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先生存稿 编辑

明代吴承恩创作的诗歌

明代吴承恩著。其诗歌内容比较广泛,除抒写情怀,吟咏山川景物外,也有部分反映生活作品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射阳先生存稿

作者:吴承恩

创作代:明

文学体裁歌,散文小说

作者简介

编辑

明代吴承恩著。吴承恩(1501~1582),字汝,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嘉靖八年(1529),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朱应登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而“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六年后,由于母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2岁,晚景凄凉。

其他作品

编辑

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西游记》的作者。其诗歌内容比较广泛,除抒写情怀,吟咏山川景物外,也有部分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其诗“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洌亮,其微而显,其旨博而深”(陈文烛《射阳先生存稿序》)。其长篇歌行激豪放,有李白遗风,如《二郎搜山图歌》在达铲除邪恶的强烈愿望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能有所作为的苦衷,感情充沛,气势凌厉。吴承恩的词出入《花间》,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他的散文取法欧阳修曾巩等大家,畅达恳切,与唐宋派古文家的风格有相近处。为文抨击时弊,简洁明了,如描绘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行伍日凋,科役日增,机械日繁,奸诈之风日竞。”(《赠卫侯章君履任序》)不足二十字便概括了武备、财税、经济和社会风气几方面的特点,相当精练。吴承恩生活在复古风气弥漫一时的明代中期,但其诗文均能自出胸臆,“师心匠意,不傍人户篱落”独立成家。(李维桢《射阳先生集选叙》)。

著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及《续集》一卷,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刊刻。四卷按文体分类编排。第一卷包括:三篇,骚一篇,五言古诗九首,七言古诗十五首,五言律诗十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律诗二十六首,五言绝句四首,六言绝句一首,七言绝句二十一首,颂六篇;第二卷收辑序二十六篇;第三卷包括:一篇,表二篇,赞二篇,杂著三篇,志铭四篇,诔一篇,祭告文八篇,跋四篇,启四篇;第四卷收障词三十九篇,词六十九首。

今有刘修业辑校《吴承恩诗文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该书以1930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为底本,参照《故宫周刊》、《射阳文存》、《山阳艺文志》、《山阳志遗》等书,进行校订,加进他所发现的两篇佚文。全书一册四卷,第一卷为赋、骚、诗、颂;第二卷序;第三卷论、表、赞、杂著、志铭、诔、祭告文、跋、启;第四卷障词、词、曲。较为精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