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应登 编辑
朱应登,明朝著名文学家,年五十岁。应登才思泉涌,落笔千言,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十才子”,又为“弘治七子”之一,还与顾璘、陈沂、王韦并称“金陵四家”。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官南京户部主事、知延平府,以副使提学陕西调云南,升迁为布政司右参政,所至以文学饰吏事。后因恃才傲物,中飞语,罢归。卒后李梦阳为作墓志。应登著有《淩溪先生集》十八卷行於世。明末俞宪所辑《盛明百家诗》中将朱应登与朱日藩诗作合并编成《二朱诗集》。子日籓,嘉靖间进士,终九江知府。能文章,世其家。
顾东桥赴台州,朱凌溪湖上送别,作长短句曰:“子从京华来,问我沧洲路。暂作淮南留,相淹桂华树。桂树团团荫楚宫,秋来树树起香风。归骖向夕停金路,宝剑当门解玉虹。主人闻客来,终日笑颜开。盘中苜蓿阑千颖,瓮里琼浆琥珀醅。五湖云水归无埃,疑是山阴雪下回。放浪每为河朔饮,风流重接建安才。一夕复一夕,开轩偶瑶席。不知逸兴安从生,坐使穷愁向君失。我生未闻道,四十已归田。岂为折腰思绝粒,翻翻伤翮恶惊弦。黄河之清不可俟,世人视我寻常耳。钓竿不挂吞舟鱼,畴昔论交竟谁是?感君山岳心,眷我无转移。送君江海上,悔不相追随。他时若有天台兴,傥寄兴公一赋之。”
朱凌溪为陕西提学时,校文至泾阳,与一士有龙阳狎,濒归,朱赠以诗曰:“欲发不发花满枝,欲行不行有所思。我之所思在泾渚,春风隔树飞黄鹂。”后竟以是罢官。
【社燕吟】
不忍轻飞去,低回绕井栏。
情知归计决,祗为别巢难。
【哭泉曲(三首)】
筑城千仞山,崩城一瞬间。
城崩见戍骨,骨上有创瘢。
千里负骸归,万里不唾井。
井水清且寒,照见单人影。
哭骨骨已灵,哭泉泉亦见。
幸逢泉下人,不愧泉上面。
【北风行】
昨日南风扬,今朝北风急。
南风吹山山不移,北风吹海海欲立。
嗟哉!南风不与北风竞,物理自尔非相袭。
轩辕台前烛龙晦,纥干山头冷雀泣。
黄鹄摩空不得下,苍鹰愁枯湿。
行人戢足不敢行,但闻竽籁相宣翕。
川无梁,水增级。林木哀诉,其声四集。
噫!我独何为衰居向原隰。
田父停歌向我笑,笑我投簪滞乡邑。
然桂作薪炊玉粒,空囊无钱太羞涩。
我云蓼虫之性甘习苦,亦闻龙蛇岁晚当深蛰。
【再过同官道中作】
浮云细细雨还晴,客思车尘喜暂清。山馆重来应识面,野花空好不知名。
长林树转回征盖,远戍烟消出候旌。日落兴阑犹信马,荒城夜火断人行。
【腾阳元夕】
殊方节序漫相亲,又见春灯照眼新。秦苑烟花三辅梦,梁州风俗隔年身。
千门宛转迎华月,九陌逶迤起暗尘。淮海路迷何所处,孤城深锁独愁人。
【起坐】
窗含晓日尚熹微,起坐从容意不违。寒菊抱花余旧摘,慈鸦将子试新飞。
久知初服无羁束,始信浮名有是非。暂欲展书还弃掷,闲心已习静中机。
【次韵奉答东桥】
张衡未老赋归田,地烧菑理术阡。世路风波甘息足,贫家衣食愿逢年。
窗临茂树清阴直,门对斜川小径偏。爱逐西邻沮溺饮,巾车乘醉稳如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