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鹃花 编辑
《杜鹃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展现中华大地珍贵的植物资源,于1991年6月25日发行的,志号为T.162的特种邮票。
《杜鹃花》邮票全套8枚,分别描绘了马缨杜鹃、黄杜鹃、映山红、棕背杜鹃、凝毛杜鹃、云锦杜鹃、大树杜鹃、大王杜鹃的形象;小型张1枚,描绘了黄杯杜鹃的姿态。
文化背景
杜鹃花也称映山红,杜鹃花科杜鹃属,观赏植物,全世界约有850多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中国除新疆和宁夏外,各省区均有分布,约有600种,集中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四川西南部及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地区。中国的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区的杜鹃花都在百种以上,其中云南省的杜鹃花种类最多,约250种。杜鹃花是观赏价值极高的木本花卉。花多数呈钟状或漏斗状,一般由数朵排列成伞形或短总状花序,犹如绣球似的生长于枝顶。花的颜色有红、紫、黄、白、粉、蓝等,色彩丰富。花期自春盛开到夏,万紫干红,各呈异彩。
发行过程
1990年7月下旬,中国邮票总公司的同志来昆明向曾孝濂约稿,提出8月底为交稿期限时,要求曾孝濂一个月内要完成8枚邮票、1枚小型张的设计。曾孝濂有些为难,觉得时间太紧迫了,但是还是答应了。
在邮票设计过程中,曾孝濂得到了中国杜鹃花协会会长冯国楣教授的指导,得到了植物学家陈介、减穆以及杜鹃花分类学家闵天禄、方瑞征等先生的支持和帮助,还有不少同志为他提供照片。曾孝濂从收料入手,用3天时间找来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扼要地记录了每一种类的特征。通过比较,曾孝濂确认9个种类杜鹃花的主要区别在于花冠的结构和色彩的变化上。内容决定形式,要反映这些细微的特征,无疑只能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如果时间充裕,应该先画一两幅草图来确定相应的表现形式,但时间不允许他过多地推敲。为了抢时间,曾孝濂只得仓促上阵,用大约3天一幅的速度赶制。经过20多天的奋战,终于如期完稿。这时,曾孝濂要立即赶赴内蒙古出差,无暇对稿子进行修改。对这套图稿曾孝濂并未抱入选的希望,因为曾孝濂对它不甚满意。1990年11月,曾孝濂从内蒙古到达北京,得知邮票图稿评议委员会已经开过,评委们指出这套图稿底色太深、画面沉闷、构图呆板,建议加以修改。1990年12月中旬,曾孝濂在中国邮票总公司的支持帮助下,利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第二稿。
志号 | T.162 | 背面刷胶 | 印制厂 | |||
印刷版别 | 设计者 | 曾孝濂 | 发行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 ||
图序 | 图名 | 面值 | 发行量 | 规格 | 整张枚数 | 齿孔度数 |
8-1 | 10分 | 3242.45万枚 | 40mm×30mm | 50(5×10) | P12 | |
8-2 | 黄杜鹃 | 15分 | 3332.95万枚 | 40mm×30mm | 50(5×10) | P12 |
8-3 | 映山红 | 20分 | 3369.7万枚 | 40mm×30mm | 50(5×10) | P12 |
8-4 | 棕背杜鹃 | 20分 | 3220.7万枚 | 40mm×30mm | 50(5×10) | P12 |
8-5 | 凝毛杜鹃 | 50分 | 3256.7万枚 | 30mm×40mm | 50(10×5) | P12 |
8-6 | 云锦杜鹃 | 80分 | 1883.95万枚 | 30mm×40mm | 50(10×5) | P12 |
8-7 | 大树杜鹃 | 90分 | 1904.7万枚 | 30mm×40mm | 50(10×5) | P12 |
8-8 | 大王杜鹃 | 1.60元 | 1894.2万枚 | 30mm×40mm | 50(10×5) | P12 |
( )
8-1 | 8-2 | 8-3 |
《马缨杜鹃》(8-1),图案描绘了马缨杜鹃的风姿。图案左下角标有“马缨杜鹃”名称及其拉丁文学名“Rhododendron delarayi”。
《黄杜鹃》(8-2),图案描绘了黄杜鹃的形态。图案右下角标有“黄杜鹃”名称及其拉丁文学名“Rhododenaron molle”。
《映山红》(8-3),图案描绘了映山红的风采。图案右上角标有“映山红”名称及其拉丁文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8-4 | 8-5 | 8-6 |
《棕背杜鹃》(8-4),图案描绘了棕背杜鹃的姿采。案右下角标有“棕背杜鹃”名称及其拉丁文学名“Rhododendron fictolacteum”
《凝毛杜鹃》(8-5),图案描绘了凝毛杜鹃的神采。图案左下角标有“凝毛杜鹃”名称及其拉丁文学名“Rhododendron agglutinatum”。
《云锦杜鹃》(8-6),图案描绘了云锦杜鹃的形态。图案右下角标有“云锦杜鹃”名称及其拉丁文学名“Rhododendron fortunei”。
8-7 | 8-8 |
《大树杜鹃》(8-7),图案描绘了大树杜鹃的形象。图案左下角标有“大树杜鹃”名称及其拉丁文学名“Rhododendron giganteum”。
《大王杜鹃》(8-8),图案描绘了大王杜鹃的风采。图案右下角标有“大王杜鹃”名称及其拉丁文学名“Rhododendronrex”。
这套邮票图案采用中国花鸟画的折枝形式构图,画面简洁,主体突出;设计者运用工笔画技法刻画杜鹃花形象,以墨线勾勒,用固有色敷彩,并以适度的西画明暗对比和色彩变化相辅,既具有工笔画的淡雅风采,又不失斑斓多姿,朵朵杜鹃花在绿叶的衬托下,犹如盛开于崇山峻岭、雪山草地或深谷幽壑,生意盎然,令人陶醉。
第一枚邮票中,马缨杜鹃的花冠深红色,内有紫色斑点,在绿叶的衬托下,红艳欲滴,璀璨夺目。
第二枚邮票中,黄杜鹃的花冠为杏黄或金黄色,内有红色或淡绿色斑点,在绿叶的衬托下。辉煌灿烂,富丽华贵。
第三枚邮票中,映山红的花冠为鲜红、朱红或深红色,内有深红色斑点,在绿叶的衬托下,鲜艳热烈。
第四枚邮票中,棕背杜鹃的花冠为白色至浅粉红色,基部有红色斑点,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素洁淡雅,沉着稳重。
第五枚邮票中,凝毛杜鹃的花冠为白色至粉红色,内面有红色斑点,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端庄素雅。
第六枚邮票中,云锦杜鹃的花冠呈白色至粉红色,每逢花开季节,满树自里透红的花朵,既像天空的彩云,又似斑斓的锦缎。
第七枚邮票中,大树杜鹃的花冠为洋红色,基部有八个深红色的蜜腺囊,显得雍容华贵。
第八枚邮票中,大王杜鹃的花冠为粉红色至蔷薇色,基部有深红色斑点,显得淡雅素洁。
《杜鹃花》邮票及小型张被收录进以下集邮书籍中:
书名 | 页码 | 编号 | ||
---|---|---|---|---|
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13)》 | 100 | - |
|
中国 | 《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亚洲卷)》 | 85 | 2455-2463 |
|
《Scott 2008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即《斯科特标准邮票目录》) | 358 | 2330-2338 |
| |
《MICHEL-China Katalog 2011/2012 Ubersee·Band 9.1》 (即《米歇尔邮票目录》) | 394 | 2364-2372 |
|
1991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杜鹃花》的同时,还发行了1枚小型张。
《黄杯杜鹃》(小型张),图案中的黄杯杜鹃的花冠呈鲜黄色或柠檬黄色,花蕾朱红色,素雅洁净,令人陶醉;背景衬以冷杉林,点明了黄杯杜鹃的生活环境;图案左下角标有“黄杯杜鹃”名称及其拉丁文学名“Rhododendron VCardii”,点明了画题。小型张图案采用中国花鸟画的折枝形式构图,画面简洁,主体突出;设计者运用工笔画技法刻画黄杯杜鹃形象,以墨线勾勒,用固有色敷彩。并用适度的西画明暗对比和色彩变化相辅,既具有工笔画的淡雅风采,又不失斑斓多姿。特别是背景中那一片主干挺拔、枝叶扶疏的冷杉林,渲染了黄杯杜鹃的生态环境气氛,使读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小型张
邮票志号 | T.162M | 图名 | 黄杯杜鹃 |
英文名称 | Rhododendrons of China(Souvenir Sheet) | 面值 | 5元 |
背面刷胶 | 发行量 | 930.7万枚 | |
印刷版别 | 胶版 | 规格 | 80mm×40mm |
设计者 | 曾孝濂 | 整张规格 | 135mm×90mm |
印制厂 | 北京邮票厂 | 齿孔度数 | P11.5 |
( )
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方法鉴别T.162M的真伪:
1.看版别和刷色
T.162M真品采用胶版印制,为了防伪造,小型张上的文字,如铭记、面值、志号、票名等,均采用黑色专版实印在小型张彩色图案上,文字笔画均很清晰,无糊笔现象。伪品采用彩色套色胶印,印刷工艺与真品大同小异,因此,伪品与真品在刷色、色彩上极为相近,足可以假乱真;但用高倍放大镜进行观察,文字均模糊,有暗影,由彩色网点套印而成,不像真品那样,由黑色专版实印。使用这一方法,可以快速鉴定T.162M的真伪。
2.看纸质
T.162M真品采用邮票纸印制,纸质坚挺,吸墨性能好。伪品采用铜版纸印制,纸质松软。
3.看背胶
T.162M真品刷有背胶,胶面均匀,质感好。伪品有的未刷背胶,有的刷有假背胶,质感差。
1992年,在“1991年最佳邮票评选”的活动中,《杜鹃花》被评为“最佳邮票”,得票37971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