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 编辑

卢梭创作教育学著作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克·卢梭创作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62

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

该书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从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爱弥儿

外文名:Émile,ouDel'éducation

作品别名:爱弥儿:论教育

作者:让-雅克·卢梭

类别:教育学

首版时间:1762年

字数:300000

内容简介

编辑

爱弥儿爱弥儿

《爱弥儿》全书共五卷,卢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即体育、感官、智育、德育、爱情。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但五之间并不明显割裂。

该书前四卷以爱弥儿为主人公,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15岁-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以苏菲为范例,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样板,同时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也进行了论述。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作品目录

编辑

原序

第一卷 人类的婴儿期

第二卷 爱弥儿的童年

一 我的教育观

我们的现状

三 爱弥儿的诞生

四 婴儿期的教育

一 婴儿期的结束

二 最基本的原则

三 消极的教育

德教育

语言的学习

乌鸦和狐狸

七 锻炼孩子的身体

八 触觉、视觉和绘画

九 听觉、味觉、嗅觉和第六感觉

十 儿童理性境界

第三卷 爱弥儿的少年期

第四卷 爱弥儿的青年期

第五卷 爱弥儿的婚姻

一 童年的第三个阶段

二 孩子的科学研究

三 实用法则

四 职业的选择

五 少年爱弥儿

一 十六岁的爱弥儿

博爱信仰

三 一个牧师的自述

四 特殊时期的教育

五 纯真、幸福和爱情

一 我们的苏菲及女人的教育

二 恋爱中的爱弥儿和苏菲

三 爱情的考验

公民责任与婚姻

创作背景

编辑

继16、17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但是,随着资本主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最初是卢梭应德舍农索夫人之而写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

作品思想

编辑

从《爱弥儿》中,可以看出,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即他所谓的“依照自然的顺序”“信任自然”“以自然为唯一的经”“遵从良心者即是遵从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是绝对自由平等而善良的环境,只有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人的生命才能提升到最境界。卢梭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他们能力及器官的内部发育,教育能够使他们的头脑不停地活动,使他们的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这种强调人类内在本性发展,并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点,是卢梭教育学说的重点。卢梭的自然主义以儿童为出发点,旨在培养儿童的身心及本性,即让儿童过着儿童应有的生活。他认为一个人的儿童时期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不能用各种枷锁束缚儿童,阻碍他们自然本性的发展。这是卢梭的根本立场,也是他独具思想的教育学说的重要原则。基于此,卢梭提出了“直观教育”。“直观教育”,即直接教育,使儿童们接触到的直观事物与他们应该学习到的观念保持一致。卢梭认为12岁以前儿童的知识只限于感觉范围,还没有悟性;12岁以后才有理性的发挥。卢梭强调要儿童从客观的事物中去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直观教育”目的就是依据具体事实教导儿童,使外部的知识和儿童内在的认识能力完全一致。卢梭认为应该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予以适当的教育方式,以免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他指出《鲁滨孙漂流记》是实施儿童教育最理想的教材。他说:“教育儿童并不是要读文学名著,而是要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即通过阅读自然书籍了解外界知识,而不是以抽象的文字、语言去获得知识。

后世影响

编辑

《爱弥儿》问世以后,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并引起强烈的反响。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许多教育家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巴西多、康德、裴斯泰洛齐和杜威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思想的启发。

出版信息

编辑

《爱弥儿》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中译本《爱弥儿》于1923年由魏肇基根据英文节译本译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李平沤又根据法文原版全文译出,分上下两卷,书后附有卢梭的生平年表和人名、地名译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59.7万字。

作者简介

编辑

让-雅克·卢梭让-雅克·卢梭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作曲家,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