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翎 编辑

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家

翎(1933-1989),本名吴思明,广东汕头人,将之后台湾「综艺侠情派」武侠小说作家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艺基础深厚。

叶洪生作品《台湾九大门派代表作》把他列在第一位;当代著名武侠名家凤歌认为司马翎在文笔、博学、斗智、气势四项上,已经接近第一。 1947举家移居香港。

大二时试作《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

接着休学一年,同时撰写多部小说在港台报刊连载,一时声誉鹊起。

司马翎的作品水平均衡,部部可观,不落俗套,各具创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坠,亦瑕不掩瑜。

被称为:“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家,为武侠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吴思明

别名:司马翎,天心

国籍:中国

民族

籍贯:广东汕头

出生日期:1933年

逝世日期:1989年7月

毕业院校:台湾政治大学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剑神传》《剑海扬》《丹凤针》《檀车侠影》

人物经历

编辑

司马翎博士照一张司马翎博士照一张

司马翎本名吴思明,广东汕头人,1956年自香港负笈来台,就读于政治大学政治系,于大二时(1958)以《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截至1985年《联合报》连载未完的《飞羽天关》止,廿多年来,完成了三十多部的作品,其间三易笔名:1960年以前,以“吴楼居士”为名,发表了《关洛风云录》《剑神传》《仙洲剑影》《八表雄风》作;从1961年起,改用“司马翎”名,发表了《剑飞霜》《挂剑悬情记》《纤手御龙》《帝疆争雄记》《剑海鹰扬》《人在江湖》等大多数成名作;1970年,因故一度辍笔,偶有所作,则以“天心月”为名,在香港报刊登载了《强人》《极限》诸小品;1980年后,拾笔重回江,复因病魔缠身,无法专力投入,仅有《飞羽天关》(未完)、《飘花零落》两种。

由于司马翎弱冠之年即以《剑神传》成名,而在台湾“超技击侠情派”诸子中,其作品最具有综艺特色,自成一家,故被认作“综艺侠情派”代表作家。他最初署名“吴楼居士”,其后改署“司马翎”,到20世纪80年代间或旅居香港,则又有一个“天心月”的笔名。以三个笔名而皆写下经典作品,武侠小说家中唯其是也。

他的全盛期从1958年开始,以196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到1971年他改行经商结束。笔法新旧交错,尤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在情感描写方面,则善写男主人公为情所困的心理变化。成功方面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对古龙、上官鼎、易容萧逸、萧瑟、尤其是易等都有不小影响

曾用笔名:吴楼居士、司马翎、天心月,笔名“天心月”由来——各取吴思明三字之半。

作品列表

编辑

司马翎作品创作年表

序号

书名

年代

出版

原刊

册数

主要人物

01

关洛风云录

1958

真善美

16

石轩中、朱玲

02

剑气千幻录

1959

17

荃、陆丹

03

剑神传

1960

20

石轩中、朱玲

04

仙洲剑隐

4

秦重、袁绮云

05

白骨

12

韦千里

06

何仲容、成

07

断肠镖

沈雁飞、吴小琴

08

金缕衣

1961

孙伯南、龙碧玉

江上云、朱玉华

09

八表雄风

真善美

25

石轩中、朱玲

10

剑胆琴魂记

15

欧剑川、杨小璇

11

圣剑飞霜

1962

21

皇甫维

12

挂剑悬情记

1963

25

桓宇、花玉眉、施娜

13

帝疆争雄记

30

无名氏(俞昭)、凌玉姬

14

铁柱云旗

25

赵岳、文开华、单云仙

15

纤手驭龙

1964

28

裴淳、薛飞

云秋心

16

饮马黄河

29

朱宗潜、褚玉钏

17

粉干戈

1965

31

王元度、蓝明珠

钱万贯、甄红袖

管中流

18

金浮图

40

薛陵、齐茵、韦小容

金明池、纪香琼

19

剑海鹰扬

1966

36

罗廷玉、秦霜波、端木芙

20

焚香剑篇

24

沧海、关莺、孙红线

21

丹凤针

1967

37

杜希言,云散花

22

血羽檄

36

查思烈、欧阳菁

高青云

23

檀车侠影

1968

真善美

30

徐少龙

24

浩荡江湖

赵羽飞、吴仙客

25

武 

1969

19

沈宇、艾琳

厉斜,陈若岚

26

胭脂

1970

20

27

独行剑

29

朱涛、玉娇

28

玉钩斜

27

公孙元波,冷于秋

29

白刃红妆

1971

南琪

35

龙少腾

30

杜剑娘

28

杜剑娘、陈公威、莫家玉

31

江湖英杰集

32

情侠荡寇志

1973

南琪

30

陈希定、朱绮美

33

人在江湖

1974

20

万家愁、阮莹莹、邝真真、厉无双

34

艳影侠踪

1975

35

飘花零落

1979

36

平凡

1大册

十八

37

孤行

皇鼎

江浮云

38

剑雨情雾

1981

沈神通,陶正直

39

江天暮雨剑如

40

挑战

41

武林强人

42

惊涛

43

倚刀春梦

1982.6

南琪

徐可,徐龙飞

1982

皇鼎

44

极限

1984

3大册

小辛、花解语

45

情铸江湖

(刀剑情深)

2大册

李不还,呼延长寿

46

飞羽天关

1985

6大册

小关、李百灵

1.表中第38、39、40、41被长江文艺版合为《武林强人》(三册)。

2.表中第38、39、40、41、44、45被延边版合为《大侠魂》(三册),多处有删节、修改。

3.《极限》链接为其本著,《刀剑情深》链接为《大侠魂》。

4.第29、30、32、33,楼内收录为延边版,故在备注栏保留其链接。

5.据林保淳和叶洪生两位先生说,司马翎后期另有两部连载作品未曾出版---《江湖英杰集》(中华日报1971.10--1972.2)和《飘花零落》(台湾新闻报1979.7--1982.1),皆未写完。

6.另有一部《秘境》,据皇鼎出版社广告以及作者手迹得知正在撰稿中,惜无下文。

2013.01.02补充修订

国内出版信息

书 名

原刊

版本信息

01

关洛风云录

1958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陕西人民1993

安徽文艺1998

全2

全3

《达摩三剑》

古龙(全3)

含于《剑神大传》黄易(全4)

02

剑气千幻录

1959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天山文艺80年代

中国新闻1989-A

中国新闻1989-B

太白文艺1998

全3

金庸(全4)

金庸(全3)

金庸(全3)

全3

03

剑神传

1960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四川文艺1994

江苏文艺1994

安徽文艺1998

全3

《达摩之剑》

吉龙(全3)

全2

含于《剑神大传》黄易(全4)

04

仙洲剑隐

浙江文艺1999

《八表雄风》

1-8章

05

白骨令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全2

全2

06

鹤高飞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内蒙古文化1997

全2

《盖世奇侠

柳残阳(全3)

07

断肠镖

延边人民1998

全2

08

金缕衣

1961

延边人民1998

时代文艺1993

北京十月文艺1993

全2

《璇玑情侠传》

全3

全3

09

八表雄风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全3

全3

10

剑胆琴魂记

浙江文艺1999

全2

11

圣剑飞霜

1963

延边人民1998

四川文艺1993

北岳文艺1992

全2

《一皇三公

古龙新(全3)

《武林小滑头》

卧龙生(全4)

12

挂剑悬情记

延边人民1998

中州古籍1994

花山文艺1994

全3

《剑侠柔情》

古龙(全4)

《风流浪子》

古龙(全3)

13

帝疆争雄记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海南人民1991

江苏文艺1993.2

当代世界2008

全4

全3

《半面艳姬》金庸(全5)

《武侠天地》连载罗立群缩写本

全2

14

铁柱云旗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内蒙古人民1991

内蒙古人民1992

全3

全4

《古剑风情

金庸(全4)

15

纤手驭龙

1964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湖北人民1994

当代世界2008

全3

《血印门》

吉龙(全3)

全2

16

饮马黄河

1965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美艺80年代

广源1986

中国工人1992

春风文艺1995

当代世界2008

全3

梁羽生(全3)

金庸(全3)

《风云再起》

上官云飞(全4)

金庸(全4)

全2

17

红粉干戈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北方文艺1991

中外文化1989

湖南文艺1996(伪)

太白文艺1997(伪)

╔侠艺奇情创作80年代(饮马黄河原书节选)

全3

《红粉记》

金庸(全2)

《红粉霸主》

诸葛青云(全4)

《红粉霸主》

诸葛青云(全3)

《武霸仙娘》

(全3)

迷侠仙窟》

金庸

18

金浮图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中国北京台声1988

全4

全3

全4册

19

剑海鹰扬

1966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新时80年代

长江文艺1992

太白文艺1997(伪)

当代世界2008

全3

《刀君剑后》全3

《剑气扬威》

金庸(全4)

全4

《鹰扬剑》全3

全2

20

焚香论剑篇

延边人民1998

广西文艺1980

青海文艺1987

云南人民1993

太白文艺1997(伪)

全3

《玉剑魔女》

金庸(全3)

《九剑表雄风》

金庸(全3)

《九剑混混江湖情》卧龙生(全4)

?《九剑混混》

21

丹凤针

1967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北岳文艺1991

中国华侨1991

花山文艺1991

北京师范大学1992

中州古籍1995

全3

鬼堡神针》

吉龙(正续全4)

古龙(全4)

《 义侠情缘》

金庸(全3)

《神针神卦闯天下》台龙(全3)

《艳狐少侠》

古龙(全4)

22

血羽檄

延边人民1998

海天1993

哈尔滨1996

全3

《血羽檄》全2加《化血门》全2

《丹凤神针》

正续全6

23

檀车侠影

1968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安徽文艺1985

花山文艺1990

北岳文艺1994

广西民族1997

当代世界2008

全3

《武林大尊者》

梁羽生(全3)

《武林尊者》

金庸(全4)

《风流大尊者》

卧龙生(全3)

《霸海屠龙》黄易(全4)

全2

24

浩荡江湖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中国戏剧1992

全3

全4

25

武道(武林风雷集之一)

1969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武道胭脂劫》(全4)1-57章

《胭脂劫》

(全3)1-20章

26

胭脂劫(武林风雷集之二)

1970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武道胭脂劫》(全4)58-117章

《胭脂劫》

(全3)21-33章

27

独行剑

浙江文艺1999

延边人民1998

中州古籍1993

全3

《寒剑孤影》

司马龙飞(全3)

28

玉钩斜

浙江文艺1999

学林1994

江苏文艺1996

全3

全2

全2

29

白刃红妆

1974

延边人民1998

海峡文艺1993

黄山书社1997

内蒙古文化1998

《刀影瑶姬》全3

《活命火狐》

卧龙生(全4)

《活命火狐》

南宫燕(全3)

《血色杜鹃

柳残阳(全3)

30

情侠荡寇志

延边人民1998

天山80年代

《龙马江湖》全3

《铁剑鹰飞》

金庸(全4)

31

人在江湖

1975

延边人民1998

内蒙古文化1998

摘星手》全3

《血溅流沙》

柳残阳(全3)

32

艳影侠踪

33

杜剑娘

延边人民1998

哈尔滨1993

内蒙古文化1998

80年代小册子

(原书节选)

《武道》全3

《奇侠仇女》

古龙(全3)

《素手飞虹》

柳残阳(全3)

《怨天犹女情》

云中岳(全4)

34

迷雾

1979

35

剑雨情雾

1981

延边人民1998

群益堂1988

长江文艺1992

含于《大侠魂》

《剑雨情两迷离》

《武林强人》之一《剑雨情烟两迷离》

36

江天暮雨剑如虹

延边人民1998

群益堂1988

长江文艺1992

含于《大侠魂》

《望断云山多少路》

《武林强人》之二《望断云山多少路》

37

挑战

延边人民1998

群益堂1988

长江文艺1992

含于《大侠魂》

《身无彩凤双飞翼》

《武林强人》之三《身无彩凤双飞翼》

38

强人

延边人民1998

群益堂1988

长江文艺1992

含于《大侠魂》

《身无彩凤双飞翼》

《武林强人》之三《身无彩凤双飞翼》

39

惊涛

40

极限

1984

延边人民1998

团结1989

春风文艺1993

中州古籍1994

含于《大侠魂》

《横行刀》

卧龙生(全3)

?《天绝刀》

古龙名(全3)

《横行刀》全3

41

刀剑情深

延边人民1998

含于《大侠魂》

42

倚刀春梦

1982

43

飞羽天关

1985

延边人民1998

宁夏人民1991

全3

《柔情女侠

金庸(全3)

代表作品

编辑

《饮马黄河》是司马翎创作后期辉煌之作。书中将人物的武功修为与道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按照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创造出新意十足的“武侠气势论”, 致使传统武功技击由“花拳绣腿”的浮光掠影中解放出来,而进入精神、心灵的玄妙境界。书中借着主角朱宗潜的无上智慧,逐步解开人、黑龙寨、冰宫、东厂领导人身份之谜,将悬疑、推理运用于武侠作品中,大大增加了可读性,体现出司马翎创作后期主要的作品风格。

浙江文艺版司马翎作品集1-20

《檀车侠影》是司马翎所有作品中之奇之作。

浙江文艺版《司马翎作品集》浙江文艺版《司马翎作品集》

《剑海鹰扬》是司马翎著作之一。小说开头写翠华城被屠,城主罗希羽被黑道魔头——七杀杖严无畏击成重伤后死去。而罗希羽的儿子罗廷玉逃脱后苦练武功,成为天下“刀君”,出山报仇。经过种种曲折奇遇艰难险阻,“一代魔王,终于伏诛”。罗廷玉 “把翠华城从一片废墟中,逐渐建造起来”,最后一举迎娶了三位美貌新娘:剑后秦霜波,才女端木芙,西域佳丽蒙娜。“迫近佳期之时,水陆两路,武林人物之多,可说是盛况空前。

在《剑海鹰扬》中,故事框架并不繁复,而故事情节却极骋千回百折之功。故事情节在不知不觉中波翻浪涌,险象环生,可谓奇中见奇,令人匪所思。而斗智是《剑海鹰扬》的另一特色,黑白两道的众多人物都心思缜密,口角伶俐,善揣人意,辩才犀利。小说中许多重要的场面不是依靠武功和势力,而是依靠智谋决定了最后的结局。

外界评价

编辑

基本信息

小说兼有“北派五大家”之长处而以还珠楼主奇幻玄妙心法为依归。一九五八年出版处女作《关洛风云录》及《剑神传》《八表雄风》三部曲,文笔清新跳脱,间有现代意味;刻画江湖人物各尽其致,尤其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卒以一书成名,时年不过二十五岁而已。

比较起来,司马翎的三十多部作品水准都很平均(可能是全部港台名家中唯一者)。 不论是前期的《关洛风云录》《剑气千幻录》《剑胆琴魂记》《帝疆争雄记》《圣剑飞霜》《纤手驭龙》等长篇,及《鹤高飞》《金缕衣》《断肠镖》《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后期的《饮马黄河》《剑海鹰扬》《红粉干戈》《焚香论剑篇》及《丹凤针》《武道》《胭脂劫》等书,部部可观,不落俗套,各具创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坠,亦瑕不掩瑜。(按:司马翎创作全盛期起自1958年,止与1971年,中以1965年为前、后期之分界。唯晚期以“天心月”笔名所撰 《强人》诸书,则每况愈下矣)。

概况而言,司马翎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易容、萧逸等皆是,可概其余。可惜他的《浩荡江湖》及辍笔多年复出后所撰最后一部作品《飞羽天关》二书,均因故未能续完,诚属憾事。

专业书评

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家中,我唯一“迷”过的只有司马翎,他算得上是个天才型作家。记得当年为了先睹为快,我几乎每天都待在真善美出版社门口,等着看司马翎的新书。后来一集追一集地等烦了,一时技痒才学着写武侠小说。

——古 龙

我最欣赏的武侠作家唯有金庸与司马翎,尤其是司马翎,我觉得他是台湾武侠界的第一把交椅,他的作品非常有内涵,而且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大胆直接,非常真诚、毫无虚假,卓见哲理拾即是……创造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有血有肉的武侠天地!……我在武学方面所重视的精神与气势,是受了司马翎的影响。

——黄 易

生平最开心的享受就是捧一本好看的武侠小说来欣赏一番。现今我坐飞机长途旅行,无可奈何,手提包中仍常带白羽、还珠、古龙、司马翎的武侠旧作。

——金 庸

吴先生(司马翎)的文字清新流畅,略带新文艺之风,一反过去讲故事的套。武侠小说之中所谓“新派”,吴先生有首先创造之功;誉之为“新派领袖”,实当之无愧。

——台湾真善美出版社创办人(始于1950年) 宋今人

(司马翎)并不是在梁羽生、金庸的早期作品影响下从事创作,而是在旧派武侠小说的熏陶下走入这一领域的。换言之,他终于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杰出作家之一,完全是自己探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描绘,不但为旧派武侠小说所无,而且也是在梁羽生和金庸的早期作品中所未见的。

——复旦大学杰出教授、中国文学专家、武侠小说研究学者章培恒

把斗智提升到与武功并驾齐驱的地位甚至更高一筹,是司马翎对“武学”的最大贡献。司马翎通过层出不穷的奇遇和美不胜收的斗智,展现了人性的精妙深微,讴歌了人类的无穷智慧,为中国的武侠小说开创了独树一帜的一大宗派。在今天21世纪大陆新武侠崛起之际,本人郑重指出:司马氏剑法是值得新一代作家认真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著名学者、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孔庆东

可以用很多语概括司马翎小说创作的特点,例如新派、现代化、智慧风貌、学识渊博等等。但司马翎最根本的特点,应该是对人性的深切了解和热衷呈现。

——中国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武侠研究学者 陈 墨

司马翎小说的男主角通常都品貌端正,有很强的道德感,但同时又不是人,是在很多次的道德淬炼之中,使得自己在原本具有的正义感的基础上,更显出侠义精神来。他们与敌较量时都靠气势取胜,这种气势来源于浩然之气、正大刚直之气,所谓“至大至刚,集义所生,沛然莫之能御”。

——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台湾“中华武侠文学学会”创会会长龚鹏程

“智慧型”的女侠,是司马翎最钟爱、最乐于刻画的,因此出现的频率也最高。同时,司马翎所女性的“自主性”,实际上无异暗示了“女权”的未来的合理发展。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台湾“中华武侠文学学会”会长 林保淳

司马翎以修习密宗的经验及融合道家“太上感应”之说再创造出了“心灵修练”“气机感应”“以意克敌”及“执简驭繁”等等精神力量,对手正在“思考”施展何种招式,都能先一步出手封住其意图,并蹈瑕抵隙,攻其必救。这种写法在《剑海鹰扬》中更蔚为大观。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

客观分析司马翎作品,约略有五大奇处与众不同:

一、他是台湾最早的“新派武侠”先驱者之一,兼有“旧派武侠”之长。

二、他的小说最具“综艺”特色,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杂学,靡不毕具,且兼容并包

三、他的小说最擅长结合玄学与武学原理,多发人所未发,独具创见。

四、他的小说人物最讲究身份、气度、门派、来历,而层次井然,合情合理。

五、他的小说故事最注重推理,而写“攻心为上”的正邪斗智,更有波谲云诡之妙。

——叶洪生

如果论博学,司马翎和金庸是不相上下的,而且司马翎的文笔也是一流的。他的斗智和气势开创了一条新路、开启了一个未知的武侠领域,后来的古龙和黄易都是在“气势”和“斗智”上做文章。他当之无愧是一代宗师。只有对武侠真正感兴趣的人,对武侠真正有见识的人,才可能真正明白司马翎的价值所在。他可以作为武侠写作者学习时必学的典范。

——《昆仑》《沧海》作者、大陆新武侠领军人物 凤 歌

台湾有个司马翎,也在武侠小说里加了“玄幻”成份,而且写侠写情都远胜黄易。不过他的“玄幻”比较土,限于风水之类。

俺刚到美国时,因一个偶然机会见到司马翎的《飞羽天关》。一读之下,惊为天人。以后见到印有他名头的书,一定要搞来翻翻,但每次都感到与《飞羽天关》的作者不是同一人。次数多了,俺都开始怀疑,是不是那些庸俗不堪的东西倒是真的司马翎写的,反是《飞羽天关》背后另有高人捉刀?

台湾的出版社,最下流的就是这一条。读者常常是冲着作者去的,他们就专出冒牌作者的书。

《飞羽天关》写能掐会算的李仙子与流里流气的小关的感情经历。小关本是个韦小宝式的小混混,但是每当事关李仙子的声誉、健康或性命,他的英雄气概就上来了。本来这也正常,共产党员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正常男人在女人的香风迷浪里拍马屁成长,应该如此。但是中国的男作家有几个会这么写?

所以后来读到《鹿鼎记》,俺的第一个疑问就是:金庸偷师司马翎?

论文

《蒙尘的明珠──司马翎的武侠小说》

号称《台湾武侠小说四大家》的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古龙的成就最为可观,其中司马翎的地位更属重要,因为他的创作时期跨两期,风格三变,颇足以视为一个纵观武侠小说发展历史的缩影。

从他的创作历程而论,以司马翎为名的一段时日,是成果最辉煌、收获最丰硕的黄金时期。早期名家,如卧龙生、古龙皆对他赞不绝口,宋今人称许其为“新派领袖”、张系国赞誉之为“作家中的作家”,叶洪生则认为其生前名气虽逊于二龙(卧龙生及古龙),“实则却居于‘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影响甚大”,在老一辈读者群中,司马翎往往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以他部部扎实、精采不凡的作品质量而言,理应能让他的名声永持不坠才对;然而,除了老读者之外,他受重视的程度,却远远逊于闻名遐迩的金庸、古龙、梁羽生诸“大师”,除了叶洪生先生对他“情有独钟”之外,几乎没有人愿意为他推介;从受欢迎、流传的层面而言,似乎亦不及卧龙生、诸葛青云、东方玉、柳残阳等拥有广大的新旧读者,在武侠小说出租店中,他总是委委屈地蜷伏在偏僻的角落。窥其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是司马翎过早中辍写作生涯,1971年以后,他归返香港经商,在此时期,由于武侠小说出版界的混乱情势(主要是著作权法问题),“司马翎”之名,几乎成为一切冒名伪作的代名词,非但如《艳影侠踪》《神 剑侣》等猥滥诸作,假其名以问世,就是金庸的作品,在出版商运作之下,也大量以“司马翎”的招牌,伪版印出,如《一剑光寒四十州》《独孤九剑》(即傲江湖)、《神武门》《小白龙》(即《鹿鼎记》)等,造成了读者“司马翎就是金庸”的错误印象,在金庸挟媒体的雄厚力量席卷了台湾武侠小说界之后,司马翎的光芒,被掩盖殆尽,虽然晚期欲有所作为,已是时不我予了。其次,司马翎成名期间,台湾学术界仍然视武侠小说为旁门小道,所有的武侠作品,包括金庸在内,都不能登大之堂,自然没有任何人愿为他张目、推介了;而1980年以后,由于金庸旋风的影响,尽管相关的武侠论述,得以大量正式披露,却在“商品化”的传销策略主导下,集矢于金庸一人,论者几乎“无暇”顾及其他的作家,司马翎还是无法引人注意。1985年以后,大陆兴起一股“武侠小说热”,学界亦顺风驶,展开以武侠小说为主的通俗小说研究工作。大陆的研究、论述,层面较广,眼界较杂,在芸芸武侠作家中,司马翎倒算是一颗较引人瞩目的新星,陈墨《新武侠二十家》,即以他为“台湾小说四大家”之一。但是,由于大陆出版界目混珠、冠李戴的情形,较诸台湾更形混乱,司马翎的作品中,夹杂著许多伪作,大陆学者眼目迷蒙,有如“盲侠”,“听音辨位”之能既少,自然只是迎风乱舞、向壁虚说了。以陈墨为例,在《司马翎作品论》中所分析的三部作品,《河岳点将录》《黑白旗》分别为易容、红豆公主所作,唯一的司马翎作品《金浮图》,也是他较“媚俗”的一部,这却导致他评论司马翎为“二流作家”的定位。

事实上,以他的小说艺术造诣而言,在金庸的流丽高华、古龙的诡奇悬疑、梁羽生的典雅平正之外,他能以朴实厚重的风格,独树一帜,在武侠作家中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平心而论,司马翎的际遇与他的武侠作品成就,是有一段相当大的落差的,他宛如一颗蒙尘的明珠,未琢磨的璞玉,亟待有识者的发掘,重新为他作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