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 编辑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国培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亚洲校园。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59年,被中央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2002年,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2018年,成为首批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的20所高校之一。
截至202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占地面积1191亩(海淀校园、西城校园、昌平校园),另建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下设3个学部、27个学院、2个系、11个研究院(所)、4个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开设本科专业77个。
中文名:北京师范大学
外文名:BeijingNormalUniversity
简称:北师大、BNU
创办时间:1902年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师范类
学校特色:双一流(2017年、2022年)985工程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2011计划展开
清末时期
京师大学堂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19世纪末,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定屈辱的《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有识之士痛感时局之危急,急起救亡图存,开办新学培养人才,是措施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
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
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12月17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
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
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这是中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
民国时期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北京高师开办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师和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及大学三年级优秀学生,开中国高等学校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之先河。
北京师范大学
1923年,又续办国文、英语、史地三部的研究科。至此,北京高师已经成为学科门类较齐全,不仅能培养师范与中等学校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而且能够培养各科专门学术人员的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北京高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始建于1908年的北京女高师亦于1925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国内其他高等师范学校都相继并入或改为普通大学的时候,北京高师和女高师先后改为师范大学,对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独立存在具有深远影响。
1927年,北京国立高校被整合为京师大学校,改称京师大学校师范部。1928年,国民政府实施大学区制,平津国立高校被整合为国立北平大学,改称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1929年8月,重新独立设置,称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1931年7月,由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沿革而来的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并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下设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大改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同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并于次年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1940年,西北师院奉命迁往甘肃省兰州市。为减少损失和解决新校址房屋不足,从1941年起,老生在城固逐年毕业,新生在兰州招收。至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全部搬迁兰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春,学校师生陆续迁回北平,部分教师留在西北,充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教师,支持了西北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年11月迁回北平的学校开学。
建国初期
1949年2月,北平解放。9月,北平改称北京,学校也相应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1950年,毛泽东主席亲临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并为学校题写校名。
辅仁大学
1952年,与辅仁大学合并,中国大学理学院、燕京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室和教育专修班等先后并入。
1953年,北太平庄校址奠基,1954年起主校区由和平门外新华街旧址陆续迁入新校址。
1959年,北京师范大学被中共中央指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文革时期
1966年后,学校经历了10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的浩劫。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北京师大广大师生员工忠于职守,坚持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卓越成绩。
1976年10月,党和人民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通过拨乱反正,学校的教学、科研、思想工作和后勤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明确提出了办成全国一流、国际上有影响、高水平的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改革开放
1978年,学校党委提出,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上来,努力把学校办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
198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高校。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1984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师范大学为全国10所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并被批准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高校。
1992年,江泽民主席出席学校建校90周年庆祝活动,并为学校题辞“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谱写中国教育的新篇章”。
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1年,学校第十次党代会通过的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做出了转型与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将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大学的发展目标。
2002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起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四所院校,学校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同年,学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出席庆祝大会,江泽民同志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发表重要讲话;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
2006年,入选国家“111计划”;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通过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用15年左右的时间,即到2020年,使北京师范大学跻身于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行列。到21世纪中叶,努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
2007年,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
2008年,学校完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国试点单位任务,成立“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承担美国奥运代表团适应性训练营地的建设任务和奥运志愿服务任务,学校还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全优成绩。
2009年,学校整合资源成立教育学部,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入选国家“珠峰计划”。
2010年以来,学校成立了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跨学科开放式共享平台,服务国家重要决策和区域发展需要,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建校110周年之际,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沙河高教园区新校区奠基,开工建设。同年5月,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7年8月2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珠海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方在广州签署协议,将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基础上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9月,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9月,学校举行“一带一路”学院成立大会;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4月8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建设;7月,生态环境部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2020年1月,首批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
2021年1月,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4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成立;5月,学校党委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7月13日,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签署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合作协议;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12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建设银行产教融合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师大举行。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4月,北京师范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8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揭牌成立。
今日北师大
科研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联合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2个、北京市工程中心4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基地1个、中国文联文评论基地1个、北京教育法制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新型智库1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5种。
科研平台类别 | 科研平台名称 |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联合) |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 | |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 ||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中心 | ||
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 | 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实验室 |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实验室 | |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实验室 | 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实验室 | ||
水沙科学实验室 | 放射性药物实验室 | ||
数学与复杂系统实验室 | |||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 |||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 | 俄罗斯研究中心 |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 |
金砖国家合作中心 | G20反腐追逃追赃研究中心 | ||
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 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虚拟现实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 |
文艺学研究中心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 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 ||
发展心理研究院 |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应用实验心理学实验室 | 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实验室 | |
应用光学实验室 | 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 | ||
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实验室 | 教育技术学实验室 | ||
抗性基因资源与分子发育实验室 | 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实验室 | ||
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实验室 |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实验室 | ||
北京市工程中心 | 生态服务产业规划与设计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市流域环境生态修复与综合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北京市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中心 | 北京市陆表遥感数据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 |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基地 | |
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基地 | 北京语言文化建设研究中心 | ||
中国文联文评论基地 |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 ||
北京教育法制研究基地 | 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 | ||
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 |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 ||
北京市新型智库 | 首都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 ||
其它省部级平台 |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 | |
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脑科学与认知科学教育部网上合作中心 | 北京市辐射中心 | ||
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 |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研发试验服务基地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网及2015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官网)
科研成果
人文社科研究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社会科学总论位列ESI世界前1%;“十二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项,位居全国第五;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申报中,立项数单批次位列全国第一;“十二五”期间,累计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三年到位科研经费过亿;“十二五”期间,该校为第一单位发表的CSSCI论文居全国高校第四位;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获奖26项,居全国前列;在第十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27项,其中一等奖9项,位列北京市第一;一代宗师白寿彝教授任总主编的22卷本、1200多万字的巨著《中国通史》,被誉为“20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
自然科学研究
“十一五”期间,该校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共获准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课题)77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共679项,国家“973”项目、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23项,国家“863”计划课题26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行业公益性专项29项,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6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3项,国际合作项目7项,有4人次作为首席科学家;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该校为第一单位的论文为4333篇,SCI论文3062篇,EI论文1649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2012-2014年,该校获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498项,国家“973”项目、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35项,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行业公益性专项25项,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5个。该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奖励共1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及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1-2014年,以该校为第一单位发表的SCI论文2530余篇,EI论文1260余篇,CPCI-S论文620篇,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2022年1月5日,北师大课题组在“新青年时尚消费趋势发展”研讨会上,发布了《2021新青年时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 12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宋艳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Transcranial photobiomodulation enhances visu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in humans”(经颅光生物调节增强人类的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的研究论文。首次论证了经颅光刺激技术对人类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改善的有效性以及特异性。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分为两种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比较教育研究》
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教师教育研究》
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主办,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教育学报》
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中国教师》
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入选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馆藏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历经百余年沧桑,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图书室逐步发展成为目前馆舍面积4.1万平方米的颇具现代气息的图书馆。图书馆主馆面积32000㎡,主馆南区、学科分馆等面积3914.20㎡,昌平校园G区分馆面积4997㎡,总计40911.20㎡。
截止2018年底,纸本文献总量达510.1万余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1万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874万余册,学位论文882万余篇,引进中外文数据库374个,自建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26个。教育学科资源是我们颇具特色的重点建设馆藏。2008年,我馆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我们的古籍线装书达3万余种40万余册,善本古籍3500余种,130种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3个学部、27个学院、2个系、11个研究院(所),4个书院,有本科专业77个。
学部/院系 | 专业 | |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教育学类(教育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 |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 地理科学类(基地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理科学(励耘实验班)、资源环境科学(本研一体培养班) |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 心理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励耘实验班))、心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 | |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经济学专业(励耘实验班)、金融学专业、金融科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瀚德实验班)、工商管理专业(数字企业管理实验班)、会计学专业 |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专业(卓越实验班) | |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 社会学专业 | |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 |
汉语言文学专业 | ||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方向)专业 |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历史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强基计划) | |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强基计划) |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 物理学专业、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 | |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 化学专业、化学专业(强基计划) | |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 天文学专业 | |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 | 统计学专业 | |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 |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态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强基计划) | |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治理方向)) |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学院 | 基础理科(含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人文学科(含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和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 | |
北京师范大学瀚德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法学专业(法学院) |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 | -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 汉语言文学专业(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英语专业(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历史学专业(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地理科学专业(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体育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 | |
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 人文科学试验班(汉语言文学专业、英语专业、历史学专业)、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物理学、系统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创新实验班)、应用统计学专业)、理科实验班(地理科学、心理学、生物科学、化学) | |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 |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湾区国际商学院 | 社会科学试验班(经济学专业(数据科学方向)、金融科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球领导力方向)) | |
北京师范大学乡长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 | - | |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 - | |
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 - | |
水科学研究院 | - | |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 - | |
- | ||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 - | |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 | - | |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 - | |
新材料研究院 | - | |
教材研究院 | - | |
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有教职工3437人,其中专任教师2313人,93%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9%的专任教师具有海外学历。有两院院士(含双聘)22人、资深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4人、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8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42人、海外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42人。
校园风光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舒华、王静爱、郑光美、毛振明、王昆扬、张斌贤、王一川、欧阳津
序号 | 姓名 | 院士类别 | 备注 |
---|---|---|---|
1 | 黄祖洽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已逝) |
2 | 王梓坤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 |
3 | 陈木法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 |
4 | 刘伯里 | 工程院院士 | 专职 |
5 | 刘若庄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 |
6 | 方维海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 |
7 | 孙儒泳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已逝) |
8 | 郑光美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 |
9 | 李小文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已逝) |
10 | 王乃彦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1 | 李朝义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2 | 戴汝为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3 | 安芷生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4 | 张新时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5 | 王永炎 | 工程院院士 | 双聘 |
16 | 刘鸿亮 | 工程院院士 | 双聘 |
17 | 侯立安 | 工程院院士 | 双聘 |
18 | 刘昌明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9 | 林学钰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20 | 李京文 | 工程院院士 | 双聘 |
21 | 凌永顺 | 工程院院士 | 双聘 |
22 | 陈松蹊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序号 | 姓名 | 教授类别 |
---|---|---|
1 | 刘家和 | 人文社会科学荣誉教授 |
2 | 顾明远 | 人文社会科学荣誉教授 |
3 | 林崇德 | 资深教授 |
4 | 资深教授 | |
5 | 王宁 | 资深教授 |
6 | 黄会林 | 资深教授 |
7 | 资深教授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处官网)
序号 | 研究方向 | 带头人 | 获评年份 |
---|---|---|---|
1 | 粒子系统、马氏过程与谱理论 | 陈木法 | 2001年 |
2 | 概率论 | 陈木法 | 2007年 |
3 | 流域水环境、水生态与综合管理 | 张大勇、杨志峰 | 2011年 |
4 |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 董奇 | 2012年 |
5 | 地表过程模型与模拟研究 | 史培军 | 2013年 |
6 | 理论化学 | 邵久书 | 2014年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
1 | 仿生纳米给药系统制备关键技术及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研究 | 龚兵 | 2007年 |
2 |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创新引智基地 | 史培军 | 2008年 |
3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创新引智基地 | 张大勇 | 2013年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试点学院1个,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6个;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话剧);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地理学
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教师教育、创意人才、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化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心理学
国家体制改革试点学院(1个):教育学部
国家级教育培养基地(3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 | “励耘计划”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励耘计划”地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励耘计划”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励耘计划”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励耘计划”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励耘计划”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励耘计划”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励耘计划”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励耘计划”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
“励耘计划”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序号 | 批次 | 专业名称 |
---|---|---|
1 | 第一批 | 特殊教育 |
2 | 汉语言文学 | |
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4 | 物理学 | |
5 | 第二批 | 历史学 |
6 |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 |
7 | 心理学 | |
8 | 天文学 | |
9 | 第三批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10 | 影视学 | |
11 | 地理科学 | |
12 | 体育教育 | |
13 | 第四批 | 思想政治教育 |
14 | 化学 | |
15 | 环境科学 | |
16 | 第六批 | 教育技术学 |
17 | 英语 | |
18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中国教育在线官网)
序号 | 教学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
1 | 区域地理教学团队 | 王静爱 | 2007年 |
2 | 心理学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舒华 | 2008年 |
3 | 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郑光美 | 2008年 |
4 | 分析类课程教学团队 | 王昆扬 | 2009年 |
5 | 学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团队 | 毛振明 | 2009年 |
6 | 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郭英德 | 2009年 |
7 | 刑法学教学团队 | 赵秉志 | 2009年 |
8 | 外国教育史教学团队 | 张斌贤 | 2010年 |
9 |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 欧阳津 | 2010年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
1 | 电视学概论 | 于丹 |
2 | 中国电影艺术史 | 周星 |
3 | 天文学导论 | 何香涛 |
4 | 统计学导论 | |
5 | 世界古代史 | 杨共乐 |
6 | 中级无机化学 | 朱文祥 |
7 | 学与教的基本理论 | |
8 | 中国地理 | 王静爱 |
9 | 环境地学 | 赵烨 |
10 | 生物学教学论 | 刘恩山 |
11 |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 何克抗 |
12 | 外国教育史 | 张斌贤 |
13 | 分子生物学 | 张俊杰 |
14 | 教育技术学导论 | 黄荣怀 |
15 | 环境科学概论 | 刘静玲 |
16 | 细胞生物学 | 桑建利 |
17 | 数学分析 | 王昆扬 |
18 | 王一川 | |
19 | 国际贸易 | 赵春明 |
20 | 西方哲学 | 韩震 |
21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郭英德 |
22 | 化学教学论 | 王磊 |
23 | 体育运动心理学 | 殷恒婵 |
24 | 伦理学原理 | 廖申白 |
25 | 发展心理学 | 林崇德 |
26 | 体育与健康 | 毛振明 |
27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王建民 |
28 | 远程教育学基础(开放和远程教育) | 陈丽 |
29 | 普通心理学(下) | 陈宝国 |
30 | 古代文学史(一) | 尚学锋 |
31 |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 左明雪 |
32 | 植物生物学 | 周云龙 |
33 | 教育学原理 | 石中英 |
34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杨耕 |
35 | 计算物理基础 | 彭芳麟 |
36 | 基础生态学 | 孙儒泳 |
37 | 普通动物学 | 郑光美 |
38 | 分子生物学实验 | 魏群 |
39 | 古代汉语 | 王宁 |
40 | 外国文学作品选读 | 刘洪涛 |
41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王炳林 |
42 | 材料化学 | 李奇 |
43 | 民俗学 | 万建中 |
44 | 学校管理学 | 高洪源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教学成果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76部教材列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24部教材入选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5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得第四至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4项,获奖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2001-2014年,共获得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理科基地建设项目、北京市质量工程项目等省部级(含)以上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810项,经费总计1亿2千多万元。
北京师范大学
2019年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军训 打造品牌 依托学生社团强化国防育人实效——北京师范大学国防教育特色工作汇报》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学科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8年成为首批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现有38个学科涵盖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6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学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数量居全国高校第六位。
2022年2月14日,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学校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科类别 | 学科级别 | 学科名称 | ||
---|---|---|---|---|
国家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教育学 | 心理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数学 | 地理学 |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民俗学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
中国古代史 | 理论物理 | 物理化学 | ||
细胞生物学 | 生态学 | 系统理论 | ||
环境科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
北京市重点学科 |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 自然资源 | ||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 中国史 | 生物学 | 公共管理 | |
艺术学理论 | 戏剧与影视学 | |||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 外国哲学 | 世界经济 | 凝聚态物理 | |
无机化学 | 有机化学 | 环境工程 | ||
英语语言文字 |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 天体物理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8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官网)
博士后流动站名称 | ||||
---|---|---|---|---|
数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系统科学 | 艺术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物理学 | 中国史 | 公共管理 | 戏剧与影视学 | 天文学 |
生物学 | 世界史 | 理论经济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地理学 | 教育学 | 化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生态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心理学 | 哲学 | 体育学 | 统计学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门类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及授权时间) | 序号 | 二级学科名称 | 学位授权类别 | 备注 |
---|---|---|---|---|---|
哲学 01 | 哲学★0101 2003.09 | 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2 | 中国哲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3 | 外国哲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4 | 逻辑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5 | 伦理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6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7 | 宗教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8 | 科学技术哲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9 | 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10 | 价值哲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经济学 02 | 理论经济学★0201 2003.09 | 11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2 | 经济思想史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3 | 西方经济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4 | 世界经济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5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应用经济学☆0202 2011.03 | 16 | 区域经济学 | 硕士点 | - | |
17 | 金融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8 | 国际贸易学 | 硕士点 | - | ||
19 | 劳动经济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法学 03 | 法学★0301 2018.03 | 20 | 法学理论 | 博士点/硕士点 | - |
21 | 法律史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22 | 刑法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23 | 民商法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24 | 诉讼法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25 | 经济法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26 | 国际法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政治学☆0302 2011.03 | 27 | 政治学理论 | 硕士点 | - | |
28 | 中共党史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29 | 国际关系 | 硕士点 | - | ||
社会学★0303 2018.03 | 30 | 社会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31 | 人类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32 |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2006.01 | 3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34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35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36 | 思想政治教育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教育学 04 | 教育学★0401 1998.06 | 37 | 教育学原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 |
38 | 课程与教学论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39 | 教育史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40 | 比较教育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41 | 学前教育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42 | 高等教育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43 | 成人教育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44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45 | 特殊教育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46 | 教育技术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47 | 教师教育#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48 | 远程教育#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升博士点 | ||
49 | 教育政策学与教育法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心理学★0402 2000.12 | 50 | 基础心理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51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52 | 应用心理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53 | 认知神经科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体育学★0403 2011.03 | 54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55 | 运动人体科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56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57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硕士点 | - | ||
文学 05 | 中国语言文学★0501 | 58 | 文艺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59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文学 05 | 中国语言文学★0501 1998.06 | 60 | 汉语言文字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61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62 | 中国古代文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63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64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65 | 中国民间文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66 | 儿童文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外国语言文学★0502 2011.03 | 67 | 英语语言文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68 | 俄语语言文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69 | 日语语言文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70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新闻传播学★0503 2020.03 | 71 | 新闻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72 | 传播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历史学 06 | 考古学★0601 2011年对应调整 | 73 | - | 博士点/硕士点 | 按一级学科招生 |
中国史★0602 2011年对应调整 | 74 | - | 博士点/硕士点 | 按一级学科招生 | |
世界史★0603 2011年对应调整 | 75 | 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新增 | |
76 | 世界上古中古史#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新增 | ||
77 | 世界近现代史#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新增 | ||
理学 07 | 数学★0701 1998.06 | 78 | 基础数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79 | 计算数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80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81 | 应用数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物理学★0702 2000.12 | 82 | 理论物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83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84 | 凝聚态物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85 | 光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化学★0703 2003.09 | 86 | 无机化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87 | 分析化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88 | 有机化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89 |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90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91 | 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更名、升博士点 | ||
天文学★0704 2018.03 | 92 | 天体物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93 |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地理学★0705 2003.09 | 94 | 自然地理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95 | 人文地理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96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97 | 自然资源#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98 | 全球环境变化#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99 | 自然灾害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生物学★0710 1998.06 | 100 | 植物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01 | 动物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02 | 生理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03 | 水生生物学 | 硕士点 | - | ||
104 | 微生物学 | 硕士点 | - | ||
105 | 神经生物学 | 硕士点 | - | ||
106 | 遗传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07 | 发育生物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08 | 细胞生物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09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系统科学★0711 2000.12 | 110 | 系统理论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11 | 系统分析与集成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科学技术史(数学)☆0712 1981.11 | 112 | - | 硕士点 | 按一级学科招生 | |
生态学★0713 2011年对应调整 | 113 | - | 博士点/硕士点 | 按一级学科招生 | |
统计学★0714 2011年对应调整 | 114 | 经济统计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新增 | |
115 | 应用统计#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新增 | ||
工学 08 |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 116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硕士点 | - |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 117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硕士点 | - | |
118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硕士点 | - | ||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 119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硕士点 | - | |
120 | 系统工程 | 硕士点 | - | ||
121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硕士点 |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2011.03 | 122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2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土木工程0814 | 124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硕士点 | - | |
水利工程★0815 2020.03 | 125 | 水文学及水资源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26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 | 127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硕士点 | - | |
128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硕士点 | - | ||
核科学与技术★0827 2018.03 | 129 | 核技术及应用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2003.09 | 130 | 环境科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31 | 环境工程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32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农学 09 | 林学0907 | 133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硕士点 | 按生物学一级学科的研究方向招生 |
134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硕士点 | - | ||
医学 10 | 药学1007 | 135 |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硕士点 | 按生物学一级学科的研究方向招生 |
中药学☆1008 2006.01(第十批) | 136 | - | 硕士点 | 按一级学科招生 | |
管理学 12 |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2003.09 | 137 | - | 硕士点 | 按一级学科招生 |
工商管理★1202 2019.05 | 138 | 会计学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39 | 企业管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公共管理★1204 2003.09 | 141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社发院按一级学科招生 | |
142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43 | 社会保障 | 博士点/硕士点 | 社发院按一级学科招生 | ||
144 | 土地资源管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 | ||
145 | 政府经济管理#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 | ||
146 | 人力资源管理#(交叉学科) | 博士点/硕士点 | 201206重新论证、更名改交叉学科 |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 2011.03 | 147 | 图书馆学 | 硕士点 | - | |
148 | 情报学 | 硕士点 | - | ||
艺术学 13 | 艺术学理论★1301 2011年对应调整 | 149 | - | 博士点/硕士点 | 按一级学科招生 |
音乐与舞蹈学☆1302 2011年对应调整 | 150 | - | 硕士点 | 按一级学科招生 | |
戏剧与影视学★1303 2011年对应调整 | 151 | - | 博士点/硕士点 | 按一级学科招生 | |
美术学☆1304 2011年对应调整 | 152 | - | 硕士点 | 按一级学科招生 | |
★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自主设置学科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9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官网)
序号 | 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 | 获授权时间 | 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 |
博士专业学位类别 | ||||
1 | 0451 | 教育博士 | 2009年 | -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
1 | 0451 | 教育硕士 | 1996年 | A+ |
2 | 1252 | 公共管理硕士 | 2001年 | A- |
3 | 0452 | 体育硕士 | 2005年 | - |
4 | 1351 | 艺术硕士 | 2005年 | - |
5 | 0351 | 法律硕士 | 2007年 | A- |
6 | 0453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 2007年 | - |
7 | 1251 | 2007年 | B+ | |
8 | 0352 | 社会工作硕士 | 2009年 | - |
9 | 0551 | 翻译硕士 | 2009年 | - |
10 | 0252 | 应用统计硕士 | 2010年 | - |
11 | 0552 | 新闻与传播硕士 | 2010年 | - |
12 | 0454 | 应用心理硕士 | 2010年 | - |
13 | 0254 | 国际商务硕士 | 2010年 | - |
14 | 0251 | 金融硕士 | 2020年 | - |
15 | 1253 | 会计硕士 | 2020年 | -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9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官网)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修业年限 | 学位授予门类 | 专业英文名称 |
1 | 10101 | 哲学 | 四年 | 哲学 | Philosophy |
2 | 20101 | 经济学 | 四年 | 经济学 | Economics |
3 | 020301K | 金融学 | 四年 | 经济学 | Finance |
4 | 2040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
5 | 030101K | 法学 | 四年 | 法学 | Law |
8 | 30301 | 社会学 | 四年 | 法学 | Sociology |
9 | 30302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法学 | SocialWork(暂停招生,有在校生) |
10 | 30503 | 思想政治教育 | 四年 | 法学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11 | 40101 | 教育学 | 四年 | 教育学 | Pedagogy |
12 | 40104 | 教育技术学 | 四年 | 理学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3 | 40106 | 学前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Preschool Education |
14 | 40108 | 特殊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Special Education |
15 | 40201 | 体育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Physical Education |
16 | 040202K | 运动训练 | 四年 | 教育学 | SportsTraining |
17 | 50101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文学 |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
18 | 50102 | 汉语言 | 四年 | 文学 | Chinese(仅招留学生) |
19 | 050108T | 中国语言与文化 | 四年 | 文学 | Chinese Studies(仅招留学生) |
20 | 50201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21 | 50202 | 俄语 | 四年 | 文学 |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22 | 50203 | 四年 | 文学 | Germ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暂停招生,用于辅修双学位) | |
23 | 50204 | 四年 | 文学 | Frenc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暂停招生,用于辅修双学位) | |
24 | 50205 | 西班牙语 | 四年 | 文学 | Span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暂停招生,用于辅修双学位) |
25 | 50207 | 日语 | 四年 | 文学 |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26 | 50232 | 葡萄牙语 | 四年 | 文学 | Portugu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暂停招生,用于辅修双学位) |
27 | 50304 | 传播学 | 四年 | 文学 | Communication |
28 | 60101 | 历史学 | 四年 | 历史学 | History |
30 | 701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理学 |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
31 | 70201 | 物理学 | 四年 | 理学 | Physics |
33 | 70301 | 化学 | 四年 | 理学 | Chemistry |
35 | 70401 | 天文学 | 四年 | 理学 | Astronomy |
36 | 70501 | 地理科学 | 四年 | 理学 | Geography |
37 | 70502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四年 | 理学 | Physical Geography and Resource & Environment |
38 | 70503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四年 | 理学 |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
39 | 70504 | 地理信息科学 | 四年 | 理学 |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
40 | 71001 | 生物科学 | 四年 | 理学 | Biological Science |
41 | 71002 | 生物技术 | 四年 | 理学 | Biotechnology |
43 | 71101 | 心理学 | 四年 | 理学 | Psychology |
45 | 71201 | 统计学 | 四年 | 理学 | Statistics |
47 | 080714T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理学 |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48 | 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理学 |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50 | 82502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51 | 82503 | 环境科学 | 四年 | 理学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53 | 082506T | 资源环境科学 | 四年 | 理学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56 | 120101 | 管理科学 | 四年 | 管理学 | Management Science |
57 | 12010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管理学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
58 | 120201K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59 | 120203K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Accounting |
60 | 120206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62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
65 | 130202 | 四年 | 艺术学 | Musicology | |
66 | 130205 | 舞蹈学 | 四年 | 艺术学 | Dance Studies |
67 | 130303 | 电影学 | 四年 | 艺术学 | Filmology(暂停招生,有在校生) |
68 | 130304 | 戏剧影视文学 | 四年 | 艺术学 | Theatre Film and TV Literature |
69 | 130310 | 四年 | 艺术学 | Animation(暂停招生,有在校生) | |
70 | 130401 | 美术学 | 四年 | 艺术学 | Fine Arts |
71 | 130405T | 书法学 | 四年 | 艺术学 | Calligraphy |
72 | 130501 | 艺术设计学 | 四年 | 艺术学 | Designtology |
74 | 130508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 | Digital Media Art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9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官网)
合作交流
海外学习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士、西班牙、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有学生交流项目的合作。学校先后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加拿大道森学院、丹麦奥尔堡大学、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大学、美国塔夫茨大学合作建立了8所孔子学院。接收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留学生4100余人次,学历生占长期留学生的比例约为78.6%。
创新合作模式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签署了两校合作协议,使该校学生可以与普林斯顿大学学生同堂上课,接受两校大师授教。
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瑞典乌普拉萨大学、洪都拉斯萨莫拉诺大学、哥斯达黎加地球大学共同建设国际课程,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及网络教学平台授课,实现了全球6所大学师生同时上课、共同研讨。
发起国际青年领袖成长营,由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等世界名校及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参与打造大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研究平台,培养能为社会、国家及全人类发展承担责任的未来青年领袖。
举办北京师范大学牛津“领导力与创新力”暑期班,通过教授讲座、学生讨论及成果展示、专家点评等,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国际学术对话,获得课程学分,以及牛津大学颁发的项目结业证书。
与法国雷恩高等商学院、里昂第二大学,德国罗伊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欧洲商学院等签署协议,支持瀚德实验班学生交流和修读双学位项目,以及赴法国、德国公司实习。
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区域中心签署校级联合电子商务认证证书项目协议书。
2016年7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等40所中国国内高校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等20所高校成立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
北京师范大学
形象标识
校名
毛泽东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名
1950年8月30日,在迎接新中国诞生一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打算改换校徽,校长林砺儒给毛主席写信:“我校拟更换徽章,随函附呈徽章式样一枚,恭请惠题‘北京师范大学’六字,藉光黉宇,永宝纪念”,并随信给毛主席送上宣纸一张。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就收到了毛主席的题字。凡三行。右上角有毛主席写的“送师大校长”字样,并在其中一行字后画一圆圈,写上“一般用”,也就是说,毛主席满意的是画圆圈的这一行字。
由毛泽东题写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名,可以用“超凡脱俗,狂放不羁”来形容。其具有自己特异的风貌,而又不受历代书家的思想钳制,自信、果敢一览无遗,以无法而求有法。在毛泽东题写的各个大学校名中,“北京师范大学”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挺”。毛泽东的书法力道沉稳,字形又如昂首挺拔的战士,中宫紧收,舒展有致,开阖向背之间仿佛置身唐法宋意之间。
此六字,三疏三密,对比自然天成,点画轻重徐疾与用笔的跳跃感十足,由此来说,称这幅作品作为毛泽东最具代表性的大学校名题名便实至名归。
现用标准化校名
校徽
校徽含义:校徽标志物为一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是以一直作为北师大的校徽标志物。 | 北京师范大学校徽 |
精神文化
校训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校训内涵:校训为著名史学家启功所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又是启功70多年从教生涯中的一个感悟。
启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他指出,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实践校训关键在于师生的自觉性。所学能否真正成为师表,并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为模范,也不待旁人选举出来,而是要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校歌
《北京师范大学校歌》 |
词:梁振华、王林晚 曲:冯广映 木铎金声世所崇, 学为人师,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砥砺无穷。 国运昌,民智弘,育人兴邦肩任重。 巍巍师大,巍巍师大,兼济天下气如虹。 巍巍师大,巍巍师大,育人兴邦肩任重。 育才宏基千秋颂, 学为人师,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砥砺无穷。 立天地,展鲲鹏,薪火相传志恢弘。 巍巍师大,巍巍师大,治学修身乐为公。 巍巍师大,巍巍师大,薪火相传志恢弘。 薪火相传志恢弘。 |
校园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校园文化以文化节、学术节、体育节和艺术节为主要格局,以文体竞赛、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打造了一批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的精品活动。
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2005年,心理健康者协会获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称号;2007年,“5·25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获一等奖;2010年,“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实践育人的探索”获特等奖;2007年,北国剧社《枣树》获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1年,《最后的小丑》获北京市大学生戏剧节四项大奖;2012年,北国剧社和学生轿厢管乐团双双获“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称号。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程建平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马骏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孙红培 |
党委副书记 | 李晓兵、韦蔚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张凯、周作宇、王守军、涂清云、康震 |
历任领导
时期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备注 |
---|---|---|---|---|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 张百熙 | 管学大臣 | 1902.12—1904.05 | - |
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 | 张百熙 | 管学大臣 | 1904.05—1908.05 | - |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 陈问咸 | 监督 | 1908.05—1912.05 | - |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陈宝泉 | 校长 | 1912.05—1920.12 | - |
邓萃英 | 校长 | 1920.12—1921.10 | - | |
李建勋 | 校长 | 1921.10—1922.11 | - | |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 | 范源濂 | 校长 | 1923.11—1924.09 | - |
张贻惠 | 校长 | 1925.10—1927.07 | - | |
国立京师大学校师范部 | 张贻惠 | 校长 | 1927.08—1928.11 | - |
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 | 黎锦熙 | 校长 | 1928.11—1929.01 | - |
张贻惠 | 校长 | 1929.01—1929.08 | - |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张贻惠 | 校长 | 1929.08—1930.02 | - |
李煜瀛 | 校长 | 1930.02—1930.12 | 未到任由李蒸代理 | |
徐炳昶 | 校长 | 1931.02—1932.05 | - | |
李蒸 | 校长 | 1932.07—1937.09 | - | |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教育学院 | 李蒸 | 院长 | 1937.10—1938.06 | -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 李蒸 | 院长 | 1938.07—1939.07 | - |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 李蒸 | 院长 | 1939.08—1945.08 | - |
黎锦熙 | 院长 | 1945.08—1946.06 | - | |
国立北平师范学院 | 袁敦礼 | 院长 | 1946.07—1948.11 | -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袁敦礼 | 院长 | 1948.11—1948.12 | - |
北平师范大学 | 汤璪真 | 代理校长 | 1949.01—1949.05 | - |
黎锦熙 | 校务委员会主席 | 1949.05—1950.02 | - | |
北京师范大学 | 林砺儒 | 校长 | 1949.05—1950.02 | - |
陈垣 | 校长 | 1952.10—1971.06 | - | |
王梓坤 | 校长 | 1984.05—1989.05 | - | |
方福康 | 校长 | 1989.05—1995.05 | - | |
陆善镇 | 校长 | 1995.05—1999.07 | - | |
袁贵仁 | 校长 | 1999.07—2001.04 | - | |
钟秉林 | 校长 | 2001.04—2012.07 | - | |
董奇 | 校长 | 2012.07—2022.05 | - | |
马骏 | 校长 | 2022.05—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21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姓名 | 任职时间 |
---|---|
刘明哲 | 1949—1950 |
臧权 | 1950.05—1950.10 |
丁浩川 | 1950.10—1953 |
李开鼎 | 1954—1955 |
张斧 | 1956—1956.12 |
何锡麟 | 1956—1957 |
刘墉如 | 1957—1964 |
程今吾 | 1964—1975 |
高沂 | 1975—1977.10 任代理书记 |
贾震 | 1977.10—1980.10 |
聂菊荪 | 1980.10—1983.10 |
陈静波 | 1983.10—1985.12 |
方福康 | 1985.12—1989.04 |
周之良 | 1990.08—1996.09 |
袁贵仁 | 1996.10—2000.02 |
陈文博 | 2000.02—2005.06 |
刘川生 | 2005.06—2016.12 |
程建平 | 2016.12—至今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21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著名学者
何兹全 | 陶大镛 | 黄祖洽 | 王梓坤 |
孙儒泳 | 刘若庄 | 刘伯里 | 李小文 |
郑光美 | 陈木法 | 刘昌明 | 林学钰 |
张新时 | 王永炎 | 温皓然 | 刘鸿亮 |
于丹 | 程登科 | 阎崇年 | 黄祖洽 |
世纪名人
黎锦熙 | 张贻惠 | 李建勋 | 袁敦礼 |
陈垣 | 李达 | 杨明轩 | |
杨秀峰 | 白寿彝 | 钟敬文 | |
启功 | - | - |
人民公仆
王尔乘 | 魏礼群 | 赵元贞 | 邹铭 |
傅奎 | 贺东风 | 姚增科 | 吴道槐 |
黄文秀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2022年8月,获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2022年10月25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评选为第四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