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希纳奖 编辑
毕希纳奖是德语文坛的最高荣誉。德国境内有各式各样的文学奖,这对文学创作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其中,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毕希纳奖(Georg-Büchner-Preis)是德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该奖于1923年8月11日由黑森州政府与达姆施塔特市共同设立。毕希纳奖往届得主中名家云集,其中包括抒情诗人兼翻译家奥斯卡-帕斯提奥(Oskar Pastior),知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öll)、文学大师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有“独行客”(Einzelgänger)之称的威廉-格纳齐诺(Wilhelm Genazino),德国著名作家、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等。
毕希纳奖是颁发给作家与诗人的奖项,是德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项。它是 1923 年6月19日魏玛共和国时期黑塞州的人民国家议会为了纪念格奥尔格·毕希纳设立的,起初只用于奖励毕希纳的故乡黑森地区的艺术家。1951 年德国联邦政府组建的德国语言文学协会接管了毕希纳奖,使其变身为国际性的德国文学奖。目前,毕希纳奖奖金为50,000欧元,同西格弗里德·伦茨奖以及西格弗里德·翁赛尔德奖一道,成为奖金最高的德国文学奖。
从1951年开始只颁发文学奖,在1958年制定的章程中确定了评奖标准:“该奖项颁发给用德语写作并表现突出的作家和诗人,获奖者本人要对现今德语文学界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德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都曾获这一殊荣,如君特·格拉斯、海因利希·伯尔、埃利亚斯·卡内蒂、克里斯塔·沃尔夫等。
该奖是诺贝尔文学奖重要的风向标之一,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君特·格拉斯,以及诺贝尔奖“新后”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等德语国家诺贝尔奖得主都曾夺得过该奖。
正式颁奖仪式在德国语言文学科学院的所在地达姆施塔特举行。
年份 | 获奖作家 | 国籍 |
1951年 | 戈特弗里德·贝恩 | 德国 |
1952年 | 空缺 | 空缺 |
1953年 | Ernst Kreuder | 德国 |
1954年 | Martin Kessel | 德国 |
1955年 | 玛丽·路易斯·卡什尼茨 | 德国 |
卡尔·克罗洛夫 | 德国 | |
1957年 | Erich Kästner | 德国 |
1958年 | 马克斯·弗里施 | |
1959年 | Günter Eich | 德国 |
1960年 | 保罗·策兰 | 德国/罗马尼亚 |
1961年 | Hans Erich Nossack | 德国 |
1962年 | Wolfgang Koeppen | 德国 |
1963年 |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 | 德国 |
1964年 | 巴赫曼 | 奥地利 |
1965年 | 君特·格拉斯 | 德国 |
Wolfgang Hildesheimer | 德国 | |
1967年 | 海因里希·伯尔 | 德国 |
1968年 | 戈洛·曼 | 德国 |
Helmut Heißenbüttel | 德国 | |
托马斯·伯恩哈德 | 奥地利 | |
1971年 | 乌韦・约翰森 | 德国 |
1972年 | 埃利亚斯·卡内蒂 | 保加利亚/英国 |
1973年 | 彼得·汉德克 | 奥地利 |
1974年 | Hermann Kesten | 德国 |
1975年 | Manès Sperber | 奥地利 |
1976年 | Heinz Piontek | 德国 |
1977年 | Reiner Kunze | 德国 |
1978年 | Hermann Lenz | 德国 |
1979年 | Ernst Meister | 德国 |
1980年 | 克里斯塔·沃尔夫 | 德国 |
德国 | ||
彼得·魏斯 | ||
1983年 | 沃尔夫迪特里希·施努尔 | 德国 |
1984年 | 恩斯特·杨德尔 | 奥地利 |
1985年 | 海纳·穆勒 | 德国 |
1986年 |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 瑞士 |
1987年 | 埃里希·傅立特 | 奥地利 |
1988年 | 阿尔贝特·德拉赫 | 奥地利 |
1989年 | 博托·施特劳斯 | 德国 |
1990年 | 坦克雷德·多斯特 | 德国 |
1991年 | 沃尔夫·比尔曼 | 德国 |
1992年 | 乔治‧塔柏里 | |
1993年 | 彼得·吕姆克尔夫 | 德国 |
1994年 | 阿道夫·穆施克 | 瑞士 |
1995年 | 格仁拜因 | 德国 |
1996年 | 萨拉·基尔施 | 德国 |
1997年 | 汉斯·卡尔·阿尔特曼(Hans Carl Artmann) | 奥地利 |
1998年 |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奥地利 |
1999年 | 阿诺德·施达德勒(Arnold Stadler) | 德国 |
2000年 | 福尔克·布劳恩 | 德国 |
2001年 | 弗丽德里克·迈吕克 | 奥地利 |
2002年 | 沃尔夫冈·希尔毕西 | 德国 |
2003年 | 亚历山大·克鲁格 | 德国 |
威廉·格纳齐诺 | 德国 | |
2005年 | 布里吉特·克罗纳沃尔 | 德国 |
2006年 | 奥斯卡·帕斯托尔 | 德国/罗马尼亚 |
2007年 | 马丁·莫泽巴赫 | 德国 |
2008年 | 约瑟夫·温克勒(Josef Winkler) | 奥地利 |
2009年 | 瓦尔特·卡帕赫(Walter Kappacher) | 奥地利 |
2010年 | 赖因哈德·伊尔格(Reinhard Jirgl) | 德国 |
2011年 |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德利乌斯(Friedrich Christian Delius) | 德国 |
2012年 | 菲丽西塔丝·霍普 | 德国 |
2013年 | 西碧拉·莱维查洛夫 | 德国 |
2014年 | 于尔根·贝克尔(Jürgen Becker) | 德国 |
2015年 | 雷纳德·格茨 (Rainald Goetz) | 德国 |
2016年 | 马塞尔·巴耶尔 | 德国 |
2017年 | 扬·瓦格纳(Jan Wagner) | 德国 |
2018年 | 泰雷齐娅·莫劳 (Terézia Mora) | 匈牙利 |
2019年 | 卢卡斯·贝尔福斯 | 瑞士 |
2020年 | 埃尔克·埃尔布(Elke Erb) | 德国(前东德) |
2021年 | 克莱门斯·J.·塞茨(Clemens J. Setz) | 奥地利 |
2022年 | 埃米娜·塞夫吉·厄兹达马尔(Emine Sevgi Özdamar) | 土耳其裔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