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城县 编辑
阳城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介于东经112°一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县境南北长约54千米,东西宽约53千米,总面积1968平方千米。下辖12个镇、3个乡。
阳城古称濩泽,清康熙、雍正年间,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境内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有保存较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海会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华名山析城山、蟒河与历山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总人口37.8858万人。2021年,阳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6204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969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6.2705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3804亿元。
中文名:阳城县
外文名:Yangcheng
行政区划代码:140522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晋城市
地理位置:沁河中下游、晋城市区以西
面积:1968km²
下辖地区:12个镇、3个乡,另设有1个林场
政府驻地:凤城镇新阳东街1号
电话区号:0356
邮政编码:0481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7.8858万(2021年总人口)
火车站:阳城站
车牌代码:晋E
地区生产总值:324.62亿元(2021年)
上古
阳城古称濩泽,在传说中的尧舜夏时期,阳城属冀州之域。
商
为畿内地。
春秋
属晋。
迭属韩、魏,为濩泽邑。
秦
置濩泽县,治所在今阳城西15千米的泽城,属河东郡。
东汉
建武元年(25年),封邓鲤于濩泽城,置濩泽侯国。
因之。
民国三年(1914年),属冀宁道。
民国十三年(1924年),直属山西省。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七月,分为阳南,阳北两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合为阳城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阳城县解放。
1958年,划归晋东南专区领导。
1958年10月,合沁水县为阳城县。
1959年10月,两县分置。
1971年,划归晋东南地区领导。
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撤销,直隶山西省晋城市。
2021年5月,撤销驾岭乡,并入河北镇。河北镇的杨柏村划归横河镇。撤销固隆乡,并入次营镇。撤销白桑乡,设立白桑镇。原白桑乡的洪上村划归凤城镇,蟒河镇的上白桑、后圪坨、东樊、西樊、南窑、北窑、涧坪、盘龙8个村划归白桑镇。撤销演礼乡,设立演礼镇。
截至2021年,阳城县下辖12个镇、3个乡,另设有1个林场,共11个社区、324个行政村 。阳城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新阳东街1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140522100000 | 凤城镇 |
140522101000 | 北留镇 |
140522102000 | 润城镇 |
140522103000 | 町店镇 |
140522104000 | 芹池镇 |
140522105000 | 次营镇 |
140522106000 | 横河镇 |
140522107000 | 河北镇 |
140522108000 | 蟒河镇 |
140522109000 | 东冶镇 |
140522200000 | 白桑乡 |
140522201000 | 寺头乡 |
140522202000 | 西河乡 |
140522203000 | 演礼乡 |
140522204000 | 固隆乡 |
140522205000 | 董封乡 |
140522206000 | 驾岭乡 |
140522401000 | 林场管理处 |
位置境域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介于东经112°一112°37′,北纬35°12′—35°40′之间,南北长约54千米,东西宽约53千米,略呈凸形,总面积1968平方千米,合295.2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5%,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3%,居晋城市六县(市、区)的第3位。
阳城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阳城县境内山峦起伏,奇峰叠嶂,沟壑纵横,河流交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部高而中间低,构成了全县高中山区、中山区、低山区、丘陵区和河谷盆地区五大地貌单元。太行山西支伸入县境南部,中条山东支伸入县境西南端,太岳山从北延伸县境中南部。山脉分布为:县境南部有海拔1888.3米的析城山,山顶平阔,面积约20平方千米,称为圣王坪;析城山主峰向四周围延伸,向南面延伸的有风山岭、五斗山、大乐岭、鳌背山;向西南延伸的有小尖山,云蒙山;向东延伸的有指柱山,三盘山。北部、西部分布有牛头山、仙翁山、壑山、白龙山、黄龙山。属太行山西支末的有大岭头。这些山脉高度均在1000—2000米之间,最高点云蒙山峰海拔1951.4米,最低点三窑乡沙腰河村南沁河出界处380米。
气候特征
阳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7℃。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零下3℃,最低曾降至零下19.7℃。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4.9℃,最高曾达40.2℃。日最低气温一般在十一月初降至零度以下,翌年四月上旬回升到零度以上。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下旬。无霜期因地区差异而有不同,一般为170天至180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在659毫米。降雨特点为: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区域差别大,强度变化大,最高年曾达852.2毫米,最少年只有335.2毫米,降水总量的58%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内。
水系水文
阳城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西起索泉岭,东至三盘山为南北分水岭。分水岭以北主要有沁河、芦苇河、获泽河。沁河位于县境东部,县内全长72千米,流域面积为175平方千米;芦苇河位于县境北部,县境内全长50千米,流域面积366平方千米;获泽河位于县境中部,县境内全长57千米,流域面积845平方千米。分水岭以南有次滩、盘亭、南门、秋川、蟒河、石圈、江河、龙门等八条小河,合计流域面积380平方千米,沁河最大,河床平均宽度260米,最大洪峰流量1.5万立方米/秒。
水资源
阳城县地下水、地表水总储量3.8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322亿立方米,地下水1.984亿立方米,重复量为1.502亿立方米。可供开发利用的1.54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0.31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1.229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阳城县土地总面积中,山地面积约1082.4平方千米,合16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5%,海拔1000—2000米之间;丘陵面积787.2平方千米,合118.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海拔700—1000米之间;河谷平川面积98.4平方千米,合14.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海拔600米左右。全县耕地面积为56.0865万亩。牧坡草地面积32.97万亩,森林面积12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
矿产资源
阳城县拥有煤炭、煤层气、铝矾土、硫铁矿、陶瓷粘土、白云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煤炭探明储量56.18亿吨,占山西省总储量的1/10还多,是中国优质化工原料无烟煤生产基地;煤层气探明储量78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阳城县有动植物1100多种,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动植物有40多种,其中野生猕猴、林麝、鹿、金钱豹、大鲵和褐马鸡等极为珍稀;有野生中药材300余种。
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公安部门户籍登记总户数16.3482万户,总人口37.8858万人。
综述
2021年,阳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6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9695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6.2705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3804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115618万元,增长13.0%;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159209万元,增长10.7%;住宿和餐饮业20849万元,增长17.7%;金融业77699万元,增长8.7%;房地产业133413万元,增长4.3%;营利性服务业80174万元,下降2.4%;非营利性服务业340567万元,增长7.0%。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8%。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阳城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6166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37381万元,增长4.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474449万元,下降1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7716万元,增长22.5%;第二产业投资436280万元,增长11.8%;第三产业投资622170万元,增长8.5%。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436280万元,增长11.8%。工业技改投资184101万元,增长21.3%。
财税收支
2021年,阳城县财政总收入599428万元,比上年增长3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519万元,比上年增长52.5%,其中,税收收入120359万元,增长3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1399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住房保障支出9853万元,增长36.1%;城乡社区支出28481万元,增长22.4%;交通运输支出34839万元,增长10.4%;教育支出55363万元,增长6.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856万元,增长5.4%;科学技术支出6617万元,增长4.2%;农林水事务支出60319万元,增长3.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0977万元,增长1.9%;卫生健康支出26569万元,增长1.0%;节能环保支出27023万元,增长0.4%。
人民生活
2021年,阳城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4元,比上年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08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67元,增长10.2%。
第一产业
种植业
2021年,阳城县粮食种植面积32458.9公顷,比上年增加1552.5公顷,其中,夏粮播种面积7693.7公顷,比上年减少15.2公顷;秋粮播种面积24765.2公顷,比上年增加1567.7公顷。
2021年,阳城县粮食产量188378.3吨,比上年增加2000.1吨,增产1.1%,其中,夏粮产量32200.7吨,比上年增加862.8吨,增产2.8%;秋粮产量156177.6吨,比上年增加1137.3吨,增产0.7%。
2021年,阳城县棉花播种面积3.4公顷,比上年增加1.7公顷,总产量5.7吨,比上年增产137.5%。油料播种面积2069.0公顷,比上年增加206.6公顷,总产量5319.5吨,比上年增产48.9%。蔬菜播种面积1393.9公顷,比上年增加259.4公顷,总产量71071.4吨,比上年增产19.6%。水果总产量10068.0吨,比上年增产9.8%。坚果总产量5247.2吨,比上年增产9.4%。
林业
2021年,阳城县完成造林面积754公顷,四旁和义务植树145万株,育苗面积400公顷。
畜牧业
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牛存栏1633头,比上年增长4.4%。猪存栏268597头,比上年增长22.4%。羊存栏55788只,比上年增长9.8%。鸡存栏321万只,比上年增长8.4%。
2021年,阳城县肉类总产量35641.3吨,比上年增长20.7%。禽蛋总产量45341.0吨,比上年增长6.8%。2021年,阳城县阳城蚕茧总产量1580.5吨,比上年增长16.4%。
生产条件
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3036.8吨,比上年下降3.5%。农用薄膜使用量28.3吨,比上年下降6.1%。农药使用量89.8吨,比上年下降5.8%。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耕地面积39087.5公顷。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阳城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143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家,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26.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8.7%。分行业看,医药制造业增长65.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7.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5.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4.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3.9%,食品制造业增长22.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2.1%,纺织业下降5.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8%,金属制品业下降10.8%,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下降11.4%。
2021年,阳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2190.1万吨,增长9.3%;洗煤1742.8万吨,下降4.0%;煤层气34817.3万立方米,增长8.2%;膨化食品3212.0吨,增长5.8%;食醋16918.7吨,增长59.8%;纱3994.0吨,下降3.1%;布722.0万米,下降5.3%;蚕丝87.0吨,增长2.4%;氮肥(折纯量)18.1万吨,增长18.7%;水泥79.9万吨,下降3.6%;瓷质砖5421.8万平方米,增长9.7%;陶质砖626.4万平方米,下降3.4%;铸铁件4355.0吨,下降21.2%;发电量177.1亿千瓦时,下降9.2%。2021年,阳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39505万元,比上年增长46.8%。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营业收入2501023万元,增长75.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营业收入697093万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43066万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税655126万元,增长14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税-133705万元,下降21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036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386807万元,增长217.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138295万元。
建筑业
2021年,阳城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835万元,比上年增长6.9%。年末全县具有资质以上的建筑业企业13家,完成总产值63595万元,比上年增长70.2%。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1年,阳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1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5.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8473万元,增长1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613万元,增长14.2%。按销售单位行业统计,批发业零售额37630万元,增长15.3%;零售业零售额271724万元,增长13.8%;住宿业零售额2820万元,增长23.1%;餐饮业零售额88912万元,增长21.8%。
对外经济
2021年,阳城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456万元,比上年下降13.1%。其中:进口2082万元,增长62.1%;出口6374万元,下降24.6%。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4292万元,比上年下降40.1%。
房地产业
2021年,阳城县房地产开发投资91878万元,比上年下降32.0%。其中,住宅投资73236万元,下降14.4%。2021年,阳城县房屋施工面积1316198平方米,增长9.7%;房屋新开工面积124848平方米,下降44.7%;商品房销售面积163711平方米,增长2.1%。
邮电通信
2021年,阳城县邮政业务总量35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订销报纸439万份,订销杂志10万份,邮政快递业务量16万件,发送信件2万件。2021年,阳城县电信业务总量20981万元,比上年增长6.4%。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7992户,比上年增加653部。移动电话用户38.4万部,比上年减少0.2万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3.1万户,比上年增加0.5万户。
旅游业
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共有A级景区共11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
金融业
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00593万元,比年初增加453527万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80266万元,比年初增加284706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02294万元,比年初增加214921万元。
保险业
2021年,阳城县保费收入74466万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452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9014万元。
交通
侯月铁路穿阳城县境而过,与天津、日照、连云港等港口以及附近的长治、太原、洛阳、郑州、运城、西安等机场都有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
运输
2021年,阳城县公路货运总量2023万吨,比上年下降12.5%。公路货物周转量71120万吨千米,比上年下降12.1%。2021年,阳城县公路旅客运输总量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公路旅客周转量4100万人千米,比上年增长5.1%。
科技事业
2021年,阳城县高新企业总数达到18家,21家企业入选2021年度晋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县科技研发专项资金740万元,涵盖全县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业、农业、农林文旅康、乡村振兴产业等各个领域的25个项目。新增省级星创天地1家,与3所大学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3个、智库示范基地2个、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1个。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共有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12587人,教职工1736人;职业高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2045人,教职工226人;小学44所,在校学生13568人,教职工1447人;幼儿园88所,在园幼儿8576人,教职工58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6人,教职工16人。2021年,全县高考一本达线率首次突破30%,二本达线率达到72.7%。600分以上共119人,全省文理科前100名共6人。中考各科目皆位于全市前列。职业高中入选省级“双高”计划。山西晋城文旅康养职业学院建设项目成功签约。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物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电视台1座。2021年,阳城县组织免费送戏下乡175场,放映公益电影4941场。举办了建党10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推进“书香阳城”建设。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316个,体育场地面积15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3平方米。2021年,阳城县共组织13项县级体育赛事,4项市级赛事,2项省级赛事。举办传统武术、气排球、防溺水知识等体育进校园30场次。组织17支队伍242名运动员参加晋城市第七届运动会各项比赛,共获13金23银25铜。
卫生事业
截至2021年末,阳城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2个,卫生技术人员2923人,其中,乡村医生620人,医师770人,助理医师196人,编制床位1790张。村级卫生所达标率100%。我县顺利通过“省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复审,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被评为“表现突出单位”。
劳动就业
2021年,阳城县城镇实现新增就业7385人。年末城镇失业登记率为2.94%。
社会保障
2021年,阳城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参保55363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1588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11562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89953人,工伤保险参保79233人,失业保险参保34929人。
基础建设
2021年,阳城县城市绿化覆盖率45.5%,绿地率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平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100%,供气普及率100%,集中供热普及率64%。乡镇气化率达100%。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行政村的比例为98%。
环境保护
2021年,阳城县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87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8.3%。PM10平均浓度下降7.2%。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2.2%,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上升20%。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4.03。
安全生产
2021年,阳城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22人/亿元。
阳城县古称濩泽,为尧舜夏冀州之域,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置县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文风长盛,自隋朝科举以来,先后出过120余名进士。明清两代,先后出过4名尚书、2名宰相。清顺治三年(1646年),10人同中举人,10人同中进士;顺治八年(1651年),又有10人同中举人,留下了“十凤齐鸣、十凤重鸣”的佳话。清康熙、雍正年间,阳城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之誉。
阳城县境内文物古迹以“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为代表,有保存较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郭峪古城、颇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明代民居城堡砥洎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会寺等。
| 蟒河自然保护区 蟒河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桑林乡境内,北承太岳,东接太行,西依中条,南连王屋。居暖温带之南缘,亚热带之北界。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2′10″—112°31′35″,北纬35°12′50″—35°17′20″,总面积5573公顷。蟒河自然风景旅游区,东起三盘山,西至砥柱山,南至河南省界,北至花园岭。海拔最高的砥柱山1572.6米,最低的拐庄沟300米。总面积80多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地貌特征多以深涧、峡谷、奇峰、瀑潭为主。 |
| 九女仙湖 位于阳城北留镇的太行山沁河峡谷中,东距晋城市30千米。九女仙湖景区是一处占地面积约13平方千米,以水上游乐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景区。主体景观为一回水长达20华里的高峡平湖。 |
| 历山风景区 位于阳城县、沁水县、垣曲县、翼城县等县的交界处。 历山是中条山的主峰,总面积为100平方千米,海拔2358米,与翼城、垣曲、阳城毗连衔接。历山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 海会寺 亦名龙泉寺,位于阳城县城东北15千米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 |
| 天官王府 天官王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户、吏三部尚书,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是国家AAAA级景区。 |
|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清时由康熙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于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称“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为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故居。整个建筑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系明代遗构,外城为清代所建。内外城墙总长达78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宽度在2.5与3米之间,总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余间。 |
| 杨柏大峡谷 位于阳城县河北镇境内,距阳城县城42千米,一条主峡和十几条附峡组成一个峡谷群,各个峡谷常年流水淙淙,形成了独特的太行山水风貌。杨柏大峡谷植被茂盛,草木种类丰富,所处的西南山系,以析城山为主。杨柏大峡谷是析城山景区的一部分,分为:大峡谷,后龛庙、灵泉洞、析城山、五斗峰等。五斗峰又名五指山、五斗山,位于河北镇后龛村,顶峰海拔1772米,比号称王屋山主峰的天坛山极顶还高57米。 |
| 小尖山 位于阳城县城西27千米的索泉岭村西,主峰海拔1695米,山势如削,尖如锋芒,故名。山上荆棘丛生,野花烂漫。登其巅,隐隐可见一线黄河漫漫东去,烟村雾树尽收眼底。古迹有佛光殿、玉皇殿、五瘟殿、关帝庙、千佛阁、春秋阁、凌云梯等。 |
| 五彩河 位于阳城县西南50千米处的析城山下,云蒙、鳌背两山之间晋豫边界的横河镇内。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曾率南下部队从此通过,因山高、沟窄、河深被人们称之为石峡。河内五彩缤纷的石头星罗棋布,水石相连高低错落起伏,有的沉在水底,有的露出水面,方圆不等,长短无量,石块丛中镶夹着五颜六色的鹅卵石,相传这些彩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遗留下来的。 |
| 析城山 又名析津山、圣王坪、东坪。位于阳城县西南30千米处,方圆2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888米,在250万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周崖壁似城,中间凹陷如盆,有东、西、南、北门分析,故曰析城。中国最早的地理经典文献《禹贡》记载了大禹治水时,沿着山脉从西往东,导山疏河经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析城山地表为8.516平方千米亚高山草甸,地下有数量众多的溶洞景观和地下河水,是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封闭式岩溶洼地,属非常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
杨继宗(1428—1488年),字承芳,号直斋,又号祠庵,天顺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嘉兴知府,浙江按察使,云南副使,累官左佥都御史,巡抚云南。成化年间,被称为“明朝天下第一清官”。
王国光(1512—1594年),字汝观,号疎庵,明万历初期的政治家和财政家。因官居尚书,故有“天官”之称,王国光故居被后人称为“天官王府”。著有《王疏庵率意稿》。
张慎言(1578—1646年),字金铭,号藐山,人称藐山先生。山西阳城人。作为思想家和诗人,在当时颇为先进,具有较大的进步作用。其为官,刚正廉之,也颇值称颂。
陈廷敬(1639―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张敦仁(1754―1834年),字仲篙,一字古余、古馀,号古愚,清数学家、藏书家。
王文理(1935-),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武警少将。
郭晋才(1943—),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装备部原政委,少将。
董钢铁(1945-),空军工程大学原副政委,空军少将。
栗从实(1921-),二炮副军级干部。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阳城县名列其中。
2019年5月18日,阳城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
2020年5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阳城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0年11月16日,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28日,入选“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排名第26位。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1年11月18日,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公示名单。
2022年4月,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