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阴师范学院 编辑
淮阴师范学院(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风景旖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江苏省属高等学府。
1997年6月19日,学校由创办于1958年的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和创办于1959年的淮阴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0年淮阴师范学校、淮安师范学校并入。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淮阴师范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72个普高本科专业,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有省级科研平台15个;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面积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5亿元。图书馆藏总量达219万册;共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30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近200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100余人。
中文名:淮阴师范学院
外文名:HuaiyinNormalUniversity
简称:淮阴师院
创办时间:1958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师范类
学校特色: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主管部门:江苏省
硕士点:2个
校训:崇德、励志、博学、笃行
校歌:《报国壮志酬》
校庆日:每年10月8日
地址:长江路校区: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交通路校区:江苏省淮安市交通路71号
院校代码:10323
知名校友:祝世宁
前身溯源
淮阴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6月,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专业设置为文史、数理、生化三个双科制专修科。
1962年6月,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停办。
1976年11月,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创建。
197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淮阴师范专科学校。
淮阴教育学院
1959年9月,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办。1962年,学校接管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校舍、仪器、图书等资产。
1965年5月,学校改名为淮阴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69年6月,学校停办并被撤销。
1979年7月,经淮阴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复建“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7月,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淮阴教育学院。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
1902年,江北大学堂创办。
1904年,江北大学堂创办更名为江北高等学堂。
1905年,江北高等学堂改建为江北初级师范学堂。
1906年,江北初级师范学堂更名为江北师范学堂。
学校先后易名、迁址多次,于1953年5月改为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
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
1766年,丽正书院在淮安创办。
1904年,在丽正书院的旧址上创办淮安府中学堂,之后更名多次。
1941年,始创盐阜区联立中学,后多次易名与迁址。
1950年2月,学校正式定址淮安。
1953年5月,学校正式定名为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
合并建校
1997年6月19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淮阴教育学院、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淮阴师范学院。2000年3月3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并入淮阴师范学院。
2002年,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14年作为省内三所试点评估高校之一,接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淮阴师范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教育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学位授权点。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6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71个普高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
所在学院 | 专业名称 | 学位授予类别 | 专业属性 |
---|---|---|---|
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 地理科学 | 理学 | 师范/非师范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学 | 非师范 |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理学 | 非师范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理学 | 非师范 |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管理学 | 非师范 | |
工程造价(学制四年) | 工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 广播电视学 | 文学 | 非师范 |
广告学 | 文学 | 非师范 | |
艺术学 | 非师范 | ||
数字媒体艺术 | 艺术学 | 非师范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法学 | 非师范 | |
法学 | 法学 | 非师范 | |
人力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非师范 |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非师范 | |
行政管理 | 管理学 | 非师范 | |
法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理学 | 师范 |
应用化学 | 理学 | 非师范 | |
环境科学 | 理学 | 非师范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非师范 |
物联网工程 | 工学 | 非师范 | |
软件工程 | 工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学 | 师范 |
教育学 | 教育学 | 师范 | |
应用心理学 | 理学 | 师范/非师范 | |
小学教育 | 教育学 | 师范 |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 | 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非师范 |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 | 非师范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非师范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非师范 | |
审计学 | 管理学 | 非师范 | |
电子商务 | 管理学 | 非师范 | |
经济与金融 | 经济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历史学 | 历史学 | 师范 |
社会工作 | 法学 | 非师范 | |
旅游管理 | 管理学 | 非师范 | |
酒店管理 | 管理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法学 | 师范 |
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美术学 | 艺术学 | 师范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学 | 非师范 | |
环境设计 | 艺术学 | 非师范 | |
艺术学 | 非师范 | ||
书法学 | 艺术学 | 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理学 | 师范 |
理学 | 非师范 | ||
生物工程 | 工学 | 非师范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工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师范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非师范 | |
统计学 | 理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教育学 | 师范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教育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文学 | 师范/非师范 | |
文学 | 非师范 | ||
文学 | 非师范 | ||
文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 | 师范/非师范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学 | 非师范 | |
秘书学 | 文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 理学 | 师范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非师范 |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非师范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非师范 |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 | 非师范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非师范 | |
工学 | 非师范 | ||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艺术学 | 师范 | |
舞蹈编导 | 艺术学 | 非师范 | |
音乐表演 | 艺术学 | 非师范 | |
舞蹈学 | 艺术学 | 师范 |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士学位授权点 |
---|---|---|
1 | 数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2 | 教育学 |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 |
3 |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 |
4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
5 | 物理学 | 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
6 | 化学 | 化学、应用化学、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7 | 生态学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近2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50余人。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自科优青4人,省“333工程”“青蓝工程”“紫金文化英才”等100余人,兼职博(硕)士生导师100余人;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哲社优秀创新团队等省级及以上团队21个。全国优秀教师:孙智宏、施军、王新风等
省级教学名师:力量、顾书明、徐继明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育学原理学科教学团队(2008年,顾书明)、理论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崔元顺)等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学校徽志为圆形,标徽图案由梅花、书本、周恩来纪念馆等图形构成,梅花图形周边中英文校名环绕,寓意为淮阴师范学院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中文校名字体采自周恩来同志手稿集字。
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印有周恩来同志集字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红色,字体为白色;本科生及其他学员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白色,字体为红色;研究生佩戴的徽章底色为黄色,字体为红色。
学校校旗为矩形旗帜,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校训
崇德、励志、博学、笃行
校风
精神
坚守朴实、追求崇高
校歌
《报国壮志酬》南船行,北马走,
淮水东南第一州。
滋兰树蕙,鸾翔凤集,
文脉传千秋。
群科济世,十年破壁,
报国壮志酬。
洪泽波,运河舟,
坚守朴实,追求崇高,
精神永不朽。
育才润德,中华崛起,
报国壮志酬。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尚洪波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赵宜江 |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 杨亚军 |
党委常委、副院长 | |
党委副书记 | 韩同友、毛广雄、金叶玲 |
副院长 | 赵祥祥、张言彩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王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