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金鸡奖 编辑
中国电影金鸡奖(Golden Rooster Award)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81年,是中国大陆电影界权威、专业的电影奖。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电影三大奖”。与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与大众电影百花奖合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中国电影金鸡奖接受在中国大陆取得上映许可证的华语电影报名,由电影界的专家组成评奖委员会,并由专家实名制投票产生奖项。
2019年11月19日,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在厦门闽南大戏院举行,开幕仪式上宣布,从2019年起,金鸡奖每年评选一次。2019年起连续五届在福建厦门举办。
2022年11月1日,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及主视觉海报公布,并宣布于11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本届金鸡奖将评选出最佳故事片、最佳儿童片、评委会特别奖、最佳美术片以及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共计20个奖项。
中文名:中国电影金鸡奖
外文名:GoldenRoosterAward
别名: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
简称:金鸡奖
类型:华语电影奖项
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创办时间:1981年
颁奖地点:福建厦门(2019年起连续五届)
颁奖周期:每年一次(2019年起)
奖项性质:华语电影三大奖之一
198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在全中国落实,思想解放的主旋律响彻了华夏大地。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影创作已经呈现出来的初步繁荣,全面提高电影艺术和技术的水准,设立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参与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的意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失时机地在电影界酝酿提出了。
1981年,在老一辈电影家们的热心倡导和直接参与下,中国电影金鸡奖正式创办。与《大众电影》百花奖、电影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鼎足而立,成为中国影坛三大奖之一。 共设奖项23个,并规定必要时增设特别奖和荣誉奖。1990年,增设“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1992年起,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双奖颁奖活动改办为“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3年,增设“最佳表演新人奖”,次年开始未再颁发过。
2004年,取消“最佳合拍片奖”,合拍片开始有资格进行“最佳故事片”的角逐。同年增设“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2005年,根据中宣部颁布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从第25届开始,金鸡奖改为隔年举办,即奇数年进行评选,偶数年颁发大众电影百花奖。金鸡奖和百花奖隔年轮流评选。同年,将香港、台湾电影人纳入金鸡奖的评选范围。2011年,随着胶片电影和数字电影界限打破,而中小成本电影市场相对较小,从第28届金鸡奖开始,取消“最佳电视电影”奖项,增设“最佳中小成本电影”。
2013年8月,最佳编剧奖拆分为“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改编剧本”两项奖。
2019年11月19日,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在厦门闽南大戏院举行,开幕仪式上宣布,从2019年开始,金鸡奖每年评选一次。 2019年起连续五届将在福建厦门举办。
2021年,中国电影金鸡奖首次设立“最佳外语片”奖。
2022年8月9日,第三十五届金鸡奖发布公告,调整参评影片报名范围。
奖项名称
金鸡奖评奖创始于中国农历鸡年(1981年),故定名为中国电影金鸡奖,以金鸡啼晓激励电影工作者为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兴旺发达而奋发努力。 又因为安徽怀宁洪铺镇有“金鸡碑”。“金鸡碑”为戏神碑立于清雍正八年。是中国研究戏剧史的活化石,全国仅存两座。1984年7月,怀宁县文物普查中发现。“金鸡碑”位于洪镇乡学堂村。碑高1.1米,宽0.75米,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为“金鸡社令直之神位”,正文两侧冠“日”、“月”二字。上款“庚戌岁冬月吉旦众生祀奉”,下款为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员”杨文堂等25人姓名。碑边刻缠枝花纹,碑文楷书阴刻。
奖杯奖座
金鸡奖奖杯是以昂首啼鸣的金鸡雕像为模型进行倒模而成的。奖杯的重量在2公斤左右,高度则为35厘米,为铸铜镀金构造。因铜有着和金一样的承重感,所以会选择铜作为底料。铜质底座上,还专门有一块可以镶嵌卡片(镶金的金属卡)的地方,卡片上则刻上获奖电影的名字和获奖人的名字,所有奖项奖杯都是一样的。因金鸡奖有下“双黄蛋”的习惯,每次奖杯制作都会多制作3个以上的奖杯。因2010年开始,获得金鸡奖提名者,都要有提名奖杯,因此奖杯又要多制作100个左右。但提名奖杯与金鸡奖杯不同,制作相对廉价,但也讲求做工。
当届评委人选从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数据库中产生。报中国文联批准后,组成评选委员会。当届参评作品的署名人员不得担任当届评委。为保持金鸡奖的连续性,评委可以延续聘任,但连任不超过二届;担任过上届评委的人数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主办单位负责人评委,一般不超过二人。评选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设副主任一至二人),主持评委会工作。组委会评奖办公室协助评委会处理评奖活动的日常工作。
评委必须是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拍摄过五部故事片或其他片种十部以上,具有高级职称,且有作品在社会上引起较强烈反响的主要艺术创作者(与人合作须是第一署名者);
2、曾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或国际公认的电影大奖中的最佳单项奖及最佳故事片奖中的主要艺术创作者及其它片种奖的编导;
3、在电影界享有较高威望、成就显著的评论家、事业家或教育家;
4、主办单位的负责人。
评选办法
由各电影制片单位推荐本单位参加各片种的评奖影片一至数部及各单项奖的创作人员(多人合作者可一并推荐,角色须由演员自己配音)。各单位推荐参评影片和人选时,须认真填写影片参评申报表和单项参评申报表。
评选委员会委员有权推荐未参加评奖的影片或影片创作人员。评选委员会评议工作遵循"学术、民主、争鸣"的方针,有权对当届评选中发生的在评奖章程与细则中未做规定的特殊事宜做出决定,但只限当届有效。
评选委员会的评奖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
1、初评,评选委员会对取得参评资格的影片和人选在进行认真讨论后,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产生各奖项的“评委会提名名单”。
2、终评,由评选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投票表决,根据投票结果产生各奖项的最佳获奖名单。
宗旨风格
评奖宗旨:学术、争鸣、民主。
评奖风格: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
历届百科
年份 | 名称 | 年份 | 名称 | 年份 | 名称 |
---|---|---|---|---|---|
1981 | 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82 |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83 |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85 | 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86 | 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
1987 | 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88 | 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89 | 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90 | 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91 | 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92 |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93 |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94 | 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95 | 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96 | 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1997 | 1998 | 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
1999 |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00 | 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01 | 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02 | 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03 | 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04 | 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05 | 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07 | 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09 |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11 | 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13 |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15 | 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17 |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19 |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20 |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21 | 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2022 | 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
注:以上统计截至2022年 |
影片导演
时间 | 届次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
1981 | 第1届 | 《天云山传奇》 《巴山夜雨》 | 谢晋《天云山传奇》 |
1982 | 第2届 | 《邻居》 | |
1983 | 第3届 | 《人到中年》 《骆驼祥子》 | 吴贻弓《城南旧事》 |
1984 | 第4届 | 《乡音》 | 汤晓丹《廖仲恺》 |
1985 | 第5届 | 凌子风《边城》 | |
1986 | 第6届 | 《野山》 | 颜学恕《野山》 |
1987 | 第7届 | 《孙中山》 《芙蓉镇》 | 丁荫楠《孙中山》 |
1988 | 第8届 | 《老井》 《红高粱》 | 吴天明《老井》 |
1989 | 第9届 | 空缺 | |
1990 | 第10届 | 《开国大典》 | 李前宽、肖桂云《开国大典》 谢铁骊、赵元《红楼梦》 |
1991 | 第11届 | 《焦裕禄》 | 空缺 |
1992 | 第12届 | 《大决战》 | 孙周《心香》 《大决战》(导演创作群体) |
1993 | 第13届 | 《秋菊打官司》 | 夏钢《大撒把》 |
1994 | 第14届 | 《凤凰琴》 | 何平《炮打双灯》 |
1995 | 第15届 | 《被告山杠爷》 | 黄建新、杨亚洲《背靠背脸对脸》 |
1996 | 第16届 | 《红樱桃》 | 吴天明《变脸》 |
1997 | 第17届 | 《鸦片战争》 | 韦廉《大转折》 |
1998 | 第18届 | 《安居》 | 胡炳榴《安居》 塞夫、麦丽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
1999 | 第19届 | 《那山那人那狗》 | 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 |
2000 | 第20届 | 《生死抉择》 《横空出世》 | 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 陈国星《横空出世》 |
2001 | 第21届 | 《毛泽东在1925》 | |
2002 | 第22届 | 《美丽的大脚》 《冲出亚马逊》 | 杨亚洲《美丽的大脚》 |
2003 | 第23届 | 《惊涛骇浪》《暖》 | 张艺谋《英雄》 |
2004 | 第24届 | 《美丽上海》 | 彭小莲《美丽上海》 |
2005 | 第25届 | 《可可西里》 《太行山上》 | |
2007 | 第26届 | 《云水谣》 | 尹力《云水谣》 |
2009 | 第27届 | 《集结号》 《梅兰芳》 | 冯小刚《集结号》 |
2011 | 第28届 | 《飞天》 | 陈力《爱在廊桥》 |
2013 | 第29届 | 《中国合伙人》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 陈可辛《中国合伙人》 |
2015 | 第30届 | 《狼图腾》 | |
2017 | 第31届 | 《湄公河行动》 |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 |
2019 | 第32届 | ||
2020 | 第33届 | 《夺冠》 | 王瑞《白云之下》 |
2021 | 第34届 | 《守岛人》 | 张艺谋《悬崖之上》 |
2022 | 第35届 | 《长津湖》 | 陈凯歌、徐克、林超贤《长津湖》 |
|
男女主角
间 | 届次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
1981 | 第1届 | 空缺 | 张瑜《庐山恋》 |
1982 | 第2届 | 张雁《月亮湾的笑声》 | 李秀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1983 | 第3届 | 空缺 | 潘虹《人到中年》 斯琴高娃《骆驼祥子》 |
1984 | 第4届 | 董行佶《廖仲恺》 杨在葆《血,总是热的》 | 龚雪《大桥下面》 |
1985 | 第5届 | 吕晓禾《高山下的花环》 | 李羚《黄山来的姑娘》 |
1986 | 第6届 | 刘子枫《黑炮事件》 | 岳红《野山》 |
1987 | 第7届 | 刘文治《孙中山》 | 刘晓庆《芙蓉镇》 |
1988 | 第8届 | 张艺谋《老井》 | 潘虹《井》 |
1989 | 第9届 | 陶泽如《晚钟》《欢乐英雄》 | 徐守莉《欢乐英雄》 |
1990 | 第10届 | 卢奇《百色起义》 | 空缺 |
1991 | 第11届 | 李雪健《焦裕禄》 | 奚美娟《假女真情》 |
1992 | 第12届 | 王铁成《周恩来》 | 宋晓英《烛光里的微笑》 |
1993 | 第13届 | 葛优《大撒把》 | 巩俐《秋菊打官司》 |
1994 | 第14届 | 李保田《凤凰琴》 | 潘虹《股疯》 |
1995 | 第15届 | 李仁堂《被告山杠爷》 | 艾丽娅《二嫫》 |
1996 | 第16届 | 高明《孔繁森》 | 宋春丽《九香》 |
1997 | 第17届 | 于慧《喜莲》 | |
1998 | 第18届 | 冯巩《没事偷着乐》 | |
1999 | 第19届 | 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 | |
2000 | 第20届 | 陈道明《我的1919》 | 巩俐《漂亮妈妈》 |
2001 | 第21届 | 戈治均《押解的故事》 | 宋春丽《相伴永远》 |
2002 | 第22届 | 宁才《天上草原》 | 倪萍《美丽的大脚》 |
2003 | 第23届 | 夏雨《警察有约》 | 余男《惊蛰》 |
2004 | 第24届 | 刘烨《美人草》 | 章子怡《茉莉花开》 郑振瑶《美丽上海》 |
2005 | 第25届 | 成龙《新警察故事》 | 金雅琴《我们俩》 |
2007 | 第26届 | 富大龙《天狗》 | 颜丙燕《爱情的牙齿》 刘嘉玲《好奇害死猫》 |
2009 | 第27届 | 吴刚《铁人》 | 周迅《李米的猜想》 蒋雯丽《立春》 |
2011 | 第28届 | 孙淳《秋喜》 | 娜仁花《额吉》 |
2013 | 第29届 | 黄晓明《中国合伙人》 | |
2015 | 第30届 | 张涵予《智取威虎山》 | 巴德玛《诺日吉玛》 |
2017 | 第31届 | 邓超《烈日灼心》 | 范冰冰《我不是潘金莲》 |
2019 | 第32届 | 王景春《地久天长》 | 咏梅《地久天长》 |
2020 | 第33届 | 黄晓明《烈火英雄》 | 周冬雨《少年的你》 |
2021 | 第34届 | 张译《悬崖之上》 | 张小斐《你好,李焕英》 |
2022 | 第35届 | 朱一龙《人生大事》 | 奚美娟《妈妈!》 |
配角新人
时间 | 届次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演员/新导演 |
---|---|---|---|---|
1981 | 1 | 石灵、林彬、仲星火、欧阳儒秋、茅为惠、卢青《巴山夜雨》(集体) | ||
1982 | 2 | 孙飞虎《西安事变》 | 贺小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 |
1983 | 3 | 牛犇《牧马人》 | 郑振瑶《城南旧事》 | |
1984 | 4 | 于是之《秋瑾》 | 宋晓英《十六号病房》 | |
1985 | 5 | 何伟《高山下的花环》 | ||
1986 | 6 | 辛明《野山》 | 王馥荔《日出》 | |
1987 | 7 | 空缺 | 徐宁《芙蓉镇》 丁嘉莉《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 |
1988 | 8 | 李保田《人鬼情》 | 吕丽萍《老井》 | |
1989 | 9 | 孙敏《晚钟》 | 空缺 | 空缺 |
1990 | 10 | 孙飞虎《开国大典》 | 林默予《红楼梦》 | |
1991 | 11 | 空缺 | 空缺 | 古榕《老店》 |
1992 | 12 | 空缺 | 丁嘉莉《过年》 | 空缺 |
1993 | 13 | 魏宗万《三毛从军记》 | 张力维《人之初》 | 空缺 |
1994 | 14 | 方子哥《无人喝彩》 | 空缺 | 杨韬《燃烧的雪花》 |
1995 | 15 | 空缺 | 剧雪《永失我爱》 | 范元《被告山杠爷》 宁海强《弹道无痕》 |
1996 | 16 | 赵军《吴二哥请神》 | 郑卫莉《吴二哥请神》 | 霍建起《赢家》 |
1997 | 17 | 林连昆《鸦片战争》 孙淳《缉毒英雄》 | 马晓晴《我也有爸爸》 | 周波《捕狼人生》 芦苇《西夏路迢迢》 |
1998 | 18 | 葛存壮《周恩来伟大的朋友》 | 白雪云《安居》 | 张扬《爱情麻辣烫》 |
1999 | 19 | 袁泉《春天的狂想》 | 金琛《网络时代的爱情》 | |
2000 | 20 | 雷明《生死抉择》 | 陈瑾《横空出世》 | 空缺 |
2001 | 21 | 傅彪《押解的故事》 | 彭玉《月圆今宵》 | 齐星《押解的故事》 |
2002 | 22 | 王志文《和你在一起》 | 袁泉《美丽的大脚》 | 黄宏《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 |
2003 | 23 | 徐静蕾《我的美丽乡愁》 | 李敏《婼玛的十七岁》(表演) 乌兰塔娜《暖春》 徐静蕾《我和爸爸》 | |
2004 | 24 | 冯远征《美丽上海》 | 空缺 | 方刚亮《上学路上》 |
2005 | 25 | 唐国强《张思德》 | 黄梅莹《孔雀》 | 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 |
2007 | 26 | 王霙《我的长征》 | 小香玉《鸡犬不宁》 | 安澜《夜袭》 |
2009 | 27 | 王学圻《梅兰芳》 | 岳红《走着瞧》 | 李大为《走着瞧》 |
2011 | 28 | 徐才根《团圆》 | 国歌《惊沙》 | 陆阳《盲人电影院》 |
2013 | 29 | 王庆祥《一代宗师》 | 王珞丹《搜索》 | |
2015 | 30 | 张译《亲爱的》 | 邓家佳《全民目击》 | 陈建斌《一个勺子》 |
2017 | 31 | 王千源《解救吾先生》 于和伟《我不是潘金莲》 | 吴彦姝《搬迁》 | 文章《陆垚知马俐》 |
2019 | 32 | 王志飞《古田军号》 | 吴玉芳《送我上青云》 | 文牧野《我不是药神》 |
2020 | 33 | 印小天《烈火英雄》 | 袁泉《中国机长》 | 申奥《受益人》 |
2021 | 34 | 朱媛媛《我的姐姐》 | 旦真旺甲《随风飘散》 | |
2022 | 35 | 辛柏青《漫长的告白》 | 齐溪《奇迹·笨小孩》 | 刘江江《人生大事》 |
获奖最多的前十部影片 | |
次数 | 电影名称 |
10项奖 | 《芙蓉镇》 |
8项奖 | 《孙中山》 |
6项奖 | 《大决战》、《巴山夜雨》、《野山》、《开国大典》、《鸦片战争》 |
5项奖 | 《一九四二》 |
4项奖 | 《骆驼祥子》、《老井》、《红高粱》、《英雄》、《安居》、《生死抉择》 《美丽的大脚》、《惊涛骇浪》、《美丽上海》、《集结号》 |
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最多的女演员:潘虹(四次获奖,其中三次为最佳女主角) | |
潘虹 | 1983年第3届《人到中年》、1988年第8届《井》、1994年第14届《股疯》三次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1995年第15届因曾3次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特别奖 |
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最多的男演员:黄晓明(2次) | |
黄晓明 | 先后于2013年第29届《中国合伙人》、2020年第33届《烈火英雄》两次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成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的男演员。 |
获得最佳女配角奖最多的女演员:袁泉(3次) | |
袁泉 | 先后于1999年第19届《春天的狂想》、2002年第22届《美丽的大脚》、2020年第33届《中国机长》三次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
获奖最多的导演:张艺谋(十次获奖:一次最佳摄影、一次最佳男主角、一次最佳合拍故事片、三次最佳影片、四次最佳导演) | |
张艺谋 | 作为演员1985年第5届凭《黄土地》获得最佳摄影奖,1988年第8届凭《老井》获得最佳男主角奖,作为导演于1988年第8届《红高粱》、1993年第13届《秋菊打官司》、2000年第20届《我的父亲母亲》三次获得最佳影片奖,2003年第23届《英雄》获得最佳合拍故事片奖,个人于1999年第19届《一个都不能少》、2000年第20届《我的父亲母亲》、2003年第23届《英雄》、2021年第34届《悬崖之上》四次获得最佳导演奖。 |
获奖最多的编剧:王兴东『共2次』、苏小卫『共2次』 | |
王兴东 | 1993年第13届《蒋筑英》、1997年第17届《离开雷锋的日子》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
苏小卫 | 2002年第22届《生活秀》、2003年第23届《暖》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
获奖最多的摄影:侯咏『共4次』 | |
侯咏 | 1987年第7届《孙中山》、1989年第9届《晚钟》、1997年第17届《鸦片战争》、2000年第20届《我的父亲母亲》四次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
两次获得金鸡奖的男演员:孙飞虎(两次配角)、李保田、孙淳、张译(一次配角一次主角)『共2次』 | |
孙飞虎 | 1982年第2届《西安事变》、1990年第10届《开国大典》两次获得最佳男配角奖 |
李保田 | 1988年第8届凭《人鬼情》获得最佳男配角奖,1994年第14届凭《凤凰琴》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
孙淳 | 1996年第17届凭《缉毒英雄》获得最佳男配角奖,2011年第28届凭《秋喜》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
张译 | 2015年第30届凭借《亲爱的》获得最佳男配角奖,2021年第34届凭借《悬崖之上》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
获得两次奖项的女演员/女导演 | |
郑振瑶 | 1983年第3届凭《城南旧事》获得最佳女配角奖,2004年第24届凭《美丽上海》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
宋晓英 | 1984年第4届凭《十六号病房》最佳女配角奖,1992年第12届凭《烛光里的微笑》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
丁嘉莉 | 1987年第7届《山林中头一个女人》、1992年第12届《过年》两次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
巩俐 | 1993年第13届《秋菊打官司》、2000年第20届《漂亮妈妈》两次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
岳红 | 1986年第6届凭《野山》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再于2009年第27届凭《走着瞧》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
宋春丽 | 1996年第16届《九香》、2001年第21届《相伴永远》两次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
徐静蕾 | 2003年第23届凭《我的美丽乡愁》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同届再凭《我和爸爸》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是能在同一届凭两部不同电影获得两项金鸡奖的演员(导演)。 |
奚美娟 | 1991年第11届凭借《假女真情》、2022年第35届凭借《妈妈!》两度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
获得两次奖项的女编剧 | |
苏小卫 | 2002年第22届《生活秀》、2003年第23届《暖》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
程晓玲 | 2009年第27届凭《清水的故事》获得评委会编剧奖,2011年第28届凭《岁岁清明》获得最佳编剧奖 |
获得过最佳导演奖/新导演奖的女导演 | |
赵元 | 1990年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与谢铁骊)《红楼梦》 |
肖桂云 | 1990年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与丈夫与李前宽)《开国大典》 |
麦丽丝 | 1998年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与丈夫塞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
徐静蕾 | 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我和爸爸》 |
乌兰塔娜 | 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暖春》 |
彭小莲 | 2004年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美丽上海》 |
马俪文 | 2005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我们俩》 |
陈力 | 2011年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爱在廊桥》 |
赵薇 | 2013年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获奖年龄最大的女演员:金雅琴(81岁) | |
金雅琴 | 2005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我们俩》 |
唯一的新人奖(演员类)获得者:李敏 | |
李敏 | 2003年第23届组委会首次增设表演新人奖,凭《婼玛的十七岁》获得,而金鸡奖历史上表演类最佳新人奖也仅设这一次,所以李敏也是唯一的新人奖获得者。 |
第一位获金鸡奖的港台演员:成龙 | |
成龙 | 2005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新警察故事》 |
第一位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港台导演:陈可辛 | |
陈可辛 | 2013年凭《中国合伙人》获得第29届最佳导演奖,同时还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奖 |
同班同学同一届获奖:刘烨与章子怡、黄晓明与赵薇 | |
刘烨 章子怡 | 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刘烨《美人草》、最佳女主角章子怡《茉莉花开》同为中央戏剧学院96级的同班同学 |
黄晓明 赵薇 |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黄晓明《中国合伙人》、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为北京电影学院96级的同班同学。 |
获得过金鸡奖的夫妻:李前宽与肖桂云、塞夫与麦丽丝、宁才与娜仁花、夏雨与袁泉、巴音与巴德玛、辛柏青与朱媛媛 | |
李前宽 肖桂云 | 1990年第10届凭《开国大典》获得最佳导演奖。 |
塞夫 麦丽丝 | 1998年第18届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获得最佳导演奖。 |
宁才 娜仁花 | 宁才于2002年第22届凭《天上草原》获得最佳男主角,娜仁花于2011年第28届凭《额吉》获得最佳女主角,截至2017年第31届他们是金鸡奖史上唯一的一对影帝影后夫妻。 |
夏雨 袁泉 | 夏雨于2003年第23届凭《警察有约》获得最佳男主角,袁泉于1999年第19届凭《春天的狂想》、2002年第22届凭《美丽的大脚》、2020年第33届凭《中国机长》先后三次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
巴音 巴德玛 | 巴音于1996年第16届凭《悲情布鲁克》获得集体表演奖,巴德玛于2015年第30届凭《诺日吉玛》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
辛柏青 朱媛媛 | 辛柏青于2022年第35届凭借《漫长的告白》获得最佳男配角奖,朱媛媛于2021年第34届凭借《我的姐姐》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
获得最多提名的女演员:徐帆(6次) | |
徐帆 | 1993年第13届《大撒把》、1995年第15届《永失我爱》、1999年第19届《不见不散》、2011年第28届《唐山大地震》、2015年第30届《洋妞到我家》五次提名最佳女主角,此外还于2000年第20届凭《一声叹息》提名最佳女配角,截至2017年第31届仍然未曾获奖。 |
获得提名最多的男演员:朱旭(5次) | |
朱旭 | 1986年第6届《小巷名流》、1992年第12届《心香》、1993年第13届《阙里人家》、2000年第20届《洗澡》、2011年第28届《我们天上见》五次提名最佳男主角奖,截至2017年第31届仍然未曾获奖。 |
:
金鸡奖评选的“学术、争鸣、民主”六字方针和“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三十二字原则 ,充分体现了艺术民主、学术至上的原则,是引领金鸡奖的发展方向。金鸡奖在电影界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与六字方针和三十二字原则是分不开的。(燕赵都市报评 )
电影工业的发展,对电影类奖项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金鸡奖如何在电影发展中发挥好引领和推动作用呢。回顾金鸡奖的历史,就会发现,纵然中国电影在进步,中国观众在提升,但金鸡奖的核心内涵永远不会过时,而且越来越能够吸引更多主流观点向自己的评审标准靠拢。在中国老电影人看来,金鸡奖依然是中国电影情怀的归宿,也依然是能令电影人“闻鸡起舞”的所在。(新华网评 )
金鸡奖的评奖宗旨,可谓严谨精准充满自律。然而每年都有媒体的质疑声。严格意义上说,奖项空缺不能和评选严谨画等号,不能因为端不平“这碗水”而简单粗暴。一个权威奖项应具有鼓励优秀作品和引领创作的作用,一个真正权威自律的奖项更不能忽视作品的影响力和社会的公信力。希望金鸡奖能走稳步伐,而不被公众直言“无力吐槽”。(光明日报评 )
颁奖是为了鼓励创作,让电影节、电影奖成为电影市场、电影创作的指挥棒。但金鸡奖非但没有成为电影市场风向标,没有成为观众意见和拍片潮流的传感器,反而屡屡引起观众和媒体不满。中国电影奖项其实有“梯度”之分,简单而言,“华表”是电影政府奖,“金鸡”是电影专家奖,“百花”是电影观众奖。三大奖项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也就要体现其功能:政府奖谋划产业全局,艺术奖精抓专业和技术,观众奖评价市场和娱乐。然而,金鸡奖自身定位越来越模糊,没有独到的眼光见解,金鸡奖对创作的嘉奖也越来越滞后,如果电影评奖不能“实话实说”,获奖名单老唱“同一首歌”,那么这样的奖项最终会失去生命力。(成都日报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