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炮弹飞 编辑
2013年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了成都军区某炮兵团中士王增弘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新歌《让炮弹飞》。主持人称:这是全军第一支电子摇滚舞曲。
曾组织业余文艺队在军区、全军等各级文艺汇演、比赛中夺奖的某炮兵团文艺队长段明亮是歌曲《让炮弹飞》的选题策划和音乐监制。段队长告诉笔者,他通过网络、广播等多种渠道做了调查发现,目前军内还没有创作“混合型”新曲风并公开发表的官兵,创作取材野战部队,歌唱基层生活,励志青年官兵,集创作词曲和演唱于一身的混合型战士歌手更是罕见。
2011年年底,王增弘演唱录制了他百余次修改词曲的送老兵歌曲《花儿又开》一炮走红并开始业余创作音乐。随后他又陆续推出《走走走》、《小河淌水的故乡》、《为明天而战斗》、《梦想的笔》等原创歌曲,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多家军地音乐网的常客,迅速走红。
今年年初,得知团队在凑备文艺晚会过程中,节目缺乏野战特色,炮兵精气神少。曾当过炮手的王增弘自告奋勇要为团队写首歌。炮兵部队历来被惯以“战争之神”的称号,让炮弹精确命中,发发覆盖敌群不仅是炮兵人追求的梦想,“一打战必打胜战”更是每个炮兵人向往的精神境界,官兵们平时无论工作还是训练都雷厉风行,士气高昂。如何创作青年官兵爱听的“战神之声”?王增弘十分苦恼,写了又撕,撕了又写,为了解战友们的生活感受和真实心声,无论是外出学习还是出差休假,王增弘都不忘打电话和战友们“拉家常”,从新兵到老兵,从士兵到干部,无论是炮手、瞄准手、炮长还是阵地指挥员,几乎被王增弘聊了个遍。经过将近一年业余时间的打磨,歌曲《让炮弹飞》在今年元旦期间终于火爆“出膛”。来自四川的资深音乐制作人李欣睿评述:“这首歌不仅歌词融合了普通话、四川方言等语种,曲风还融合了电子音乐、摇滚、舞曲、Rap等多种中西音乐元素,这种混合多种曲风并取材野战部队的“电子摇滚舞曲”将有可能引领军营流行乐坛。
军营民谣开拓者小曾评价:“《让炮弹飞》开创了军营电子摇滚舞曲的创作先河,词曲作者、演唱者并非文工团的专业创作员或专业歌唱家,而是一名战士,作品无形中折射出了基层战士‘能打战,打胜仗’的昂扬斗志。”
“歌曲用象征、比喻、叙述等音乐手法抒发生活感受,励志官兵,鼓舞士气,不仅填补了解放军‘电子摇滚舞曲’这一新锐音乐形式的空白,更让人听到了新一代官兵立志军营,英勇善战的火热情怀。”来自二炮文工团的著名作曲家潘耀向笔者介绍。
截止发稿前,已有近百家军地网站纷纷挂播了这首“电子摇滚舞曲”,深受听众喜爱,网友称:《让炮弹飞》是“军营style”。
2012年4月25日,成都军区某炮兵团中士王增弘完成了摇滚歌曲《让炮弹飞》的初期制作。
此前半个月,在外学习的王增弘接到了团文艺队长段明亮的电话:“写首歌,主题我帮你想好了——《让炮弹飞》,越快越好!”
王增弘有些紧张,每次创作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漫长的煎熬,当初出版《军营安全漫画》系列画册他熬了三个多月,出版《心界》诗集他准备了十年,那首让他一曲成名的军营民谣他写了整整两年。
“这歌咋写?”当了近7年炮兵的王增弘内心想表达的感受实在太多了,他不知如何准确下笔。
“叮铃铃……”突然,电话响了。准是队长打电话来催作品的。
“喂,小王!生日快乐!我是营长啊……在外学习要照顾好自己……”“原来!今天是我的生日!”王增弘笑了。
电话再次响起!“喂!王增弘,我是教导员……生日快乐”王增弘笑得合不拢嘴。
电话一次又一次响起……
从清晨到熄灯,王增弘接到来自炮兵团的生日祝福电话120余个,收到来自全军各个局域网的歌迷、漫画迷、书迷祝福1430余条,各地粉丝寄给他的贺卡590余张,加上官兵们的口头祝福和一些小礼物,王增弘共收到2580余份祝福。从清晨到熄灯,王增弘一直在笑……
“嘿!今天被‘突袭’了,有灵感了!”恍然大悟的王增弘立马拿起吉他叮叮咚咚奏响音符,几个小时过去了,王增弘喘了口气,新歌《让炮弹飞》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