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金铨 编辑
胡金铨(1932年4月29日—1997年1月14日),祖籍河北永年区人,毕业于北平汇文中学,中国香港男导演、编剧、监制、演员。
1958年,进邵氏公司当演员、编剧和助理导演。1962年,与李翰祥合导《梁山伯与祝英台》。1966年,编剧和执导的电影《大地儿女》获得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和最佳发扬民族精神特别奖2个奖项。1968年,编剧和执导的电影《龙门客栈》获得第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和最佳编剧2个奖项。1975年,执导的电影《侠女》获得第2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技术奖。1979年,执导的电影《山中传奇》获得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剧情片导演和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3个奖项。1983年,执导的电影《天下第一》获得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设计奖。1992年,执导电影《画皮之阴阳法王》。
中文名:胡金铨
外文名:KingHu
别名:九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32年4月29日
逝世日期:1997年1月14日
星座:金牛座
毕业院校:北平汇文中学
职业:导演,编剧,演员
主要成就:1978年英国《国际电影指南》评选“世界五大导演”之一1966年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最佳发扬民族精神特别奖1968年第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编剧1979年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剧情片导演、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1983年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设计展开
1950年,王新章辞职,胡金铨被迫迁至北角康复公寓居住。加之不被获准参加香港理工学院升学考试,只好放弃升学,于嘉年印刷厂当助理会计兼负责电话薄校对以维持生计,因脾气倔强,被迫下岗,迁往蒋光超、马力居住的九龙界限街107号。
1951年,由蒋光超介绍,为龙马电影公司做广告、海报、布景等工作,为电影《我这一辈子》绘看板,半月后被解雇。为107号同院小学生补习英文期间,被学生沈家乐之父长城电影制片厂厂长沈天荫看中,之后在沈天荫的引荐下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任“陈设”一职,受万籁鸣、万古蟾赏识,负责电影《一家春》的道具、绘图与设计美工。
1952年,负责电影《深闺梦里人》、《儿女经》、《中秋月》的道具设计;同年,加入永华公司当助理导演,兼职编写电影故事、剧本,未予录用。
1953年2月,癸巳年除夕与冯毅、李翰祥、蒋光超、马力、沈重、宋存寿于九龙界限街107号结为异姓兄弟,称为“七大闲”。1954—1957年这一时期,辗转于亚东影业、永华、亚东、邵氏、亚洲片场、新天、东方、清华影业、电懋、海燕、四维等多家影业公司,先后得到朱石麟、李萍倩、陶秦、严俊、李翰祥、卜万苍、罗维、岳枫等导演的影响、指点和引导,并与李清、韩非、夏梦、林黛、王引、陈燕燕、李丽华、乐蒂等演员合作,广泛地接触和学习各种电影技巧;为充实自己,涉猎顾仲彝、张骏祥和黄佐临等戏剧、电影家的理论书籍,通过俄译英的文本一遍一遍地阅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电影大师的著作。
1958年,“美国之音”负责人迪克·麦卡锡赏识,在全东南亚申请的三十多人中挑中胡金铨,为他在华盛顿安排的工作,享受公务员待遇。
本不愿接受李翰祥建议自己与邵氏兄弟公司签约做演员的提议,后邵氏主管邵仁枚及总经理周杜文提议胡金铨签约为演员兼编剧,并说明写过一些剧本后,可有机会当导演,遂应允加入邵氏公司任演员兼编剧及助导。1958—1965年这一时期,在邵氏出演二十余部影片,期间编写了《花田错》《春天不是读书天》及《红胡子》等剧本。1959年,获凭借《江山美人》中“大牛”一角第6届亚洲影展最佳男配角奖。
1962年,在李翰祥执导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名任副导演,实则执行书院、下山访英台等片段的导演工作。1963年,接替李翰祥拍摄《玉堂春》。1964年,执导并出演抗日电影《大地儿女》。同年,被授命开拍布景、服装都与《大地儿女》相同的另一部同题材影片《丁一山》。
《丁一山》开拍两星期后亦停拍。
在台湾看好外景,邹文怀与台制签约协拍《红胡子》,被邵氏老板下令停拍,后由潘垒在台湾拍摄完成改为《山贼》,胡金铨为挂名编剧。同年,指导第一部新派武侠片《大醉侠》,并开始构思并编写《龙门客栈》(初名《起解》),后脱离邵氏公司,四处集资,后决定转投联邦公司,身赴台湾。
胡金铨
投身联邦
1966年8月,与联邦影业公司正式签订两年导演合约,第一部片为《充军》(即《龙门客栈》),为公司购买器材、训练新人(包括徐枫、石隽、白鹰、上官灵凤、韩湘琴、田鹏等人)。 9月,与联邦公司总经理沙荣峰受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长张群接见。
《大地儿女》获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剪辑奖、最佳发扬民族精神特别奖。《大醉侠》公演,卖座、评论皆佳。该片与《独臂刀》使他与张彻并称为“绝代双骄”。12月,12日《龙门客栈》在台中中横谷外搭景开拍客栈外景。
1967年5月23日,《龙门客栈》于联邦公司桃园大南国际片场杀青。8月5日,赴港处理影片《龙门客栈》配音。10月,《龙门客栈》上映,成为1967年台北十大卖座国语片之首,创香港开埠以来,中外影片卖座最高纪录,当年在台湾票房总收入新台币四百四十二万余元。 12月,《侠女》正式开拍。
1968年,《龙门客栈》获第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作品奖、最佳编剧奖。 3月,赴美参加「美国亚洲学会」。5月,《龙门客栈》参加德国柏林国际影展,成为第一部在日本戏院正式公映台湾出品的影片。1969年5月7日下午,《喜怒哀乐》在中影士林片厂开拍。
1970年1月,占士美臣(James Mason)来香港取景拍摄电影 《双面人顾先生》 ,受邀客串饰演日本商人一角,片酬高达十六万港元,打破港台两地演员片酬纪录。其后,以《钞票与我》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3月13日与唐书璇、刘绍铭、王敬义于香港美丽华酒店共同讨论电影。《喜怒哀乐》于10月9日公映。同年,《侠女》上集公映。
1971年2月,受邀于澳洲首都堪培拉参加第二十八届国际东方学会。《侠女》于香港完成,11月18日下集《灵山剑影》于香港公映,卖座不佳。自组公司
12月,自组金铨影业公司,开拍《空山灵雨》,后夭折。1972年,与嘉禾公司合作拍摄《迎春阁之风波》及《忠烈图》两片,6月开镜。《侠女》下集获第1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奖。
1973年,因参加巴黎东方会议,中断拍摄《忠烈图》。12月6日《迎春阁之风波》公映。同月,开始发表老舍研究专文。
1975年2月18日,《忠烈图》公映,后获当年芝加哥国际影展特别艺术贡献奖。与友人集资购得《侠女》的欧美发行版权,并亲自剪辑成长三小时的国际版本,参加戛纳影展。
享誉国际
1975年5月,获1975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金棕榈最佳影片
1981年4月,台北龙门画廊举行胡金铨画展。应台湾行政部门新闻局邀请,任金马奖电影竞赛评审团主席。在台自资拍摄首部时装喜剧片《终身大事》。10月,应菲律宾前总统马可斯夫人及马尼拉国际影展邀请,担任评审委员。
1982年1月,身赴菲律宾,担任马尼拉第一届国际电影节评审 。周转港、台、美之间,为其构思已久的《华工血泪史》集资,拟在美国拍摄。同时为台湾中影公司拍摄《天下第一》。5月,于台制开拍《大轮回》,结合李行、白景瑞分段合作。夏,应中国侨务负责人廖承志之邀秘密回大陆一行,探望阔别的亲人,并与掌管电影的官员谈论中国电影,居于北京饭店。 10月,25日晚间七时半第1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国父纪念馆举行,作为颁奖人的胡金铨和白景瑞在颁发「最佳美术设计」奖之前向全场说出了一段整场典礼中最发人深省的话。同年,计划拍摄《利玛窦神父传》,并应德国指挥卡拉扬邀约合作拍摄歌剧电影《杜兰朵公主》,后皆无结果。
1983年,春节期间《天下第一》在台公映。《天下第一》、《大轮回》应邀参加国际影展。
赍志以殁
7月,应聘担任《华工血泪史》导演,预定八月下旬赴美工作。这份合约书由美国山福、皮尔斯伯瑞财团发出,邀请胡金铨执导《华工血泪史》。8月始,接任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电影制作科主任职位 ,回港结束制作公司,定居美国加州。于洛杉矶罗耀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耶稣会院及旧金山附近的一所修道院收集《利玛窦神父传》资料。10月21日,《大轮回之第一世》获意大利国际科幻及幻想电影节获最佳导演奖。《天下第一》获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两项提名,及最佳服装设计奖。《大轮回》获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五项提名,及最佳剪辑奖、最佳美术设计奖。1985年,年初重拍京剧《三岔口》为剧情长片《大汉风云》,后筹拍《梅女》,皆无下文。4月,香港举办「胡金铨回顾影展」。7月,香港电影文化中心举办《胡金铨的足迹》专题展。 同月,《华工血泪史》英文剧本提交中影公司,中影公司正审慎研议该片的可拍性,表示支持资深导演是中影既定目标,如胡金铨的剧本合适拍摄,预算不致太高,而市场回收亦有相当把握,中影愿意支持胡金铨拍片。8月,香港第一影业公司负责人黄卓汉表示愿出资支持胡金铨拍《华工血泪史》。同年,受聘于美国加州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中国影视研究组任研究员。
1986年1月,为替筹划五年余的《华工血泪史》催生,与制片赴洛杉矶拜访胡绍基;4月,在台北导演舞台剧《蝴蝶梦》(白先勇监制、胡锦主演);9月,因心脏冠状动脉病发,在台北第一次动心导管气球扩张手术,并休养生息。
1988年2月,徐克电影工作室邀请胡金铨执导的新片《笑傲江湖》,定下月在台湾开拍。胡金铨进行筹拍工作;7月30日起,在台北的乐顾画廊举办「胡金铨电影手稿草图展」。8月,日本举行盛大的「胡金铨电影祭」,公映9部影片,10月并发行影碟。胡氏亲往参加座谈会及展开访问、宣传活动。计划拍摄以明代矿工造反为素材的《民变》,未果。 9月,法国南特影展十周年庆,胡金铨与侯孝贤等人受邀参加。12月,《笑傲江湖》在台湾外景开拍,徐克邀许鞍华参与导演,与胡金铨合作;同月26日,《笑傲江湖》在导演胡金铨的要求下,预计成本为一千五百万港币。胡金铨拍的部分后来都未用上。
1991年2月,赴西德应邀出席柏林影展,除其电影作品「空山灵雨」、「笑傲江湖」等片做观摩放映外,个人参加了「亚洲电影发展」和「世界电影趋势」专题座谈;同年,《空山灵雨》修剪成九十分钟版本再版发行,后重回大陆筹拍《画皮之阴阳法王》,在西北各地勘察外景。1992年,获香港电影导演会颁赠「终身荣誉大奖」。1993年9月,《画皮之阴阳法王》在香港公映,票房$1,315,857.00,仅为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第117位。随后定居美国。
(1992年——1996年,在美仍不断为《华工血泪史》筹集资金,数度修改剧本。此外亦提出了《咆啸山村》、《毒药》及动画片《深海的战争与和平》等拍摄计划,都未成事。)
1994年6月,香港演艺学院设立“荣誉院士”衔位,成为第一位获颁荣誉院士的艺术工作者。1996年,年底《华工血泪史》获得英国Goldcrest公司投资一半,另外张家振、吴宇森的美国公司则参与制作并找到另一半的制作费,准备数月内开镜。
1997年1月,初专程回台参与好友李翰祥追悼会事宜,定12日返美 ;为安心全力投入新片拍摄,顺道到台北荣民医院作心脏检查,在医生劝告下决定做心脏导管气球扩张手术,并准备19日回美继续筹备新片。14日上午,入院动手术,下午出现心律不整,傍晚六时廿五分去世,享年65岁。
家庭
胡金铨祖籍河北省永年古城南仓门街。祖父胡景桂曾出任清朝监察院御史,伯父胡源汇(号海门)为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央委员,曾任国民党联合政府国府委员。父亲胡源深早年随兄长胡源汇留学日本,于日本京都大学学成采矿冶金专业,回国后在河北井陉煤矿当技师,民国时期则转行经营起了面粉厂。母亲刘庆云擅长工笔国画,胡金铨幼年则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从师练习国画艺术。副导演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年)
《倩女幽魂》(1960年)
《金凤》(1956年)
助理导演
《有口难言》(1955年)
《春天不是读书天》(1954年)
《忠烈精武门》(1977年)
胡金铨以人物的血肉之躯在空间疾笔狂书,想象力之丰富与技巧之高超,令人目瞪口呆。
——香港影评人:黄爱玲
我觉得胡金铨的电影,拍得很工整,他对电影的语言非常的熟识。他对电影的要求:除了是一个电影之外,还是一幅画。他要求电影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画,他的视觉效果很优美,很传统,但同时也很诗意。但因为太过要求像一幅画,有的时候也会点到为止。他要求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节奏,这个节奏来自一份他心目中所想的一份音乐,所以他的电影你会觉得剪辑很成功,有一种蛮强烈的音乐的节奏感,或者是韵律感……胡金铨是很仔细的。 ——导演:吴宇森 在他身上学到非常多东西,他有深厚的中国学养,什么都懂,只要肯问他都能回答,尤其我们在都市太久,对中国历史、地理疏远,他身上可以学到各种古老的文化和传说。——导演:王童胡金铨如果晚生几十年,可以在大陆拍片,又或者有外国的资金支持,其成就应不止此。——导演:张彻
别的武侠片里,人物总是飞檐走壁的,只有胡金铨武侠片里的剑客是独步于寂寥的荒野之中。有人说胡金铨选择了一条困难而孤独的电影之路,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空山灵雨》这些经典,他在我心中是一位大师。——导演:蔡明亮胡金铨的电影,让我们不断回去看他那个武侠世界,我们今天的导演,可以用他的东西,比那些模仿西方的电影还要新颖,还要有创意。——导演:徐克
导演一生达观,多才多艺,几近电影方面的文艺复兴式的全才人物,对华语电影殊多贡献。在洛杉矶玫瑰岗墓园安葬胡导演骨灰的追思会上,朋友们推我致辞,我记得我的意思是,胡金铨导演的离世,好比名贵瓷器,碎一件,少一件。 ——作家:阿城
唐代之后,戟已经不用于实战了,摆在门口,当礼仪用具了,那个时候它的功用就是门戟,宫殿、庙宇要摆的戟。胡金铨拍《天下第一》的时候,他有一个背景图片,就是这种戟,我觉得做得太细了,就是纯背景出现,他都做得那么好。大部分导演都不重视细节的考证,除了徐克,我就看到胡金铨很重视。——电影制片人、演员、兵器顾问:张海“太认真了”乎?还是应该就要这样认真?我也一直没有定论,但胡金铨就是那样认真,却可以肯定。——作家、编剧:倪匡
国外评价
后世将会记得他是在理论实践上提出戏曲风味电影的中国导演,成功地将电影技巧与传统戏曲艺术融汇贯通于电影中。在这一方面他依然是无人能及的。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在香港与台湾影业内的成就的确充满英雄感。胡金铨将武打类型推上电影概念的九重天上。在试图融汇中国戏曲与电影这种源于西方艺术形式时,胡金铨也许就是佛学里提及的舟子, 将观众从东方的河岸渡到西方,然后再将他们渡回来。(新加坡影评人张建德评)
1997年1月20日上午,胡金铨追悼会在松隆路佛光山台北道场举行;1月30日下午,胡金铨告别式在台北市立第一殡仪馆举行,台湾省长宋楚瑜前往行礼致祭,并慰问家属;2月1日,新闻局副局长李大维代表新闻局长苏起赠送纪念状给胡金铨,由胡金铨三姐胡谷平代表接受;2月4日,台湾财团法人国家电影资料馆安排“怀念影人:胡金铨专题影展”,20日,举办“胡家班弟子话老师”座谈会,邀请石隽、王念慈等人参加;2月22日,获中华民国电影导演协会颁赠“终身成就奖” ;2月24日,台北、洛杉矶、香港各地胡氏友好举行追悼、纪念会,其遗体火化后运回洛杉矶安葬。
1998年1月12月,第三十四届金马奖颁授“终身成就奖”;1月14日,台湾省长宋楚瑜主持胡金铨导演纪念碑奠基动土仪式。
1999年1月14日,纪念胡金铨塑像、纪念馆将成立;4月28日,胡金铨导演铜像纪念碑于金宝山碑林纪念特区落成 。
2002年7月,石隽、徐枫为成立“胡金铨导演文化艺术基金会”大力奔走,下午齐聚电影资料馆,与馆长李天商议成立基金会后的系列活动,胡金铨的前妻钟玲、女星彭雪芬的特别助理也出席,总召集人石隽说,已募得500万元,可以向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办理申请立会手续。未来基金会将在全球举办胡金铨电影作品回顾展、剧本文稿展,还将出版胡金铨电影DVD专辑,传承胡金铨的艺术精神。
作品 | 类型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作者 |
---|---|---|---|---|
《胡金铨电影回顾展》 | 电影研究 | 1980年 | 中华民国电影发展基金会电影图书馆 | —— |
《胡金铨的足迹》 | 电影研究 | 1985年 | 香港电影文化中心 | —— |
《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 | 电影研究 | 1997年9月5日 | 日本草思社 | 宇田川幸洋、山田洋一(中文版:厉河、马宋芝译) |
1998年10月 | 香港正文社 | |||
电影研究 | 1998年 | 香港临时市政局、香港国际电影节 | 罗卡、卓伯棠、吴昊 | |
《书剑天涯,浮生显影——大师胡金铨行者的轨迹》 | 电影研究 | 1999年 | 财团法人国家电影资料馆 | —— |
《胡金铨的世界》 | 电影研究 | 1999年 | 亚太图书出版社 | 黄仁 |
《胡金铨与》 | 电影理论 | 2006年 | HKU Press | 张建德 |
2014年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胡金铨的艺术世界》 | 电影理论 | 2007年11月26日 | 跃升文化:台北金马系列丛书 | 梁秉钧 |
《胡金铨电影传奇》 | 人物传记 | 2008年3月 | 明报出版社 | 胡维尧、梁秉钧 |
《阴阳界:胡金铨的电影世界》 | 电影理论 | 2011年12月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吴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