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一清 编辑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云南安宁人。明代名臣。
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早年经历
景泰五年(1454年)十二月六日,杨一清出生于广东高州府化州 ,年少时被誉为神童,十四岁便参加乡试,并且被推荐为翰林秀才。明宪宗命内阁选派老师教他。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
边疆防御
多年以后,杨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改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平时空闲时考察边疆战事。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1502年),因刘大夏举荐,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明武宗即位后,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杨一清于是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此后,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三地有警不相援,请求朝廷任命大臣兼任,管理。刘大夏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陕甘总督),此后晋升为右都御史。 杨一清认为:“映西各边,延绥据险,宁夏、甘肃扼河山,惟花马池至灵州地宽延,城堡复疏”。成化初,“在延绥者,余子俊修之甚固,由是,寇不入套二十余年。后边备疏,墙堑日夷。
弘治末至今
杨一清的著述可分为两类:一类散文,大多为奏议,如《关中奏议》《督府奏议》《纶扉奏议》《吏部献纳稿》《吏部题稿》《文襄石淙集》《通家杂述》。这些著作在关切国计民生、整治边防、革除弊政等方面有许多切实的建议,表现了杨一清的政治眼光和治理才能。另一类是诗歌,其代表是《石淙诗稿》,为其门生李梦阳、康海编,有李东阳、李梦阳、康海等人的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