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应锵 编辑

清代官吏

许应锵(1837-1896),字少衢,广州番禺人,清代官吏。拥护戊戌变法清官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许应锵

别名:少衢

国籍:中国

民族

出生日期:1837

逝世日期:1896年

出生地:广州

所处时代:清

人物生平

编辑

许应锵是广州许氏家族许祥长子。他从小聪明好学,年二十一被录取为县学生。同治三年(1864年)乡试中举人。以后,以知县身份分发到湖北,后又调赴安徽。应锵在任期间,历办苏、浙、皖赈捐有功,被提升为同知、直隶州知州、知府,后又被推荐为员, 特赏戴花销。

许应锵许应锵

光绪初年,应锵返回广州。1885年,法国侵略南,引发中法战争, 沿海开始戒严,形势紧急。为加强防务,钦差大臣麟及两广总督树声、张之洞同奏朝廷,派在籍翰林院侍读学士李文田办理团练准备抗击入侵,同时橄委许应锵帮 助筹集款项。应锵当仁不让,积极奔走,仅十日间,便筹得白银数十万两,用以购置枪械,修筑炮台、城墙及训练团勇,安定了民心。

主要事迹

编辑

应锵秉正执法,为政清廉。当时香山(今中山市)有一富商拟围筑沙田据为己有,要求应锵帮助,同时愿以所得一半相酬应锵。而应锵坦然说:“吾孝传家,只有心回一片,沃壤千顷何为坚决拒绝了此人的要求。

又有某码头管理人员,贪赃枉法,被告到官府。某大官嘱咐应锵办理此案。被告者闻知,连夜送白银3000两给应锵,以图得到袒护。应锵不受贿赂,而秉公查办此案,并将其送来的银两充作开办自来水厂的费用

应锵居故乡时,遵照父亲制定的“家训”,把家中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家风整肃,口碑载道。

对时弊陋习早已痛恶的许应锵积极响应“戊戌法”,上下奔走。同时,还上万言书痛陈时弊,提出改革的主张。应锵的大胆之举深得翁同龢尚书的称赞,并将其上书交由军机大臣呈送光绪皇帝

光绪年间,许应锵被派筹办芦汉铁路。他为筹集金星驰南下, 岂料年体衰,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1897年初去世。

给皇帝上万言书的廉政官——许应锵给皇帝上万言书的廉政官——许应锵

应锵性好整洁,喜读各家书,爱作书画,尤以仿蒋廷山水画及花画见长。

亲属成员

编辑

祖父

许拜庭

父亲

许祥光

兄弟

许应鑅 (许祚光之子

许应骙 (许礼光之子)

儿子

许炳俊、许炳照、许炳耀、许炳榛、许炳澄、许炳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