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痕痕 编辑
痕痕,女,上海人,作为《最小说》的文字总监,最世文化副总经理,痕痕可以说“阅文无数”,经由她手发掘的作者,在《最小说》上人气爆棚,由她负责的单行本,在全国畅销书排行榜上高居前位。对于这样的一个身份特殊的“作者”,我们无须赘述她对文字的领悟和感知,对文字的审美与创作;我们在《痕记》中看到 的,是她身为一个编辑的敬业精神,和作为一个作者在创作时的认真和诚意。这个名为“感同身受”的东西,已经足以每一个人。我们迫不及待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的编辑,推荐给每一个他们负责的作者,推荐给热爱编辑工作、并且梦想成为其中一员的人,推荐给所有热爱写作,渴望被伯乐赏识的创作者们。代表作:《痕记》。
作品讲述
《痕记》的作者是最小说首席编辑痕痕第一次以一个作家的身份,郭敬明以一个出品人的身份,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关系。痕痕用她冷静而精准的文笔,一点一点把郭敬明、落落、安东尼等作家外壳的亮片剥去,让他们换了睡衣,卸了浓妆,仿佛一颗煮熟剥壳后的鸡蛋般,又稚嫩又脆弱地摆到了桌上。这部书具有意义的,仅仅只是一个作家对生活、对人性最真实而精准的捕捉。她放下了所有她身上的标签,上海最世副总经理也好,作家经纪部总监也好,《最小说》文字总监也好……这些身份都不再具有意义,她此刻,就是一个正在捕捉记忆碎片的作者。
我喜欢在描述这个作者之间加上许多个“我的”。本书的作者痕痕,她曾是我的编辑,也是我的同事,是我的朋友,是我非常喜欢的女生——我总恍惚以为在冠上强烈的占有欲定语后,被一再反复重叠的她,如同小时候必须要从柜台那头争来的最漂亮的玩具,而随后我可以在这场意向中朝她伸出手臂,犹如她在本书中用文字拥抱了我一样,回以她我最亲密的真诚和感激。起初听到她对于“想写一本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书”,这样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准确获悉内容的消息时,我的头脑内也确实是困惑的,这种困惑不仅来自对那本当时尚不得而知的书籍内容,更来自痕痕被束缚在我脑海中的固定形象——一直以来,她作为许多本畅销书后必然存在的“特约编辑”,以扎实,稳定,可靠的工作态度著称,她选稿,约稿,编稿,并出现我身边催稿时脸上总写满了悲壮的锲而不舍——在我眼中,她是个优秀的编辑,而我一贯的盲目和愚蠢使自己显然错过了观察她自己的文字如何定形至最美的过程。
所以我被这本成书的结果史无前例地触动了一回。尽管过去在阅读她的博客时也曾倍感惊艳,但我终究是没有好好坐下来静心观察眼前那么神奇而从容的一次开放。幸运的是我终究得以收获她的花香。我读她的文字,它们的确如同来自邻人们友好的窗台,似近非远,淡然又温暖地,从感官侵入到心脏。
在提及本书前,请先允许我再多费点笔墨地说一说她。哪怕是自认为非常熟识的当下,痕痕依然有一半时间流露着我难以琢磨的气场。那些我无法顺利把握的不同,并非“处事之道”这般宽泛的词语。我常常在面对她的时候感到异常的不从容,我想自己和她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在同一个宇宙内同步进行的,可不同寻常的是,以往这类错位感总会带来的排斥,在她身上却形成了非常奇妙的吸引力,使我乐于猜测,乐于观察。她天生带有别致的幽默感,为众多人喜爱的同时,个性上却时常流露出谨慎和羞赧,尤其是无论在怎样热闹的场面中,她一直将自己安排成旁观者的角度,很少会参与到已经沸点状态的温度中。由她掌控的轨道里,被严谨地着重了秩序和必然的温柔——我坚持她是非常温柔的人,尤其是当阅读完她在本书中所写的每篇文章后。那其中满溢的温柔几乎能够让人丢盔弃甲,即使已经被她用最控制的笔道书写,我们可以在文字中一行行阅读出她精妙的笔力如何平静地与她深厚的温柔作着一次次领域划分。
我对于无法完全掌握她的自信,也是在读到她所写的《痕记》后才更加地推进了一层。如前文所说,整本书带给我惊艳的阅读感受,是哪怕完全抛弃了主观倾向后,照样可以为之竖上大拇指的一个高分。她在整本书中把握出的距离感,为自己和每个被描述的作者间,拿捏了恰到好处的几步之遥,她看似亲近但并没有在亲近后引发的盲点区域里深陷,她看似遥远可终究在每一字每一句下埋入了近在咫尺的吐息。而虽然不止一次强调她本人与作品中那些显见得温柔,可在文字中,直观体现出的却是她固有的怅然和无奈,她有时甚至在描写里找到了极为贴合的冷漠生疏,像把梳子要将那些与人情过度纠葛的事件打理开,她老练地明白该在什么时候予以降温,而又在什么时候用这份冰点去点燃读者的泪腺。
到后来我俨然是喜爱她的文字本身,喜爱她文字中非同小可的技巧,以及大量将之柔化了的语言气氛。她一直以来的大将之风最终是在这本《痕记》里堂堂地亮相了,她让我们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那么,最后来说说我无法主观看待的那部分。过去读到《庄子·徐无鬼》中的记载说,当庄周的挚友惠施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一句“惠子知我”,足够表明我今天在撰写这则序言时的心境。其实我想表述的不止是谢意,也不止是感动,我想的一定是有更深重的内容以至于在几秒内连自己也无法明白。在那个晚上,她将两篇与我有关的文字发给我看以后,我一定是哭了的,我相信自己的情绪也极度复杂,被她的书写所催生的除了最基本的动容外,还有不甘,还有委屈,还有惆怅,还有歉意,还有其他等等一系列的吧,而之所以她能够那么出色地在我胸口投入这样一块石头,就是因为她懂得了我。
我相信到此为止,世界上最出色的三个字不应当是“我爱你”或“我想你”,它们必须要让位给“我懂你”。当谎言可以轻易地使我们说出前两句时,再无需底线的谎言也无法让我们说出“其实我懂你”这样的句子吧。
回想过去三年的种种交际,在我最消沉最一蹶不振的时候,当时我完全无力顾及任何周围人的感受,只想把自己从这个世界上完全地勾销掉——而那一切,痕痕都是看在眼里的,她非常明白,她都知道。这是尽管在一个已经相对明朗起来的今朝,仍然会让我觉得酸涩的句子。我感谢她的驻守,感谢她的关照,感谢她的陪伴,而她俨然是许多人的守护者,她不需要做得太多,绝大多数时候,本书中被记载到的作者们只是需要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很多话我们无从说出口,很多心绪我们无意对外张扬,但有你明白,就比什么都好了。
我相信每个在本书中被记载到的作者,都会与我一样,犹如收获了年内最欣慰的礼物。它能使我心甘情愿地低下头去,低下头去,在一个呼吸的瞬间把眼泪挤在指缝里。
或许在随后的日子里,痕痕依然将以那位最可靠的“特约编辑”形象出现在我们所有人的书后,她依然会在你不能判断的频道里切换“搞笑”和“不苟言笑”两种面容,她依然会在各个重要场合成为大家都争相与之合影的美人,她依然会在几步之遥的距离里,做那个温柔和有力的守护者。
时至今日我已经无法想起自己最初是在什么时候与她有了第一次的照面了。那应该早在五六年前了吧。当时我不知道,而她也一定不知道,她会用自己的眼睛和笔触,把一个载沉载浮的人,搭救上自己的船,而我则会在那条船上,找到一场最安稳的觉——
这真的是,让我无法再有任何奢求的臼杵之交了。
章标题 | |
---|---|
《催稿症》(摘选自《痕记》) | |
《那个少年》(摘选自《痕记》) | 《最小说》2010年第10月刊 |
《如果你变成回忆》 | 《最小说》2011年第1、2月合刊 |
《怪兽》 | 《最小说》2011年第3月刊 |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 《最小说》2011年第4月刊 |
《夜舌》 | 《ZUI Silence·旧时风物与光阴箴言》2011年第4月刊 |
《人生海海》 | 《Zui Silence ·MaMa 》2011年第5月刊 |
《化妆》 | 《文艺风象·假妆》2011年第5月刊 |
《少年与灵药》 | 《ZUI Silence·遇见百分百男孩》 |
《往事纷至沓来》 | 《最小说》2011年第12月刊 |
《LITTLE LEGACY 》 | |
《我喜欢你在黑暗中》 | 《最小说》2012年1月刊 |
《好吃的》 | 《文艺风象·零嘴儿》2012年第2月刊 |
《孤僻者之恋》 | 《最小说》2012年2月刊 |
No.1 什么样的投稿文章能过《最小说》的初审?
没有什么样的投稿是一定能过《最小说》初审的。
我认为好的文章,首先要让作者本人满意。作者要对文章有严
格的要求,对自己的叙述风格有准确的定位。编辑能发现但不
能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所以最关键的,就是作者自己对文章
的把关,尽量做到让自己满意,这样才有机会过初审。
No.2 作为一直与文字打交道的《最小说》文字总监,为何到现在才出书?
一般作为编辑,自己是不适合出书的,因为编辑需要把握作者
的文章质量,需要和作者沟通文章的修改意见,相当于给作者
当参谋,有时候还要想一些好的情节辅助作者写作。如果编辑
出书,对编辑工作多少有一些影响。在年初的时候,小四给我打电话,说希望我出版一本“编辑手记”,记录和作者们交往的点滴,于是才开始有了写作的勇气。
No.3 和小四真的不是情侣吗?
绝对不是情侣关系。因为认识了好多年,彼此的缺点看得一清
二楚,即使假想成情侣关系,也会觉得有点儿over......
No.4 痕痕是怎样与作者打交道的呢?会很严厉吗?
我不会对作者严厉的、编辑和作者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彼此都
是依据着信任和理解开展工作的。与作者打交道,无论怎样我
都不可以失信于人,不可以让别人失望。这样才会建立起坦诚、
依靠,和信赖。
No.5 痕痕是怎样培养自己作为编辑的能力的?
多阅读,多审稿,自然就会发现,写作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有时候我还可以准确地断言,某篇文章是作者的处女作。阅读的经验
丰富了,自然就可以从文章里看出很多的讯息,写作也像学习一样,
有阶段和年级的区分,编辑需要在不断的阅读中让自己更专业和权威。
No.6 痕痕最爱吃什么?对美食有什么研究吗?
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候自己做了小点心,就觉得非常好
吃,吃到好吃的菜也想记录下来,我觉得食物会让生活变得
比如某种食材,用一种特别的做法,口感就会妙趣无穷。
No.7 最近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最近开始在赶稿,情绪不稳定,被说成“一阵一阵的”.....
No.8 觉得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痕记》里我记录了一些对于写稿的意见,我认为写作最重
要的就是找到内心的真实感觉,找到适合自己的叙述方式,不
附和什么感觉而写,不附和什么风格而写。除此之外作者还需
要具备正确的、不落俗套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