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 编辑

长篇小说《简·爱》的作者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1816421日~1855年3月31日),英国作家。她与两个妹妹,即艾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夏洛蒂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做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路。于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夏洛蒂·勃朗特

外文名:CharlotteBrontë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英国约克郡

生日期:1816年4月21日

逝世日期:1855年3月31日

职业:作家

作品:《简·爱》

人物经历

编辑

童年

勃朗特的签名勃朗特的签名

夏洛蒂和艾米莉都不愿离开家到外面去谋生,但仅靠父亲的收入又无法生活,于是她们便想在本村办一所学校,教当地孩子读书,这样也许能维持生计。她们都想教法语,可是她们的法语并不好。这时,在她们家里帮助照料家务的姨妈挺身而出,拿出她所有的积蓄,让姐妹俩到布鲁塞尔去攻读法语。

这样,她们就进了布鲁塞尔的一所法语学校。这所学校是由一对姓埃热的夫妇办的,并由埃热先生亲自教授法语。埃热先生的法国文学造诣很深,勃朗特姐妹俩在他的教诲下,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法语基础知识,还阅读了大量法国文名著,了解了各种流派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但是,对夏洛蒂来说,在布鲁塞尔的一年间,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埃热先生本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聪明过人,还有一种对年轻女子非常有吸引力的男性气,即容易激动,有点粗鲁,但十分率直、快。夏洛蒂内心已爱上这个有妇之夫。而这一切为埃热夫人所察觉,夏洛蒂遂终止学业返回故乡,此后,她还给埃热先生写过不少表露心迹的信。从布鲁塞尔回国后,夏洛蒂便和两个妹妹一起开始筹办学校,还挂出了“勃朗特姐妹学校”的招牌。可是,她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几个月里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来报名入学,来的只是上收税的官员。

写作

1854年的勃朗特。1854年的勃朗特。

夏洛蒂深受打击,她只有全身心投入写作,才能暂时遗忘内心的悲痛。她埋头写长篇小说《谢利》,于1849年8月完成,10月出版。《谢利》使她再一次获得巨大成功。这之后,她便去了伦敦。在伦敦的几年里,她结识了不少作家,其中最有名的是萨克雷和盖斯凯尔夫人。萨克雷对她的作品评价很,而她则把《简·爱》第二版题献给萨克雷,以表示对这位著名作家的意。盖斯凯尔夫人成了她的挚友,两人过往甚密。她于1853年完成并出版了长篇小说《维莱特》。

1854年6月29日,38岁的夏洛蒂终于克服固执的父的反对,和阿贝尼科尔斯牧师结了婚。但六个月后的一天,夏洛蒂和丈夫到离家数英里的荒原深处观看山涧瀑布,归途中遇受寒,此后便一病不起。1855年3月31日,39岁的夏洛蒂离世,还带去了一个尚未出世的婴儿。

主要作品

编辑

长篇小说

中文名

英文名

出版年

《简·爱》

Jane Eyre

1847

《谢利》

Shirley

1849

《维莱特》

Villette

1853

《教师》

The Professor

1857

诗歌

中文名

英文名

创作时间

出版年

《from Retrospection》

1835

《库瑞尔、艾利斯与阿克顿·贝尔的集》

Poems by Currer, Ellis and Acton Bell

1846

创作特点

编辑

作品主题

作为会的主体,女性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社会,不是无原则地妥协和牺牲。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女性要学会依靠自己,独立面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挑战。在情感、心理、精神上告别软弱、依赖和无助,清除各种遏制人成长的羁绊。无是夏洛蒂·勃朗特本人还是她所创作的简·爱都体现了这种性别意识中的人格决定倾向

在她的小说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女性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这一主题可以说在她所有的小说中都顽强地表现出来,而将女性的呼声作为小说主题,这在她之前的英国文学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她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第一人。

艺术特色

《简爱》的第一版封面《简爱》的第一版封面

夏洛蒂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她写作的宗旨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不为自娱或取悦于少数有闲。她坚持作家的社会职责,坚持文学的社会功能。她强烈反对不道德文学艺术,在这种宗旨下夏洛蒂恪守现实主的创作方法

夏洛蒂·勃朗特善于利用当时现实生活中所提供的题材与人物,正确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大事件,作品富有时代的新气息,新色彩,既发议论又抒了情,写活了人;有些章节时而沉郁悲凉,时而激昂慷慨,说明这些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都是她所强烈感受过、感动过的,也是她深刻观察到了的真情。

夏洛蒂擅长描写景物,擅长刻画人物肖像和心理活动。写景写人总是互相结合,互相衬托,情景交融,相映成趣。

对于艺术创造,夏洛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她认为文学需要内在的激情和创造性,艺术不是机械的技巧模仿。她崇尚内心燃烧着精神火焰的人,并将其引为同类。夏洛蒂的小说作品表现的是孤独、卑微的个人在现实中的痛苦和挣扎,但是她的内心始终洋溢着入世的、酷爱生活的人文精神。

人物影响

编辑

夏洛蒂·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为女子受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了强有力的宣传。夏洛蒂·勃朗特对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中的主要观点作了大胆的、更为生动的诠释,她的小说可以被看作研究文学与性别意识的最经典作品。可以说,在以追求女性独立,追求与男性平等的社会的值为主题的19世纪女性文学中夏洛蒂·勃朗特是员至关重要的作家,她同时还为表现独立以后的女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20世纪的女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世作家在处理女性主题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她的影响,尤其是关心女性自身命运问题的女作家,更是尊她为先驱,并把她的作品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

人物评价

编辑

柯勒·贝尔(夏洛蒂·勃朗特笔名)所写的一切都是不平常的。凡是她触过的东西,无不留下独创的印记。(英国女作家哈丽特·丁诺评)

夏洛蒂对英国小说发展的影响远比一般人认为的深刻得多。(英国诗人兼文学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评)

夏洛蒂·勃朗特是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卡尔·马克思评)

夏洛蒂·勃朗特纪念邮票夏洛蒂·勃朗特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