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虹 编辑
《双虹》是当代诗人蔡其矫所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是诗人在福建对一次罕见的雨后双虹景色的写实。首两句写雨后在水上出现双虹,次两句写背景:远去的阵雨和当阳。以下四句用浓墨写一个复杂多姿的绛色世界,末两句夜幕降临作结。全诗诗人运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和含蓄的暗示手法,重视色彩美的表现,并注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双虹
这样的景色真是罕见,
两支七彩的巨柱并立水上;
背后尚有昏黄的阵雨,
前面正当夕阳含山。
绛色的渡船起落在晶亮的波间,
绛色的水草摇动晚潮,
绛色的鸶横飞暮天……
直到远山化作朦胧的蓝烟,
直到夜的帘幕垂落江面。
1961年
1961年夏天,诗人到福建龙海县角美镇,去看老战友。有一天,诗人从角美步行要渡九龙江去石码镇。当时正阵雨刚过,江上出现两支同样是半节的彩虹,平行而隔着相当距离,印象很深刻。回福州之后,正值省委宣传部召开文艺座谈会,重提“双百方针”。群情欢欣,编辑就向诗人约稿。诗人当下就写了三首给他,其中一首《双虹》。
《双虹》曾被选入初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
这首诗就不仅仅是为写景而写景,它含有深刻的寓意。
这首诗是受大量写风景诗的苏联诗人普罗珂菲耶夫的《晚霞》的影响,特别是在结构上分前后两阕,甚至前阕的起首和后阕的排比句法,也近似模仿。不过普罗珂菲耶夫用的是俄罗斯的叙述与描绘典型事物的明写方法,这首诗却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和含蓄的暗示手法。昏黄阵雨,夕阳含山,摇动晚潮,横飞暮天蓝烟,帘幕等等,是旧诗习见的词汇,带有象征性。诗人曾在五十年代开始研读唐诗宋词,并把最喜欢的诗译成现代口语。
这首诗,就是有意运用古典传统手法,以写景来反照现实。风景诗的画面,要有立体感。タ阳和阵雨是一前一后,高岸和波间是一高一低,暮天和晚潮是一上一下,远山和江面是一远一近。风景诗中,色彩很重要,因为感觉以视觉最占先,而色彩要有对比,昏黄,夕阳,绛色,暗绿,晶亮,蓝烟,夜的帘幕,有七个层次。旧诗中又十分强调以动反村静,并立,含山,闪照,起落,摇动,横飞,化作朦胧,垂落等等的运用,就是为了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