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柏县 编辑
桐柏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桐柏山腹地,豫、鄂两省交界处。桐柏县素有“宛东咽喉”、“信西屏障”之称。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辖13个镇、3个乡、2个产业集聚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桐柏县常住人口375206人。
桐柏史称"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深厚,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风形成了桐柏独特的文化,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盘古文化、红色文化成为中原乃至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延伸。境内以"四大文化"为主线,以淮源风景名胜区为重点,构成了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桐柏为淮河的发源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0.3%,有“天然氧吧”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原著名旅游胜地。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桐柏革命纪念馆以及面积达95.8平方公里的桐柏山黄岗红叶景区等。
2020年,桐柏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9.1亿元,增长2.8%,增速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高于全市5.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亿元,增长1.8%。
2019年11月,桐柏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桐柏县退出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
中文名:桐柏县
外文名:TongbaiCounty
别名:复阳县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南阳
地理位置:河南省南部
面积:1915km²
下辖地区:13个镇、3个乡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86)0377
邮政编码:474750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温湿气候
著名景点: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太白顶、水帘洞等
火车站:桐柏火车站
地区生产总值:169.1亿元(2020年)
方言:中原官话-信蚌片
城市名片:中国盘古之乡、千里淮河源头
高等院校:河南佛教学院
行政代码:411330
重要节日:中国·桐柏红叶节
人口:37520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位置
南阳市桐柏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鄂交界处。地理坐标在东经113°00´至113º49´和北纬32º17´至32º43´之间。东邻信阳市,南界湖北省随州、枣阳两市,北邻泌阳、确山二县,西接唐河县。全境东西长76.1公里,南北宽49.3公里,土地总面积1913. 8平方公里。
气候
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温湿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一月平均气温2°C,7月平均气温28°C,年平均降水量1168毫米,无霜期231天,年日照时数平均2027小时。
地貌
境内地貌以浅山、丘陵为主,斜贯县境的桐柏山构成地貌骨架。桐柏山主脉由西向东,蜿蜒于县境南侧,为河南、湖北两省天然分界线。余脉延伸至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形成大面积浅山和丘陵。共有山峰800多个,岗丘700余条。地势以南侧边缘最高,东北部顶端次之,南侧中部突起,东西两端渐低,北侧则由西向东呈总体渐次升高状。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为县境最高点。面积较大的平地在西北部,其他大部分地域内有不同密度、面积的谷地或盆地分布。水文
桐柏县为淮河的发源地。境内水系属淮河、长江流域两大水系,以淮源镇固庙村西岭和大河镇土门村的新坡岭为分水岭,东属淮河流域,西属长江流域。全县有大小河流58条,其中超过1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有10条。全县有中小水库79座,地表水流量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较完备。
矿藏资源
境内已探明矿藏56种,人均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14倍,每平方公里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25倍。其中有储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碱矿,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和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石油、蓝晶石等也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2016年9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在河南省桐柏山区域内的桐柏县老湾金矿深部及外围普查项目中,发现特大金矿,含金量近105吨可挖80年。金矿位于桐柏山桐柏县老湾金矿深部及外围,新发现金资源量预计10.496万千克,伴生银资源量预计12.2038万千克。除了发现的特大金矿,还新发现大量天然碱、铅锌矿产资源。预测这一区域的金矿找矿潜力可达200吨~500吨,银预计在5000吨。这一区域将成为河南省继小秦岭、外方山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黄金勘查基地。
动植物资源
桐柏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有动植物资源1500多种,有河南省面积最大的“两松”(美国湿地松、火炬松)基地,森林覆盖率达51.5%,是全国科技兴林先进县和河南省重点林业县。盛产木瓜、香菇、板栗、茶叶、珍珠花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中国木瓜之乡”。有桐桔梗、丹参、金银花等地道中药材千余种,桐柏桔梗、桐柏朱砂红桃 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高速:G40沪陕高速(上海至西安)贯穿全县东西;S49焦桐高速公路(焦作至桐柏,至豫鄂收费站与隋岳高速相接)贯穿县境南北;
国道:312国道(上海至伊宁,境内长约67公里)贯穿县境东西;
省道:S206省道(商丘至桐柏)、S234省道(平顶山至桐柏)、S329省道(平顶山鲁山至桐柏程湾镇姚庄)、S335省道(驻马店新蔡经桐柏至南阳西峡);
航空:桐柏县城西距南阳姜营机场(河南省第二大民用机场)118公里。
至2000年,全县总人口403359人,其中:城关镇 50425人、月河镇 36418人、吴城镇 28603人、固县镇 24364人、毛集镇 39214人、大河镇 14800人、埠江镇 37661人、平氏镇 22714人、淮源镇 21422人、城郊乡 27409人、回龙乡 8696人、黄岗镇 16259人、朱庄镇 12964人、安棚镇 29254人、程湾镇 14762人、新集乡 18394人。
2007年全县出生人口4351人,出生率为10.66‰;死亡人口1929人,死亡率为4.73‰。自然增长率为5.93‰,全年自增人口2422人,年末全县总人口438495人,其中:农业人口340324人,占总人口77.6 %;非农业人口98171人,占总人口22.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桐柏县常住人口375206人 。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党组书记:党建凯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党组副书记:郭存
县政府副县长:杨宸 、段其国 、申凯 、韩学军 、鲁成豪 、迟赵冰
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程远甫
(数据截止至2022年7月 : )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2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8亿元,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43亿元,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73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 6420元,增长13.9%;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2.1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6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1.53亿元。
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桐柏县退出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
2020年,桐柏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9.1亿元,增长2.8%,增速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高于全市5.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亿元,增长1.8% 。
第一产业
2007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4.52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0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7.54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6%,油料种植面积19.84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02%,蔬菜面积4.73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5%。
2007全年粮食总产量216218吨,比上年增长0.1%;油料总产量59551吨,比上年减少3.7%;棉花总产量226吨,比上年减少21.8 %。
2013年,全国小农水重点县月河镇项目及22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三夹河平氏—埠江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石步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安棚化工专业园区引水工程开工建设。解决了1.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7个市级试点社区和17个县级试点社区完成投资6.5亿元,新建农村新型住宅2300套、道路40余公里。启动了淮源陈庄、月河徐寨、程湾石头庄乡村建设,淮源镇陈庄村被确定为全省70个美丽乡村试点。
建成高标准粮田4.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7亿斤。新发展生态茶园1万亩,中药材1.5万亩,苗木花卉1.8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3家。桐柏朱砂红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完成营造林15.7万亩,在全市率先通过第八次国家级森林资源清查验收。高乐山自然保护区荣获省级自然保护区称号。
第二产业
200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70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22.7%和19.9%。人均生产总值12701元,创历史最高。
2013年新引进招商项目8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7.84亿元。申报政策性项目220个,批复到位资金10.06亿元。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进入南阳市“工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9家,总数达82家。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10亿元,增长15%。“淮源”牌白酒、“桐银”牌硝酸银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
第三产业
200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119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119651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1468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2241万元,比上年增长151.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4061万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他行业零售额4817万元,比上年增长15.4%。
基础建设
桐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桐柏是淮河之源,也是革命老区,是中原佛道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还是盘古文化的发源地 。四大文化(盘古文化、淮源文化、佛道文化、苏区文化)与桐柏秀丽的自然风光相互融合,构成独具特色的桐柏文化。
桐柏县地处豫鄂交界,风俗习惯受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双重影响。受地理条件与历史因素影响,桐柏县风俗习惯、饮食文化与南阳市其它地区稍微有一点差异。桐柏方言属中原官话信蚌片,
桐柏民歌是桐柏山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出的富有独特风味的民间歌唱艺术。桐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着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表现了山区人民朴实、友好、热情、粗犷的精神风貌。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桐柏是中原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主要景观118处。桐柏山创佛教临济宗白云系,境内水帘寺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河南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省级地质公园 。水帘洞是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居挺翠峰48米高的绝壁上。洞宽10米,深5米,中有猴王石像,“水帘挂雪”是明清以来桐柏八景之一。
桃花洞位于太白顶西侧的大峡谷内,峡谷两侧峻峰擎天,古木森森,岩石壁立,大小七十二洞分布其上,其中西壁有一大洞,即桃花洞,“桃洞铺霞”为桐柏明清古八景之一。
太白顶位于桐柏县城西十五公里的国营陈庄林场境内,是桐柏山主峰,海拔1140米,顶上有名刹云台禅寺,为佛教临济宗白云山系祖庭,堪称中原的布达拉宫。1982年辟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1种,且南北兼容,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淮河,古与长江、黄河、济水齐名,并称“四渎”,是发源于中原腹地的河流。
高乐山自然保护区
高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3月建立,2016年5月入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桐柏县东北部,东邻信阳市平桥区,北接驻马店市确山县,西与驻马店市泌阳县接壤。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160多科、1800余种。除了自然景观,林区内的榨楼村是革命发源地之一,是刘少奇、李先念、王国华等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桐柏革命英雄纪念馆
桐柏革命纪念馆位于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35亩,主体建筑面积3013.5平方米,有10个院落,117间房屋。2017年1月,桐柏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桐柏山黄岗红叶苑
2、桐柏红茶
3、桐柏板栗
4、桐桔梗
5、桐柏木瓜
6、桐柏豆筋
7、桐柏大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