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栗 编辑
200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战栗》是2004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余华。书中收入了余华的三篇中篇小说,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偶然事件》揭示的是命运的偶然性与重复性;《一个地主的死》展示的是走向不归途的命运;而《战栗》中,一个被命运捉弄的诗人,无奈地用痛苦的方式表达欢乐……这些关于命运的故事,既有现实的,也有内心的。
第1章 自序
第2章 偶然事件
第3章 一个地主的死
第4章 一封过去的信
第5章 周林
第6章 两封马兰的来信
第7章 马兰的“别墅”
第8章 交谈
第9章 沮丧
第10章 发抖
第11章 欺骗
第12章 胆怯
第13章 勾引
第14章 战栗
《战栗》也是三篇作品,这里更多地表达了对命运的关心。无论是在动荡的年代里,还是在宁静的生活中,这些人的命运都在随波逐流,反抗也好,挣扎也好,或者逆来顺受,最后都一样。它们是现实的,也是内心的。
——作者
余华,我们很高兴地通知您,您已成为由詹姆斯·乔伊斯基金会荣誉授予,由澳大利亚与爱尔兰共同举办的悬念句子文学奖的首位获奖中国作家。
您的中篇和短篇小说反映了现代主义的多个侧面,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并把这种有关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回归到最基本最朴实的自然界,正是这种特质把您的作品与詹姆斯·乔伊斯以及赛缪尔等西方先锋文学作家的作品联系起来……
——詹姆斯·乔伊斯基金会
作者: 余华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08-5
页数: 144
作者: 余华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余华,浙江海盐人,海盐这个地方,是杭州湾里的一座小城。这小城里的小胡同,宛如密林中的幽深小径。还有石板铺成的小街,用脚踩上去有晃晃悠悠的感觉。还有一条从余华家窗下流淌过去而使余华讨厌的肮脏阴沉的河。余华的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浙江人,父母都是牙医。他从小就感到家中有一种压抑和困禁,渴望自由开放。余华生于1960年4月3日,1977年高中毕业后待业。从1978年开始当了5年牙科医生,1984年《北京文艺》给他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星星》,25岁那一年,他又写出了《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的创作,曾经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后来他从他们的艺术中解脱出来,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1984年他写出了《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小说,开始展露了他独具个性的文学才华。1988年的年初他发表了极有影响的《现实一种》,作家及其作品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余华自己似乎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信,他感悟到人和人之间的那种残酷状态,也可以用一种非常潇洒的轻松情调来描画。接着,他又发表了《世事如烟》、《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等小说,又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余华从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到《世事如烟》等作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以跳跃式的姿态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高度。他越来越自如地开拓了自己的文学天地,构筑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