,一边讲学著书,生活淡泊,常用菜羹竹脯待客,而声名籍盛。崇拜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时四方求文之士,如不东走太仓(见王世贞),则西走兴国(会吴国伦)”,一时间兴国州成为全国文化交流中心之一。
吴国伦还是一位著名的抗倭英雄。明朝中期,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隆庆初年(1567)吴国伦就任高州知府。吴走马上任后,训练兵士,作好痛击倭寇来犯之准备。经过几年努力,高州城防严密,军民同仇敌忾,被誉为“小函谷关”。隆庆五年(1571年)12月倭寇再次侵犯高州。吴国伦挥兵直捣敌营,倭寇仓皇逃跑。吴国伦率大军追至里麻村,擒获敌首,大获全胜。后来,倭寇围攻化州,吴国伦一面派参将陈豪救援,一面亲提大军绕道敌后,形成夹攻之势,尽擒来犯之敌。为表彰军民抗倭战功,他还建亭立碑,昭示后人,亭名“五里亭”,后成为高州名胜。吴国伦保境安民的政绩军功,被载入高州史册,人民传颂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