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马其顿 编辑
北马其顿共和国(马其顿语:Ре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 Македонија),简称“北马其顿”,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西邻阿尔巴尼亚,南接希腊,东接保加利亚,北部与塞尔维亚接壤,国土面积2.57万平方千米。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马其顿共设84个地方行政单位,首都为斯科普里。2022年,北马其顿人口209.7万。
7世纪,斯拉夫人迁居马其顿地区。10世纪下半叶-11世纪初,塞缪尔始建第一个斯拉夫人的国家。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军队占领马其顿地区。经过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重新瓜分马其顿地区。地理上属于塞尔维亚的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属于保加利亚的部分称皮林马其顿,属于希腊的部分称爱琴马其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并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1945年,南斯拉夫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11月29日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定宪法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2019年2月12日,北马其顿政府宣布正式更改国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2021年北马其顿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国内生产总值:112.4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60欧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
中文名:北马其顿共和国
外文名:TheRepublicofNorthMacedonia
简称:北马其顿
所属洲:欧洲
首都:斯科普里
主要城市:比托拉,奥赫里德,库马诺沃,泰托沃,普里莱普等
国庆日:9月8日
国家代码:MKD
货币:代纳尔(Denar)
时区:UTC+1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斯特沃·彭达罗夫斯基(总统)
人口数量:209.7万(2022年)
人口密度:82.6人/平方公里(2020年)
主要民族: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
国土面积:25713km²
水域率:1.9%
GDP总计:112.4亿美元(2021)
人均GDP:5360美元(2021)
国际电话区号:389
国际域名缩写:.mk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马其顿部落国家
在早期青铜时代,一批希腊语部落迁至北马其顿,后逐步分批南下至希腊,但有一部分人仍留在北马其顿。约在前7世纪,这些留下中的一支——马其顿人占领了埃盖,并将领地扩张到了位于希腊的爱琴马其顿的沿海平原,形成马其顿国家。他们崇拜希腊的神祇,尤其是宙斯和赫拉克里斯。其他希腊语部落则在北马其顿与伊利里亚人、派奥尼亚人、色雷斯人融合 。
马其顿人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与南部的希腊人步伐不一致。在希腊城邦已达到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马其顿刚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马其顿人多为农民和牧民,同时也都是战士。国王在部落贵族中选择他的战友,战友要完全忠于国王,平时参与宫廷事务,战时随国王出征。从这些战友中,国王也要选拔一些人组成他的“议事会”。
马其顿王国/帝国
马其顿地区为古希腊文明北端的边疆地区,该地区公元前4世纪时崛起的马其顿帝国曾征服小亚细亚、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中东各地。后来马其顿先后由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希腊人所主导)等统治。前5世纪初,波斯侵略古希腊,马其顿王国也一度受波斯统治。马其顿王国的真正强大是在腓力二世时,其进行的改革使马其顿王国成为巴尔干半岛的军事强国。西边的伊利里亚、伊庇鲁斯、东边的色雷斯、北边的派奥尼亚,都在其势力范围之内。腓力二世采用金银复本位制,建立了一支忠于国王的常备军,创建了强有力的马其顿方阵。后来又侵占了色雷斯的金矿,得以每年有稳定军费来源。在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超过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时,腓力二世为进军东方各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腓力二世在马其顿王国国力强大后,趁着希腊处于城邦混战之际南下侵略希腊。前338年,以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与马其顿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但惨败。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集希腊各邦开会,宣布希腊城邦成立联盟,随后诽力二世决定进攻波斯。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其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城邦再度出现了反马其顿起义。
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后,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以不到半年的时间镇压了叛乱。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进攻波斯帝国,不到半年即占领小亚细亚。前333年,亚历山大率军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大败大流士三世亲率的10万多波斯军,俘虏了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大流士三世则向东溃逃。前333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各城市。前332年年又征服了埃及,在埃及建筑了一座新城叫做亚历山大里亚,即今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于前331年春季又离开埃及,继续东征。渡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10月间在阿贝拉又与大流士三世军队发生战争。亚历山大继续前进攻克了巴比伦城,之后继续东行,进入波斯本土,占领波斯的苏萨与波斯波利斯两个都城,获得大量金银及珠宝后放火焚毁波斯波利斯城,杀戮其居民,以报复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纵火焚毁雅典城的仇恨。以后三年间亚历山大又镇压了波斯东北部零星反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亦被其部下所杀,至此波斯灭亡。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兵印度,其统帅大军从里海南岸东进,经过帕提亚,征服阿富汗,进入印度,战败印度反抗者,平定旁遮普,拟沿印度河继续南下。但其部下兵士在外转战连年,回归心切,又因印度多雨、天气酷热,士兵饱受痛苦,几至公开哗变,亚历山大乃把印度征服部分分为三省并留驻兵而还。前324年初,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马其顿国家的新都,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马其顿帝国(也称为亚历山大帝国)。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患恶性疟疾,发病10天后就离世,仅33岁 。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各国及波斯各地,都乘机反抗。亚历山大部将又互相厮杀,争夺土地,帝国就立即陷入混乱状态,最后分裂为三个比较巩固的国家。其部将托勒密占领埃及及叙利亚南部,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塞琉古占领了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及叙利亚北部,建立了塞琉古王朝;凯山得占据马其顿和希腊建立了马其顿王国;这三个国家是后期希腊时代最强大的国家。最终罗马于前146年灭亡迦太基后向东发展,这些国家都先后被罗马征服。而留在本土的马其顿王国在前2世纪被罗马征服,前146年成立了隶属于罗马帝国的“马其顿省”,公元298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马其顿隶属于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成为“马其顿军区” 。
马其顿斯拉夫人国家
北马其顿先后由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统治。5世纪起,斯拉夫人开始进入马其顿地区,并在北马其顿定居,因而奠定了现代马其顿南北之分(南:希腊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础。斯拉夫人7世纪大量迁居马其顿地区,10世纪下半叶至1018年,萨莫伊洛(塞缪尔)建立了第一个马其顿国家 。
837年,保加利亚征服了马其顿地区,并于10世纪末在奥赫里德定都。1018年,拜占庭帝国又征服了马其顿地区,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马其顿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之间转手。15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征服了马其顿地区,并开始了长达500年的统治。
19世纪时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复国运动相继展开,民族主义高涨,马其顿也成为三国的必争之地。1912年三国在共同针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胜,奥斯曼将马其顿割予三国 。但三国之间又因马其顿具体分割方案于1913年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最终希腊、塞尔维亚击败保加利亚,三国将马其顿重新瓜分。地理上属于塞尔维亚的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属于保加利亚的部分称皮林马其顿,属于希腊的部分称爱琴马其顿。塞尔维亚所得到的部分就是现代北马其顿共和国的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瓦尔达尔马其顿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并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腊王国、南斯拉夫王国为同盟国,保加利亚则参加了由德意志第三帝国主导的轴心国阵营,希腊、南斯拉夫被德国攻占之后,保加利亚分得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但战争结束后各国之间的边界又还原为战前的形势。
二战之后,南斯拉夫王国成为由铁托所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并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46年,铁托将马其顿地区从塞尔维亚分开,成为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11月20日,北马其顿宣布独立,定宪法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1992年12月10日,马其顿共和国议会经多数议员投票表决,原则同意将马其顿国家改名为“马其顿(斯科普里)共和国”。因希腊反对北马其顿使用宪法国名,1993年4月7日,北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暂时国名加入联合国 。1999年,南联盟爆发科索沃战争,近40万阿尔巴尼亚族难民从科索沃涌入北马其顿,因此北马其顿境内阿尔巴尼亚族分离倾向不断加剧。2001年2月起,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极端分子多次越过南斯拉夫与北马其顿边境,占领北马其顿村庄,与北马其顿边防军交火。随后阿尔巴尼亚族极端分子又在北马其顿边境地区的第二大城市泰托沃(阿族聚居区)袭击北马其顿边防军。2001年3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345号决议,强烈谴责北马部分地区和南塞地区极端分子的暴力活动,重申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北马、南主权、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要求有关人员立即停止针对南、北马的武装活动,放下武器,返回家园。北约和欧安组织也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北马其顿的安全、稳定和领土完整。驻科索沃维和部队加强了科索沃一侧北马南边界的巡逻,允许南联盟军警返回南与北马相邻地区的“安全区”。
地形地貌
北马其顿共和国境内山地广布,大部分地区为海拔超过2000米的高原。北马其顿与阿尔巴尼亚的界峰科拉比山海拔达2764米,为境内最高峰 。
气候特征
北马其顿共和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农业地区夏季最高气温达40℃,冬季最低气温达-30℃,西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为10℃ ;北马其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80毫米,4月和11月降水量超过70毫米,8月最低,不足40毫米 。
水系分布
北马其顿共和国中部有瓦尔达尔河流经,该河注入爱琴海,瓦尔达尔河流域占其国土大部分,有黑河、布雷加尔尼察河、普契尼亚河、特雷斯卡河等支流。西部地区分属黑德林河和代沃利河,最终注入亚得里亚海。黑德林河上游分布有奥赫里德湖,代沃利河上游分布有普雷斯帕湖,两湖均为北马其顿与阿尔巴尼亚的界湖 。
北马其顿共和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煤、铁、铅、锌、铜、镍等,其中煤的蕴藏量约9亿吨。还有非金属矿产碳、斑脱土、耐火黏土、石膏、石英、蛋白石、长石等。森林覆盖率为35.5% 。
区划详情
2004年8月,北马其顿议会通过《新行政区划法》,共设84个地方行政单位。 ;主要城市有斯科普里(Skopje)、比托拉(Bitola)、库马诺沃(Kumanovo)、普里莱普(Prilep)、泰托沃(Tetovo)、奥赫里德(Ohrid)、什蒂普(Stip)、戈斯蒂瓦尔(Gostivar)。
瓦兰多沃区 | 阿拉契诺沃区 | 奥赫里德区 | 旧纳戈里查内区 | 斯图代尼查尼区 | 瓦西莱沃区 | 机场区 | 斯特鲁米察区 |
贝罗沃区 | 博格丹奇区 | 利普科沃区 | 马其顿布罗德区 | 佩赫切沃区 | 韦莱斯区 | 中央区 | 斯特鲁加区 |
比托拉区 | 布尔韦尼察区 | 库马诺沃区 | 马其顿卡梅尼察区 | 诺沃塞洛区 | 什蒂普区 | 雷森区 | 拉多维什区 |
博戈维涅区 | 切希诺沃-奥布莱舍沃区 | 克鲁舍沃区 | 克里瓦帕兰卡区 | 马夫罗沃和罗斯图沙区 | 萨拉伊区 | 孔切区 | 普罗比什蒂普区 |
博西洛沃区 | 丘切尔桑代沃区 | 加齐巴巴区 | 克里沃加什塔尼区 | 洛佐沃区 | 罗索曼区 | 韦夫查尼区 | 普里莱普区 |
布泰尔区 | 代米尔希萨尔区 | 多尔内尼区 | 克拉托沃区 | 弗拉普契什泰区 | 内戈蒂诺区 | 维尼察区 | 彼得罗韦茨区 |
舒托奥里扎里区 | 代米尔卡皮亚区 | 多伊兰区 | 基塞拉沃达区 | 泽莱尼科沃区 | 诺瓦齐区 | 伊林登区 | 普拉斯尼察区 |
中茹帕区 | 盖夫盖利亚区 | 代尔切沃区 | 卡瓦达尔齐区 | 卡尔宾齐区 | 泰阿尔采区 | 热利诺区 | 兰科夫采区 |
查伊尔区 | 乔尔切彼得罗夫区 | 德巴尔察区 | 耶古诺夫采区 | 卡尔波什区 | 莫吉拉区 | 科查尼区 | 索皮什泰区 |
查什卡区 | 戈斯蒂瓦尔区 | 德巴尔区 | 格拉德斯科区 | 兹尔诺夫齐区 | 泰托沃区 | 基切沃区 | 圣尼古莱区 |
主要城市
斯科普里
斯科普里是北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是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北马其顿的北部,平均海拔240米,市区面积571平方千米,城区面积337平方千米 。斯科普里四周高山环绕,瓦尔达尔河呈弧形贯穿整个城市,右岸的现代建筑对映这左岸的古朴老城,河上有一座建于14世纪的6孔石桥将右岸的大道同左岸的街巷连接。斯科普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湿润,2017年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平均气温13.5℃,有人口50.3万 。
斯科普里亚历山大国际机场距离市区17千米,市内有长途巴士通往全国的各主要城镇,也有国际长途巴士驶往周边各国,是巴尔干半岛连接爱琴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斯科普里是全国最大烟草加工中心,还有冶金、机械制造(汽车、农业机械等)、化学、电气器材、水泥、玻璃等工业,金银饰品等手工艺品也很著名。设有斯科普里大学、马其顿科学艺术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市郊有古城斯科比废墟。其中,斯科普里大学是北马其顿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2013年7月,首届中国文化节在北马其顿举行。北马其顿首家孔子学院在斯科普里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518年和1963年发生了两次灾难性的大地震,现在依然可见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城市的废墟,为了纪念1963年发生的强烈地震,在斯科普里老火车站原址,专门修建了“马其顿地震博物馆” 。
比托拉
比托拉是北马其顿共和国第二大城市,位于北马其顿南部,距首都斯科普里169千米。该市面积422平方千米,是北马其顿西南部行政、经济和教育、文化中心。该市人口约9.5万,其中城区人口约占8万。居民以马其顿族为主,占88%,其余包括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土耳其、塞尔维亚等族。89%信仰东正教,9%信仰伊斯兰教。比托拉市历史悠久,由斯拉夫人于7世纪进入该地区后建立,毗邻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城遗址赫拉克里亚。比托拉最早出现在史料中的时间可追溯到1014年,自7世纪斯拉夫人迁入本地区并由塞缪尔沙皇统治开始,比托拉即因其数量众多的教堂及修道院而闻名。该市曾作为比托拉主教的驻所。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从14世纪末开始),比托拉市更成了地区的贸易中心,并成为希腊、阿尔巴尼亚及其它周边地区的集散中心。其时,该市也是伊斯兰宗教中心并于17世纪末建立了一所伊斯兰学校。据文献记载,穆斯林统治时期,比托拉市共有清真寺70座,数家咖啡厅、茶社,有约900家店铺组成的大市场。
比托拉因地处不同文明交融地带,逐渐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并因驻该城的外国领事众多而被称为“领事之城”。目前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法国、土耳其、意大利、英国、俄罗斯、罗马尼亚、希腊及其它一些国家均在该市设有领馆或名誉领馆 。
国名
北马其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由于希腊共和国坚决反对北马其顿共和国在1991年9月17日独立后使用的“马其顿共和国”的名称,在改名之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均将北马其顿共和国称为“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F.Y.R.O.M)。2019年2月12日,马其顿共和国正式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
国旗
北马其顿共和国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红色旗面,正中有一轮金黄色太阳,向外放射出八道光芒。太阳放射八道光芒。太阳是马其顿民族的象征。红地金色太阳表示马其顿人民为了解放,为了自由的天空,愿意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太阳向四周放射出八道光芒象征它世世代代护佑着马其顿人。原来的国旗上的“科拉比之巅太阳”放射十六道光芒象征马其顿的历史和古老文化,但因它也是希腊的马其顿人所顶礼膜拜,希腊坚持要求马其顿更改,因而形成这样的图案。国徽
北马其顿共和国国徽启用于1946年7月21日,为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徽,亦是前南斯拉夫诸国唯一沿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国徽者,1992年曾发生变更国徽的争议。国徽为圆形,中间绘有太阳自山和湖泊升起之象。周围饰以麦穗、罂粟和烟草和以当地刺绣图案为题材的绶带。上原有代表共产主义的红星,2009年11月16日被宣布废除。国歌
北马其顿共和国国歌为《今天在马其顿之上》,歌词大意:在今天的马其顿,自由的新太阳东升,马其顿人为权利而斗争。马其顿人为权利而斗争。旗帜再次飘扬在克鲁索沃共和国、戈其德其夫、皮图古里、达美格鲁伊夫、桑丹斯基。戈其德其夫、皮图古里、达美格鲁伊夫、桑丹斯基。马其顿的树林嘹亮地唱新歌,新的觉醒。自由马其顿,自由新生。自由马其顿,自由新生。
2022年,北马其顿人口209.7万。主要民族为马其顿族(54.21%),阿尔巴尼亚族(29.52%),土耳其族(3.98%),罗姆族(2.34%)和塞尔维亚族(1.18%)。
政体
综述
马其顿共和国为实行议会共和制的主权、独立、民主和福利国家,严格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分别为: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北马其顿议会(一院制)为北马其顿公民代议机构,行使国家立法权;北马其顿政府为国家权力执行机构;国家元首为总统;政府首脑为总理 。
议会
政府
北马其顿共和国政府为国家权力执行机构。本届政府成立于2022年1月16日,总理迪米塔尔·科瓦切夫斯基。政府成员有:第一副总理兼政治体系和民族间关系部长阿尔坦·格鲁比(Artan GRUBI),主管欧洲事务的副总理博扬·马里契奇(Bojan MARICIC),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法特米尔·比蒂克伊(Fatmir BITIKJI),主管反腐事务的副总理斯拉维卡·格尔科芙斯卡(Slavica GRKOVSKA,女),国防部长斯拉芙扬卡·佩特罗芙斯卡(Slavjanka PETROVSKA,女),内务部长奥利弗·斯帕索夫斯基(Oliver SPASOVSKI),财政部长法特米尔·贝西米(Fatmir BESIMI),外交部长布亚尔·奥斯马尼(Bujar OSMANI),教育与科学部长耶唐·沙奇里(Jeton SHAQIRI),交通与基础设施部长布拉戈伊·博奇瓦尔斯基(Blagoj BOCHVARSKI),农业、林业和水利部长柳普乔·尼科洛夫斯基(Ljupco NIKOLOVSKI),劳动与社会政策部长约娃娜·特伦切芙斯卡(Jovana TRENCHEVSKA,女),信息社会与公共管理部长阿德米里姆·阿利蒂(Admirim ALITI),环境与区域规划部长纳塞尔·努雷迪尼(Naser NUREDINI),经济部长克雷什尼克·贝克特希(Kreshnik BEKTESHI),司法部长尼科拉·图潘切夫斯基(Nikola TUPANCEVSKI),地方自治政府部长戈兰·米莱夫斯基(Goran MILEVSKI),卫生部长贝基姆·萨利(Bekim SALI),文化部长比塞拉·斯托伊切芙斯卡(Bisera STOJCEVSKA,女),主管侨务的部长(不设部)杰马伊尔·楚皮(Xhemail CUPI)。
政党
北马其顿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
(1)社会民主联盟党(Social Democratic Union of Macedonia):简称“社民盟”。前身为马其顿共产主义者联盟,1993年改为现名。主席迪米塔尔·科瓦切夫斯基。
(2)阿尔巴尼亚族融合民主联盟党(Democratic Union for Integration):简称“阿民盟”。2002年6月成立。主席阿里·阿赫麦提(Ali AHMETI)。
(3)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Internal Macedonian R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Democratic Party for Macedonian National Unity):简称“内革党”。1990年6月成立。主席赫里斯蒂扬·米茨科斯基(Hristijan MICKOSKI)。
(4)“贝萨运动”党(Besa Movement):2014年11月成立。主席比拉尔·卡萨米(Bilal KASAMI)。
(5)选择党(Alternativa):2019年3月成立。主席阿夫里姆·加希(Afrim GASHI)。
政要
斯特沃·彭达罗夫斯基:总统。1963年4月出生。斯科普里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总统安全和外交政策顾问、北马其顿北约事务国家协调员等职。2019年5月宣誓就任总统。
迪米塔尔·科瓦切夫斯基:总理。1974年出生。黑山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高校教授经济管理学,在上届政府中担任财政部副部长。2022年1月,出任北马其顿总理。
塔拉特·贾菲里:议长。1962年4月出生,阿尔巴尼亚族。毕业于斯科普里大学法律系。阿族融合民主联盟成员。曾任议员、国防部副部长、北马其顿人民军军官。2017年4月当选议长。2020年8月连任。
法律
宪法
1991年11月17日,北马其顿通过新宪法,规定北马其顿是一个主权、独立、民主和福利的国家,总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普选产生,任期5年,最多不得超过两任。1992年1月,北马其顿议会修宪,声明北马其顿对邻国没有领土要求。2001年11月,北马其顿议会修宪,扩大阿尔巴尼亚族自治权。2019年1月,北马其顿议会修宪,主要内容为将国名“马其顿共和国”更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司法
北马其顿设宪法法院、普通法院和检察院。宪法法院院长多布丽拉·卡察尔斯卡(Dobrila KACARSKA,女),2021年6月就任。普通法院分初级(区法院)、中级(地区法院)和最高法院3级。最高法院院长贝萨·阿德米(Besa ADEMI),2021年2月就任。检察长留普乔·约韦斯基(Ljupco JOVESKI),2017年就任。另外,还设有经济法院和军事法院。
综述
随着国内外环境改善和各项改革措施推进,北马其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12.4亿欧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60欧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
货币名称:代纳尔(Denar)。
汇率:1美元≈57.86代纳尔;1欧元≈61.7代纳尔。
通货膨胀率:3.2%。
失业率:15.7%。
工业
2021年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5%。主要工业部门有矿石开采、冶金、化工、电力、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
农业
2021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6%。农业用地面积为126.4万公顷,其中耕种面积为51.9万公顷,畜牧面积74.4万公顷。
商业
截至2017年9月,北马其顿共和国外汇储备22.71亿欧元。外债91.03亿美元。主要有国民银行(中央银行,NBRM)和三大商业银行Komercijalna、Stopanska及NLB Tutunska 。
金融
截至2021年底,外汇储备32.9亿欧元。2021年外债108.21亿美元。主要银行:商业银行,成立于1955年。
外贸
贸易
2021年对外贸易总额195.8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出口额81.9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进口额11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8%。
主要贸易伙伴为德国、英国、塞尔维亚、中国、希腊等。
外资
2020年外国直接投资存量71.86亿美元。2020年外国直接投资2.27亿美元。2021年外国直接投资6.02亿美元。
语言文字
北马其顿共和国官方语言为马其顿语,也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马其顿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南斯拉夫语支,与保加利亚语可以互通。在某些地区,阿尔巴尼亚语也是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许多北马其顿公民会讲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等欧洲其他语言 。
民俗民风
北马其顿共和国国内主要民族有马其顿族和阿尔巴尼亚族,分别信仰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不同宗教信仰的国民各自信守其不同的教规和礼俗,在与不同民族交往时应入乡问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北马教堂数量较多,允许外人进入,但需注意着装整洁和举止文雅。
北马公民在国际场合遵守国际礼仪,行握手礼,亲朋好友见面会行贴面礼或拥抱。采用国际通用称谓,称男士为“先生”,称女士为“夫人”、“小姐”、“女士”。
北马公民每周工作时间为周一到周五。大多数商家工作到周六中午,周六下午和周日休息,遇宗教或全国性节假日一般休息。北马其顿人热情好客,如被邀请到私人家里做客,建议不要迟到,应该带一些小礼物,如:花、葡萄酒或巧克力。送花时,注意送单数,表示喜庆,如生日、乔迁新居等。送双数花通常用于葬礼。在下午5点前拜访或打电话到家里是不礼貌的。北马其顿人喜欢到餐馆、酒吧、咖啡厅过夜生活,周末通常要娱乐到很晚才休息。
北马其顿人在正式社交场合较注重服饰衣着,男士通常穿西装,女士通常穿裙装或套装。马民族服装有着自身特色。妇女喜穿立领绣花衬衣和短背心,常穿围裙,佩彩色腰带,头巾和平顶锥形小帽。男子传统服饰为上穿衬衣、呢背心或皮背心,下穿长裤,佩色彩鲜艳的腰带。在当地,举行婚礼时人们会身穿传统服装庆祝3天。
北马饮食以面食和肉类为主,多数人喜欢喝土耳其咖啡、红茶、葡萄酒、果子酒和矿泉水。北马其顿特色餐为大盘烤肉和香肠,搭配当地的面包、大葱、青红辣椒酱以及当地葡萄酒、烈性焼酒、啤酒和咖啡 。
传统节日
北马其顿共和国国内主要公众假期为16天:
元旦:1月1日;
东正教圣诞节:1月7日;
东正教复活节:2天,按东正教年历一般为春季4、5月份;
劳动节:5月1日;
圣基里尔和麦托迪节:5月24日;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斋月之后,每年日期不固定;
共和国日:也叫伊林登起义纪念日,8月2日;
国庆节:9月8日,独立日;
人民起义日:10月11日;
革命斗争纪念日:10月23日;
奥赫里德圣克莱门特节:12月8日。
此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宗教节日 。
1992年3月28日,北马其顿创建军队。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政策以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主要任务,履行北约成员国义务。实行职业军人兵役制。现役军人8133名(满编)。2022年国防预算总额2.23亿欧元。现任总参谋长梅托迪亚·韦利奇科夫斯基(Metodija VELICKOVSKI)中将。
公路
北马其顿地处两条泛欧交通走廊(8号走廊和10号走廊)的交汇处,公路网比较发达。境内有南接希腊、北连塞尔维亚的欧洲75号公路,并有多段高速公路。北马其顿公路里长合计约14182千米。
首都斯科普里路况较好,公共汽车为大众交通工具,出租车相当普及,长途大巴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也有国际长途驶往希腊、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塞尔维亚等国。与塞尔维亚、科索沃、保加利亚、希腊等邻国连通路况较好,与西部邻国阿尔巴尼亚连通路况较差。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公路建设,新建国家高速公路和地方城市间快速公路,例如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米拉蒂诺维奇—什蒂普、基切沃—奥赫里德高速公路及由希腊公司承建的德米尔·卡皮亚—斯莫科维察高速公路,这些新建公路将推动北马其顿国内互联互通交通网络的改善升级。
2018年4月,德米尔·卡皮亚—斯莫科维察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至此北马其顿境内欧洲10号走廊已全线贯通。
铁路
北马其顿铁路总长683千米,与塞尔维亚和希腊有铁路连通,全国无地铁和城铁等轨道交通。2019年铁路客运量为25.3万人次,同比下降54.6%;货运量为174.4万吨,同比下降5.2%。最主要的国际铁路干线由贝尔格莱德经过北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向南连接爱琴海上的塞萨洛尼基港,客运列车时速60-70千米。北马其顿铁路系统是国营的,为逐步实现私有化,已在2007年将铁路部门分解成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和铁路交通运营公司两个分别独立存在的实体。近年来,北马其顿致力于发展铁路交通,国家铁路公司使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贷款于2014年、2017年相继从中国购置了6列动车组、4台电力机车。目前,10号走廊铁路北马其顿境内段215.7千米已经贯通,平均时速90千米;8号走廊铁路北马其顿境内段全长315千米,2020年5月已建成152千米,正在建设中30千米,尚余125千米待建。
空运
北马其顿拥有两个国际机场,分别位于斯科普里和奥赫里德,斯科普里机场每周都有航班飞往欧洲各主要城市。北马其顿与中国无直达航班,往来均需在伊斯坦布尔、维也纳等城市中转。
北马其顿航空运量较小,受疫情影响,2020年斯科普里机场和奥赫里德机场共运送乘客78.1万人次,同比减少70.1%。
教育
北马其顿共和国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2019年,教育经费占财政开支的11%,约占GDP的3.7%。2019/2020学年度共有初级学校(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185788人,中等学校(高中、职业学校)在校学生68273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55392人。主要高校有:斯科普里大学、比托拉大学、泰托沃大学等,教职工2951人。
卫生
北马其顿共和国境内各城镇均设有医院、医疗站及私人诊所,药店也随处可见,但医疗基础设施总体一般。马公民大多享有医疗保险,外国人暂无法上医疗保险,就医费用适中。
首都斯科普里的主要医院和药店为:市立综合医院(City Hospital)、临床医院(Clinical Hospital)、国立大学附属医院(State University Hospital)和最大的私营临床医院(Sistina Clinical Hospital)、Zegin药店等 。
媒体
2019年出版报20种,总发行量947.7万份。
主要报纸有:《新马其顿报》《日报》《晚报》《信使报》等。刊物7种,总发行量为72万册。主要刊物有:《论坛》《东方》《马其顿太阳》《马其顿体育》等。
通讯社:国家新闻社(MIA),另有马其顿新闻社(MAKPRESS)和马其顿新闻中心(MIC)。
电视台:全国有公共电视台52家,其中中央台13家,地方电视台39家。中央台用马其顿语、阿尔巴尼亚语等7种语言播放。
广播电台:共有61个广播电台,其中国家广播电台3个,地方广播电台58个。国家广播电台用马其顿语、阿尔巴尼亚语、土耳其语、罗姆语、弗拉西语、塞尔维亚语、保加利亚语、希腊语广播。
体育
北马其顿共和国从1996年开始参加奥运会,因政局动荡、周边国家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导致国家比较贫穷。从1996年至今,北马其顿还未取得过奥运奖牌。该国最高级别足球联赛为北马其顿足球甲级联赛(前马其顿足球甲级联赛)。
外交政策
北马其顿共和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致力于加入欧盟和北约,将发展同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关系视作外交工作的重点 。
1993年4月8日,北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为国名加入联合国。1995年11月11日,北马其顿被正式接纳为欧洲委员会第38个成员国 。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1993年4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同意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临时国名接纳北马其顿为联合国成员。中国投了赞成票。10月12日,中国政府代表、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李肇星和北马其顿共和国政府代表、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登科·马莱斯基在纽约签署建交公报,两国自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2013年7月,北马其顿总理格鲁埃夫斯基来华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10月,北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来华出席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习近平主席在京会见;11月,李克强总理在布加勒斯特会见共同出席第二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北马其顿总理格鲁埃夫斯基。2014年7月,北马其顿总理格鲁埃夫斯基来华开展商务推介活动;12月,李克强总理在贝尔格莱德会见共同出席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北马其顿总理格鲁埃夫斯基。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赴俄罗斯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期间同北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寒暄;11月,北马其顿总理格鲁埃夫斯基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会见。2016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里加会晤期间同北马其顿总理迪米特里埃夫举行双边会见。2017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布达佩斯会晤期间同北马其顿总理扎埃夫举行双边会见。2018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索非亚会晤期间同北马其顿总理扎埃夫举行双边会见;10月,中国北马其顿庆祝建交25周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分别同伊万诺夫总统、扎埃夫总理和迪米特罗夫外长互致贺电。
2018年,双边贸易额1.56亿美元,同比减少5.2%。其中中方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8.1%。进口4800万美元,同比减少44.2% 。
同美国的关系
1993年12月3日,美国在北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建立联络处,1994年2月,美国正式承认北马其顿。1995年9月13日,北马其顿与美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96年3月,美国在北马其顿设立大使馆。2001年4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北马其顿 。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94年1月31日,俄罗斯与北马其顿建交。1996年12月,俄罗斯向北马其顿派出首任大使。1998年1月,北马其顿总统格利戈罗夫访俄罗斯,双方签署了友好合作声明 。
2021年5月和8月,北马其顿两次驱逐俄外交官,并将其列为不受欢迎的人。
2021年10月4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北马其顿驻俄使馆的一名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
同希腊的关系
北马其顿独立后,希腊认为马其顿是地理概念,其范围包括希腊的北部地区,坚决反对将“马其顿”或其派生词作为马的国名。1995年9月13日,在联合国秘书长特使万斯的主持下,北马、希在联合国签署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临时协定》。但双方就北马国名问题的谈判迄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国经济关系正常发展,2001年2月,希腊外长帕潘德里欧访马;3月,希国防部长措哈佐普罗斯访马 。2018年6月17日,北马、希签署了《最终普雷斯帕协定》并于2019年2月12日生效,北马、希两国就北马国名问题得以解决,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斯科普里和雅典的联络处升格为大使馆 。
同保加利亚的关系
1992年1月15日,保加利亚承认北马其顿并与之建交,但不承认马其顿民族和马其顿语。1993年4月,格利戈罗夫总统访保。2000年4月,保国防部长诺埃夫访北马;5月,保总统斯托扬诺夫访北马,双方签署包括文化领域合作协定在内的9个协定和《科索沃危机联合宣言》;10月,北马国防部长帕乌诺夫斯基访保;12月,北马外长凯里姆访保 。
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
1993年4月26日,阿尔巴尼亚承认北马其顿,12月24日,北马、阿建交。1994年2月,北马其顿阿族提出成立阿语大学,阿尔巴尼亚表示支持,并要求北马政府满足阿族要求。北马认为成立阿语大学违背北马的宪法,阿的要求是对北马内政的干涉,从此北马、阿关系停滞不前。2000年1月,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和南联盟黑山总理在北马会晤。6月,阿公安部长波齐访北马;7月,北马总理盖奥尔吉埃夫斯基访阿 。
同塞尔维亚的关系
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于1996年4月8日建交。2015年2月,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议长戈伊科维奇分别访问北马其顿。5月,北马其顿总参谋长科特斯基访问塞尔维亚。11月,北马其顿外长波波斯基访问塞尔维亚 。
同克罗地亚的关系
2015年2月,北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出席克罗地亚总统基塔罗维奇就职典礼。克罗地亚国防部长科特罗马诺维奇访问北马其顿。7月,北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访问克罗地亚 。
同斯洛文尼亚的关系
2015年4月,斯洛文尼亚总参谋长奥斯特曼访问北马其顿。9月,北马其顿外长波波斯基赴斯洛文尼亚出席第十届布莱德战略论坛 。
同黑山的关系
2015年2月,黑山副总理兼外交和欧洲一体化部部长卢克希奇访问北马其顿。9月,北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访问黑山 。
同波黑的关系
2015年2月,北马其顿总参谋长科特斯基访问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9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外长茨尔纳达克访问北马其顿 。
同欧盟的关系
北马其顿把加入欧盟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大力发展同欧盟国家的关系。1996年1月,北马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6月,北马同欧盟草签经贸合作协定。1997年4月,欧盟与北马正式签署经贸合作协定。2000年4月,北马同欧盟签署了《稳定和联系条约》,成为巴尔干国家中第一个签署此类条约的国家 。
同北约的关系
加入北约是北马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1998年5月,北马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1999年,北约部队进驻北马,并驻扎该国 。2018年6月,双方达成协议,以马其顿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作为希腊同意其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条件。北马其顿议会2019年年1月11日通过宪法修正案,同意按照协议更改国名,希腊议会同月25日批准协议 。2019年2月6日,北约29个成员国在布鲁塞尔总部同北马其顿签署加入北约议定书。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同白俄罗斯的关系
2022年4月8日,白俄罗斯政府通过决议,批准了一份针对明斯克采取过不友好行动的国家名单。其中包括北马其顿。
综述
北马其顿共和国有1000余处教堂和修道院,4200余处考古遗址。主要旅游设施有旅店、浴场、家庭旅馆、汽车宿营地等。主要旅游区是奥赫里德湖、斯特鲁加、多伊兰湖、莱森、马弗洛沃山和普雷斯帕湖等地。2016年,旅游从业人口21522人,占从业总人口的3.3% 。
自然风景
奥赫里德湖
奥赫里德湖是巴尔干半岛第二大湖,奥赫里德的马其顿语意思为“马其顿的淡水海”。位于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边境上的构造湖。长30千米,平均宽12千米,最宽15千米,面积36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695米。湖水较深,最深处286米。主要由地下水及山溪补给,水位变化不大。群山环抱,湖岸陡峻,以景色优美驰名。湖岸城市有奥赫里德(属马其顿)和波格拉德茨(属阿尔巴尼亚)等 。
奥赫里德湖畔
普雷斯帕湖
普雷斯帕湖为巴尔干半岛湖泊。在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交界处。构造湖。长23.8千米,宽12.8千米,面积28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3米。平均深度20米,最深处在湖西岸,达54米。主要由地下水和山溪补给。沿岸多山,湖边有半岛和深而窄的小港湾,风景优美。
文化遗址
奥赫里德地区
1979年和1980年,周围的美景和奥赫里德(Ohrid)市以及湖泊被宣布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这是马其顿地区北部的唯一遗址 。奥赫里德被誉为“巴尔干岛的珍珠”。它是由拜占庭人、斯拉夫人、诺尔曼和土耳其人在希腊和罗马的基础上建在一座小山上。它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参观时不要错过城镇中的古老部分:Tsar Samuel要塞;圣萦菲亚天主教堂,建于11世纪,夏季在这里举行音乐会;圣克莱蒙特教堂;圣像画廊和城市博物馆,10世纪这里是Robevi家族的官邸。圣约翰坎诺教堂建于12世纪,位于海角伸出部分的显著位置,面向湖泊。10世纪的圣南姆修道院及12世纪的教堂位于奥赫里特以南37千米处的马阿边境上。修道院以对精神病治疗效果神奇而著名。在附近有一个清澈的小湖,有200眼小喷泉和漂亮的水生植物 。
卡列城堡
卡列城堡位于瓦尔达尔河左岸,建于公元6世纪初,从城堡上可以俯览整个斯科普里市。查士丁尼一世当初修建这座堡垒的目的是用来抵挡斯拉夫人和波斯人,但最终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每年的5月6日是马其顿的圣乔治节,人们欢庆春天的到来,吉卜赛人穿上节日的盛装在Kale城堡和斯科普里的公园里载歌载舞,人们相信圣乔治能给他们带来丰收。太阳是马其顿民族的象征。太阳向四周放射出八道光芒象征它世世代代护佑着马其顿人。
St.Spas教堂
St.Spas教堂建于1826年的这座教堂,于1970年被宣布为国家历史地标。教堂建于地下,因为在土耳其统治时代,教堂不允许建得比清真寺高。这里引以为傲的是一个10米宽6米高的圣像间壁,雕刻全部用核桃木制作,非常精美,由19世纪早期技艺精湛的艺术家Frckovski和Filipvoski兄弟雕刻而成。教堂的庭院通向Goce Delcev墓和博物馆。Goce Delcev是马其顿国内革命组织IMRO的领导人,也是一位民族英雄,1903年被土耳其人杀害。
St.Pantheleimon教堂
St.Pantheleimon教堂位于塞缪尔王城堡所在的山脚下。在过去奥赫里德是东罗马帝国的中心和拜占庭教堂的所在地。当时奥赫里德市有360座教堂,保存至今的只有23座,拜占庭时代的建筑显示了这座城市几百年间的辉煌。St.Pantheleimon教堂被认为建于圣克莱门特抵达奥赫里德之后,原址本来有座教堂,据说圣克莱门特不满意其规模,因此在原基础上进行了重建。
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是北马其顿最重要的纪念馆之一,建于中世纪时期,至今仍保存得很好。教堂内部保留了11到13世纪美丽的壁画,都是这个国家的艺术佳作和文化瑰宝。这些壁画向人们述说着早已逝去的那个时代的故事。圣索菲亚教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中的一部分,受到保护。以前,这是奥里赫德大主教的教区,但是就像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和萨洛尼卡那样,在奥斯曼帝国入侵时期都被改建成了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