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叶杯 编辑
荷叶杯,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以温庭筠《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六句两仄韵、三平韵、一叠韵;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变体。代表作品有韦庄《荷叶杯·绝代佳人难得》等。
荷叶杯,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隋殷英童《采莲曲》有“莲叶捧成杯”句,取以为词调名。宋苏轼《中山松醪》诗自注:“唐人以荷叶为酒杯,谓之碧筒酒。”调名或本此。
韦庄词寓有一段悲情故事。据《尧山堂外纪》载:“韦庄,字端己,著《秦妇吟》,称为‘秦妇吟秀才’。举乾宁进士,以才名寓蜀,蜀主王建羁留之。庄有宠人,姿质艳丽,善词翰。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词,强夺去。庄追念悒怏,作《荷叶杯》《小重山》词,情意凄怨,人相传播,盛行于时。官姬闻之,不食死。”“荷叶杯”原为单调小令,二十三字,韦庄重填一片成为双调,并每片增两字。
此调用韵极复杂,每句用韵,平韵与仄韵互换。单调两换仄韵;第三句平韵,与结句叶韵,其间包孕两仄韵。双调每段两仄韵,两平韵;前后段凡四换韵。单调有六字句、二字句、三字句、七字句;双调有六字句、二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故此调句式复杂,极富变化,奇句与偶句相间,尤其二字句使此调特色突出。由于用韵与句式的复杂,使此调音节曲折变化,宜于表现片时苦涩的沉郁的复杂的情感。此调格律严密,形式精巧,初学者不宜填作。宋人仅许棐作有双调一首,可见此调在宋代已不流行。
格律说明
正体,单调二十三字,六句四仄韵、两平韵。以温庭筠《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为代表。此调三换韵,以平韵为主,两仄韵即间于平韵之内。温词三首,平仄悉同。
变体一,单调二十六字,六句两仄韵、三平韵、一叠韵。以顾夐《荷叶杯·春尽小庭花落》为代表。按顾夐词九首,内一首起二句:“我忆君诗最苦。知否。”故此词“春”字可仄,“小”字可平,“花”字可仄,“寂”字可平。第三、四句:“字字最关心,红笺写寄表情深”,故此词“凭”字可仄,“忍”字可平,“成”字可仄。若第六句即叠第五句平韵,其第五句第一字即煞尾平韵也。明程明善《啸馀谱》于第五句第一字注“可仄”,则是仄韵煞尾矣,不可从。
变体二,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以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为代表。此即顾夐词体又加一段,惟结句五字不叠韵,更减去一字耳。但两段各自换韵,旧谱或注一韵者误。 按韦词别首前段起句“绝代佳人难得”,“佳”字平声。结句“不忍更思维”,“不”字仄声。后段第四句“碧天无路信沉沉”,“碧”字仄声。许棐词前段第四句“归程能隔几重山”,“归”字平声。后段起句“准备绣轮雕辔”,“准”字仄声。第三句“说与百花知”,“说”字仄声。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荷叶杯·春尽小庭花落》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春尽小庭花落,寂寞。凭槛敛双眉,忍教成病忆佳期。知么知,知么知?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仄仄中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中仄仄平平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