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 编辑

1951年艾萨克·阿西莫夫发表的系列图书

基地》(Foundation,意为地基、基石。),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1科幻小说短篇集,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本书讲述了在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逐渐走向衰亡期间,只有心理史学一代宗师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于是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的科幻史故事,共由五个短篇故事组成。

基本信息

编辑

书名:基地

别名:银河帝国:基地

作者: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类别:科幻小说

作品:Foundation

叶李华

出版:GnomePress

出版时间:1951年

页数:255页(美国版)

ISBN:0-553-29335-4

书籍简介

编辑

《基地》(Foundation,意为地基、基石。),是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1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后来发展成“基地系列”),1955年曾以《千年计划》(The 1,000-Year Plan)为名,收录在“双重王牌丛书”(Ace Double),第D-110号丛书。这部短篇集里其中的4篇故事,原载于1942年到1944年之间的《惊奇杂志》(Astounding Magazine,但是不同标题),第5篇则是集结成书时加进去的。几十年后,阿西莫夫又追加两本前传,之后也授权其他作家为这个系列编写新的故事。

”基地系列“的其他作品还有:《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基地前奏》、《迈向基地》、《基地边缘》、《基地与地球》。

本书简体中文版已于2012年3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叶华。

内容引读

编辑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都能提出人耳目一新的奇幻因素,成为后来科幻小说的典范。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正因他一出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他的三大系列——机器人,帝国,基地——各有“奇趣”,即使如今我们已经十分熟悉他的作品,仍不能不佩服他当年的创意。

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正在逐渐走向衰亡。这时候,只有心理史学的一代宗师、基地之父哈里·谢顿预见未来的银河人民,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的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谢顿于是设法聚集起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然而,随着帝国的逐渐衰微,基地被好战的强邻包围。人类也面临痛苦抉择,向野蛮的势力投降,甘心受控制?还是不顾被摧毁的危险起而奋战?而另一方面,基地本身作为整个银河帝国科技的唯一来源,它却想独立存在……

目录

编辑

中文版封面中文版封面

第一篇 心理史学家 /1

第二篇 百科全书编者 /37

第三篇 市长 /75

第四篇 行商 /129

第五篇 商业王侯 /155

情节

编辑

心理史学家

哈里·谢顿哈里·谢顿

银河纪元12067年,1951年出书时新增的篇章。

故事从有着一万两千年历史的银河帝国首都行星川陀开始。虽然川陀已经屹立万年,面上一派势力强大,发展稳健,暗地里却已经开始衰落。意识到这一点的只有发明了心理史学的数学家哈里·谢顿(Hari Seldon)。心理史学是一经由历史事件预测未来趋势的科学,根据这门科学,他预测帝国将在五百年内覆灭,从而导致三万年的无政府状态。帝国直辖的公共安全委员会认为谢顿妖言惑众,逮捕了他和新助手盖尔·多尼克(Gaal Dornick)。

审判中,谢顿说出他的预言,语惊四座。他并计划领导众多学者编辑一本包含全人类知识的《银河百科全书》,以此减缓帝国殒落的后遗症。委员会得知他的计划并非颠覆帝国的阴谋诡计后,将哈里·谢顿的团队连同他的计划放逐到银河系的边缘“端点星”。

幕后花絮

〈心理史学家〉是“基地三部曲”中唯一一篇没有刊载在《惊奇杂志》的短篇小说,也是三部曲中最晚出生文章(虽然年代时间是最早的)。阿西莫夫有感于基地故事开始得太过突兀,于是集结出书前,大约1950年左右,动笔写了这么一篇“前传”。但是大部份的读者都不知,“前传”还有一个非常短的版本。阿西莫夫写〈百科全书编者〉时(那时候篇名是〈基地〉),故事开头曾经有过一篇楔子,出书后就拿掉了。

百科全书编者

基地纪元49-50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2年5月,原名〈基地〉(Foundation)。

故事发生在〈心理史学家〉五十年后,端点星面临首度的“谢顿危机”(Seldon Crisis)银河帝国边缘的星群纷纷独立起来,端点星处于四个王国之间,备受威胁。此时,谢顿早前录下影像突然播放,告知他的后人端点星“银河百科全书第一号基地”的真正目的──在千年后建立一个新的银河帝国。同时,在这一千年间,基地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危机,令基地可以急速成长。端点星市长塞佛·哈定(Salvor Hardin)趁机发动政,从心神未定的百科全书理事会手中夺权,以他灵活的手腕带领端点星走出危机。

市长

基地纪元79-80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2年6月,原名〈勒与马鞍〉(Bridle and Saddle)。

故事发生在〈百科全书编者〉之后三十年,市长塞佛·哈定(Salvor Hardin)运用政治手段,对周边诸国输出科技物,并将科学冒充成宗教,以形而上的力量,制住周边的诸王国。和平一段时间之后,冲突逐渐浮上台面。端点星年轻气盛的市议员,对哈定无条件科援周边诸国的政策感到不满,意图推翻哈定。四王国之一的安纳克里昂王庭也不愿接受基地的宗教控制,出兵攻击基地。最后哈定巧妙地以深植人心的伪宗教力量,使安纳克里昂王国的士兵临阵叛变,化解掉基地的第二次“谢顿危机”。

行商

基地纪元134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4年10月,原名〈楔子〉(The Wedge)。

行商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基地拓展贸易触角,占据经济殖民领地,从中赚取暴利。距离〈市长〉数十年后,基地已经借由星际贸易,成功拓展影响力,但是有一颗落后行星却坚决反核,兼具基地间谍身份的行商长亲临推销核能,反被逮捕入狱。行商长的好友利马·彭耶慈(Limmar Ponyets)前往营救,以他的宗教背景,与基地化腐朽为神奇的核能科技,挑拨行星王庭里的无知迷信和人性自私,最后不只救出行商长,还成功将核能推销出去。

幕后花絮

虽然〈行商〉是在〈商业王侯〉之前,其实〈行商〉在起笔跟出版时间上都较晚。阿西莫夫回头撰写〈行商〉,以使基地从宗教控制过渡到经济影响的这段过程,显得较有可信度,容易理解。也使得〈商业王侯〉提到“阿斯康事件”时,不用大费篇幅作解释。(简单的说,就是阿斯康一开放与基地贸易后,传教士就如潮水般涌来,随即便失去所有对抗基地的力量)

有趣的是,“利马·彭耶慈”这个角色原本叫“拉珊·迪伐斯”(Lathan Devers),是在《基地与帝国》第一篇短篇故事〈将军〉里扮演吃重角色的人物。

商业王侯

基地纪元154-160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4年8月,原名〈大与小〉(The Big and the Little)。

行商长侯伯·马洛(Hober Marlow)命到科瑞尔共和国(Republic of korell)调查太空商失踪事件。科瑞尔是个严格限制行商活动,甚至严禁传教士入境的落后行星,因此基地势力一直难以渗透。在途中,马洛发现了银河帝国再次重返银河边沿和在西维纳(Siwenna)认识了人巴尔 (Onum Barr)(此两点带出了第二部故事的第一篇)。他用三寸不烂之舌和科瑞尔领袖建立起贸易合约,马洛心里清楚,自己是听到了第三次“谢顿危机”的脚步声。

返回基地之后,马洛开始积极部署通往市长的政治大道,经历一番政治斗争,终于成为名实相符的基地领导人。另一方面,科瑞尔共和国获得银河帝国的军事援助,野心勃勃地向繁荣富裕的基地展开攻击,面对第三次“谢顿危机”,马洛消极地无所作为,饱受抨击,实际上基地早已制住科瑞尔,只是这次不是靠科技冒充的宗教,而是输出民生科技到科瑞尔的贸易。马洛只需待,失去售后服务的科瑞尔迟早要缴械来降。

系列简介

编辑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一时间,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就此开启……

作者简介

编辑

艾萨克·阿西莫夫艾萨克·阿西莫夫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 是美籍犹太人,为上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荣誉的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起来,竟是一部仰两万年的长篇史诗!阿西莫夫特意将科幻场景巨幅拉大,在全银河的背景下架构他独有的科幻世界、藉由银河帝国的兴亡史来讨论人性与政冶、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产生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处处闪动著关怀人类未来的笔触,超一般科幻作品的局限。

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500多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如此渊博的学识使他的笔下世界具备了奇幻的想像与高度的预言性。在他刚开始写机器人小说时,机器人学未发展出来;等到这门科技发展得相当有成果时,几乎每一本有关机器人学发展史的书籍都提到他、他的小说与他发明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这法则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阿西莫夫以真确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杂进侦探与推理的小说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芈岚译名

编辑

芈岚的翻译芈岚的翻译

2021年4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芈岚的新书《越界性主体——奥克塔维亚·巴特勒的性别身份政治研究》 把“Foundation”翻译成“基础”,闹出“基础与沙丘”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