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锺子期 编辑
锺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diàn)区集贤村)人。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回国探亲时,在汉江边鼓琴,锺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译文:伯牙弹琴的时候,锺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弹奏时意在高山,锺子期说:“弹得太好了!琴声就像巍峨的高山。”伯牙意在流水,锺子期赞叹道:“弹得真好!琴声就像水势浩荡的江河。”不论伯牙(弹奏时)想什么,锺子期总是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比锺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上海教材《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部编版《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鼓琴觅知音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伯牙,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一天,他把官船弯到汉阳的一座山坡下,面对汉江弹起“高山流水”这曲子,曲还没有弹完,一根主弦陡然绷断。伯牙晓得弦断得蹊跷,必有知音到。你说那知音是个么样的人咧?他不是豪门公子,也不是一介书生,偏偏是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山野樵夫锺子期。他听到伯牙弹的“高山流水”,心合琴声跳,斧随琴声舞,不想,一板斧劈断一根大树枝,主弦就绷断了。
伯牙有意在官船上大声感叹:“为何荒野回声大?”山林中,锺子期高声回答:“只因山高流水长!”伯牙重整断弦,再弹一曲,子期合唱:“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伯牙也不理会,又弹一曲。子期急奔下山,隔船赞唱:“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一听,忙把子期请到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谈音论律,八拜为交。伯牙年幼称弟,子期为兄。
话长夜短,两人不觉聊到东方鱼肚子白。子期起身要走,伯牙难得知音,哪里舍得,硬要接他到晋国,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共操艺琴。无奈锺子期上有年迈二老高堂,下有兄弟姐妹,远离不得,只好约定来年中秋在集贤村锺家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