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利己主义 编辑
合理利己主义是指近代西方一种主张在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从个人和社会利益之一致中确保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理论。主要代表为爱尔维修、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人作为具有肉体感受性的存在物,决定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自爱自保的。人的利己心并不是不道德的,不是必然会引导人去损人利己的。为了满足自己的利己心,必须顾及与自己有同样利己要求的他人,承认他人利己主义的合理性。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个人利益的增加,也就增进了社会利益的总和。利己心本质上不会导致破坏社会利益,相反会促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一致。关键在于要正确理解个人利益,即个人在追求私利时,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合理利己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它不能解决利己和利他的矛盾,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损人利己。
一种从个人利益出发,企图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伦理学说。产生于18、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主要代表是法国的C.A.爱尔维修和德国的L.费尔巴哈。
合理利己主义从抽象人性论出发,认为趋乐避苦、自爱自保是人的本性,利己心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合乎道德的。人在自己的行为中,能够遵循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因此,不能放弃利己主义,而是要使人们“合理地”理解自己的利益。合理利己主义反对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起来,认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本身就包含着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任何为他人利益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从利己出发的。人们只要按照这种“合理”理解的自己利益去组织社会,个人利益就可以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照合理利己主义的观点,现实生活中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协调,是不良的封建制度造成的,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将使两者统一起来,人人可以合乎道德地追求个人利益。
合理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存在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抗,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解决的。所以,合理利己主义归根结底是对剥削关系的一种美化,是为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