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 编辑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又名恒我、恒娥、姮娥、常娥、素娥,羿之妻,因偷吃了不死药而飞升至宫。嫦娥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商朝卦书 《归藏》。而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淮南子·览冥训》。东汉时期,嫦娥与羿的夫妻关系确立,而嫦娥在进入月宫后成了捣药的蟾蜍。南北朝以后,嫦娥的形象回归为儿身。

汉画像中,嫦娥人头身,头梳髻,身着宽袖长襦,身后长尾上饰有倒钩状细短羽毛。南北朝以后,嫦娥的形象被描绘成绝世美女。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曾把宠妃丽华比作嫦娥。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用嫦娥夸赞邻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嫦娥

别名:恒我、姮娥、常娥、素娥

相关典故:嫦娥奔月

神话体系:中国神话

拼音:chángé

历史渊源

编辑

马王堆出土的嫦娥奔月帛画马王堆出土的嫦娥奔月帛画

东汉末年,高诱注解《淮南子》指出嫦娥是羿之妻:“姮娥,羿妻。羿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窃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姮娥是羿的妻子,羿从西王母处得到长生不药,还没来得及服用,就被姮娥偷走吞下,成为神仙,奔向月宫,成为月神)

张衡对奔月细节的丰富和高诱对嫦娥羿夫妻关系的定位,奠定了嫦娥奔月神话的基本轮廓,东晋干宝《搜神记关于嫦娥故事的书写都没超出这个范围。而《说文解字》记载: “恒,常也。”同相代,再加上讳汉文刘恒之名而将“姮娥”改作“嫦娥”。

南北朝以后,嫦娥的形象从蟾蜍回归为女儿身。南朝宋时期,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婺女俪经星,姮娥栖飞月,惭无二媛灵,托身侍天阙。”以姮娥与婺女并举,且不再提及化身蟾蜍之事。而谢庄《月》“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徐陵台新咏序》“月与嫦娥竞”,或引嫦娥于天帝后庭,或举皓月以媲美,嫦娥一跃而为美丽的“月中嫦娥”、“广寒仙子”。

明清时期,随着明清市民文学的勃兴,嫦娥的形象逐渐世俗化。在《西游记》中,嫦娥是一个职称,指月宫中的众仙女,天蓬元帅调戏的是霓裳仙子。在《聊斋志异》中,嫦娥虽仍是天上神仙,却因贬谪下凡,摆脱了神性。

文化特色

编辑

中秋节

传说,嫦娥因偷吃了羿的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从此无法与家人相见。后来人们便在八月十五将圆月般的点心置于庭院,以寄托嫦娥对家人的思念,年如是,遂成中秋节。

相传,嫦娥飞到月宫以后向羿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羿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又名“嫦娥工程”,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以“嫦娥”命名。自2004年1月立项并正式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实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等六次任务。

画像石

1964年,河南南阳市小西关汉墓出土了汉代画像石《嫦娥奔月》,现存于南阳汉画馆。图中一女子人首蛇身,面部情兴奋欢快,面向月亮作飞升状。周围有众星云气装点缭绕。画的左边有一圆月,月内有蟾蜍。而也有学者认为该画像描绘的是”女娲捧月“。

汉代画像石《嫦娥奔月》拓片 汉代画像石《嫦娥奔月》拓片

艺术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相关诗词

年代

作者

标题

南朝宋

颜延之

《为织女赠牵牛》

谢庄

《月赋》

徐陵

《玉台新咏序》

唐朝

李白

《把酒问月》

杜甫

《月》

李商隐

《嫦娥》

《霜月》

《月夕》

《河内诗二首》

皮日休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白居易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

《邻女》

罗隐

《咏月》

南朝梁

刘孝威

《侍宴赋得龙沙宵月明诗》

南朝陈

徐德言

《咏破

北宋

杨亿

《无题三首其一》

苏舜钦

《永叔石月屏图》

王禹偁

《和冯中允仙娥峰》

梅尧臣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二十 赐烛》

南宋

朱淑真

《秋夜》

吴文英

《花犯·谢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现代

毛泽东

蝶恋花·答淑一》

相关小说

年代

收录小说

东晋

干宝

搜神记》

唐朝

李亢

《独异志》

元朝

陶宗仪

说郛·三余贴》

明朝

周游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钟惺

《有夏志传》

不详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吴承恩

《西游记》

清朝

吕熊

《女仙外史》

《三教同原录》

李汝珍

镜花缘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

近代

鲁迅

《奔月》

影视形象

上映时间

作品名称

饰演者

1947年

《嫦娥奔月》

苏州

1954年

《嫦娥》

杨明

1956年

《嫦娥奔月》

邓碧云

1966年

《嫦娥奔月》

乐蒂

2011年

《嫦娥》

孟艳

2014年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梁咏琪

2019年

日月

迪丽热巴

电视剧

播出时间

作品名称

饰演者

1986年

《西游记》

邱佩宁

1996年

《嫦娥奔月》

杨俊

《西游记》

李颖

1998年

《天地争霸美猴王》

姚乐怡

2000年

灿烂猪八戒

2003年

《奔月》

范文

2004年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Ⅲ永恒国度》

樋口明日嘉

2005年

《宝莲灯》

颜丹晨

2006年

《封神榜之凤鸣岐山》

刘涛

2009年

《宝莲灯前传》

李欣汝

2010

《西游记》

刘莹

《远古的传说》

方圆

《嫦娥》

姚笛

2011年

《西游记》

阳光

2012年

欢乐元帅》

马苏

嫦娥的影视形象

游戏形象

在网络游戏《英雄联盟》中,英雄角色皎月女神拥有一款名为“广寒仙子 嫦娥”的皮肤 。在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中,寒月公主·嫦娥是一名法师英雄角色 。此外,嫦娥还在《英魂之刃》《梦幻西游》等游戏中以各种身份形象登场

关系说明

编辑
嫦娥的关系说明

关系

名称

说明

“前世”

常羲

生育月亮的女神,与日御(羲和)同为帝俊之妻,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

丈夫

羿

后羿,擅于射箭,曾助尧帝射九日,在民间流传有“羿射九日”的典故。

史料索引

编辑
史料索引

作者和朝代

书籍

不详(商朝)

《归藏》

不详(战国时代

山海经·大荒西经》

刘安(西汉)、高诱(东汉注本)

《淮南子·览冥训》

张衡(东汉)

《灵宪》

许慎(东汉)

《说文解字》

冯贽(唐朝)

《南部花记》

毕沅(清朝注本)

《吕氏春秋

形象评价

编辑

嫦娥奔月作为神话虽然本身都是虚构的,但给中国古人的“飞天梦”作了最美最浪漫的诠释,“嫦娥奔月”从此成为“中国人飞天”的代称 。(《北京晚报》评)

嫦娥吞下仙药,随性自由,飞向月宫,永住广寒,虽然诀别人间,但是人人都举头望月,与嫦娥窃窃私语,这样,就把蓝天之美、月亮之美、女性之美、柔情之美、诀别之美、飞升之美、想象之美、思念之美、意境之美全部都加在了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最初审美范式 。(胡维革《中国传统文化二十讲》评)

嫦娥形象出现在神话、传说、诗歌、小说、戏曲、舞蹈、雕塑、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中,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称颂、表达生命追求与传递宗教情感的宣泄母题之一;也是一个集人类最初关于生死观念、中国女性形象审美、女性在爱情婚姻中被赋予角色的审美化诠释等意义于一身的艺术形象,有着广泛的文化内涵 。(《文艺生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