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 编辑

唐代王维诗作

青溪》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笔,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其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两句,以喧响的声音和幽冷的色调形成闹与静的强烈对比,如同一幅“有声画”。诗的末四句写出诗人心境的闲谈正如清川的闲淡,把自己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融和起来,意味隽永。全诗自然清淡素,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详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青溪

作品别名:过青溪水作

创作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王维

作品原文

编辑

青溪1

言入花川2,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3

声喧乱石中4,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5,澄澄映葭苇6

我心素已闲7,清川澹如此8

磐石9钓将已矣10

注释译文

编辑

句注释

  1. 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

  2. 言:发语词,无。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3. 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4. 声:溪水声。色:山色

  5. 漾漾:水波动荡。菱荇(líng xìng):泛指水草。

  6. 葭(jiā)苇:泛指芦苇。“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

  7. 素:一向。闲:悠闲淡泊。

  8. 澹(dàn):恬静安然。澹:溪水澄澈平静。

  9. 磐石:大石。

  10. 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已:结束。

白话译文

进入黄花川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

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

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山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

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

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

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盘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一说此诗作于王维入蜀途中。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作品鉴赏

编辑

整体赏析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严子陵垂钓富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秋水芙蕖,倚风自”,是最恰当不过的。

名家点评

明代钟惺唐诗归》卷八:“‘随山’二句亦是真境。”明谭元春:“‘声喧’二句下‘喧’、‘静’俱极深妙。”

清代黄周星《唐诗快》卷四:“右丞诗大抵无火所,故当于笔墨外求之。”

清代王亭《唐三昧集笺注》:诗亦太澹。

作者简介

编辑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