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 编辑
福州,简称“榕”,别称榕城,古称闽都,福建省辖地级市、省会、Ⅰ型大城市,地处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之间。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青。截至2020年底,全市下辖6个市辖区、6个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1196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福州市常住人口为842万人。。
福州是福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开放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组成部分;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2021年,福州地区生产总值1132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第一产业增加值637.03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289.80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6397.66亿元,增长9.3%。
中文名:福州
外文名:FuzhouHockchewFoochow
行政区划代码:3501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
地理位置: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
面积:11968km²
下辖地区:6个市辖区、6个县,1个县级市
电话区号:0591
邮政编码:350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842万(截至2021年)
著名景点:三坊七巷、鼓山、崇妙保圣坚牢塔、报恩定光多宝塔、西湖公园、鼓岭、青云山、石竹山
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火车站:福州站、福州南站等
车牌代码:闽A、闽K(闽K为平潭县)
地区生产总值:11324.48亿元(2021年)
市长:吴贤德
据考古发掘,福州的新石器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平潭壳丘头文化与公元前3000年的闽侯昙石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史籍开始出现“百越”、“闽越”的称谓。《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一时期,福州的居民乃是古闽人,或是闽越人。公元前306年越国灭亡后,南逃的部分越国贵族与福州当地居民融合。公元前222年,秦朝设闽中郡(今福州隶属于它)。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被正式封为闽越国国王,今福州冶山一带的冶城建都,又称东冶,乃福州建城之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朝灭闽越国,部分闽越人被强制迁徙到江淮一带,冶城衰落。直到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才在此设立冶县。三国时期福州为东吴的造船中心之一。晋太康年间晋安郡首位太守严高修筑了福州子城,开凿东湖、西湖以及运河(即晋安河),奠定后世福州城的雏形。308年(永嘉二年),即“五胡乱华”之际,晋安郡成为八姓入闽的中原汉人移民重要定居地。
隋唐五代
隋唐时期,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从闽北转移到福州一带。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原闽州改名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中唐以后,福州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大幅进步。中晚唐中原动荡,北方汉人持续移民入闽。乾符六年(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黄巢军队攻占。景福元年(893年)王潮、王审知的光、寿州军占领福州,并以福州为据点统一福建,开创闽国,并带来中原移民潮,被称作“十八姓从王”。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定都福州。保大三年(945年)闽国被南唐所灭,开运四年(947年)吴越击败军阀李弘义而控制福州,直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北宋吞并吴越、占领福州为止。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荣,城池的扩建将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也得名“三山”。此时的佛教在福州的发展也很迅速,中国南方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就建于这一时期。福州族群也在隋唐五代时期逐渐形成。
宋元
宋代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口、经济、文化都达到一个高峰。开宝七年(974年)和熙宁二年(1069年),刺史钱昱和程师孟先后扩建城池。庆历四年(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间大兴水利。治平二年(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福州的城市内河水网体系也在宋代形成。宋代福州人口众多,经济极其繁荣,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南宋时人口超59万,其中城内人口超10万。宋代福州的农业高度发展,还是宋朝造船业的中心,其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文化上,两宋时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状元10名,武状元11名,进士2247名,福建是中国出状元最多的省份,福州占福建大部分,奠定福州科举文教在中国领先的地位。德祐二年(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后,南宋益王赵昰以福州为行都称帝,改年号景炎,十一月,蒙古军队攻占福州,赵昰从海路南逃。元代福州大部分时间作为福建首府,元末1359年到1362年,发生亦思法杭兵乱,亦思巴奚军一度占领福州。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军队占领福州。
明清
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开始迁居琉球,而郑和舰队选择长乐县太平港作为停泊基地、物资采办地及开赴西洋的起点,很多学者认为郑和舰队的宝船即是福州制造的福船(古代木质海船代表),而大批干练的福州籍水手则活跃在郑和舰队中。此后福州海外贸易逐渐复苏,成化十年(1474年)成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福州还是中国和琉球交往的枢纽,福州柔远驿专门用于接待琉球使者、商人。嘉靖年间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继光曾两度入闽平定倭寇。自明朝晚期起,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同福州的接触渐趋频繁,天启四年(1624年)底,艾儒略将天主教传入福州。隆武元年(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都称帝,改元隆武,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击溃隆武政权后攻占福州。
清初,清军与郑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进行拉锯战,康熙十三年(1674年)至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又据福州反清。动荡的局势导致清政府施行海禁、迁界政策,强迫福州沿海居民内迁,重创福州沿海的社会经济,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迁界政策取消。明清两代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使福州城大规模发展。清代中前期,福州中国重要的海洋贸易中心,其主要贸易对象是琉球和日本,多有福州府人移民琉球和日本。经济的繁荣也使人口猛增,到了19世纪道光年间,有欧洲人估计福州城市人口可能已经达到50万。
鸦片战争之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之一正式开埠。自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南台岛的英国领事馆建立起,先后有17个国家在福州设领事馆。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基督教新教开始在福州传播,并在此后创立了许多教会学校和福州最早的报纸和期刊。洋务运动兴起后,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立福建船政局(后改福州船政局)以建造现代舰船,并开设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相关人才。随后福建水师成立。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在马尾港发生的马江海战导致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晚清的福州是中国较为现代化的城市。清朝立宪运动后,福建省咨议局于宣统元年(1909年)在福州开幕。宣统三年(1911年)11月9日,福建同盟会击败清军,占领福州,成立福建军政府。近现代
民国二年(1913年),福建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福州军阀争权、政局动荡,各派系军阀先后进驻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权。1914年福州属闽海道。 民国十五年(1926年)12月13日,北伐军占领福州并结束福州的军阀统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和国民党内部分反蒋中正的势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于福州,蒋中正随即率军进攻福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16日占领福州,闽变失败。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21日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3日以及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4日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18日期间两度占领福州。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福州设市。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8月17日后进入福州城。当代
福州至宁夏银川经过江西的G70福银高速、福建至江西等的兴尤高速福州段(湄渝高速公路:兴化湾出福建,经过江西等组成部分)、G3京台高速、G15沈海高速公路、福州至广东的福广高速、至福州机场的福州机场高速公路、福州罗源至宁德的罗宁高速、罗长高速、福州福清至平潭的渔平高速,福州长乐至平潭长平高速公路,福州长乐至福州福清的长福高速。
公交
福州于2013年底成为全国第二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城市, 2014年制定《投放纯电动公交车运营方案》。 不断更新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 截至2020年底,福州市区现有福州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州康驰新巴士有限责任公司、福州闽运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3家公交企业, 拥有公交车6141辆,运营线路500条,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48.40%;市区巡游出租车企业20家,其中国有企业6家,巡游车6345辆;网约车平台公司27家,持证网约车9245辆。
截至2019年,全空调车营运,市区线路执行全年一元一票制,运营时间集中在6:00~23:00。主要的公交枢纽站包括火车站北广场(北三环路)、公交仁德站(广达路仁德路口)、金山公交总站(卢滨路金洲路口)、廨院公交站(鼓山进山口东侧)、公交鹤林站(鹤林路福州东站旁)、火车南站(永南路胪雷路口)、金山金桔站(金桔路)、鹭岭公交总站(南二环路)、海峡奥体公交枢纽站(奥体路横龙三路口)、奥体路公交总站(奥体路)、福新公交枢纽站(福光路福兴东路口)、公交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东站(会展东路)、公交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西站(会展西路)、鳌峰洲公交总站(鳌峰路鳌港路口)等。出租车
客运出租车自2017年9月15日起执行市物价局核准的新标准运价:按3千米10元收取起步价;按每千米2元收取车千米租价;停车等候或车速低于每小时12千米时,每分钟按0.8元收取停车和低速等候费;空驶费起收里程为8千米,按车千米租价的50%收取;夜间(23:00~次日5:00)按车千米租价加收20%夜间加成费。市区主要出租车运营单位有:福州市出租汽车公司、福州市汽总客运公司、福州市闽运出租车公司、福州市华威出租车公司、福州公交集团出租车公司等26家出租车运营公司;福州市区道路两侧设有专门的蓝色虚线出租汽车等候点。
地铁
主词条:福州地铁
线路 | 长度 | 起点终点 | 设站个数 |
---|---|---|---|
福州地铁1号线 | 全长约29.58千米 | 起点:象峰站 终点:三江口站 | 设25个车站 |
福州地铁2号线 | 全长约30.30千米 | 起点:苏洋站 终点:洋里站 | 设22个车站 |
福州地铁5号线 | 全长约22.40千米 | 起点:荆溪厚屿站 终点:螺洲古镇站 | 设17个车站 |
福州地铁6号线 | 全长约31.50千米 | 起点:潘墩站 终点:万寿站 | 设16个车站 |
|
城市标志
市标——三山一水 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如绿带穿城而过。史载,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形成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内”的独特风貌。“三山一水”成为榕城主要标志,故福州亦称“三山”。 | 福州市标——三山一水 |
市树——榕树 福州植榕,古已成风。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满城绿荫,暑不张盖”,使福州有了“榕城”的美称。榕树四季常青、枝荣叶茂、雄伟挺拔、生机盎然,象征福州城市精神风貌。福州城区有古榕树近千株,其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相传是北宋冶平年间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植下的,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命名榕树为市树。 | 市树——榕树 |
市花——茉莉花 福州特产,产量和质量居中国之首。宋时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许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园。它象征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负盛名,远销海内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命名茉莉花为市花。 | 市花——茉莉花 |
市果——福桔 福州盆地盛产柑桔,尤以桔子为最,且皮薄、色红、汁多、味甜,风味独特,称为“福桔”。福桔成熟期恰在岁末,福州风俗以“红”见好,且“桔”与“吉”音似,所以成为民间吉祥物和贺年赠品。主要产区分布在闽江两岸。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命名福桔为市果。 | 市果——柑桔 |
十大名片 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 |
通行语言
福州地区通用福州话,本地人称之为平话(一说:百姓话
福州菜是闽菜的代表,闽菜有“福州菜香飘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选料精致,刀工严密谨慎;讲究火候,注重调汤;喜用佐料,口味多变,显示了两大光鲜特征:一为刀工灵巧高明,寓趣于味,素有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较为有名的菜品如淡糟香螺片。二为汤菜众多,变化多种多样,素有“一汤十变”之说。著名汤品如历史悠久的佛跳墙,有“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美誉。其中聚春园佛跳墙最为有名。
福州五大代表菜: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五碗代表:太极芋泥、锅边糊、肉丸、鱼丸、肉燕。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错。福州许多寺庙、莱馆都经营素菜,其中以鼓山涌泉寺的素菜最为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莲”、“半月沉江”、“石鼓三鲜”、“涌泉三丝”等30多种。
(图册来源: )
地方文化
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因昙石山古人类遗址而名。遗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实物最多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已有5000多年的昙石山文化,堪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比,并具有海洋文明独特而鲜明的特征。1954年发现昙石山文化遗址以来,已进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陶灯等一批重要文物。船政文化:指晚清福建船政兴办时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同治四年(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中国近代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
“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总占地约45公顷,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坊坊相连、巷巷相通,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许多名人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
寿山石文化:寿山石文化以寿山石雕为载体。出产于福州晋安区寿山乡的寿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
传统艺术
闽剧:又称“福州戏”。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福州方言戏曲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到辛亥革命前后,称“闽班”。民国十三年(1924年),郑振铎出版传统剧目《紫玉钗》等,正式以“闽剧”取代“闽班”的称号。
评话:福州地区主要曲艺品种,讲究唱、说、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誉。
十番:原名“协欢”,意为声协和而成欢,是福州主要地方乐曲之一,由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曲调悠扬动听。
宗教文化
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城市之最,福州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
福州的外来宗教文化历史悠久,而且这些宗教几乎都是在传入中国之初就在福州建立据点,这与福州自古以来就是海外贸易的港口密切相关。
早在东汉时期,福州就与东南亚国家有贸易往来。唐宋时期,福州已成为“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华国际贸易港口。明代,福州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都是在福州太平港(马尾、长乐一带)增加给养后扬帆出海,福州港正式成为国家港口。清代自康熙、雍正之后开禁设关,福州对外贸易又趋繁荣,“使西南洋诸口咸来互市”。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长期以来,外国使节、商人等纷至沓来,使福州的外来宗教文化丰富多样。
福州保留着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遗存。三国时期,佛教就已传入福州。五代,福州有了“佛国”之称。福州开元寺是福州市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距今有近1500年的历史。福州另一佛教寺院——鼓山涌泉寺的历史亦可追溯至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福州南门兜有一座清真寺,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从清真寺内保存的明、清碑记大致可以了解当时福州伊斯兰教传播、发展的状况。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来到福州传教。10年后,福州城内已有教徒百人。福州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是南台岛的泛船浦天主教堂(建于公元1868年)。
福州的另一宗教文化是其带有海洋性特征的民间信仰,这与其地里环境相关。福州地处闽江下游,濒临东海,本是水国之乡,江河、湖塘、河浦、沙洲极多。城区有白马河、东西河、晋安河、光明港4条主河道,另外还有安泰河、打铁港、五四河、瀛洲河、达道河、茶亭河、洋洽河、龙津河等10多条内河。江海内河相连,海潮江水相通,使福州文化中烙下了海洋性特征。福州文化的海洋性特征体现在其民间信仰上,即福州人对河神、海神的崇拜。
概况
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地段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群三种类型,分类进行保护。主要历史地段包括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3片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乌山、屏山、于山、冶山、西湖、马尾、林浦、螺洲、洪塘、阳岐、闽安、南屿等13片历史风貌区,大桥头台江汛、泛船浦、马厂街、公园路、禅臣花园、福建私立协和大学、鼓岭等7片历史建筑群。
三坊七巷 | 南后街 | 衣锦坊水榭戏台 | 镇海楼 |
乌塔 | 白塔 | 西禅寺 | 林则徐出生地 |
冰心故居 | 邓拓故居 | 福州文庙 | 林则徐墓 |
严复墓 | 马尾罗星塔 | 船政衙门 | 梅园监狱旧址 |
中法马江海战烈士碑亭 | 亭江炮台旧址 | 一号船坞遗址 | 福州英国领事分馆旧址 |
华林寺 | 升山寺 | 林觉民故居 | 中坡炮台 |
鼓山涌泉寺 | 福州金山寺 | 福州崇福寺 | 万福寺 |
万佛寺 | 地藏寺 | 溪源宫 | 鼓楼前公园 |
福建私立协和大学旧址 | 西湖公园 | 王审知墓 | 闽王祠 |
濂江书院 | 昙石山文化遗址 | 福州琉球墓园 | 琉球馆 |
瑞云塔 | 芹壁村 | 开元寺 | - |
资料来源: |
风景名胜
屏山 | 乌山 | 于山 | 鼓山 | 高盖山 | 鼓岭 |
鳝溪 | 旗山 | 十八重溪 | 福州西湖公园 | 左海公园 | 福州温泉公园 |
金牛山公园 | 金鸡山公园 | 福州烟台山公园 |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 屏山公园 | 闽江公园 |
福州柳杉王公园 | 青云山 | 石竹山 | 天门山 | 福州龙台山生态园 | 百漈沟 |
琅岐岛 | 五虎礁 | 金刚腿 | 龙头泉 | 海坛风景名胜区 | 青龙瀑布 |
石牌洋景区(半洋石帆) | 龙凤头 (龙王头) | 黄檗山 | 晦翁岩 | 叠翠岩 | |
弥勒岩 | 董奉山 | 皇帝洞 | 三叠井森林公园 | 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 马岚山风景区 (六公殿) |
A级旅游景区
福州西湖 | 屏山公园(镇海楼) | 皇帝洞生态旅游景区 | 永鸿文化旅游城 |
罗汉里红色旅游景区 | 凤翔首邑温泉旅游度假村 | 永阳文化中心 | 福山郊野公园 |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 | |||
资料来源: |
福州十邑十个县的特产名产丰富,有“茶笋山木之饶遍天下”、“鱼盐蜃蛤匹富齐青”、“两信潮生海接天,鱼虾入市不论钱”(《福建通志》)之称。拥有龙眼、荔枝、柑桔、橄榄、芙蓉李、茶叶、香菇、竹笋、莲子,鱼、虾、螺、蚌、麂、雉、鹧鸪、石鳞、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等特产或名产。福州软木画、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平潭贝雕,其中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被誉为“榕城三绝”。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
寿山石雕 | 软木画 | 福州角梳 |
福州脱胎漆器 | 福州纸伞 | 福州橄榄 |
对台交流
福州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对台交流,福州有先天优势——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福州去台人员达3万人,到2012年台湾地区有27个福州同乡会、60多万福州乡亲;在福州居住的台湾省籍同胞有1300多人,台属12万人。
福州是对台交流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出台了诸多两岸交流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福州相继被确定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胞落地办证口岸、两岸客运包机直航城市、海上货运直航城市和两岸水陆路邮件唯一总包封发局。
福州与台湾水相连、地相望、语相通、习相近,民间交往源远流长,历来关系十分密切。每年,福州与台湾都会举行一系列文教交流活动。目前已形成品牌的,包括“两马同春闹元宵”、“海峡两岸合唱节”、“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闽王王审知文化系列活动”、“榕台青年夏(冬)令营”、“两岸城市青少年创意族谱展”、“船政文化”等活动。福州新区深化对台交流,创新对台举措。位于琅岐的闽江马尾对台综合客运码头项目建成,“两马”新航线于2019年5月17日开通,新“两马”航线的航程时间可缩短至45分钟。 2019全年经福州口岸赴台旅游3.5万人次,下降3.96%。福州与台湾水相连、地相望、语相通、习相近,民间交往源远流长,历来关系十分密切。
侨胞
福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福州的海外华侨、华人多达300余万人,分布于五大洲的102个国家和地区。福州地区的归侨、侨眷人数多达200万,港澳有福州乡亲近30万。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几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迹。不仅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有为数众多的福州乡亲,而且在一些落后国家、小而偏僻的地区如巴巴多斯、马绍尔群岛、安提瓜和巴布达、塞拉利昂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迹。
友好城市
国家 | 友好城市 |
---|---|
美国 | 锡拉丘兹市、塔科玛市、檀香山市 |
日本 | 长崎县的长崎市、冲绳县的那霸市 |
马恩河谷省 | |
平泽市、光阳市 | |
肖尔黑文市 | |
巴西 | 坎皮纳斯 |
波兰 | 科沙林 |
蒙巴萨市 | |
印尼 | 三宝垄 |
圭亚那 | 乔治敦 |
福州是产生进士(4100多人)、状元(31人)和“两院”院士(67人)最多的地区之一。宋、明、清3个朝代,福州籍进士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州府的前列。福州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从清朝到民国先后13任海军总长、次长、总司令为福州人囊括。
1991年,国家对近现代中国杰出专家学者所作的统计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学部委员、院士47人,均列中国各地区的前茅。截至2010年11月,福建籍及在福建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达133人(其中严恺、闵桂荣为两院院士),居全国第三位。
无诸 | 董奉 | 隐元 | 王审知 | 黄龟年 |
蔡襄 | 郑善夫 | |||
张元干 | - | - | - | - |
林则徐 | 陈景润 | 沈葆桢 | 吴石 | 黄乃裳 |
梁章钜 | 林觉民 | 林森 | 严复 | |
陈绍宽 | 林祥谦 | |||
李俨 | 郑振铎 | 侯德榜 | 张钰哲 | 邓拓 |
郑天挺 | 林如高 | 萨镇冰 | 冰心 | 高士其 |
高鲁 | 陈子奋 | 萨本栋 | 王荷波 | - |
陈彪 | 吴孟超 | |||
陈赫 | 李炜 | 黄珊汕 | 林锴 | |
林妙可 | 严恺 | 郑罗茜 | 江祖平 | |
陈浩民 | 萧蔷 | 陈茹玉 | 曹德旺 | |
林武 | 刘灵玲 | 王小洪 | 林向阳 | 苗华 |
2011年12月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2012年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城乡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荣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奖
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畅游中国100城
中国联通5G试点城市
中国年度标志城市
城市产业竞争力全国排24
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
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中国百强城市
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第21
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第36
全球城市500强榜第284名
福建省健康城市建设排名第一位
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20年6月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排名第六。
2020年9月,入选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
2020年10月,上榜“2020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排名第41名。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0年11月28日,被评为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2020年12月2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2020年至2021年度,获得中国十大大美之城。
2021年2月1日,被表彰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2021年4月,被国家禁毒委命名为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2021年7月26日,在全国开放数林标杆城市中排名第三。
2021年10月,入选“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
2021年11月,入选“2021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名单”,排名17名。
2021年12月,入选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名单。
2021年12月,福州市被命名为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2021年12月,被全国爱卫办表彰为“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022年2月,入选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名单。
2022年,福州市入选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地区。
2022年,福州市入选中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名单。
2022年2月21日,入选2021年度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拟激励市县名单,并进行公示。
2022年2月,福州拟入选全国“2021年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
2022年3月,入选“2022中国活力城市百强榜”,排名第20名。
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增加福州市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
2022年4月,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7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2022年8月,入选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
2022年9月,入选2022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