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 编辑

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153208年9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贲中郎将、北海国相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才,儒术,颇有治绩。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他生性喜结宾客,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

孔融能善文,为“建安七子之一。魏文帝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其散文锋利简洁;六言诗则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概述内图片来源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孔融

别名:孔北海、孔少府

字:文举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鲁国

生日期:153年

逝世日期:208年9月26日

主要作品:《孔北海集》

主要成就:在北海六年,颇有政绩

官职:北海国相、少府、太中大夫

地位:建安七子之一

典故:孔融让梨

性别:男

人物生平

编辑

孔子之后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时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膺的赞许。

孔融画像孔融画像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名士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事而闻名。

孔融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州郡以礼策命,他都不到。

刚直不阿

孔融后来受到司徒杨赐的征召,成为司徒属。当时暗暗察访官僚中的贪污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朝中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

和七年(184年),河南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因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引罪自责而去。河南尹官属认为丢了面子,想要派剑客追杀孔融,有宾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盛名,将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随而去了。不如以礼对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胸怀广大。”何进同意,于是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又举其为第,迁任侍御史。孔融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北海为相

后来,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被授为北中军候。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正逢权臣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的言。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国相。

孔融像

孔融像

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每逢朝会访问召对之时,孔融常引证定议,公卿大夫都不过挂名而已。

之前,太傅日磾命出使山东,到了淮南时,多次有求于袁术,袁术于是轻视侮辱他,夺走他的符节,又不准他离开,还要强迫他任军师。马日磾忧愤自己至极,于是呕血而死。等到马日磾遗体送回京师,朝廷想加以礼葬,孔融于是独自陈说:“马日磾凭上公的尊身份,持天子的髦节,奉命处理地方事务,安宁东夏,竟然取媚奸臣,被他所指使,所上章表署名补用,马日磾都是第一个。依附下级,欺骗朝廷,奸诈事君。从前国佐敌晋军,不为其折服,宜僚当着白晃晃的刀而面不改色。朝廷大臣难道可以受威胁为借口吗?而且袁术犯上叛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马日磾与其周旋已久。按《汉律》规定:与罪人往来三天以上,都应该知道他的情况。《秋》说:鲁叔孙得臣死了,为了不张扬襄仲的罪贬,不写日子。郑讨伐幽公,砍薄子家的棺材,因为他杀君的缘故。陛下可怜旧臣,不忍追究定罪,已经很宽大了,不应该再加礼。”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

当时舆论大都想恢复肉刑,孔融建议说:“古时候的人浑厚朴实,善恶不别,官吏正直,刑法清明政治没有错误。百姓有罪,都是自己的责任。末世衰微,风气教化坏乱,政治搅乱风俗,国家法律害了人民。所以说君主没有为君之道,百姓就涣散不服,而想用古时候的刑法残废他们的肢体,这不是除恶长善的办法。纣砍断早晨涉水的小腿,天下的人都说纣暴虐无道。从前,周有一千八百个诸侯国,天下百姓,要养一千八百个君主,如果各砍掉一人的脚,下面就有一千八百个纣呢。想风俗纯美,是绝对做不到的。并且受了刑罚的人,有不想活的意念,有求死的决心。大多铤而走险,不再回归正道。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当世大患。不但不能禁止人做坏事,正好断绝了人为善的途径就算诚如鬻拳,坚持如卞和,多智如孙膑,蒙冤如巷伯,才华如司马迁,通达如子政,一遭到刀锯,死了也为人耻。所以太甲的思念常道,秦穆公使秦国称霸西,南睢之骨立,卫武公《初筵》饮酒悔过,陈汤矫诏发兵,斩郅支单于于都赖水上,魏尚的守边等等,不用再举了。大汉广开改恶之路,大都是这样。所以聪明有德的君王,深思远虑,弃短取长,政治上的措施是不随便进行改革的。”朝廷认为他的建议很好,最终没有恢复肉刑。

当时,荆州刘表不向朝廷进贡,做了不少逾法度不安本分的事情,还郊祀天地,礼仪拟指君主。朝廷下诏把他的行为宣示天下,孔融上疏认为应当隐瞒郊祀这件事,来维护朝廷的脸面。

建安五年(200年),南阳王刘冯、东海王刘祗相继逝世,献帝哀痛他们早逝,想为他们规定四时祭祀,为此先询问孔融意见。孔融回答说:“陛下仁厚,感慨变化而增加思念,哀悼二王的魂灵发布哀怜的诏章,考查审度从前的典章制度,订正礼制。臣看前代梁怀王、临江愍王、齐哀王、临淮怀王都死而无后代,同胞兄弟,就是景帝、武帝、昭帝、明帝四帝,没有听说前朝为他们修祭祀。如果是临时的,就不要列入传纪。臣不懂事,认为他们都在幼小的年龄死去,陛下哀痛,以成人礼加以谥号,这应遵照您的意思办理,祭祀结束,以后就不要再行。至于一年一期祭祀,不合礼意,又违背了先帝既定的法制,这是不合适的。”

权臣

《三国演义连环画》孔融之死《三国演义连环画》孔融之死

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之前,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曾劝诫孔融性格太过刚直。等到孔融被害时,许昌没有人敢为其收尸,脂习前往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曹操听说大怒,准备收捕脂习杀害,后来逢赦免才被释放出来。

主要影响

编辑

文学

建安七子塑像建安七子塑像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说道“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扬雄)、班(班固)俦也。”

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 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

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

总体来看,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时人们指出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这又体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风尚。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

政治

孔融的品格与言论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影响,他反对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时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讨论的论据。

历史评价

编辑

三国志12的孔融三国志12的孔融

李膺:高明必为伟器。

陈登: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孔文举。

祢衡: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曹操: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

曹丕: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瑀元瑜,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司马彪: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於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会而已。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其自理甚疏。租少稽,一朝杀五部督邮。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

张璠: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帝初都许,融以为宜略依旧制,定王畿,正司隶所部为千里之封,乃引公卿上书言其义。是时天下草创,曹、袁之权未分,融所建明,不识时务。又天性气,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

葛洪:孔融、边让文学邈俗,而并不达治务,所在败绩。

范晔:①昔谏大夫郑是有言:“山有猛兽者,藜藿为之不采。”是以孔父正色,不容弑虐之谋;平仲立朝,有纾盗齐之望。若夫文举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动义概而忤雄心。故使移鼎之迹,事隔于人存;代终之规,启机于身后也。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己。岂有员园委,可以每其生哉!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秋霜比质可也。 ②北海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直辔安归,高谋谁佐?

《绣像三国演义》的孔融

《绣像三国演义》的孔融

刘勰:孔融守北海,文教丽而罕于理。

房玄龄:逮乎当涂基命,文宗蔚起,三祖叶其高韵,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独彼陈王,思风遒举,备乎典奥,悬诸日月

司马光:岁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可诵,论事考实,难要悉行。但能张桀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

苏轼:①文举以英伟冠世之,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②晋有羯奴,盗贼之靡。欺孤如操,又羯所耻。我书《春秋》,与齐豹齿。文举在天,虽亡不死。我宗若人,尚友千祀。视公如龙,视操如鬼。③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陈普:一身撑拄汉乾坤,无那危时喜放言。不受祢衡轻薄误,未容曹操驾金根。

徐钧:客满尊中酒不空,眼高四海眇奸雄。才疏意广终无就,已兆清虚西晋风。

杨维桢:孔北海,辟一隅。座客日高谈,论未闻,谈庙谟。弥生本独士,罪书空累予。在生承祖亦清俊,献策未为疏。言不听,何取诛?孔北海,儒亦迂。郑玄何取尊乡闾,妻孥已属青州牧,流矢几前犹读书

罗贯中: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

张溥: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

李贽:北海大志直节,东汉名流,而与“建安七子”并称;骆宾王劲辞忠愤,唐之义士,而与“拱四杰”为列。以文章之末技而掩其立身之大闲,可惜也!

主要作品

编辑

孔融半身像

孔融半身像

隋书·经籍志》载有《孔融集》9卷,今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辑本,通行本有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83载孔融有《春秋杂议难》5卷,集10卷,又有其文及奏疏。 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和逯钦立先秦魏晋南北朝诗·汉诗》。

《古文苑》载有孔融《杂诗》2首,但《文选》李善注引屡作李陵诗,真伪莫定。而其诗亦近无名氏古诗一类,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系入《李陵录别诗》。

轶事典故

编辑

小时了了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说: “我是李君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

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

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不惑,遂与为交友。”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不悴

据《御览》二百六十二引《秦子》记载说:孔融任北海相时,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于是将此人杀了。

杀宥之三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梅尧臣赏识,其中有一句的内容说:“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主考官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道:“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才恍然大悟。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画像孔融画像

孔融被害时,他的儿七岁,男孩九岁,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别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为之动。左右的人说:“父亲被逮捕,不起,为什么?”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给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说:“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哥号哭而止饮。有人对曹操说了,于是决定都杀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的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颈就刑,颜色不变。时人都为之悲伤

人际关系

编辑

祖先

孔子,孔融的二十世祖。

孔霸,孔融的七世祖,为汉元帝之师,官至侍中。

祖父

孔贤

父亲

孔宙,字季将,官至太山都尉。

叔伯

孔彪、孔立(一作孔翊)、孔麟

兄弟

孔融兄弟共有七人:孔褒、孔晨、孔谦、孔昱,其余二人名不详。

子女

孔氏,嫁给羊衜

另有二子,名不详。

艺术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孔融形象与正史相似。为孔子二十世孙,最初任北海太守,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卓,孔融为第十镇。后黄巾贼管亥率兵数万围北海,孔融与之战不利,幸得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亲自引兵三千来救,管亥退走。曹操攻陶谦,孔融与刘备等引兵援救。

后召还为太中大夫,曹操征荆州时,孔融劝阻,被曹操叱退。孔融口出怨言,为郗虑宾客所听闻。郗虑素来与孔融不睦,于是将此事告诉曹操,孔融被下狱弃市。妻子都被诛杀。好友脂习冒险为其收尸。

影视形象

孔融影视形象孔融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1994年

视剧

《三国演义》

郑榕

1994年

电视剧

东方小故事》

杨斌妮

1999年

电视

《曹操》

任宏恩

2002年

电视剧

《洛神》

李鸿杰

2004年

电视剧

《武关公》

李元彪

2008年

电影

赤壁

王庆祥

2013年

电视剧

《曹操》

古巨基

2018

电视剧

《三国机密》

李燕平

演员表来源)

史料索引

编辑

《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东观汉记》《后汉纪》《资治通鉴》等都有记载。