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编辑

英美2010年大卫·叶慈导演魔幻片
哈利·波特死亡器》(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是由大卫·叶慈执导,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人主演的一部魔幻片。影片根据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7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外文名:HarryPotterandtheDeathlyHallows

其他译名: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

类型:冒险、魔幻

出品公司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制片地区:美国、英国

拍摄日期:2009219日~20104月10日

拍摄地点:英国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

导演:大卫·叶慈DAVidYates

编剧:J·K·罗琳(小说)史蒂芬‧克罗夫斯(剧本

制片人:大卫·海曼DavidHeyman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拉尔夫·费因斯、艾伦·里克曼、海伦娜·伯翰·卡特

片长:上部:144分下部:130分钟

上映时间:上部上映时间:2010年11月19日下部上映时间:2011年07月15日

票房:上部:9.6亿美元下部:13.41亿美元<全球>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影分级:PG-13

imdb编码:0926084

剧情简介

编辑

上部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中文海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中文海报

伏地魔在尔福庄园召开会议,获悉了哈利离开德思礼家的准确时间。由于伏地魔的魔杖与哈利的魔杖是孪生魔杖,杖芯相同,因此两根魔杖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联系,也无法击败或杀死对方。为了亲手杀死哈利·波特,伏地魔用了卢修斯·马尔福的魔杖,想切断他与哈利的这种联系。

为何哈利要离开德思礼家呢?

哈利的母亲莉莉在牺牲之前,给哈利施了一个保护魔咒。这个魔咒可以让哈利在跟母亲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家里保持绝对安全,免受伏地魔伤害。确切的说,这个“家就是在哈利的姨夫德思礼的家,女贞路四号——纵然房子外面围着一百个伏地魔,也无法进来伤害哈利。但是这个咒语会在哈利年满17周岁时失效,届时一切保护都会消除。因此哈利不得不在17岁生日前离开德思礼家,前往陋居。安全起见,凤凰成员服用复方汤剂化成哈利的样子分头行动,但真正的哈利还是被认了出来,伏地魔和食死徒半途攻击。在千钧一发之际哈利的魔杖突然自动做出反应,向伏地魔发射了超强的魔咒,击碎了伏地魔所用的卢修斯的魔杖。在付出惨重代价(穆迪牺牲,乔治重伤)后大家终于抵达了陋居。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文海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文海报

哈利让拉环(一个妖精)带他们到古灵阁里,去找一个伏地魔的魂器:金杯。但是拉环却叫来了古灵阁的保安。千钧一发之际,三人跳上一条火龙飞走了。飞到之后,哈利等三人跳下去了,之后又从霍格莫德回到了有求必应屋。当斯内普把学生召集起来开会时,哈利和纳威等人进入了礼堂。麦格教授为了保护哈利,把斯内普打跑了。哈利波特又在有求必应屋找到了另外一个魂器,但马尔福、克拉布、尔也跟了进来,并放了一股厉火点燃了有求必应屋,最后,在罗恩和赫敏的帮助下,逃出了屋子,并用密室中死怪的牙齿把拉文克劳的冠冕也销毁了。哈利通过思想知了伏地魔的另外一个魂器是那条蛇,但也让伏地魔发觉了他们的行动。哈利又一次进入伏地魔的思想后推断出他的位置,三人来到了此地。他们看到伏地魔命毒蛇除掉斯内普,夺得魔杖。弥留之际,斯内普把记忆送给哈利,原来他一直爱着哈利的母亲莉莉,因此从来都是站在邓布利多一边。 哈利勇敢的站出来独自去与伏地魔战斗,发现海格被押作人质。哈利一现出身来就被一咒击倒,来时彷佛进入一个生与死的边缘,碰到已死的邓布利多。哈利发觉咒语正巧击溃了藏在自己体内的那一部分伏地魔的灵魂。伏地魔命令海格把貌似死了的哈利带回霍格沃茨,杀杀士气。哈利趁乱逃往霍格沃兹大殿与众人会合。纳威敏捷地抽出格兰芬多剑,并在之后的打斗中,千钧一发之际砍掉了毒蛇纳吉尼的脑袋,救下了罗恩和赫敏,这样,藏在毒蛇体内的伏地魔最后一个魂器也被毁掉。哈利在大殿里面直面伏地魔,魔杖在伏地魔手中。哈利推测老魔杖原来的主人不是斯内普而是马尔福,解除邓布利多武装的是马尔福,而斯内普只是依照邓布利多的愿望把他杀掉。然而在马尔福庄园里解除掉马尔福武力的人却是哈利,所以老魔杖真正的力量在哈利这里。所以伏地魔用老魔杖对哈利施死咒时,哈利用缴械咒让死咒又反弹到伏地魔身上,伏地魔就这样死。

19年后,哈利和金妮有了三个孩子:詹姆,阿不思和莉莉,而罗恩和赫敏也有了两个孩子:罗丝和果。两家人在国王十字车站送孩子去霍格沃茨学校,在这里他们遇见了不少故人。火车徐徐地开走了,哈利摸着前额上的闪电形疤痕。19年了,这块疤痕再也没有痛过。一切都好。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在北美地区开映午夜场票房达二千四百万美元,打破先前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最高午夜场开映纪录保持《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2200万的票房纪录。本片也成为午夜场排行第三高票房纪录,仅次于《暮之城:蚀》和《暮光之城:新月》,分别为3000万和2600万美元。然而,在IMAX厅院的现上,本片以140万超《暮光之城:蚀》100万美元的票房纪录。电影开映当日北美票房总计6120万美元,在单日票房排行第五;前面分别为《暮光之城:新月》(7270万美元)、《暮光之城:蚀》(6850万美元)、《黑暗骑士》(6720万美元)和《形金刚:堕落者的复仇》(6200万美元)。不过仍成为哈利·波特系列中,最高单日开映票房记录,超越《混血王子的背叛》的5820万美元。

北美周末票房总计1.25亿美元,使得成为在系列电影最高首映当周票房记录,打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1.02亿美元的纪录。

同时成为十一月开映票房纪录第二高,仅输给《暮光之城:新月》的1.428亿美元。 而在全美周末票房纪录中排行第六高,在全美2010年电影排行第二高,仅次于《钢铁侠2》的1.281亿美元。 英国部分,电影分别打破周末三日的票房纪录,三天内达1830万英镑,前纪录者为《火焰杯的考验》的570万英镑。

海外地区,本片首周估计收益2.05亿美元,在海外开映首周票房排行第四高,次于《混血王子的背叛》(2.36亿美元)、《蜘蛛侠3》(2.305亿美元)、《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2.16亿美元);2010年发行电影票房排行第一,以及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排名第二高,仅次于《混血王子的背叛》。

全球首周票房统计3.301亿美元,在历年票房排行第五;在前分别《混血王子的背叛》(3.94亿美元)、《蜘蛛侠3》(3.817亿美元)、《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3.44亿美元)和《凤凰社的密令》(3.327亿美元);在系列中全球票房为第三高。

全球票房$955,001,070,在2010年票房成绩中位列《玩具总动员3》和《爱丽丝梦游奇境》之后。

第二部午夜场收获4350万美元打破《暮光之城3:蚀》3000万的票房记录;开画日9210万打破《暮光之城2:新月》7270万的记录;开画周收获$169,189,427打破《魔境梦游》的1.16亿的3D电影开周记录;打破《黑暗骑士》的1.584亿的7月开画记录;

首周的全球票房约为4.8亿美元,创造了新的首周票房纪录。

美国海外首周票房3.07亿美元,打破《加勒比海盗4》2.6亿的记录;

法国意大利瑞典俄罗斯、丹麦、比利时、芬兰等国的首映日票房纪录。

影片评价

编辑

剧情平淡 缺乏悬念

影片围绕着铁三角的大逃亡而展开,电影在无休止的切换场景,逃亡、战斗、寻找线索,然后影片就结束了,连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都曾坦言,影片就像是一部公路片。影片过于平淡的情节颇有微,认为全片的走势平铺直叙,缺乏悬念,过分交代了外来细节、人物、次要情节及次次要情节,戏剧冲突的着力点和节奏的把握不准确。比如:下部中揭开斯内普身份之谜时,跳转很快,而且原著的一些关键描写略;哈利昏迷后在国王十字车站重见邓布利多,原著中许多重大问题(大难不死缘由、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之战、孪生魔杖、死亡圣器等)本应在对话中得到解答,可影片居然只是短短结束。总的来说,影片艺术构思不太理想。

而对于没看过原著、甚至没看完整前几部影片的观众来说,在理解上也有一些费力,魂器究竟是什么、出场人物的身份、魔法部的内部斗争都是未解之谜。不过如果专注于正邪对决战斗场面的话,这些细节并不影响观影。而在介绍"死亡圣器"这一重要概念时,影片也巧妙地采用了富有中国水墨剪影的一段动画形象说明,以帮助很多对原著陌生的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

影片承上启下

影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只见灰暗阴冷的树林里面,“魔法三人组”正在夺命狂奔,前景更可看见星星点点的火花,顿时凸显出了这集电影中的危机四伏、困难重重。影片承接上部的邓布利多校长之死,终于24章伏地魔抢走长老仗,其故事情节急转直下、跌宕起伏,却更为黑暗。也为2011年上映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格兰芬多宝剑之争和斯内普身份问题的明朗化、神秘化做铺垫,也为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最终决战”养精蓄锐。影片设置的悬念,将更加吸引观众。

被赞最精彩

影片中赫敏为她的父母抹去记忆、小精灵多比的英勇牺牲、罗恩与赫敏的吻戏都让观众难以忘记,更有大量粉丝激动表示自己迫不及待的看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急切想法。在得到影迷肯定的同时,很多影评人也对《哈7上》充满赞誉,赞这部电影是迄今为止最精彩的一部“哈利·波特”电影,甚至比之前最受赞誉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终极之战惨烈恢弘 动作场面全程“无尿点”

完结篇主要围绕魂器和哈利与伏地魔之间的终极大战展开,影片中加大了动作戏的部分,全片几乎每十分钟就有一场精彩的打斗场面,再加上铁三角古灵阁逃生、霍格沃茨大战、终极对决等大场面,更是让观众目不暇接,完结篇被称为“魔幻战争史片”。

书中对终极大战的描述很混乱,而电影就拍得很有条理。特别是伏地魔率领食死徒、巨型蜘蛛、巨怪向学校发起猛攻,麦格教授等人誓死保卫学校,并首次使用“石墩出动”的咒语,召唤出几百年来一直守卫在城堡上的石头武士,场面恢弘十分震撼。导演大卫·叶茨为了营造壮阔的战争效果,专建造了峭壁和庭院这些原著中没有的场景,哈利与伏地魔的最终决战也出人意料的精彩(对比原著不难发现)。

完结篇连发“催泪弹” 斯内普之死最动人

完结篇泪点不断,再加上告别情绪,不少女性观众都是哭眼睛走出影院。特别是斯内普之死令人十分动容,伏地魔为了要获得斯内普拥有的老魔杖,让毒蛇纳吉尼杀死了斯内普教授。而哈利透过斯内普的眼里流出的记忆读到了“混血王子”的故事,终于知道了斯内普对哈利妈妈莉莉的永恒的爱意(尤其是斯内普召唤出的守护神——与莉莉相同的银色牝鹿),而且斯内普甚至将这份爱转移到哈利的身上。19年后铁三角在九又四分之三车站的重逢以及麦格教授、纳威在片中的勇敢都令观众十分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