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鹦鹉赋 编辑
《白鹦鹉赋》为王维所作唯一一篇骈文,今潮州景韩亭内有诗碑刻唐代王维的《白鹦鹉赋》,书者署名“退之”,相传是韩愈所书,有待考证。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白鹦鹉赋 唐 王维
若夫名依西域,族本南海。同朱喙之清音,变绿衣于素彩。惟兹鸟之可贵,谅其美之斯在。尔其入玩于人,见珍奇质。狎兰房之妖女,去桂林之云日。易乔枝以罗袖,代危巢以琼室。慕侣方远,依人永毕。托言语而虽通,顾形影而非匹。经过珠网,出入金铺,单鸣无应,只影长孤。偶白鹇于池侧,对皓鹤于庭隅,愁混色而难辨,愿知名而自呼。明心有识,怀思无极。芳树绝想,雕梁抚翼。时衔花而不言,每投人以方息。慧性孤禀,雅容非饰。含火德之明辉,被金方之正色。至如海燕呈瑞,有玉筐之可依;山鸡学舞,向宝镜而知归。皆羽毛之伟丽,奉日月之光辉。岂怜兹鸟,地远形微。色凌纨质,彩夺缯衣。深笼久闭,乔木长违。傥见借其羽翼,与迁莺而共飞。
观点一:《白鹦鹉赋》碑刻确为韩愈书写。
理由:在潮州西湖公园湖山麓景韩亭中有韩愈诗赋手迹碑刻《白鹦鹉赋》,落款“退之”。根据韩愈生平介绍,韩愈,字退之。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派使者去凤翔迎佛骨,韩愈上书《论佛骨表》极力劝谏,激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观点二:《白鹦鹉赋》未收录于《韩昌黎文集》。
韩愈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以其个性而言,其本人诗文轻易不会遗漏,况且《白鹦鹉赋》是篇大文章。另外,如不是韩愈本人作品,韩愈绝不会收录《韩昌黎文集》中。
观点三:《白鹦鹉赋》收录于《王右丞文集笺注》。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在《文苑英华》中,《白鹦鹉赋》作者是王维。《王右丞文集笺注》含赋表八首,《白鹦鹉赋》是唯一一篇骈赋。虽无其他赋文,但从其文体风格看,赋表风格相近,应确属王维所作。
观点四:《文苑英华》出自宋代,真实可靠。
唐代王维逝世于761年,《文苑英华》成书于1007年。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对《文苑英华》做过一次删繁补缺的工作。王维逝世与《文苑英华》成书相距246年,虽经历了五代十国,但时间并不很长,考证作者并不难。
结论:《白鹦鹉赋》为王维创作,韩愈在潮州手书碑刻。
在文中出现了下述文字,出自于《王右丞文集笺注》的小字注释。不属于正文内容,且与韩愈碑刻相对比,所校订之字皆系错误。韩愈出生于768年,在王维去逝以后,相距不到10年,属于同时代文人。韩愈对于诗文非常严谨,绝不会将《白鹦鹉赋》内容弄错。根据对《文苑英华》的介绍,宋孝宗又命令校书的专业人员修订,但质量还是很差。可以肯定的是,《白鹦鹉赋》是编校人员传抄时篡改,且修改后无一处比原文强。只能说明,宋代编校人员的文学修为实在太差。
根据《文苑英华》原文进行的参考注释,属于小字,不应出现在正文中,归纳为以下10条,并附文尾一段“成按”。
1、于,一作“而”。
2、两“以”字,《文苑英华》俱作“于”。
3、而,《唐文粹》作“之”。
4、愿,《文苑英华》作“每”。
5、无,《文苑英华》作“何”。
6、筐,《文苑英华》作“笥”,《唐文粹》作“筐”。
7、宝,《文苑英华》作“瑶”。
8、羽毛,《文苑英华》作“毛羽”。
9、闭,一作“闲”,非。
10、其,《文苑英华》作“于”。
成按:《文苑英华》载《白鹦鹉赋》凡三首:第一即右丞作,第二不著姓氏,第三郝名远作,皆于题下注云,以容日上饰孤飞色媚为韵,而本集无之。又第一、第二并止赋五韵,缺余三韵,岂当时之制,虽限八韵,亦听士子为盈缩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