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语 编辑
阿拉伯语(英语:the Arabic language;阿拉伯语: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拉丁转写:al-luġatu l-ʿarabīyatu;IPA(国际音标)注音:/ʔalːuʁatu lʕarabiːjatu/),属于亚非语系(旧称闪含语系,但此名现已基本不再使用,主要原因为该语系中不存在闪-含的对立,即所谓的“含语族”不是一个独立的语族)-闪语族-中闪语支,使用阿拉伯字母,从右至左书写,主要通行于西亚和北非。
阿拉伯语现为18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乍得、坦桑尼亚的官方语言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非洲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之一。以阿拉伯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超过2.6亿人,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者总计突破4.4亿人。阿拉伯语方言多且差异大。
中文名:阿拉伯语
外文名:اللغةالعربية(阿拉伯文)theArabiclanguage(英文)
使用地区:西亚、北非
使用人数:约2.6亿
语系:亚非语系-闪语族-中闪语支
书写系统:阿拉伯字母
官方语言:18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阿盟等
管理机构:埃及阿拉伯语科学院
语言介绍
阿拉伯语(لغة عربية)主要通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为下列22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科摩罗、吉布提、索马里和摩洛哥。以阿拉伯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超过二亿六千万人。阿拉伯语源自一种古老语言闪米特语,公元5世纪前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语文学语言。7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这种语言很快成为东起印度河,西到直布罗陀,南到北非,北至里海这一广大地区各民族的通用语;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
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沿海,阿语有若干方言,这些方言统称为南阿拉伯语,南阿拉伯语与北阿拉伯语差异大。另外西北非的摩洛哥方言和西亚的阿拉伯语差异也大。标准语通用于阿拉伯各国的文学、教育、书刊、广播、会议、公文、函件以及各种国际交往场合。方言多用于各国民间的日常口语,有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也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8大方言,其中以埃及方言影响最大。自7世纪上半叶随着阿拉伯人在半岛以外的扩张和外族语言的侵入,阿拉伯语方言逐渐形成了与文学语言的巨大差异。阿拉伯语方言已发展为叙利亚、伊拉克、内志和希贾兹、也门、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8大支,以埃及方言影响最大。
总使用人数:2.06亿(根据民族语,1998年对所有方言的母语使用者统计);2.86亿(CIA World Factbook 2004年统计所有阿拉伯国家人口),剔除其他国家的阿拉伯少数用者和双语使用者排名:5(母语),排名稍前于葡萄牙语和孟加拉语
语系:亚非语系 —闪米特语族—中闪米特语支—South Central Semitic—阿拉伯语
语言地位:联合国工作语言
使用阿拉伯语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非洲联盟
阿拉伯语管理机构
埃及:Academy of the Arabic Language - مجمع لغة عربية
阿拉伯语语言代码
ISO 639-1: ar
ISO 639-2: ara
ISO/DIS 639-3: ara — 阿拉伯语 (一般)
个别的代码可参看en:varieties of Arabic
阿拉伯语源自古语言闪米特语,公元5世纪前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公元6世纪开始便有古阿拉伯语的文献,7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伴随战争和文化入侵,阿拉伯人消灭了很多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语言并取代了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和北非从前使用的语言。许多语言学家认为阿语是闪含语系中最接近闪米特祖语的。
这种语言很快成为东起印度河,西到直布罗陀,南到北非,北至里海这一广大地区各民族的通用语;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阿拉伯帝国衰亡后,阿拉伯语的使用地区大大收缩,但它对亚、非、欧许多地区产生过巨大的文化影响。如波斯语、土耳其语、普什图语、印度尼西亚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36种语言都因为对阿拉伯战争的失利而被阿拉伯语消灭或者改变,比如借词,并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其中波斯语、普什图语以及中国的维吾尔语等仍然使用。阿拉伯语有元音8个,辅音28个,以多顶音和喉音为其特色。因为在世界诸语言中独具dad(达德)这个顶音而有达德语之称。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民族的生活用语,在中世纪的数百年期间,阿语曾是整个文明世界学术文化所使用的语言之一。在9-12世纪用阿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各方学科,比较其它语言占有很大比例。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语词汇,足以说明阿语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在世界语言中,除拉丁字母外,阿拉伯字母是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使用阿拉伯字母的语言有:波斯语、库尔德语、普什图语、旁遮普语、一部分突厥语、柏柏尔语、马来语以及中国境内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等。阿拉伯半岛是阿语的发祥地,阿拉伯人走到哪里就把阿语带到哪里。
唇音 | 唇齿音 | 齿音 | 舌尖音 | 咽化舌尖音 | 舌面音 | 舌根音 | 小舌音 | 咽音 | 喉音 | |||
鼻音 | m | n | ||||||||||
塞音 | 清 | t | t̴ | k | q | ʔ | ||||||
浊 | b | d | d̴ | dʒ | ||||||||
擦音 | 清 | f | θ | s | s̴ | ʃ | x | ħ | h | |||
浊 | ð | z | ð̴ | ɣ | ʕ | |||||||
边音 | l | |||||||||||
颤音 | r | |||||||||||
半元音 | j | w |
在埃及的方言中是舌根塞音 。在北非的许多地区和黎巴嫩,这个音位读作 。 在神的名字中(/ʔallaːh/)读作(软颚化或咽化的l)。
条目:国际音标
阿拉伯字母书写分为草体和楷体,自右而左书写。除极少数语言不可拼写以外,无论哪种语言都可以拼写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在此基础上产生书法艺术,使人的身心、情操得以提高和享受,阿拉伯书法也是如此。阿拉伯书法属硬笔书法,但在中国,阿文书法家和爱好者所采用的工具则呈多样化,有用竹片、木片、布条、棉花等材料,故所产生的效果令人称奇。
مرحباً (marhaban)你好
مع سّلامة(mae salamatu)再见
أتمنى لكم سعادة (ataminay likam saeadah)祝你愉快
مساء خير(masa' kher)晚上好
مرحباً (marhaban)嗨!
ما اسمكَ؟ (ma asamak?)你叫什么?
اسمي. . .(asami) 我叫.......
آنسة (aanisatu)小姐
سّيدة (ssidatu)夫人
سّيد (ssid)先生
إسمحْ لي أن أقدم بنفسي (aisamih lay an aqadum binaghasi)请允许我自我介绍。
أنا سعيد بلقائك (ana saeidun nalaqaiak)很高兴见到你!
أنت من أي دولة ؟ 你是哪国人?
أين تَسكن؟ 你住在哪里?
أنا أسكن. . . 我住在……
لوسمحت劳驾
صباح خير早上好
من أنت؟你是谁?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广播于1957年11月3日开播。主要对象地区是西亚、北非,覆盖22个阿拉伯国家。同时,非洲、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能收听到该台阿拉伯语广播。
阿拉伯语广播目前主要通过短波播出,播出时间为北京时间0:00-2:00、2:30-3:30、4:00-6:00、13:00-15:00。阿拉伯国家因所处地理位置跨度大,当地时间分别比北京时间晚5-8小时。此外,该台阿拉伯语广播还通过卫星在南非落地,播出时间为北京时间0:00-1:00、5:00-6:00和15:00-16:00。
阿拉伯语无线广播节目主要包括新闻和专题两大类。新闻类节目包括国内、国际重要新闻、时事评论、国内地方新闻等;专题类节目包括《中国经贸》、《科教与卫生》、《友谊桥》、《中国穆斯林》、《听众信箱》、《社会生活》、《听众园地》、《中国文化》、《在中国旅行》、《流行中国》、《音乐沙龙》、《中国乐器》、《现代创作》、《学汉语》等。
2002年5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网站正式开通。该网站不仅让听众能够浏览、收听CRI阿拉伯语无线广播的全部内容,而且更加注重新闻时效和服务性功能。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广播在阿拉伯国家拥有一批忠实听众,每年收到听众来信1万余封,在很多阿拉伯国家如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摩洛哥、约旦都建有听众俱乐部,有些俱乐部已有40余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