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 编辑

中国传统诗歌体裁

五言绝句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作品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鸟鸣涧》、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五言绝句

文字数:20字

类别:近体诗

简称:五绝

流行代:唐代

代表作:《静夜思》《登鹳雀楼》

体裁沿革

编辑

五言绝句,就是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它属于近体诗范畴,是绝句的一种。这种诗体不是唐代诗人首创的,它源于汉魏乐府古诗,风格上比较质朴古淡,崇尚自然真趣。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五言诗来看,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五古”。

绝句的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据文献记载,当时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绝句”一在六朝初起时,仅指五言四句的小诗。唐代由于音乐曲调变化,旧的乐府诗往往不能配乐,于是乐工们常将文人创作的绝句拿来合乐歌唱,这是绝句盛行于唐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言绝句在初唐时起点较,像“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体裁,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

诗体格律

编辑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自盛唐起,五言绝句通常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盛唐之后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作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此时绝大多数五言绝句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

五言绝句的格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篇幅固定。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二)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五言绝句押韵的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但晚唐以后,逐渐形成了首句可以借用邻韵的用韵传统。在诗律学上,这一现象被形象地命名为“孤雁出群格”。(三)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由这四种句型按照粘对规则组合成“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平起首句入韵”四种基本格式。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颈联对仗的,对于首联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主人》;如果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王维的《相思》;要是看作是律诗的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后两种情况不多见。

格律对照

编辑

(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白日依山尽,河入海流。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仄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元稹《行宫》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白头宫在,闲坐说玄宗。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李端《听筝》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鸣筝金粟柱,素手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四)平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王涯《闺人赠远》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花明绮陌,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不待人。

(说明:加方框字表示可平可仄,粗体字为韵脚所在)

典范诗作

编辑

作者

诗作

虞世南

王绩

《秋夜喜遇王处士》

上官仪

《入朝洛堤步月》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

王勃

《山中》《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李峤

《中秋夜》

宋之问

《渡汉江》

张说

《蜀后期》

苏颋

《汾上惊秋》

李适之

《罢相作》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孟浩然

《宿建德江》

王昌龄

《送郭司仓》

祖咏

《终南望馀雪》

王维

《相思》《鸣涧》《山中送别》

裴迪

《送崔九》

李白

《静夜思》《怨情》《独坐亭山》《夜下征虏亭》《对雪献从兄虞城宰》《哭宣城善酿纪叟》

杜甫

《八阵图》《绝句二首》

储光羲

洛阳道》

崔国辅

《采莲曲》 《小长干曲》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弹琴》

戴叔伦

《过三闾庙》

李端

《听筝》

卢纶

《和仆射塞下曲六首》

韦应物

《秋夜寄邱员外》

王涯

《闺人赠远》

白居易

《问刘十九》《勤政楼西柳》

元稹

《行宫》

张祜

《宫词二首》

雍裕之

《江边柳》《柳絮》

许浑

《塞下》

温庭筠

碧磵驿晓思

李商隐

《登乐游原》

韩琮

《晚春江晴寄友人》

田家

崔道融

《西施滩》

金昌绪

《春怨》

于武陵

《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