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编辑

词牌名

虞美人牌名,又名“一江壶水”“巫山十二峰”。以李煜词毛文词为正体,词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毛词为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另有五十六字两仄韵两平韵,五十八字五平韵,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平韵的体。代作有李煜《虞美人·春花秋何时了》《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等。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一江春水、玉壶水等

词牌名:虞美人

字数:五十六、五十八

始兴代:唐代

流行年代:宋代

代表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

词牌沿革

编辑

此调为唐代教坊曲,始词见于敦煌曲子词,前后段结句为七三句式,与五代顾复六首相同。《词谱》列七体,当以李煜此体为宋人通用。《碧鸡漫志》云:“《虞美人》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宫。”元拭词注“南吕调”。《乐府词》名“虞美人”。周紫芝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名“玉壶冰”。张炎柳儿,因名“忆柳曲”。王行词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

关于“虞美人”名称的来源,有多种可能。虞美人,秦末人,即虞姬。项羽之姬妾,常随侍军中。兵围项羽于垓下,羽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虞姬以歌和之。又草名,别称丽春花、锦被花,花有、紫、白等色;传说此花闻《虞美人》曲便花枝舞动。王灼《碧鸡漫志》卷四:“《虞美人》,《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唐时,非也。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香魂夜作剑飞,青血化为原上草。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起舞。……然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宫,近世转入黄钟宫。”

此调以七字句和五字句为主,配以一个九字句为结,凡四换韵,仄韵与平韵相间,每句用韵,因而音节明快响亮,气势奔放,以悲歌慷慨为基本特色。黄大舆《赋虞美人草》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霸图休。玉帐佳人血泪、满东流。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时魂魄、未消磨。”辛弃疾对此题材亦赋云:“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苏轼用以为友人赠别亦流露悲慨之情:“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蒋捷抒写整个一生的感慨:“少年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雨滴、到天明。”五代与宋代词人亦多有以此调抒写儿女之情者,如北宋何桌词:“分香帕子揉蓝腻。去殷勤重来直待牡丹时。只恐花知知后、故开迟。别来看尽闲桃李。日目阑干倚。催花无计问东凤。梦作一双蝴蝶、绕芳丛。”此调适用之题材较广,但仍以抒情为主。

格律说明

编辑

正体一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以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为代表。此调以李词、毛词为正体,而宋元词依李体填者尤多。若顾词二体,则惟唐人有之,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四换韵,其两结系九字句,或两字微读,或四字微读,或六字微读,以联不断为合格。按苏轼词前段结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后段结句“对月逢花不饮、待何时”,“醉”字、“不”字俱仄声。又冯延巳词后结“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尘”字平声,“玉”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冯二词。

正体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以毛文锡《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为代表。此词前后段亦四换韵,但两结俱七字一句、三字一句,多一字,多押一韵,与李煜词体又异。《花间集孙光宪、顾夐、鹿虔衣、李珣、阎选词,《阳春集》冯延巳词,俱如此填。宋词欧阳修、杜安世诸作可校。按欧阳修词前段第四句“睡容初起枕痕圆”,“睡”字仄声,“初”字平声。后段第四句“故生芳草碧连云”,“故”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馀悉同李词。

变体一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以张炎《虞美人·修眉刷翠春痕聚》为代表。此与李词同,惟前后段不换韵异。按周邦彦词前段“恋、远、腮、来”四韵,后段“按、看、煤、灰”四韵,葛胜仲词前段“树、暮、时、池”四韵,后段“露、语、、归”四韵,俱不换韵,正与此同。

变体二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以冯延巳《虞美人·玉钩鸾柱调鹦鹉》为代表。此词后段不另换仄韵,但换平韵,与张词异。

变体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以晃补之《虞美人·羊山饯杜侍郎郡君十二姑及外弟天逵》为代表。此与毛词同,惟前后段不换韵异。按杜安世“江亭春晚”词前段“尽、近、情、行、清”五韵,后段“舜、峻、人、沦、巾”五韵,俱不换韵,正与此同。

变体四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平韵。以顾夐《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为代表。此调字句悉同毛词,惟前后段全押平韵异。《花间集》亦仅见此体,无宋词别首可校。

变体五双调,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平韵。以顾夐《虞美人·少年艳质胜琼英》为代表。此词字句亦与毛词同,惟前段全押平韵,用“触帘风送”词体,后段两仄韵三平韵,仍用毛词体,见《花间集》。采入以备一体。

格律对照

编辑

正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凭阑半日独无,依旧竹声新月似当

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

笙歌未散尊罍,池面冰初。烛明香暗画阑,满鬓清霜残雪思难

正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仄平

宝檀金缕鸳鸯,绶带盘宫。夕阳低蚬小,南园绿树语莺、梦难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仄平

玉炉香暖频添,满地飘轻。珠帘不卷度沈,庭前闲立画秋、艳阳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虞美人·修眉刷翠春痕聚》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修眉刷翠春痕,难翦愁来。断丝无力绾繁,也学落花流水、到天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那时错认章台,却是阳关。待将心恨趁杨,不识相思一点、在谁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虞美人·玉钩鸾柱调鹦鹉》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玉钩鸾柱调鹦,宛转留春。云屏冷落画堂,薄晚春寒无奈、落花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褰帘燕子低飞,拂尘鸾。不知今夜月眉,谁佩同心双结、倚阑

变体三

格律对照例词:《虞美人·羊山饯杜侍郎郡君十二姑及外弟天逵》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

原桑飞尽霜空,霜夜愁难。油灯野店怯黄,穷途不减酒杯,故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

羊山故行人,也送行人一般别语重千,明年过我小园,话如

变体四

格律对照例词:《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触帘风送景阳,鸳被绣花。晓帏初卷冷烟,翠匀粉黛好仪,思娇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起来无语理朝,宝匣镜凝。绿荷相倚满池,露清枕簟藕花,恨悠

变体五

格律对照例词:《虞美人·少年艳质胜琼英》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少年艳质胜琼,早晚到三。莲冠稳篸细篦,飘飘罗袖碧云,画难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迟迟少转腰身,翠靥眉心。醮坛风急杏枝,此时恨不驾鸾,访刘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作品

编辑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唐·冯延巳《虞美人·玉钩鸾柱调鹦鹉》

北宋·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北宋·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北宋·苏轼《虞美人·述怀》

北宋·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北宋·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南宋·蒋捷《虞美人·梳楼》

清·纳兰性德《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清·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清·纳兰性德《虞美人·秋夕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