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 编辑

2011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20114人民出版 出版的图书,作者莹、海峰。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教学料包,包括电子课件、教学大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基本信息

编辑

书名:政治经济学原理

:张莹、李海峰

类别:21世纪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页数:238页

定价:28元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ISBN:978-7-115-24306-5

字数:365千字

责任编辑刘琦、万国清

内容简介

编辑

本书结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实践,遵循科学性、理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开始,简要阐述了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规律,主要内容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垄断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等。

图书目录

编辑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

一、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3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4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6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 6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8

三、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9

四、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1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12

一、经济规律的内涵 12

二、经济规律的特点 12

三、经济规律的类型 13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与意 13

一、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13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4

小结 15

单元测试题 16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20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革与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 20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更替与一般规律 20

二、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22

第二节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 24

一、商品的二因素 24

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26

三、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28

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量 28

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8

二、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30

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0

第四节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1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经济条件 31

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32

第五节 货币的产生与职能 33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33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35

三、货币流通规律38

四、纸币、信用货币与电子货币 39

五、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9

第六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40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现形式 40

二、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42

三、市场机制43

第七节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45

一、正确看待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 46

二、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46

小结 48

单元测试题 48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5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55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55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58

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59

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60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60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62

第三节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63

一、资本的本质 63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64

三、剩余价值率65

第四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65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65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66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68

第五节资本主义工资68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现象与本质 68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70

三、工资的变动及其国民差异 70

第六节资本积累71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 71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必然性 73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后果 74

小结 76

单元测试题 77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实现 83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83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83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85

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 85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86

一、资本周转速度87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87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90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91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91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 91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92

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94

四、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97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97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97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物质基础 98

小结 99

单元测试题 100

第五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105

第一节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105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05

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06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06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08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 109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10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112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14

四、股份资本与股息 114

五、土地所有权与地租 116

小结 119

单元测试题 119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 124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124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124

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 125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26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实质 133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33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实质 134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138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40

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140

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143

第四节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47

一、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147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148

小结 150

单元测试题 150

第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159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59

一、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59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60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6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63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 163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64

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167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167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169

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7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7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172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73

三、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76

小结 179

单元测试题 179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5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8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187

三、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18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90

一、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190

二、现代企业制度1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194

一、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194

二、规范市场秩序 19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199

一、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99

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00

三、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201

四、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202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205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205

二、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205

三、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6

小结 206

单元测试题 207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 212

第一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12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12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13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16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217

五、统筹区域发展 219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 221

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21

二、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和战略格局 223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27

小结 230

单元测试题 231

主要参考文献 235

配套资料索取说明 237

编辑推荐

编辑

注重基础,把握前沿

系统阐述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吸纳近年来的新理论、新观点,捕捉前沿、关注现实,以提高读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形式活泼,简明易学

行文通俗流畅,正文之外的“小提示”、“经典语录”、“阅读材料”等栏目富有启发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型丰富,题量充足

章后安排题型丰富、题量充足的单元测试,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本章的重点内容。

配套齐全,方便教学

本书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料包”包括电子课件、教学大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等,均是编者多年来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的经验积累,经过多轮教学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