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渊雷 编辑
苏渊雷(1908年10月23日~1995年11月13日),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圆,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玉龙口村(现属苍南县钱库镇),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盟先贤。20世纪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佛典专家、诗人、书法家。解放前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所编辑、中央政治学校教员、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国文讲席、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兼第一处长等职。1995年去世前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专治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研究独到,尤洞悉禅宗。主要著作有《名理新论》、《玄奘》、《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
1995年11月13日,苏渊雷在上海同仁医院病逝。
苏中常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判刑19年。在狱中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他与同囚战友刻苦学习马列经典著作,苦学英语,涉猎佛典、圣经等。他还写成一部五万余字的学术专著《易学会通》。先后两次上书蔡元培,请求设法营救狱中同志。1933年6月,在刑期已执行三分之一时,他获保释出狱。七年囚禁的辛酸和学有所成的喜悦,一起涌上青年苏中常的心头,从此他易名“渊雷”。出狱后,受聘为上海世界书局编辑。
1949年5月20日,上海解放。苏渊雷被推任为上海市军管会高等教育处兼文管会秘书,负责筹备工作,同时负责清点海关截留历史文物及各机关图书资料。
1957年5月。先生针对高校中存在的问题,在《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上同时发表两篇文章,提出《专家教育与通才教育》、“关心时事与自觉学习”、“教学大纲与课党争鸣”、“团结老辈与培养新生”,以及知识分子如何进行自我改造,如何正确贯彻“双百方针”等问题。因此于1958年反右“补课”时,被错划为右派,旋调哈尔滨师范学院。这时,一种“吾生已惯波三折,放眼乾坤日月长”的勇气,促使他发愤忘忧,将酝酿多年的写作计划付诸实行。
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关照黑龙江省长李范伍落实政策,苏渊雷得以摘帽,并调黑龙江史学会主持“读史讲座”。“十年动乱”,复遭冤屈,插队落户,继而被勒令“退休”,遣送回原籍。
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终于使他长达20余年的沉冤昭雪,返沪复华师大教职。
苏先生数度出访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文化交流,赢得海外学者的崇敬,素享国际声誉。他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并被选为上海市有特色的艺术老人。
1995年11月13日,苏渊雷在上海同仁医院病逝。
夫人:傅韵碧
作品时间 2007年9月1日
本书是著名文史研究学者苏渊雷教授论述文史研究方法的一部著作。作者从读史要义、史料学的若干问题、国史弱点、文史研究的方法等方面,阐述读史、治史的意义与精要所在。
-
易学会通
作品时间 1985年12月
-
《易学会通》是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于1985年12月出版,作者苏渊雷。《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是如家所传主要经典之一。它包含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本书是苏渊雷教授五十多年前研究《周易》的专著。
2001年11月,由苍南县政府牵头,在原江南梦园公园内的江南书院原址上倡建苏渊雷纪念馆。
2008年,是苏渊雷先生的百年诞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苏渊雷文集四卷本。温沪两地的书画名家创作了近200幅纪念苏渊雷的书画作品在温州市展览馆展出。当年10月,五卷本的《苏渊雷全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原有四卷本文集的基础上重新归类,分文学、史学、哲学、诗词、佛学五类结集,全集煌煌310多万字,全面展示了苏渊雷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学创作成就。
2011年金秋十月适逢苍南建县30周年,苏渊雷和他的哲嗣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苏春生教授的书画精品40余幅,以“海上二苏展览”为名,分别在上海和苍南两地展出。
2013年10月9日和10月12、13日,上海、温州两地分别开展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苏渊雷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苏渊雷故里苍南县的领导分别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近国学大师苏渊雷”——《苏渊雷文萃》《苏渊雷评传》和西泠印社出版社的《苏渊雷墨迹选》的首发式,由上海电视台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卓尔不群——苏渊雷纪实》也同时在沪温两地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