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茅庐 编辑

中式花园别墅

“风茅庐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小营,系郁达夫亲自选址、亲自设计,并于1936年建成,称“风雨茅庐”。

1986423日,杭州市政府将郁达夫杭州故居列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随后20多年间进行了几次整修。

2015年9月1日起开始对外开放。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风雨茅庐

建立时间:建于30年代

类型:中式花园别墅

地理位置:大学路场官弄63号

茅庐概况

编辑

风雨茅庐风雨茅庐

“风雨茅庐”系郁达夫自己设计,布局分正屋和后院两部分。进大,两侧有五六间平房,穿过天井,有三间正屋,坐北朝南,正中一间为客厅,有后轩。厅东西为卧室,三面回廊。正屋东北卫生间厨房。正屋与后院以花饰砖墙相隔,后院建平房三间,为书房和客房。离地半,四周筑有台阶和回廊的一排三开间砖房,以及用影墙圆门隔开的另几间书房,内有假山点缀,林木参差,环境幽雅。加之假山花木的庭院,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平房别墅。此宅犹存,结构原状,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回溯

编辑

1933年春,作家郁达夫受国民党当局的政治迫害,举家迁移杭州。他举债购进了杭州官场弄63号南侧一块空地,建起“风雨茅芦”,并由著名学者君武题匾。郁达夫在杭州并未过“隐居”生活,他担任《东南揽胜》编委,任杭州作家协会理事,还经常在《东南日报》副刊杂文,揭露当时的会黑暗。

据郁达夫自述,“风雨茅庐”内收藏的中国书籍约有八、九千册以上,其中,宋、元、明和清末的类书,以及清初的禁书(专为研究明清之际的小说而搜集的),都是他心爱的精本;线装类书中,上至《太平御览》、《太平广记》,下至《氏五种》等,都是极为难得的珍本。明清之际的刻本小说,珍、善本更多,如有一本名为《生绡剪》的小说,其内容多以浙江一带为背景,因牵涉到一些豪门巨室,当时即遭毁版,所以十分珍罕。而收藏的英、德、法、日文书,则达两万余册。英文书籍中,自乔叟至19世纪以后的有关文学类的初版著作,收藏了十之八九;德文书籍中,歌德以前的情歌作者作品,也都搜齐;国外的罗曼·罗兰、纪德等人的全集,也都拥有;俄国文学的新旧德译本,自19世纪以来的基本齐全。

对于一个嗜书如命的读书人而言,如果能够像这般坐拥万千书城,终日嗅着浓郁的书香,不啻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然而,人殊感痛惜的是,郁达夫藏于“风雨茅庐”中的卷帙浩繁的中外书籍,他在生前竟然没来得及为它们留下书目。而更为可悲的是,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这些书籍竟然全部散尽,毁于兵燹。当时,有一种说法是,郁达夫的藏书是被他在日本的同学、日寇侵入杭州的统帅矶谷廉介悉数席卷而去的。“风雨茅庐”遭此横劫,在历史的风雨中愈益岌岌可危了。

对外开放

编辑

2015年9月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及郁达夫殉难70周年,郁达夫杭州故居“风雨茅庐”正式对公众开放。重新开放的“风雨茅庐”内分序厅--杭州足迹、走进郁达夫、杭州情怀、郁与文、尾篇--永恒印记等5个篇章进行布置陈展,详细介绍郁达夫的生平事迹、在杭州时期的活动、其发表文学作品和书信往来、各地各界对郁达夫的追忆和评述、郁达夫小说奖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