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 编辑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省会海口。是中国的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对望,东南和南部在南海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为邻。海南地处热带边缘,是一个热带省份,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南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宝地”,海南岛海岸线总长1823公里,海南管辖海域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
秦时海南为象郡外徼。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境设有珠崖、儋耳2个郡管辖16个县,海南正式被纳入西汉版图。1988年4月,撤销海南行政区,成立海南省人民政府,将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
海南岛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中间高耸,呈穹窿山地形,以最高峰五指山(1867米)、鹦哥岭(1811米)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海南岛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海南是全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
截至2015年9月,海南省辖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截至2021年,海南省常住人口1020.46万人,比上年增加12.34万。2021年,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6475.20亿元。
中文名:海南
外文名:Hainan
别名:琼、琼州、琼崖
行政区划代码:460000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理位置:中国华南地区、中国最南端
面积: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个地级市、15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政府驻地:海口市美兰区国兴大道9号
电话区号:0898
邮政编码:570000-572900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020.46万(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万绿园、铜鼓岭、博鳌镇、日月湾、分界洲岛、天涯海角
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琼海博鳌机场、三沙永兴机场
车牌代码:琼A-琼F
地区生产总值:6475.20亿元(2021年)
人均生产总值:56507元(2019年)
省委书记:沈晓明
省长:冯飞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地方,在南方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海南或属象郡地, 但由于遭遇南越的顽强抵抗,在这片新占领的地方,秦王朝并没有取得完全控制,而只是名义上的“遥领”,其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 大秦帝国的建立,终结了松散的封建制度,走向高度集权。但由于秦推行暴政,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秦朝二世而亡。当时在岭南担任秦朝龙川县令的赵佗代理南海郡的尉(军事长官),遂起兵并吞了岭南三郡,在公元前206年自立为南越王, 海南在秦末汉初时成为南越国的属地,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南越国势力遍及海南岛。
汉兴之后,赵佗虽接受了汉朝的册封,去帝号,但仍保持独立地位。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属交州刺史管辖。这是海南岛归入中国版图最早的两个行政地名,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直接统治的开始。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夏废儋耳郡,并入珠崖郡。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春又罢珠崖郡,下诏放弃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65年间,海南岛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东汉建武十九年癸卯(43年),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而省朱卢县。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67年)又复置儋耳县,珠崖、儋耳2县均隶属于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强了东汉王朝与黎族先民的联系。
海南人文地图
三国时期,东吴黄龙三年(231年),吴大帝孙权派兵平定交州;吴赤乌年间(238~251)在雷州半岛设立珠崖郡(治今广东徐闻),领徐闻、朱卢、珠官3县,属高州管辖,对海南岛实行“遥领”。吴大帝孙权派兵平定交州东吴时期,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西晋时,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
隋朝炀帝时,大业三年(607年)丁卯改崖州为珠崖郡,后又析西南地区置临振郡。大业六年(610年)庚午,又将原二郡改置为珠崖、儋耳、临振三郡。儋耳郡治所在义伦县(治今儋州市西北)。海南岛共设两郡(珠崖郡、临振郡)十县,珠崖郡治设在义伦县。后从珠崖郡中分出延德、宁远两县、设置临振郡。珠崖、临振两郡,由扬州司隶刺史管辖。唐代改郡为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为儋州。治所仍在义伦县。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琼州等5个州共22个县,统属岭南道管辖。海南简称“琼”系来源于唐代的琼州 ,属岭南道。后属南汉。天宝元年(724年)改儋州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又为儋州。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平南汉。宋代,设一州和三个军,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3县,万安军领2县,吉阳军领3镇,自始总领海南地区。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海南岛设置琼州路安抚司,隶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七年,隶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不久,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隶广西行中书省。
明代海南设琼州府,领儋、万、崖三州10个县。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三月,明军挥师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帅归降。同年十月,海南岛改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府,并改吉阳军为崖州,南宁军为儋州,万安军为万州,3州隶于琼州府,仍属广西。不久又将南建州改为定安县。洪武二年六月,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从广西划拨广东管辖。洪武九年,海南岛属海南道。正统四年(1439年)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伦县并入儋州,崖州附郭宁远县并入崖州,万州附郭万宁县并入万州,也就是说,州治所在地的县,归并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机构重叠。琼州府领3州10县,并成了明代的定制。明代南海诸岛改归崖州管辖。明代还把“归附”的黎族编入图、都、乡等基层组织,隶于州县,和汉人一样纳粮当差。
1950年5月海南岛宣告解放,成立海南军政委员会,实行军事性管制。次年4月,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驻琼山,1955年3月,改称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此外在岛的南半部地区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驻保亭县冲山镇(今五指山市通什镇)。至此广东省共设珠江、东江、西江、粤中、南路、兴梅、潮汕、琼崖等8专区和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职权。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1976年10月改称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广东省直辖广州、海口、汕头、湛江、茂名、佛山、江门、深圳、珠海、韶关等10市,分设韶关、惠阳、梅州、汕头、佛山、湛江、肇庆等7地区和海南行政区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辖14市、92县、3自治县。1980年1月,改称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10月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1981年,海南行政区管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并直辖琼山、文昌、临高、澄迈、琼海、屯昌、儋县、万宁、定安9县1市,设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1987年,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8年4月13日,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2012年6月21日,民政部公告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建立地级三沙市,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岛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作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 ;西沙群岛地理位置介于北纬15°46′—17°08′,东经111°11′—112°54′之间 ;南沙群岛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35′—11°55′,东经109°30′—117°50′之间 ;中沙群岛地理位置介于北纬13°57′—19°33′,东经113°02′—118°45′之间 。
海南省
地形地貌
海南岛地质构造形态在空间分布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向、形迹和性质的构造组合,形成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西向构造等主要构造体系,成为陆地的主要构造格局,控制着岛陆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晚近时期的山川地势的展布。东西向构造从北往南有4条构造带,北东向褶皱和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在空间分布上可分为北东和北北东2组构造带。海南岛纵深地质构造表现为地幔隆起背景上的凹陷区,幔凹中心在琼中至乐东一带,幔凹深度为30多千米。由于岛内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差异,在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
气候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水文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水面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长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至昌化港入海,全长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海南岛上自然形成的湖泊较少,人工水库居多,著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和南丽湖等。
土地资源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51.87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约42.5%,人均土地约0.44公顷。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收获2~3次。按适宜性划分,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他地。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31.36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20.51万公顷。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截止2021年10月19日,海南拥有耕地486912.73公顷、园地1217705.83公顷、林地1174148.14公顷、草地17101.33公顷、湿地121178.3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3093.2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8949.3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3111.21公顷。
作物资源
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红毛丹、火龙果等。蔬菜有120多种。
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槟榔、咖啡、胡椒、油棕、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植物资源
海南已建成的铁路有海南环岛快速铁路(海南西环快速铁路、海南东环快速铁路)和粤海铁路海南西环线(包括八所支线和石碌支线)。
老海南西环铁路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经过改修,于2004年12月5日正式投入客运,并入全国铁路网。
海南共有5趟出岛列车运营,包括:海口—上海南,三亚—北京西,海口—郑州,海口—哈尔滨,三亚—长春。
海运
海南全省68个天然港湾,已开辟港口24个,其中以海口港、八所港、洋浦港、三亚港四个港口为最大。其他主要港口还有:清澜港、铺前港、新村港、潭门港、白马井港、博鳌港、新盈港。
已形成“四方五港”格局。港口均为国家一类口岸。截至2020年底,全省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14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8个。
航空
海南居民语言种类多,在海南不同的民族和区域中,主要通行12种不同的语言和方言:黎语、村话、海南苗语、临高话、回辉话、海南闽语、儋州话、军话、客家话、迈话、疍家话、普通话。
1、海南话: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海南话使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全省有500多万居民通用,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在不同地方,海南话语音和声调有所不同,一般以文昌人的语音为标准口音。
2、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系,全省黎族人民使用。
3、临高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约50万居民使用。
4、儋州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粤语方言系统。100多万人使用。
5、军话:属汉藏语系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10万多人使用。
6、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约5万苗族居民中通用。
7、村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约6万人使用。
8、回辉话:学术界认为属海南岛语系,是语群中的一个独特语言。约6000人使用。
9、迈话: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广州话。是汉人使用的语言,但使用人数不多,分布不广泛,只有三亚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带居民使用。
10、疍家话:属粤语方言。仅三亚港附近的汉族居民使用。
11、客家话:海南岛有将近40万的客家人,尚能讲客家话的近20万。客家话分布区主要在儋州市的那大镇、南丰镇、兰洋镇、和庆镇,琼中县的松涛村,临高县的龙潭村,以及儋州市西联农场、西流农场,澄迈县的海南省国营和岭农场、万宁市的兴隆华侨农场等。
土特产品
椰子食品:椰子糖果、椰丝、椰花、椰子糖角、椰子糕、椰子酱等。
民族工艺品:牛角雕、藤器、海南红豆、木画、木雕、根雕、椰雕系列产品等。
金饰品和珠宝:条纹珠、金刚珠、佛珠、星月珠、琼珠、海水珍珠、天然水晶等。
热带果脯及鲜果:芭蕉、菠萝、菠萝蜜、橙子、番荔枝、番石榴、海南柚子、红毛丹、黄皮、荔枝、青椰、糖棕、红椰、榴莲、龙眼、芒果、人参果、木瓜、香蕉、马来葡萄、杨桃、腰果、山竹、柠檬、酸豆、蛋黄果、猴面包、西番莲、神秘果、橄榄、槟榔、莲雾等。
其他:咖啡、胡椒、牛肉干、鹿制品、海产干品、特色茶、铺前镇糟粕醋 。
传统名菜
文昌鸡
“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鸡是一种优质育肥鸡,因产于海南省文昌而得名。
加积鸭
“四大名菜”之一的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而又以该镇加祥街一户丁姓居民饲养的番鸭最为出名。和乐蟹
“四大名菜”之一的“和乐蟹”产于海南万宁市和乐镇,以甲壳坚硬、肉肥膏满著称,与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并列为海南四大名产。“和乐蟹”的烹调法多种多样,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为佳,既保持原味之鲜,又兼原色形之美。
东山羊
“四大名菜”之一的海南东山羊地方风味莱。用特产万宁东山岭的东山羊肉,配以各种香料、味料,经过滚、炸、纹、蒸、扣等多种烹调法精制而成。
特色小吃
“港门粉”产于三亚市港门地区,“曲口海鲜”产于东寨港,“石山羊”产地海口市琼山区羊山地区,“临高乳猪”产地临高,“陵水酸粉”产于陵水县椰林镇安马村,“海南粉”产地海口市灵山镇,“抱罗粉”产地文昌抱罗镇,“后安粉”产地万宁后安镇,“清补凉”、竹筒饭、椰子饭等都是海南特色美食。地区 | 景点名称 | 景点类别 | 地址 | |
---|---|---|---|---|
海 口 市 | 琼山区 | 丘濬故居 | 文化古迹 | 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金花路 |
五公祠 | 文化古迹 | 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海府路 | ||
琼台书院 | 文化古迹 | 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 | ||
琼台福地遗址 | 文化古迹 | 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 | ||
龙华区 | 海瑞墓 | 文化古迹 | 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39号 | |
秀英炮台 | 文化古迹 | 海口市龙华区海秀路秀英村 | ||
影视拍摄 | 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 | |||
秀英区 | 丘濬墓 | 文化古迹 | 秀英区海秀镇丘海大道水头村 | |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 热带生物 | 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 | ||
火山口公园 | 自然地貌 | 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 | ||
美兰区 |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生态 | 海口市美兰区东部 | |
桂林洋海滨旅游区 | 热带海滨 | 海口市美兰区桂林洋 | ||
三 亚 市 | 崖州区 | 崖州古城 | 文化古迹 | 三亚市崖州区 |
南山文化旅游区 | 佛教文化 | 三亚市崖州区南山文化旅游区 | ||
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 | 热带海滨 | 三亚市崖州区市区以西40公里处海滨 | ||
天涯区 | 天涯海角风景区 | 热带海滨 | 三亚市天涯区市区西南23公里 | |
天涯热带海洋动物园 | 热带动植物 | 三亚市天涯区天涯海角旅游区西侧 | ||
西岛 | 热带岛屿 | 三亚市天涯区南部 | ||
吉阳区 | 亚龙湾蝴蝶谷 | 热带动植物 | 三亚市吉阳区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 |
亚龙湾中心广场 | 热带海滨 | 三亚市吉阳区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 ||
鹿回头山顶公园 | 自然地理 | 三亚市吉阳区鹿回头半岛 | ||
海棠区 | 蜈支洲岛 | 热带岛屿 | 三亚市海棠区东南部 | |
三沙市 | 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 人文古迹 | 三沙市西沙永兴岛 | |
石岛 | 热带岛屿 | 三沙市西沙石岛 | ||
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 | 人文古迹 | 三沙市西沙甘泉岛 | ||
儋州市 | 石花水洞地质公园 | 自然地理 | 儋州市国营八一总场 | |
海南热带植物园(儋州园区) | 热带植物 | 儋州市那大镇 | ||
松涛水库 | 热带生态 | 儋州市区东南20公里处 | ||
东坡书院 | 文化古迹 | 儋州市中和镇 | ||
文昌市 | 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热带生态 | 文昌市龙楼镇铜鼓岭景区 | |
八门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 热带生态 | 文昌市文城镇至东郊镇环八门湾绿道 | ||
东郊椰林 | 热带海滨 | 文昌市东郊镇建华山 | ||
七洲列岛 | 热带岛屿 | 文昌市翁田镇东部海域 | ||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文昌航天主题公园 | 主题公园 | 文昌市龙楼镇航天城 | ||
木兰湾 | 热带海滨 | 文昌市铺前镇木兰头 | ||
石头公园 | 自然地理 | 文昌市龙楼镇大澳湾 | ||
宋氏祖居 | 文化古迹 | 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 | ||
琼海市 | 万泉河竹筏漂流 | 琼海市万泉河上游牛路岭库区 | ||
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 | 文化古迹 | 琼海市博鳌镇 | ||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 文化古迹 | 琼海市嘉积镇 | ||
万宁市 | 海南兴隆侨乡国家森林公园 | 热带生态 | 兴隆华侨农场西北部 | |
兴隆热带植物园 | 热带植物 | 兴隆华侨农场南部223国道 | ||
兴隆热带花园 | 热带花卉 | 兴隆华侨农场G98东线高速路口 | ||
南燕湾 | 热带海滨 | 万宁市礼纪镇 | ||
石梅湾 | 热带海滨 | 万宁市兴隆华侨旅游区南部 | ||
日月湾 | 热带海滨 | 万宁市南部 | ||
神州半岛 | 热带海滨 | 万宁市东澳镇 | ||
大洲岛 | 热带岛屿 | 万宁市东南部 | ||
东山岭风景区 | 自然地理 | 万宁市万城镇 | ||
陵水县 | 分界洲岛 | 热带岛屿 | 陵水县与万宁市交界的牛岭 | |
南湾猴岛 | 热带海滨 | 陵水县新村港码头对岸 | ||
乐东县 | 毛公山 | 文化古迹 | 乐东县保国农场境内 | |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 | 热带生态 | 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 | ||
定安县 | 海南热带飞禽世界公园 | 热带动植物 | 定安县塔岭新区 | |
定安母瑞山革命纪念园 | 文化古迹 | 定安县南部中瑞农场 | ||
保亭县 | 七仙岭国家森林公园 | 热带田园 | 保亭县七仙岭旅游区 | |
琼中县等9个市县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 热带田园 | - |
邢宥(1416~1481),文昌人。明代的政治家、学者。与丘濬、海瑞齐名,合称海南“一鼎三足”。为官20余年,历任四川站定临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著有《湄丘集》。
丘濬(1418~1495),琼山人,明朝理学名臣、学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明弘治朝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著有《大学衍义补》、《丘文庄集》、《投笔记》等,有“著绝”之称,为“海南四绝”之一。同海瑞被誉为“海南双壁”。与王佐、海瑞、张岳崧并称为海南历史上的四大才子,是海南老少皆知的著名历史人物。
王佐(1428~1512),临高人,,因他家乡盛产刺桐,故名王桐乡。明代著名诗人,与丘濬(明代文臣之宗)、海瑞(“海青天”)及张岳崧(清代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合称为“海南四大才子”。
唐胄(1474~1539),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历任户部山西司主事和河南司主事、员外郎、广西提学佥事、云南按察司副使、云南右参政、云南右布政使、广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户部右侍郎等职,后调任北京户部右侍郎,又转为右侍郎。著有《琼台志》等。
钟芳(1476~1544),三亚人。明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当过文官、武官、法官、学官和财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继文庄(丘濬),下启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著有《春秋集要》、《学易疑义》等著作,被人尊称为“岭海巨儒”。
海瑞(1514~1587),琼山人。明朝名臣、政治家。他一生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为“南包公”、“海青天”,史称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王弘诲(1541~1617),定安人,明代名臣、教育家。礼部尚书(正二品),卒后赠太子少保。王弘诲为海南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奏考回琼”。
张岳崧(1773~1842),定安人。清代名臣,文学家、书画家。是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张岳崧文章、书画、法律、经济、水利、军事、医学件件精通,为“海南四绝”之一。
王映斗(1797~1878),定安人。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官至大理寺卿(从二品,相当最高法院院长)。“生而显异,读书过目成诵……海外无双”,为人诚直正大,为官公正廉明,关心人民疾苦,爱国忧民。
张云逸(1892~1974),文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万里长征,与邓小平一起指挥百色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八大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
宋庆龄(1893~1981),文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邓小平在宋庆龄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说:“她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女性”。冯平(1899~1928),文昌人。历任琼崖高级农民军事政治训练所所长、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等职。29岁时在澄迈县金江镇被害。
周士第(1900~1979),琼海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先后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八大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
冯白驹(1903~1973),琼山人。海南革命领导人代表、革命家,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周恩来赞誉“冯白驹同志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邓小平为他的雕像题写“冯白驹将军”五个大字。
符绍儒(1905~1944),东方市人。他曾任中共昌感县抗日民主政府辖下的新荣乡乡长。1944年6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日军抓住,日军获知他就是共产党政府乡长,马上把他转移到日军设立于今东方境内最大的军事据点——东方据点,并对他严刑拷打,最后符绍儒壮烈牺牲时,年仅39岁。后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荣誉称号。
庄田(1906~1992),万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任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副司令员,与冯白驹司令员一道,领导琼崖人民的抗日斗争,后任桂滇黔边给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等职。
马白山(1907~1992),澄迈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游击队独立纵队参谋长、支队长,琼崖纵队参谋长、总队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海南解放后,他历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兵团级顾问。
蒲公才(1908~1982),儋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反“扫荡”、反“清剿”、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解放海南岛等大战役。历任中共儋县县委峨蔓总支部书记,新四军二师作战参谋、作战科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南军区副参谋长。
吴克之(1911~1985),琼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总参谋部防化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中央军委给他享受副兵团级待遇。
李向群(1978~1998),琼山人。1998年他随部队赴湖北省荆州抗洪抢险,在公安县南平镇堤段的抗洪保卫战中,他带病坚持抢险,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抢救无效,于1998年8月22日壮烈牺牲,年仅20岁。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并亲笔题词:“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
王书茂:海南琼海人,1996年6月入党,他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此外他还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